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袁玥,编辑:邢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穿着工服,拿着工具箱,面对摊在面前的数万件杂物,李晓蓉迅速在脑海里规划出多个功能区,梳理出明确的收纳思路,跟几个收纳师一起俯身收拾。几天后,杂乱的房间变得井井有条,整个家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三年前,李晓蓉的身份还是一位互联网公司格子间里凭脑力吃饭的“打工人”。


生活、工作的双重焦虑让她感到“窒息”。30岁的她即使身在大厂管理岗,也很难轻易在大城市买房。怀着实现“工作、生活双向平衡”的目的,结束8年北漂生涯,她回到杭州定居,能选择的工作依然是互联网。


虽然实现了买房愿望,但忙碌的工作节奏没有变化,甚至从996变成了007,有时候忙起来直接睡在公司,李晓蓉感觉自己完全丧失了主动性和对生活的感知,“就像一颗螺丝钉”。


结婚的前一天,她还一直工作到凌晨。深夜,她感到一阵失落,无论杭州、北京,互联网人永远没有生活。眼看着“35岁危机”不断逼近,转行的想法愈加强烈。最终,她选择了一条新路径。


困守在格子间的年轻人不止李晓蓉一个。他们一边挣扎在996的工作节奏中,一边看着“互联网入冬”“优化”频频霸占热搜榜。不稳定的职业环境,提高了中途转道的代价。


年轻人开始未雨绸缪,琢磨着做点副业,给自己留条后路。不少人开始思考,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是否还有第三条路?除了互联网、编制,年轻人还能去哪儿?


01 陪购师、整理收纳师,网红小众行业兴起


在厦门的一个购物中心,陪购师KK正带一位企业女高管逛街,女顾客抛出连珠炮式的质疑:这个颜色不适合我,为什么要让我试穿?KK停顿了一下,继续劝说。女顾客将信将疑地进了试衣间,出来后对着镜子转了一圈,眉眼变得柔和,“挺好的”。


KK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妆容精致,身穿小西装,搭配一条休闲裤和潮流老爹鞋。陪购时,她极少穿高跟鞋,一个半小时的购物,其实是个体力活,她需要穿得舒适,同时还要保证打扮入时。


她更习惯称自己的职业为“形象管理师”,这是一份需要美学搭配和沟通技巧的工作,但在五年之前,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挣扎在家庭和工作之间。


孩子发烧时,她忙着负责公司的一个重大项目,连带孩子去医院都没有时间。花好几天做出的项目,因公司业务转变被取消,她当时感到一种强烈的无意义感,“就像是白忙了一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那时的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换一份时间更加自由的工作,可以兼顾家庭,同时不能再为别人打工。


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互联网、公务员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严重,年轻人们愈发想在这之外找寻第三条道路,不管是作为主业,还是作为副业,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厚安全垫。


而新经济形态里涌现出不少细分的赚钱门路,在灵活就业的趋势下,拓宽了年轻人实现兴趣与创收、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可能性。


根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


这背后不仅有现实驱动,也与年轻人更加自由的择业观贴合。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向往自由,充满个性和创造力,不再满足困于格子间里日复一日,而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供需两方的信息可以更高效对接,也让年轻人敢于追求更自由的就业方式。


李晓蓉决定转行做整理收纳,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她刚装修完新房,请了七八家家政公司,始终无法解决“房间整理完就变乱”的问题,最后不得不从上海跨城约了整理收纳师上门服务,5天花费3万元。


由自身经历出发,她意识到,整理收纳服务未来可能会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因为它不像普通家政,会根据客户的生活习惯考虑空间和物品关系,甚至会陪伴客户进行取舍,还要兼顾旧屋改造、柜体定制和空间陈列美学。


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不仅是剧本杀创作者、整理收纳师、陪购师这些职业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还涌现出一批新奇又小众的职业,比如自律监督师、小三劝退师、游戏捏脸师、多肉植物寄养师、遛狗师、直播间布景师、元宇宙建筑师、朋友圈包装师等等。


这类职业遵循的逻辑是,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你想花钱请人干的,就一定会有人想花钱请你干。


不过,虽然网红职业满足了年轻人关于工作的很多想象,但贴着新兴、小众的标签,就意味着这些职业背后仍有很多挑战。


02 寻找客源不易


在决定创业之前,李晓蓉专门做过市场调查,发现“杭州的专业收纳服务极少,这可能是一片蓝海领域,提早进入或许能把握红利”。


但一开始,她就遭遇了“找客源不易”的问题。即便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能接受上门服务的客群大都集中在城市中产及以上阶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曾耗费十几万在各中高端小区投放广告。有时候,还得利用之前在互联网大厂积攒的人脉资源,找到一些大客户。后来,根据自身资源,她将自己的客户群定位在企业办公用品收纳和电子信息整理。


