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 (ID:nbdtoutiao),作者:李玉雯、赵景致,编辑:廖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3月25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将以固定价格5000卢布兑换1克黄金;
3月31日,俄罗斯总统签署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以卢布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的总统令,新规定自4月1日生效;
3月31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已确定与外国买家进行天然气结算的特别账户制度;
3月31日,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的5月期货价格达每1000立方米1453美元;
4月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4月1日以后供应的天然气的交付款项将在4月下半月和5月支付,俄罗斯不会从4月1日起就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不断制裁,也导致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接连受挫,卢布不断贬值。
3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规定自4月1日起,“不友好”国家的公司应当先在俄罗斯银行开设卢布账号,再经由此账号结算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而在此前的3月23日,俄罗斯便发布天然气卢布方案,宣布天然气只接受卢布付款。25日,俄央行又宣布将以固定价格5000卢布兑换1克黄金。
期间,卢布一扫前期贬值阴霾,上演持续“大反攻”。
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看来,俄罗斯近期先后宣布以卢布结算天然气、以黄金锚定卢布等一系列“组合拳”措施,均可以视为对西方制裁的反击手段,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其能源出口大国的重要地位,尤其是欧洲对其天然气的高度依赖,通过天然气和黄金为卢布做锚,迅速稳定其国内金融市场和卢布汇率。
而俄罗斯的天然气卢布方案,会让人直接联想到美国的石油美元体系。几十年前美国用石油来维持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幕能否在卢布上重现?俄罗斯这场以卢布为武器的反击是否会扰动美元体系?是否会如瑞士信贷集团利率策略师Zoltan Pozsar认为的那样,基于外部货币(黄金和大宗商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脚步声已经临近?
对标石油美元体系?
天然气卢布方案,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石油美元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与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加持下,1947年7月,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
然而,美元同时兼具一国主权货币、国际支付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国际定价货币等多重身份,一方面需要持续输出美元,以维持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交易与储蓄需求;另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又限制美元贬值,美国需要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回流美元以稳定汇率。难题出现。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全球货币体系进入主权信用货币时代。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美元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外汇储备资产中占比逐渐上升,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岌岌可危之时达到了将近75%。那时,美元就已经成为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计价和结算的主要货币。
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给西方国家带来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作为“工业血液”的国际原油战略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美元脱钩黄金之后,美元对石油的相对购买力也大幅下降。[1]
如何才能维持美元币值,维持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答案是石油。在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沙特阿拉伯则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两国签订了秘密协议,协议约定美国为沙特阿拉伯提供军事保护,作为交换沙特需继续将美元作为沙特石油贸易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2]
得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元积累的巨大优势,美元仍然是该体系崩溃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盯住美元有利于正在进行贸易的商品的价格保持稳定和交易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有助于石油金融衍生品的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基于此,美国随后和OPEC主要的石油产出和出口国逐步达成共识,美元成为OPEC国家石油贸易的唯一计价与结算货币,石油美元体系形成。[2]
由于石油在全球分布极不均衡,石油贸易也使得石油进口国需要大量的美元,这迫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需要储备美元来进行石油贸易,美元逐步建立垄断优势。
1978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不到10年,美元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达到了80%,高于此前任何一个年份。
美国在美元脱钩黄金而贬值威胁其国际货币地位的不利条件下,以石油危机为契机,将美元与石油挂钩,成功挽救了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那么,天然气卢布方案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呢?事实上,尽管欧盟所需天然气约四成来自俄罗斯,但持续用卢布交易天然气仍有诸多困难。
首先,俄罗斯提出的“天然气卢布”为主观要求,卢布本身并不具备成为天然气定价和报价货币的客观条件。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用卢布来交易天然气,是俄罗斯“有意愿显示他的威力”,是俄罗斯主观的和自身的要求。
“他(俄罗斯)用卢布去和别人交割,但别人能否接受卢布,这一点比较重要。”谭雅玲表示,用卢布交易天然气,是俄罗斯有意愿显示其威力,谁能接受用卢布购买天然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天然气卢布方案与石油美元体系不同。在石油美元体系中,美元是石油的定价和报价货币,但卢布并不是天然气的定价和报价货币,用卢布定价天然气还是要受制于美元。“俄罗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自己的威力做出这个决定,但在国际准则和国际资质上,它不具备这个条件。”谭雅玲表示。
其次,欧盟内部对俄制裁态度分化,也是卢布天然气方案能否持续下去的不确定因素。
最大分歧便来自制裁是否针对俄能源部门。欧盟进口天然气的约40%和进口原油的30%来自俄罗斯。德国是俄能源在欧盟的最大买家。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反对停止从俄进口能源。比利时首相德克罗也认为,欧盟不应考虑会削弱自身经济的对俄制裁措施。
与西欧相反,邻近俄罗斯的东欧国家因惧怕成为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希望对俄施加更严厉的制裁。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均认为,能源制裁是阻止俄罗斯为军事行动筹款的重要手段。
七国集团声明提到,要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俄乌冲突已影响了欧盟经济和民众生活。近期欧盟能源价格猛涨,通货膨胀率陡增。[3]
“现在欧盟已经表示了态度,出现了分化,很多国家反对对俄罗斯执行制裁。再一方面,俄乌在开始谈判,第一阶段比较好的迹象已经出来了。”谭雅玲对记者表示。
从长期看,天然气卢布方案难以持续。但短期来看,虽然多位欧盟领导人已表态排除以卢布支付能源供应的可能性,认为此举是“单方面违背现有协议”,但欧洲国家最终仍有可能被迫接受该定价政策。
“短期看,考虑到即使今年欧盟额外从美国进口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后,仍有40%的天然气需求缺口,因此大概率仍将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白雪向记者表示。
能否撼动美元地位?
