我是3月11号下午坐绿皮火车从苏州来的上海,那几天正好有时间,过来玩一玩,顺便看看有什么工作可以做。我是山西人,之前在苏州给老板送货。
到了上海火车站,听广播说,地铁11号线去苏州的停运了(注: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段于2月14日起暂停运行),联系苏州那边朋友,说就这天政策变了,回去要隔离,一天费用好像500块,我说那不行,隔离半个月不得几千块钱,就准备在上海待个十天半个月,等疫情结束了再回去。
在酒店住了八九天,每天加上吃饭要两百多,太贵了,问了朋友,介绍到宝山一个科技园区,里面有住宿楼,五层楼,楼上小房间满了,二层群租房还有铺位,30块一天。房间八十多平米吧,住了20个人,都是打工的,有送外卖、送快递的,有做保安的。
在这个园区,做到第三次核酸,3月23日,我们十个人那管出现了异常,那时候肯定担心啊,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我也在想,过年已经打过第三针了,应该不会是我吧。
当晚,我们几个异常隔离到单独房间,第二天又做了一次核酸,下午五六点,一个哥们接到疾控电话,说他阳性,属于无症状,晚上十点多,他被接走了,我们就回原来的房间继续隔离。这哥们之前就睡我旁边,我上铺,他下铺。但那里人太多了,之前没注意他。据房东说,他来这住才第二天。
隔离时候,还能叫到外卖,后来社区也开始送饭,一天三顿,一直到3月30日中午解封,想着反正也出不去上海,买了睡袋,第二天我坐地铁去了杨浦区那边,朋友推荐的一个志愿者招聘,四百一天。
大家在一辆大巴车集合,50个人,晚上10点做抗原检测,有个人出现两条杠(阳性),到晚上又检测两遍,第二天早上继续检测,都没问题。4月1日,医生过来给我们集体核酸检测,也都是阴性。但因为耽误了两天,说志愿者满了,不需要我们了。没办法,只能解散了。
大巴车送不回宝山那(注:浦西地区已封控),我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在虹口区下了车,也是刚认识的,他们比较熟悉这片,但我们打了五六家酒店电话,我们说有24小时核酸证明,但是没用,都不收我们,说我们没有通行证。
我们就找了个商场门口,在楼梯下面睡,有点像桥洞,起码能挡个风,就想待上几天,等4月5号解封吧。
没想到第二天,4月2日,我码变红了。我看租房群里,有人说回去可以做核酸,码能变绿,我就往那边骑车,大概两个小时的路。
中间好几次在关卡,警察把我拦住了,有一次还把我隔离了,让我在小公园待着,警戒线都拉起来了,当时天没黑,待了两个多小时,中间他们一直在打电话,应该是在汇报,最后看我抗原检测正常,把我放了。
那两个警察特别好,给我带来了吃的,两袋巧克力、八宝粥、水、饼干。
回到宝山已经晚上了,我给居委会打电话,说想回去(检测),但是居委会说没办法,名单已经报上去了,没有我。晚上,我就在天桥上坐了一夜,所有衣服穿上还有点冷。我从苏州来的时候穿的是短袖,外套还是在上海买的。当时心情挺复杂,也没睡。
第二天,群租房认识的朋友从栅栏缝隙递给我一个帐篷,他还给我带了饮料什么的。这些天,他们就是靠房东,物资也不够,但比我肯定好多了。
●地铁口是刘亮经常休息的地方 讲述者供图
费了好大劲,搭在现在这个地方,友谊西路地铁口附近,一个工地外面,因为这边有监控,有灯,感觉挺安全,没人拿我东西。去做志愿者前,买了两大袋面包,一包火腿肠,火腿肠吃完了,就剩点面包。
不敢全吃完啊,最少的一天,就吃了一小个面包。差不多4月5日,我只能开始求助。我在一个航拍群发求助,群里有做媒体的小姐姐,帮我扩散出去,还帮忙加上几个志愿者群。
微博也发了,转发有几十个,不算多。我看微博里有很多人比我更需要帮助,有的是要看病,有的跟我一样,也是没吃的了。
发完微博第二天,有个小姐姐给我打电话,说她在我附近,地址是个幼儿园,我就过去了。她把吃的放在幼儿园门口地上,我让她走远后,自己过去拿了,里面有两袋泡面,两杯热水,还有梨、压缩饼干。
●刘亮收到的食物 讲述者供图
当时特别感动,真的饿了很多天,没吃过热的,还是泡面,感觉就是奢侈品。我出来打工也很多年了,在外面被骗过好多次,比如找工作交钱就不管你了,之前不相信会有人无缘无故帮你,这次对我触动挺大的。
还有一个小哥,他让我去他家,让志愿者带到门口来。我去了,但是他们正好在组织搬运物资吧,志愿者忙得没时间。我也不好意思去麻烦人家,就先走了。中间我还去过两次派出所,民警给了我八宝粥、两瓶水,七八包小饼干。
我心态还可以,之前(人生)碰到比这更难的,哎,都过去了,现在也不说了。搁平常,早都饿得受不了,这些天不用干活,一天吃两小包饼干好像也可以撑过去了。
每天,我就骑车到处逛逛,短的话几十分钟,长的话一个多小时,主要是找休息的地方。中午帐篷太热,待不住的,有时在公园坐一会儿,有时候在地铁口。我现在充电的地方,是一个烧烤店旁边的插座,本来应该是用来充电瓶车的。
