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时利和 神经科学硕士,著名科普医生,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
核心提要:
1. 香港第五波疫情自3月26日单日新增降至四位数后,一直保持平稳。专家认为高峰期或许已经过去。3月29日,香港大学医学院的金冬雁教授、陈志平助理副教授、与张伯轩博士后在国际期刊Emerg Microbes Infect《新兴微生物与感染》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分析了在Omicron BA.2疫情下,香港地区获得的6个重要教训与经验。
2. 引爆香港疫情的BA.2是目前传染性最强但致病力最低的变异体。与原始毒株相比,感染BA.2的的抗体生成过程、病程、病毒脱落窗口都至少缩短了2天,因此在第5波疫情中,香港有99.9%的BA.2感染病例为无症状或轻症,由于疫苗的保护作用,疾病至少不比普通感冒或流感更严重。
3. 全香港这波疫情85.5%的住院病例和95.8%死亡病例来自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而大约90%的死者没有完整接种过两针复必泰或科兴疫苗。这些数据表明,在下一代Omicron专属疫苗上市之前,使用疫苗加强针是预防老年人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佳方法。
4. 香港儿童的感染很常见,但大多是症状轻微。疫苗接种是保护儿童免遭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
5. 香港的经验表明,快速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被感染的个体,尤其是那些潜在的超级传播者。在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早期阶段,成千上万的人排队接受核酸检测,这给BA.2的传播提供了充足的机会。由于快速抗原检测可以在20分钟内获得结果,对快速诊断及隔离感染者至关重要。
6. 香港优先考虑入院治疗的是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和儿童,无症状者居家治疗。由于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中感染者和密接者数量非常多,香港隔离设施是一直不够用的,对香港来说居家隔离是唯一的可选项,并将隔离设施留给那些在家中没有条件居家隔离的民众。
4月3日,香港地区新增确诊感染1832例,当天没有死亡纪录。
香港第五波疫情自2月大暴发以来,每日逾万人染疫,截至3月12日,香港的每10万人的新冠死亡数达到了3.73(7天滚动平均值),为全球最高(甚至远超美国的0.38);截至3月23日,香港累计报告确诊107万例,占到人口总数的14.5%,考虑到未检测和未报告的病例,可能有30%~40%的香港居民受到了BA.2影响。另有媒体报道香港有六成人口感染。
香港自3月26日单日新增降至四位数后,一直保持平稳。多个指标显示疫情急升趋势已经明显受到遏制,病毒繁殖率降至0.5以下,专家也认为高峰期或许已经过去,正呈下降趋势。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公开表示,香港真实确诊人数已达350万人,加上疫苗接种率大幅提高,他相信本港已出现群体免疫。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则指,相信香港感染新冠病毒的数字多数在150万至400万人之间,估计可能大约250万人已受感染。
香港似乎已从过去四周所经历的新冠疫情感染浪啸中走出。
香港究竟经历了什么?它们能够快速走出疫情浪啸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3月29日,香港大学医学院的金冬雁教授、陈志平助理副教授、与张伯轩博士后在国际期刊Emerg Microbes Infect《新兴微生物与感染》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分析了在Omicron BA.2疫情下,香港地区获得的来之不易的6个重要教训与经验。
引爆香港疫情的BA.2是目前传染性最强但致病力最低的变异体。香港目前有99.9%的BA.2感染病例为无症状或轻症
由于BA.2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第五波感染很多都是突破性感染。香港居民81.3%已注射了两针疫苗,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接种了第三针,在这波疫情中,有500人属于二次感染。
与原始毒株相比,感染BA.2的的抗体生成过程、病程、病毒脱落窗口都至少缩短了2天,因此在第5波疫情中,香港有99.9%的BA.2感染病例为无症状或轻症,在这些人当中,疾病至少不比普通感冒或流感更严重。由于疫苗的保护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BA.2的严重程度要低得多。
在任何时间节点,香港只有不到150例重症病例以及不到150例需要使用ICU的病例(此为文章中数据)。许多感染者并不知道感染了,因为他们要么无症状,要么症状轻微,这也使得识别感染者和执行Zero COVID-19策略困难得多。
▎图/大量的确诊病人因没有病房,而被按排在明爱医院的的外面等候。
香港第五波疫情极高的死亡率归因为未(完全)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截至4月3日,香港在第五波疫情(由2021年12月31日起)期間共录得7959宗死亡。
这些死者中,大致分属三个年龄段: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
-香港人口占比:4.5%、7.6% 和5.4%;
-住院病例占比:13.5%、20.9% 和51.4%;
-死亡病例占比:8.4%、16.6%和70.8%。
也就是说,全香港这波疫情85.5%的住院病例和95.8%死亡病例来自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而大约90%的死者没有完整接种过两针复必泰或科兴疫苗,这篇研究文章还披露了一组重要数据,在接种了三针复必泰或者两针科兴+一针复必泰的老年人中无一死亡。当然,这个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这些数据表明,在下一代Omicron专属疫苗上市之前,使用疫苗加强针是预防老年人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佳方法。