上门整理收纳服务的费用不低,她将收费分为两档,一是按照面积收费,每平米80元-200元,二是按照空间中涉及到的柜体面积,每延米1280元。


回顾创业经历,李晓蓉告诉《豹变》,“客群太小众,可能是全职创业最大的风险之一”。


在李晓蓉入行的第三年,2021年1月,根据国家人社部发布的消息,整理收纳被列入家政服务下的新工种。


新浪乐居财经发布的《2020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整理收纳行业年产值已达1000亿元。虽然数据上看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千亿风口行业。但是,大部分客群仍然集中在大城市,市场开拓并不容易。


而这是很多新兴职业面临的问题,它们大多是服务业在新形势下的细分,消费群体最先多是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城市中产及富裕人群,客群十分集中,从小众走向大众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市场培育过程。


“陪购师”KK刚开始创业时,开发了一个“素人改造”的产品,三小时收费999元,远比市场价低,但却一度零接单。KK告诉《豹变》,“初期最愁的问题是找不到客户在哪里,有价无市”。


随着“陪购”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出现的频率变高,KK也发现,行业认知度提高了。她的客户逐渐由经济实力较强的人群扩展到普通白领和学生。KK总结道,“普通人可能比有钱人更需要这项服务,如果一个白领省吃俭用买一件数万元的大衣,一旦买错,就是很大的损失。”


如何拓展市场,提升认知度,很重要的一个渠道是打造社交平台上的个人IP。已有五年陪购师经验的KK,目前的功课是学习“如何写文案”,这也成为小众行业创业者们的必修课。


03 门槛不高?高薪不易!


观察当下流行的网红新职业会发现,相比起“价格”,这些行业的消费客群更在意的是“服务”。足够精细化和个人化的服务,才能打动消费者。


在KK看来,陪购的服务过程,“近乎心理博弈”。因为审美是一件微妙的事,要让顾客满意,就得在顾客的偏好和风格改变之间小心权衡。太中规中矩,亦或是改变幅度太大,都会带来失望。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想方设法提升业务水平,不止要懂得色彩、服装、造型等知识,还要能察言观色,读懂人心。


一个好的形象管理师,并不只是帮客户买一件衣服,而是要让客户真正的接纳自己,学会用服饰表达自己。


最初从事翻译工作的KK,半路出家做形象管理,在专业能力的训练上,她足足打磨了五年时间。为了顺利转行,她精心铺垫。关于”形象管理“的基础知识,都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除了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演讲。前期费用,总体耗费了十几万。


创业之后,她的精进之路仍在继续,同时还兼修了两门商业造型和服装设计,每一项都要耗费一年时间。


创业前,KK在一家形象培训机构任教,虽然工资比较低,但是积累了大量的形象管理经验。创业两年后,KK的工作室已做到了平稳运行。除了面向客户推行年卡制,帮客户包办一年四季的购物规划,还会针对从业者以及企业进行专业培训。


在KK的形象管理专业训练营里,一个零基础的素人出道,只需要31天,学费大致在两三万之间。但31天,只能学到基础知识,在此期间,学员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造自己的形象”。但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陪购师”,还要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将自己对工作的理解,转化成商业项目。这个时间,KK给出的答案是1-3年。


回顾创业经历,KK认为,陪购师表面上陪人逛街,轻松赚钱,其实有着并不低的专业门槛。要戳到消费者的痛点,自身专业素质过硬,才能撑得住“服务敏感型”的客户。她还告诉《豹变》,全国每年有数万名形象管理师毕业,但真正从业的人并不多。


为了找到消费者的“痛点”,李晓蓉在创业时还专程做过市场调研。


三年前,“日式收纳”在杭州火爆一时,有一大批崇尚“断舍离”的收纳爱好者在学习。日式理念虽然流行,但落实到上门服务,却很难被中国家庭所接受。李晓蓉分析,因为中国人怀旧,不爱扔东西。而且家庭结构远比日本复杂,在四世同堂的家庭里,很难实现“极简”的生活状态。


“为什么不能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家庭的收纳体系?”这一想法,让她埋头在外网里找寻世界各国的收纳课程,想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案。收纳学、美学、空间设计…七七八八的课程全都上了一遍,课程费用四五千起步,最贵的一门花了3万多。同时,她还接过七八单免费客户,以积攒经验。


几个月前,一条“97年女收纳师叠衣服月入50w”的热搜将整理收纳行业送进大众视野。很多培训班也蹭热度,打出“学会就能接单,月入过万”“全职妈妈学整理收纳,业余轻松赚两三万”的广告。


