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没有毕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俄日战争片)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不是一件紧要的事情,凡是愚若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呐喊〉自序》





张文宏医生又被网暴了。

这次的网暴,若不是“攻击地点”是张文宏医生最新发布的微博,便会使人有一种时空错乱感,让人仿佛回到去年夏天。

是的,这是一轮新的“讨伐”,因为上海疫情。

这也不禁使人陷入沉思,是不是新冠未止,讨伐难停?

历史重现: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良心医生

每天刷刷朋友圈,不用细查上海的新冠感染数据,便能感受到上海疫情的严峻。上海每日的确诊人数和无症状感染人数都在刷新前一天的数量。



一个城市,大半的人都被“困”在家里,精神上已经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而这种精神上的紧张,蔓延速度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快于病毒,许多人“谈毒色变”。

这种恐慌,与日渐增高的确诊数量“碰撞”,便形成了一种愤怒感,而始终用平民化的科学理论安抚人心的张文宏医生,便成为了这一愤怒感的荒谬排泄之地。

一夜之间,张文宏医生的微博下,充斥了许多人用尽全力迸发出的最恶毒的语言。





























张文宏医生是网红吗?从传播的层面来看,或许是的,

但是用当今社会对“网红”二字的定义以及理解上来看,他不是。

为什么这么说?

从恶意评论中也可见一斑。

张文宏从科普医学上收到什么好处了吗?

没有,反而张医生得到了很多无端的辱骂和攻击。

如果非要计算的话,从科普和安抚的角度来看,张文宏医生收到的,只有好名声。

但是别忘了,伴随着好名声而来的,还有一些人无下限的人身攻击、造谣。比如去年4月至8月期间的攻击举报:









评论中两极分化的“正负”影响,在精神层面,对人的精神影响能相抵吗?从我们平凡人的角度来说,肯定是不能。

不知道张文宏医生在凌晨两点发完博文,又在一早起床奔赴医院战斗时,看到这些评论,心里是什么感受。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虽然评论骂的不是我们,但我们看着都很难受,心生悲凉。

买办?带货?医生讲医学,国家定政策


在本次对张文宏医生的“群攻”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即是许多人在攻击张医生时,放了一张2020年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发布的微博,而微博中显示,张文宏医生与领事馆总领事会面并讨论新冠病毒的预防、治疗及疫苗研发的内容,并赞扬了张文宏医生为疫情控制和公共卫生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在这类只贴图,无文字内容的评论下方,更是络绎不绝的评论急吼吼地表示“盖章”、“坐实”张文宏医生收受了美国的利益的行为。

不仅如此,许多人嚷嚷着把张文宏与美国挂钩,甚至造谣张文宏医生是为了绿卡、移民,更是有人指责、造谣,说在国家层面发布的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于辉瑞药物的引进,是因为张文宏医生收了辉瑞公司的“好处”,继而在背后推动、促成了这一引进的结果。





张文宏医生直接被戴上了为辉瑞“带货”,所以强调并支持“与新冠共存”这一科学理论的帽子。



我们不辩论“与新冠共存”这一理论的对错争议,也不考虑国家层面的博弈,单从科学和学术的角度来说,科学,或者说是医学,可以闭门造车吗?

不交流,如何辩证?

如果医学、发明这些科学层面的事物,可以凭借这一个人的力量,或是一个团队的力量便能实践产出,那么为什么从古到今,人们需要游学,需要借鉴,需要学习,需要交换,需要阅读不同科学家的研究和文献?

中国自古就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俗语,不同国家的地域、群体、文化、基础设施、上层建筑均不相同,这也决定了研究的主体和产出的结果也有所差异。经验、研究的结果、试验的成败的交流和借鉴,不就是不同参照物的对比、节约时间、避免行走弯路的最好途径吗?

科学不是臆想,而张文宏医生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医学专业的角度,用普通人能够精准接受信息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的。

张文宏医生的理论分析,不是靠臆想,也不是靠站队。然而很多人却带着主观情绪和荒谬的怒火站队了,开始无理由炮轰,开始胡乱扣帽子,开始臆想了。

张文宏医生每一次分析疫情的形势,都是以国内外的疫情状况,结合国内外的疫情数据,以及世界级的医学报告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而许多人,只是从其中提取了“共存”二字,结合了国外普遍的“共存”理论和共存现状,就把张文宏医生打成了“精外”派。

非要说张文宏医生是精于某一派的话,或许可以说张文宏医生是精科学派吧。

此外,不论是最新的新冠诊疗方案的发布执行,还是辉瑞药物的获批,都不是张文宏医生作为一个感染科主任所决定的。

辉瑞药物获批进入中国市场,批准的机构是药物监管局,而药物监管局的批准,也一定是基于科学数据和研究试验,张医生在这里面,没有决定权。



而新冠诊疗方案的出具,则是由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批准的。




疫情带来的割裂和恐慌有多可怕

从张文宏医生的微博评论,我们可以很直接了然地看出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割裂”。

这一“割裂”体现在价值观上,也体现在不同人群在辩证思想,接受新事物或者说是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度以及能力上。

在谈“毒”色变的大环境下,恐慌是一个人体大脑的自然产物。如果说接触新事物产生恐慌,源于人类的本性,源于不了解,以及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启动,那么在新事物产生或是接触长时间,并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应对方式后,人们依然出于恐慌之中,则是源自于不尝试了解真实和科学,愿意停留在一叶障目的状态之下。

这一点,我们不仅能够从张文宏医生的微博评论中对上海这个一直力求探索对经济和抗疫双保全的城市的谩骂中清晰地看到,也可以从目前部分城市、地区的疫情反弹后,部分人群对确诊人群的态度中、对在大家都被封锁,却一直逆向奔赴在为大家配送物资的所谓的“潜在威胁”中可以看出。











写在最后:学医能救人吗?能,但救不了人心

张文宏医生是一个勇敢的人。

在疫情爆发后的这两年间,由于张文宏医生的“被爆火”,遭受了多场攻击,这些攻击不仅包括专业层面的攻击,还包括了人格层面的攻击。都说对事不对人,但在对张文宏医生的无端攻击中,充满了莫名的、毫无根据的、盲目的、荒谬的、既对事又对人的攻击。

简单看看本次攻击中,攻击群体里,没有人在意张文宏医生发微博的时间是中国时间凌晨两点,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捏造、攻击张文宏医生所谓“高薪厚职”、有钱有资源、没有下基层、坐在温暖的房间里…







深入看看本次攻击中,许多平台发布的《突发!张文宏被解除上海医疗救治组组长职务》的假新闻爆火。







学医能救人吗?

能,在科学技术,在医学研究如此发达的现在,科学水平可以在疫情爆发一年内研究、制造、试验、投入使用一款针对新病毒的新疫苗,可以带着普通人进行太空旅行,可以使人在换了动物的心之后,存活超过预期的时间。

但学医救不了人心。一百年前救不了,现在救不了,一百年后也救不了。

医生治不了脑残,善良打不动人心。

在现代社会,杀.人诛心已经不用在物理层面,用言语,用造谣,用无良传播,无需武器,不用实体接触,敲敲键盘,便可在精神层面诛心。

希望像张文宏医生这样有良心的、勇敢的医生,唤不醒装睡的人,但能够迎来更多清醒的勇敢者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