帐篷不抗风,晚上能冻醒好几次。我找到一个网咖,一楼开着,下面有个楼梯口,在那边睡了两个晚上。网咖在二楼,没开,但有人在,赶了我好几次,我说我也没办法啊。
平常就是刷手机,也没心情玩游戏,就是看看群里志愿者发的,有什么能帮助我的。手机不响的话我就不看了,就坐那发呆。有时候会想,我就不应该来到这里(笑)。
我以前来过上海,那么热闹是吧,现在所有店铺都关门了,有种像电影里的画面。
在虹口,我骑车看到过两个人,睡在街边的椅子上,一个爷爷年龄挺大的,旁边有个四十岁,比我好一点,他们有被子。友谊西路地铁站这边,有天晚上我也看到过三个打工模样的,四五十岁,直接睡在地上。
●刘亮拍摄的地铁口露宿者 讲述者供图
碰到最多的是警察,几乎每个路口都有,还有送物资的、跑腿的。4月8日上午,我遇到个跑腿的老哥,他是给人送烟,我问他能给我点吃的么,他让我等着,后来给我带来一份炒饭。
这些天,吃的最好一餐就是4月8日晚上。有个老哥加我,说给我做饭,骑车过去就三四分钟,他是个四川人,住在一个城中村,从后门给我拿出来,一碗米饭,两个馒头,炒了三个菜,土豆丝、番茄炒蛋、炒肉片,这顿饭真好吃啊。
●4月8日,一位爱心人士为刘亮做的晚餐,讲述者供图。
也是4月8日早上,我骑车被警察拦住,打开码给他看,然后看到颜色变成橙色的东西,黄码了。之前红码时候,警察让我去一家医院做核酸,我骑车过去,交了40块钱,但是人家没让做。看到变黄码,4月8日我又去了医院,这次做了核酸,4月9日结果出来了,是阴性,但码还没变绿,我问了宝山群租房那边,还是回不去。
我现在最希望能有个住的地方,但如果自费住酒店,万一要住很久,我恐怕承担不起。现在吃的只有十几小包饼干,如果有食物能送过来,那我真是万分感谢。
(刘亮为化名)
2022年4月的上海疫情:人间百态与众生
作者:晚风窗
来源:新商业要参(ID:xinshangyeyaocan)
3月以来的上海本轮疫情,迅速席卷了整个上海并外溢到部分省份。曾经以“精准防疫”而备受赞誉的上海防疫,面临空前的质疑。眼下正处于“全域静态管理”的上海,却上演了“出院老人有家不能回”、“复旦教授下楼取菜被打”、“方舱医院内患者生龙活虎运动”等画面。眼下上海人现状如何?我们远程采访了几位上海居民,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真实情况。
以下是她们的故事:
1
Coco:女,28岁,自来水公司员工
“我奶奶74岁了,又有基础病,还在被要求在小区做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教大家作抗原检测。”
住在浦东新区的Coco告诉我们,“尽管小区是3月28日才正式开始封的。但事实上,3月中旬,因为上海每天井喷式暴涨的新冠确诊人数,浦东又恰好是重灾区。我们恐慌的情绪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大家只知道有些严重,但是不知道到底有多严重。
“那时候妈妈去小区附近的东南菜场买菜,原本60-70元的22尾的基围虾卖到了220块,但电视上还说上海物价平稳,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根本没有囤菜。”
3月中旬开始,Coco任职的自来水公司,开始封闭式生产,只让吃住都在厂里的同事继续工作,其他行政人员被工厂告知放假,回家休息。
Coco的父亲所从事的工程行业已经无法开工,他只能每天焦急地在家里打电话,给员工安排食宿。每天一睁眼,就要承受数以万计的亏损。
Coco的丈夫是一名医生,疫情开始后,很快就被闵行区卫健委临时调去隔离酒店帮忙检测、管理密接人员。他去的三个礼拜,吃住都在酒店。回家后,按要求他要居家隔离七天。
就在丈夫隔离的第三天,3月28日,上海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浦东新区开始“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浦东新区所有公共交通停运,私家车不准上路(除了持证的运送车辆),事实上进入封城状态。
小区封闭以后,卫建委组织大家做核酸检测,但几栋楼的居民同时下楼,到小区花园里聚众做核酸检测时,大家又发现更大的难题:
第一次核酸:封了2栋
第二次核酸:封了28栋
第三次核酸:封了41栋
“这哪里是防疫,简直是传疫”小区的人们怨声载道。
“比如楼下的202户的父亲已经发烧了,居委还是让他们在小区内跟我们一起做核酸”。Coco认为,这种聚集在一起做核酸检测的方式,增加了病毒感染的几率。
可是如果不聚集一起做核酸,挨家挨户上门,上海又有这样的人力吗?
