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城引发的次生伤害,其实也有数据可以比较准确的分析的。
这里的次生伤害指因为封城导致的除新冠原因之外的超额死亡。 BMJ这篇文章测算了2020年武汉的超额死亡,2020年与2019年相比有5954个超额死亡案例。除了归因于新冠肺炎死亡的人,剩余的超额死亡案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新冠肺炎死亡,但漏报。另一种是封城的次生伤害。
BMJ这篇文章的数据总结是:在总超额死亡中,61%(3653/5954)是由新冠肺炎引起的,15%(920/5954)是由不明病毒性肺炎引起,23% (1381/5954)的死亡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基本上,不明病毒性肺炎就是漏报的部分。大概1381名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超额死亡,可以被归因于封城的次生伤害。
2019年,武汉全年5.12万人死亡。这部分超额死亡占武汉疫情前每年总死亡人数的2.7%。 大致可以估算,出现一次2020年武汉级别的封城,除疫情本身外,带来的次生伤害超额死亡,是正常年度死亡人数的3%。就算把920例不明病毒性肺炎的死亡人数也算成次生伤害引发的超额死亡,次生伤害的上限,是正常死亡人数的4.4%。 2020年,美国总死亡人数338万人,比2019年285万人多死了53万人。其中,因为新冠多死了35.1万人,因为流感和肺炎,多死了0.4万人,其余的超额死亡都是其他原因。全年非新冠非肺炎超额死亡人数 17.5万人,占2019年全年总死亡人数的6.1%。
所以,美国2020年这样的防疫策略,全年带来的次生伤害,是正常死亡人数的6%。2021年,美国总共死亡人数超过340万,比2020年还高。但因为归因于新冠的比例更大,我估算2021年,次生伤害死亡人数,会低于2020年的6%。 武汉的次生伤害低于美国的原因是:武汉的次生伤害集中在封城的73天,封城解除后,就没有了。美国的次生伤害分布在全年。
所以,虽然武汉的封城期间次生伤害的峰值强度大于美国全年平均水平,但整体按全年看,武汉封城的次生伤害小于美国。 同时,武汉封城使次生伤害集中在武汉这个城市,没有影响全国。全国除湖北外没有出现超额死亡现象。
2020年,武汉人民从某种意义上,用自己的牺牲,让全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上海本次封城的力度和时长,我估计不会超过2020年的武汉。大家可以自己估算一下可能的次生伤害导致超额死亡的人数。然后也可以估算一下,“放开”模式下,中国全国次生伤害导致的超额死亡的人数。我相信这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结论: 被封闭的城市在封城期间的次生伤害强度,是超过美国全国全年的平均水平。封城期间,被封城市市民的痛苦程度更大。 但由于封城的次生伤害时间上集中在封城期间,空间上集中在被封城市。如果按全年算,即使对被封城市来说,封城的次生伤害也低于美国模式。
按全国算,封城导致的次生伤害更是远远低于美国模式。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放开模式引发的次生伤害(除新冠外的超额死亡),低于动态清零模式。
经济日报:躺平共存?别侮辱科学了!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严峻,网上舆论升级,一些“洋专家”反对中国动态清零的声音甚嚣尘上。他们罔顾事实推销“与病毒共存”论,说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不科学,试图诱导“躺平”。
其实,躺平共存是侮辱科学,动态清零才是尊重科学!
4月7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蓝天救援队员在开展环境消杀作业。肖本祥摄(中经视觉)
躺平共存论颠倒因果,不是科学选择。
有一些躺平共存派,向支持中国动态清零的网友索要科学依据。如果你提供过去两年的中外疫情死亡人数和经济发展数据横向对比,他们不满意,认为不能反映去年底今年初才开启全球大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性下降的事实。如果你提供今年一季度的几个躺平国家的疫情死亡人数与过去两年的纵向对比,他们还是不满意,认为数据不全面不细致。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能提供让他们“满意”的数据,中国坚持动态清零就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躺平共存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是先做足科学研究再选择躺平共存,而是先抗疫失败只能躺平,然后文过饰非炮制“与病毒共存”论来糊弄民众宣布躺赢。这是典型的因果颠倒且双重标准的“认知作战”手法:对躺平共存,他们搞无罪推定,拉“科学”来洗白;对动态清零,他们搞有罪推定,用“民生”造黑锅。
比如,目前上海出现部分居民食物紧缺情况,明明原因在于此前的疫情防控不力和物资配送不力,却被共存派歪曲成“防疫影响民生”。我们要警惕这类把抗疫与民生对立起来的因果颠倒逻辑——没有健康权和生命权,谈什么民生?
4月9日,在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第一批完成出院手续的四名康复者走出医院。金立旺摄(新华社)
躺平共存论混淆概念,没有科学精神。
躺平共存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辞:奥密克戎死亡率比流感还低,没必要再严密防控。这是没有科学精神的胡扯,混淆了死亡率和病死率概念。
死亡率关注社会风险,统计某年度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在社会全体人群中的占比。病死率关注个人风险,统计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在该病所有患者中的占比。社会防控策略的选择主要看死亡率,个人防治策略的选择主要看病死率。二者很多时候不一致,传播力强病死率低的疾病,常常比传播力低病死率高的疾病造成更多的人死亡,需要更严格的社会防控。
人们常说的奥密克戎死亡率下降,其实是指病死率下降。从目前数据看,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比德尔塔低,但死亡率要比德尔塔高。
今年年初康奈尔大学发表的初步研究称,相较于德尔塔疫情期,奥密克戎疫情期病死率从5.3%下降至0.9%。
一直走共存路线的美国,2020年新冠流行,月均死亡3万多人;2021年阿尔法和德尔塔流行,月均死亡4万多人;2022年第一季度,奥密克戎流行,月均死亡5万多人。
这只是粗略估算,因为死亡率和病死率的统计通常以年为单位,奥密克戎才流行了几个月。但无论如何,躺平策略下,奥密克戎的死亡率都远远高于流感,二者根本不在同一个数量级。比如中国香港,今年刚过完第一季度,这波奥密克戎疫情已造成8000多人死亡,而在新冠流行之前的那几年,香港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最多300多人。
动态清零才是尊重科学。中国尊重生命、科学研判,主动选择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并有能力成功执行。两年多来,中国在世界排名前列的经济体中新冠死亡率最低、经济发展最好,又进一步验证了这一选择的科学性。面对当前的上海疫情,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别被颠倒因果、混淆概念的躺平共存论带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