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改建为临时医院的上海展览中心Xinhua via AP

新冠病毒持续肆虐上海,单日新增染疫超过两万人,当局坚持的封控管理和清零政策,正在造成更严重的次生灾难。血透病人得不到即时救助、癌症病患无法开刀、异地就医的患者被赶出医院、轻症送医的老人家也疑似因延误诊断导致死亡…..在医疗资源挤兑的大上海,这些悲剧能够避免吗?

香港新增3.2万确诊累计死亡人数超武汉吹哨人李文亮病逝两周年 中国管控舆论更严从陕西到河南 中国防疫"掩耳到零"的惨痛代价

“排不进去就等死吗?”


“我一直找居委会、找市政府,他们说嘉定中心医院没有位置、给我答案就是排不进去,我说排不进去就在家等死吗?” 

排不进去就在家等死吗?住在上海嘉定区的居民王珠敏着急地问著。因为三月底以来的疫情封区管控,她七十七岁的父亲已经七天没有做血透了,父亲身体虚弱、四肢肿胀。

对于尿毒症病人来说,每周大约三次、每次四小时的规律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保障。连续七天没做透析,再加上年迈及其他慢性病,可能意味着生命受到了极大威胁。

王珠敏告诉本台,父亲本来固定在家附近的海华医院做血透,每周三次。三月底,海华医院先是告知院内医护人手有限、床位紧张,后又通知因有阳性确诊者,血透中心“封掉了”。王珠敏与家人急得发慌,找居委会、市政府和急救120求助也迟迟没下文。

“他们还叫我自己去找医院,我说特殊时期我能找到医院吗?我要是能找到医院, 我会来找你政府吗? 我说,平时我也不可能来找你们。真滑稽! 他们像踢皮球一样, 踢来踢去。”王珠敏说,每多等一天,老父亲的状况就越糟,他们决定7日到中心医院碰运气,但她与父亲在医院坐了一整天,无功而返,“连医生的影子都没看到”。

记者4月7日及4月8日多次致电海华医院、嘉定中心医院急诊室,不是在通话中、就是无人接听;门诊部皆于三月底关闭。根据海华医院微信号,自三月中旬以来,医院已抽调五百余人次“赴前线支援核酸检测”。嘉定中心医院的公开资料也显示,3月28日有一组由一百名医护人员临时组建的采样队伍,赴浦东支援核酸采样。

跟王珠敏的父亲一样仰赖血透维持生命的病患,在大上海约有两万多人。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这波新冠疫情袭来以前,上海透析的医疗资源就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疫情后,一些透析室出现了阳性病例或密接者而被关停,部分医护人员被隔离。在大量医护人员又被调离岗位支援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医疗资源更难以落在真正需要的病患身上。

三月底以来,微博上每天出现上千则上海疫情求助的帖子,大多是老人、慢性病患者、癌症或血透病人。其中,七十七岁的上海血透病人沈瑞银就在3月28日晚间因长时间未肾透析造成心肌衰竭而死亡。他的儿子沈利在微博上控诉,父亲患有糖尿病和肾衰竭,每天需要服用各种处方药。3月26日被检测出新冠确诊后,先后被转了三家医院,最后在无法取得药物、排不上血透、又没有家人陪伴下无辜惨死。



2022年4月4日封城期间上海静安区一个居民小区前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美联社)

“医院忙不过来” 延误治疗的次生灾难

传染力更强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自三月以来肆虐上海,一个月内,上海的每日无症状感染者从个位数上升至超过两万人。截至4月8日,这波疫情已累积超过十三万例。官方继续一系列严厉的“封控管理”手段,以便进行大规模检测,并坚守“动态清零”政策。

 “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讲……现在整个上海的医疗资源确实是在一个挤兑的状态。”四月初,上海市浦东疾控医生朱渭萍与上海科普作家汪诘,及一位上海居民的两段对话录音在网上流传。

朱渭萍坦言,上海应对奥密克戎反应过度,以至于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她说专业人员对于政府倾全城之力清查病毒的做法“特别绝望”。“我们专业 人员说的话根本就没人听,现在全部把这个病变成了政治性的疾病, 花了这么多人力、 财力、 在防一个流感类的病毒…… 你看看哪个国家这么防啊?”

七十九岁的上海居民戚国墉相信,若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他健康的妻子张似苓就不会在三月底突然由轻症变为重症,不治身亡。

戚国墉告诉本台记者,七十四岁的张似苓在3月22日因肚子痛送医,因为家周围的三家医院都因疫情停收,改送较远的浦南医院,却又疑似在医院人力不足、误诊的状况下,先以胰腺炎处理,但第二天下午突然转成重症,疑是肠梗阻后引发败血症,23日下午去世。

“我心里是很平稳的, 老婆去世,我心里很悲痛但我也没办法。 人也不能活过来,但我希望医院能够正面的回答我……我就希望给我一个解释。” 戚国墉说,院方跟他坦言“医院实在忙不过来”,因为有发热门诊、又有大量因疫情排队等化疗的肿瘤病患,但他还有很多疑问,是不是误诊延误了救治时机?是不是有足够的医生处理,就不会发生这一切错误的认定?

“我们真的很绝望。我妈妈目前的转移性肿瘤还有手术切除的机会,但化疗已经超过六十天,随时可能肿瘤增大、扩散或转移。妈妈还有糖尿病,附近也没有食物、药物可买,我妈妈现在精神很崩溃。”  三十三岁的雷女士带癌症晚期的母亲从杭州到上海来治病,她告诉本台,原本在3月23日拿到上海复旦肿瘤医院的住院通知,安排七天内手术,但疫情防控突然下了一条新规,异地患者要多十四天隔离才能住院。

“我们第七天去的时候,医生是这么说,现在病房虽然比较空,但我们是异地来的,必须要等十四天。”她连问到,有空床却住不进去,难道癌症致死的病人比新冠病人还要不如吗?到底要情况多危及才能排到手术?

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写道,现在是一群疲惫不堪的医护,把一堆濒临死亡的病人挡在医院外,守着病房生龙活虎的无症状感染者刷手机。

“手术很成功,但病人死了”


医疗挤兑正导致着各种次生灾难在上海各地方上演,近几周来,已有至少两名哮喘病患在病情发作后,被医护人员以防控为由拒绝救治,导致死亡,引起舆论激愤。

原上海长征医院主任医师缪晓辉4月7日撰文呼吁当局要关注和解决新冠疫情下“额外死亡”的问题。他引用中国疾控中心的周脉耕团队2021年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发布的数据,点出在新冠流行期间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增加21%,糖尿病死亡率增加83%,自杀死亡率增加了66%。

缪晓辉以这个数据估算,仅是糖尿病患,上海因新冠疫情全面封控后,额外增加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141人。“说到底,奥密克戎感染后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医疗挤兑带来的额外死亡。”他写道。

尽管民怨沸腾、专家学者疾呼,中央政府定下的清零方针及严格防疫措施,没有变动的跡象。官方宣布再调派两千多名军队医护人员及至少七千五百名江苏医护人员赴上海支援。官方大力宣传着“数万医护人员八方驰援、 同心守‘沪’”。

王珠敏不以为然,她说这只让她想起在朋友圈读到的一段话:“手术很成功,但病人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