大家觉得没有办法,就自发在小区内成立了自治委员会,Coco也在自己的小区的做志愿者。
这是她们志愿者自己做的疫情封控楼道分布图和工作任务表:
令Coco震惊的是,在第二次做核酸的时候,她看到自己74岁、有基础病在身、缺乏医护知识的奶奶,竟然也在小区内做志愿者,帮助医护人员维持秩序,安排每个人逐个去做核酸检测。而奶奶身上,也没有正式的防护服(“大白”服),只有一件薄薄的蓝色医务服。
也就是说,“全小区几乎所有下楼做核酸检测的人,我奶奶都要接触一遍”。
Coco和她的爸妈、爷爷奶奶分别住在同一层的三户,隔离以后,“我们对各自的生活都不知情。”
她和爸妈都完全不知道奶奶在居委一个人都不出来的情况下,在小区做志愿者的事。
更让Coco觉得疯狂的是,当她给奶奶打电话,告诉奶奶风险太大,不要再做志愿者时,得知奶奶前几天竟还给大家送过抗原检测,挨家挨户教居民如何操作。
Coco震惊了,发了一条微博,描述这件事情。
这条微博发出去以后,居委会竟然找上门来,要求Coco删掉这条微博。
同时发生的还有,小区另一位志愿者的父亲也发烧了,打电话给居委会想要一个新的抗原检测。
居委会说送不过来,理由是:“你爸爸还没有确诊,你们自己出来拿吧。”
尽管大家觉得有感染风险,也只能自己外卖买药,去小区门口取。
最难的是物资,因为没有提前接到被封的消息,家里根本没有囤什么食物。
Coco连续3天调了5:50的闹钟起来抢某咚买菜,但是什么也没有抢到。
爸爸从冰箱里翻出一条香肠,全家人连吃四天都舍不得倒掉。
后来,新鲜的菜越来越少,妈妈舍不得吃,都留给Coco和她丈夫吃。
“从来没有过过这样的苦日子”。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Coco觉得全家都快吃不上饭了。
据说,小区已经有人收到了政府的补贴菜品。
希望Coco家三户人,也能及时拿到吧。
2
Kaire:女,22岁,歌手
“我是00后,很难想象这些事发生在2022年的上海”
Kaire跟男朋友还有她们养了三年的小狗住在徐汇区。
男朋友是美国人,除了第一次核酸检测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以外,其余的生活也没什么不一样。
“对外国人来说,最大的影响不是封城,而是回家的困难。一是没有机票,二是回来要隔离。”住在同一个小区有很多外国人,大家的状态应该都差不多。
从4月1日起,外卖快递都停了,只有闪送,还要加钱。
Kaire和其他伙伴在小区团购了很多东西,还没收到。不过她们收到了政府的食物包,第一次是腊肉和蔬菜,第二次是鸭子和肉。食物目前对她们来说还是充足的。
她的工作是乐队的歌手,男朋友是音乐老师。
在家工作对她们来说没什么区别,生活照常,甚至因为免掉交通时间和外界的干扰,她们比以前更好,可以在小院子里弹琴创作。
因为不出门,她们的很多信息是从网上得来的。
前两天她们看到一条视频。
南京有个养宠物的户主感染了,户主被接上大巴车,小狗不能被收养。
户主将小狗放生,认为如果不能被收养,那么让它去当流浪狗,也比死掉强。
可在户主离开后,小狗被医护人员活活打死。
这条视频很快就不见了,Kaire跟其他养宠物的朋友们在网上讨论这件事。
“对很多养了宠物的我们来说,我们担心感染新冠,并不是害怕病毒,而是害怕自己被隔离后,自己的小狗无家可归或者死掉。” Kaire说她因为担心小狗,整夜都睡不着觉。
因为对养了很久宠物的她们来说,小狗就是她的家人。
“我还听说宝山因为没有吃的产生的暴动,大家都上街游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是00后,很难想象这些事发生在2022年的上海。”
Kaire没有因为食物和不能出门而忧心忡忡,也不太害怕被感染,但是却在狗狗被打死的视频前破了防。
3
鲸鱼:女,32岁,互联网从业者
“有个好心业主,给我们小区每一户人都送了5个面包,10个葱油饼。我们小区一共有1280户人家。”
32岁的沪漂鲸鱼,一个人住在浦东新区金桥街道的某小区。浦东是28号封城的,但事实上,28号之前那一周她就已经居家办公了。
“最受影响的应该是4.1日,官方一直告诉大家浦东封四天,所以我只囤了4天的食物,但事实上,4.1日并没有解封。在我食物最紧缺的时候,有个好心业主,给小区每一户人都送了5个面包,10个葱油饼。要知道,我们小区一共有1280户人家。”
好心的业主解了鲸鱼的燃眉之急,她深受感动。
鲸鱼第一次觉得上海人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关键时刻还是非常给力。