在2月疫情暴发之初,不到20%的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过新冠疫苗,这与往年同一年龄段超过60%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香港采取了多种紧急措施预防老年人死亡,比如紧急疫苗接种、养老院闭环管理、对感染后的高危患者开具Paxlovid(辉瑞新冠口服药) 和 molnupiravir、定期进行快速抗原检测、对部分未感染者进行反向隔离等。
香港老年人对疫苗的犹豫不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老年人及家人的错误判断、过去两年香港在疫情方面的成功防控导致缺乏面对BA.2的策略和计划,再者就是各种关于新冠疫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假消息。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中死亡的老年人,给全世界防疫带来了最惨烈的教训。
香港儿童的感染很常见,但大多是症状轻微
在这波疫情中,由于儿童的疫苗接种计划刚刚开始,香港0~19岁年龄段的感染占了所有感染的8%。儿童感染率并不高于其他年龄段。
儿童死亡方面,每10万人的死亡人数分别为:
-1~19岁:0.81
-20~29岁:0.87
-30~39岁:1.24
-40~49岁:3.06
尽管有几例儿童死亡病例引起了香港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恐慌,但实际上BA.2的儿童感染并不特别严重或者致命,并且这几例儿童死亡病例本身都有潜在疾病。
因此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香港儿童的BA.2感染大都是轻微症状或者无症状,而疫苗接种是保护儿童免遭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
▎图/香港民众抢购快速检测试剂。
快速抗原检测(rapid antigen tests, RAT)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核酸检测(RT-qPCR)Ct值低于25的人群,高品质的快速抗原检测具有接近100%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因此在感染较多的环境下特别重要。由于BA.2的病毒载量在感染初期就会上升到很高水平,因此核酸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在这个阶段都很有用;而到了恢复期,病毒载量下降,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到更多Ct值高于25的人,但是这些人的传染性已经大大降低了。
香港的经验表明,快速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被感染的个体,尤其是那些潜在的超级传播者。与同期进行的单次或双次核酸检测相比,5天内每日快速抗原检测在发现早期感染方面更加敏感可靠。因为混检是目前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常见策略,但当10混1或者20混1时,灵敏度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当香港已经有大量感染者时,混检并不可行。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早期阶段,成千上万的人排队接受核酸检测,这给BA.2的传播提供了充足的机会。由于快速抗原检测可以在20分钟内获得结果,因此对快速诊断及隔离感染者至关重要。
香港优先考虑入院治疗的是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和儿童,无症状者居家治疗
关于香港医疗系统是否崩溃或者濒临崩溃的讨论一直很热烈。一些人认为民众应当保护医疗系统,避免崩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医疗系统的建立应该是为了保护民众,而不是相反。
其实这些应该是相辅相成。医疗系统只有在没有崩溃的情况下才能保护民众。
如上面提到的,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香港重症或者危重症(ICU)的人数都在300以下,绝大多数感染者病情较轻,不需要特殊治疗,许多人只是为了预防转为重症而住院。但是每一位利益相关者都清楚,让所有想住院的人都能住院是不可能的。
在香港疫情初期,香港让Ct值高达45(传染概率极低)的感染者也住进医院,这导致很多实际上并没有医疗需求的感染者占用了大量床位,后来为了应对确诊病例的快速增加,香港进行了修改, 让Ct值33 (后来改为30)的感染者出院,以让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可以入院。
香港优先考虑入院治疗的是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和儿童,后来又进行了修改,根据这些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类。
对香港来说,居家隔离是一个可选项
随着感染控制措施的加强,在暴发初期更常见的家庭聚集现象只在报告病例的1/3~1/2中观察到,由于BA.2突破性感染的病毒脱落窗口缩短,居家隔离所需的时间要相应缩短。
由于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中感染者和密接者数量非常多,香港隔离设施是一直不够用的,对香港来说居家隔离是唯一的可选项,并将隔离设施留给那些在家中没有条件居家隔离的民众。
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方面,香港有其优势,也有一些特有的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极高的人口密度、高度老龄化的社会、狭窄的居住环境以及高频的国际交流等。
如何有效检测、隔离和治疗感染者,如何大力推动人群中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保护那些最脆弱的群体,对于尚未暴发BA.2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来说,香港这些惨烈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将来的防控也是一个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