在很多人看来,整理收纳是一门不限学历、年龄,门槛低,回报却丰厚的“真香”职业。


但李晓蓉在一条短视频中,揭穿了行业真相:“年薪百万不过是某些培训班割韭菜的噱头”。她告诉《豹变》,在她的团队,最高阶的整理收纳师月薪在1万5左右,而初级收纳师底薪仅6000,凭业务量拿提成。


事实上,整理收纳入门容易,但从业赚钱是有相当门槛的。李晓蓉认为,一个月薪过万的收纳师,至少要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做过十二大空间全屋的规划设计,能一眼看出客户家中的问题,有标准的服务体系和售后流程,还要会独立带团队,给客户提方案,做业务培训讲师,帮助自己的学员进行提升。


李晓蓉还发现,自己之所以能熬过最初的难关,跟自己在互联网公司摸爬滚打8年的磨练有关。这些工作经历,不仅带给她早期的客源,还教会她“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面对客户家中成千上万件物品,她能迅速从混乱中找到清晰的框架。创业后期,为了带团队,她还整理出一套“可裂变、复制”的标准化SOP体系,尽量让服务流程变得规范和可量化。


综合而言,真正从小众行业中收获高薪的人,大都熬过了“零接单”“收入低”“没客源”的过程,同时还坚持不断地学习。这些行业里的竞争,也遵循着二八法则,只有20%做到行业顶尖的人才能收获高薪。


04 年轻人的焦虑,成了职业培训班的商机


网红职业在兴起,而先一步被吹起来的是相关培训班。


“错过了公众号、短视频,你还要错过声音变现吗?”“培训剧本作者,30天功成名就,挑战年薪百万”“游戏捏图师,三天出师,月入过万”。


各种培训广告吸人眼球,失眠的年轻人仿佛抓到救命稻草,从几元的入门课,到几千元的进阶课,本想解锁财富密码,却发现颗粒无数。


跟小众行业的客户群相对集中,找客源困难的现实形成对比的是,小众行业的职业培训班似乎比职业本身更加火爆,因为年轻人的焦虑就是商机。


不过,由于行业陌生,新行业里的职业教育没有统一标准,缺乏规范,“职业培训”江湖里鱼龙混杂,市面上的课程良莠不齐,夹杂着大量割韭菜的行为。事实上,任何技能学到能变现,都需要知识体系和实践积累。


在时下热门的芳疗领域,也同样存在野蛮生长的乱象。芳疗师善羽认为,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芳疗师并不容易,“因为考证和从业是两回事”。


善羽介绍,目前市面上比较权威的从业资格证,是由英系芳疗机构(IFA)所颁发的证书。很多培训班广告号称“35天速成”,实际上教的都是应试技巧,就算考下来了,也达不到从业标准。还有的培训班声称能颁发国家认证的从业资格证,其实国家认证的证书早就取消了。所谓国家认证,不过是私人机构颁发的证书。


在她的考证经历中,她发现真正理解IFA的课程并不容易,其中除了芳疗基本知识,还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基础医疗。“最难背的是拉丁文的植物名称,众多的化学成分,要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为了拿到证书,善羽花了一万多,上了一年课程。她还告诉《豹变》,“按理说,每个芳疗师都至少需要两三百个案累计,才算合格。但现在很多芳疗师拿到证书后就急着开始赚钱,造成证书含金量变低,行业水准参差不齐。”


专业芳疗师的赚钱来源,是卖配方精油。根据顾客的情绪、身体状态,给出不同的精油调理方案。持续性个案,还会长期跟进同一个顾客两三个月,每半个月更换一次配方。但在案例积累时期,最大的成本,也来自于不断地购买精油。


善羽告诉《豹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芳疗师,最节省的情况下,至少也要投入5万以上购买精油。这也是芳疗最吸引人的部分,每个人的配方都是不同的。”


但目前市面上的情况是,很多芳疗师的主业是做小儿推拿、中医馆或SPA馆,考证是为了给自己镶金,拿证就开始上岗。卖的配方大都是固定的,很少会根据个案一对一地去调整配方。


拿证两年后,善羽一直都在零星接个案。去年9月,她计划跟一位长期在德国学习芳疗的女孩一起创业。创业还没开始,第一步先运营个人账号,发布芳疗相关科普视频。


最新的一条视频中,善羽正趁着春天,将自家楼顶的小菜园改造成芳疗植物园。她计划种植大量可提取精油的花卉,包括洋甘菊、柠檬马鞭草、鼠尾草、天竺葵等。精油从植物的哪个部分萃取;同属玫瑰,为什么精油功效和价格都不同,她想用这个花园讲精油的故事。施肥,灌溉,装饰,点滴耕耘,耐心等待,急也急不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袁玥,编辑:邢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