居委会的阿姨们也很辛苦,因为基层大多是年龄较大的阿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在小区业主们发消息过去的时候,她们很久才能打出一两个字,处理跟手机有关的事情也比较慢。
不过在上海爆出,有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去世的事情以后,社区的人都非常警觉,如果有事会安排大家赶紧去医院。
还有令鲸鱼比较担心的,就是小区里有些独居的中老年人,从50-80岁,男女都有。
有些精神已经失常了,每天不戴口罩在外面乱走。
比如住在鲸鱼所住楼栋一楼的大爷,看起来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每天风雨无阻在室外捡破烂。居委跟警察多次来过,希望他特殊时间不要出门。
但好像怎么都没办法阻止他。
最匪夷所思的是有一次,鲸鱼在二楼的阳台上晾衣服,亲眼看到警察什么也没做,大概就是劝阻大爷不要呆在室外。
大爷用上海话高喊:“警察打民!警察打民!”,接着躺在地上打滚儿。
鲸鱼突然觉得疫情之下,警察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挺辛苦的。
4
阿莲:女,37岁,设计师
原来20、30块的菜,现在变成100。蔬菜盲盒也是100起卖。
阿莲住的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差不多80户居民,对口一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但这位社区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几乎每天一次组织核酸上,很多事都要业主自己完成。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大概就是物价吧,西瓜不再按斤卖了。一箱400,4个,每个差不多100块钱。原来20、30块的菜,现在变成100。蔬菜盲盒也是100起卖。其次就是我跟邻居的关系更紧密了。”
因为疫情和买不到菜的关系,我们小区第一次建了业主群。
大家一起团购菜品、分享信息。
她们团购的菜,真实得菜率是20%。买十单大概能收到两单。因为有的货到了上海进不来,没人去拿。
但她所住的小区做的比较好的是,隔离楼栋都是挨家挨户下楼分别做核酸,未受感染的居民楼则一栋一栋下去,社区拿喇叭喊,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了避免隔离栋的人乱走,她们单元的门拿铁链锁上了。”
5
小七:女,42岁,律师
“4公里的距离,平时100块钱。一个师傅叫价450,另外一个师傅叫价2200”。
小七,住在上海普陀。
疫情开始的时候她陪父亲在医院里住院。出院的时候,他们带了好大一堆行李,需要一辆大车,但是路上根本没人接单。
“全公司20多个同事一起帮我和爸爸叫车。所有的大车都找不到,最后叫了货拉拉。”
在特殊时期,各种网约车平台,都不再按平台价计费,纷纷坐地起价,没有上限。
4公里的距离,平时货车最多收费100块钱。
“有个师傅叫价450,另外一个师傅叫价2200。师傅们态度都挺好。”
“我的态度是能来就行,最后450的先到了。”
6
满哥:男,39岁,公司职员,陪读宝爸。
“社区发过两次礼包,对整个街道12万人,已经算做的不错的。”
满哥住在徐汇区,他所住的小区大部分住户是退休教师、陪读家长和学生。
他所在的小区从3月13日开始封闭,最开始说封2天。但事实上,从那天开始到现在,小区从来没有解封过。
因为住户比较少,大家迅速建立起业主群,互助、团购、问医、咨询都在群中。
就读于附近高中的孩子们都上起了网课。
政府20多天分批次发放了各种物资。并组织多次购菜登记。
政府发放的礼包
“社区发过两次礼包,对整个街道12万人,已经算做的不错的。”
因为整体非常自律,满哥所住的小区也保持了26天全阴性的记录。
大家一起团购菜品,各居民分装后,再免费送一部分给小区孤寡老人。
人们的恐惧常常来源于未知。满哥他们眼下最焦虑的是,由于没有解封时间的预期,所以大家只有拼命想办法采购、囤菜,哪怕面临一次次的失败。
跟她们聊完,我发现她们的生活,焦虑有时,温暖有时。或许这就是疫情下真实的上海,是2022年4月上海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他们或许被扒光,但永远不会放弃。
希望她们早日解封,迎来上海真正的人间四月天。
应采访者要求,以上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