一道“卢布结算令”,带来的不仅是欧洲天然气价格应声飙升,卢布价值也在此前暴跌的基础上大幅回升。连续几个交易日反攻后,目前,卢布兑美元已经从3月7日历史低点0.0064反弹至0.012,反弹幅度约80%。
在这场与西方国家的能源博弈中,俄罗斯甩出“卢布绑黄金”大招,初步来看对迅速稳定卢布汇率起到了明显效果,那么这一“卢布-天然气-黄金”挂钩的方案是否会撬动当前美元体系?
“没有太大的影响。”谭雅玲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只是俄罗斯单方面作出的决策,交易对手方是否会买卢布、付卢布,现在是一个问号。如果接受卢布或者用卢布购买的话,这些国家也会承担很大风险,目前俄罗斯因为战争石油出口受阻,国内金融市场也出现震荡,其未来经济支撑力或将下降。“谁也不会找一个有风险的货币去做交易结算等用途的货币,并且卢布也不是黄金或石油的定价和计价货币,目前全球体系中其他货币还没有办法去对抗或制衡美元。”
“短期内,这一政策可能促进欧洲与俄罗斯之间能源贸易交易中去美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美元在全球大宗能源商品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并可能触发其他国家在尝试效仿和跟进去美元化进程,但仍远不足以对美元体系构成显著冲击。”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白雪解释道,这里黄金和卢布的兑换仅为单向交易,即仅能用黄金购买卢布,而不能用卢布兑换黄金。因此,卢布并未完全和黄金挂钩,无法类比此前美元作为金本位货币的地位;另外,卢布的国际贸易结算地位不高,货币稳定性较差,短期尚无法被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主流货币。
全球储备资产如何安放?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实力急剧增长,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债权国,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的霸权地位由此确立,虽然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但是石油美元体系诞生,为美元继续主宰世界经济奠定了基础。而今美元屡屡被用来加强对其他国家经济制裁,被市场诟病为是对其优势地位的一种“滥用”,打击美元信用。
3月初,作为对俄罗斯制裁的措施之一,欧美决定将7家俄罗斯银行移除SWIFT系统,当中包括了俄对外贸易的主要银行。据统计,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SWIFT使用者,俄罗斯金融机构每天在全球进行的外汇交易价值约460亿美元,其中80%以美元计价。
作为支付指令报文标准制定和指令传送与处理的基础设施,SWIFT在国际支付清算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一个国家来说,脱离SWIFT,国际贸易首先受到冲击,长期将影响国际融资能力。
而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在内的华尔街大机构均警告称,不要滥用SWIFT制裁,这一举措很可能会徒劳无功,在未来几年还可能将适得其反,被限制的国家往往会采取替代SWIFT的变通办法,迫使各国重新思考美元的作用,这样一来反而会破坏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那么这种趋势势必会进一步大力推动全球市场间绕开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结算体系。[4]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在全球的政治强权,与美元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两者合一,既有合理性也有冲突性。
一方面,强权是过去美元储备能够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保证了储备支付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美国根据主观好恶来决定是否让其他国家支付,甚至带有相当强的随意性。例如此次俄乌冲突,当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俄储备的支付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反倒丧失了。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其他国家要考虑何处安放储备,怎么安放储备。
一种方式是增持黄金,但从全球的黄金供给来看,如果以现价来估,黄金肯定无法满足储备的需求。除了黄金,若要一种商品既像黄金那般被广泛接受且高价值,又要体积小便于储存,选择也并不多。
在此基础上,鲁政委进一步提出安放储备资产的两种可能性,用两个关键词总结,分别是“可控的供应链化”和“多元化”。
具体而言,面对紧急时刻被制裁的可能性,各国最终关注点还是会回到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而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供应链的问题。“那么下一个阶段,各国会开始考虑,是否要在自身可控的区域内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好比我们说的‘藏粮于地、藏粮于己’,把储备放在可控的、有韧性的供应链当中。过多放在美元当中,现在看来是一个挑战。”鲁政委告诉记者。
“当然,保证供应链韧性的方式或许步子迈得有些大。退而求其次,还是在全球主要的货币或者储备资产当中进行高度分散,当遇到特别的挑战时,比如个别国家与美国出现一些摩擦,可能不会所有的国家都站在美国一边,这个时候或许非美的储备会起一些作用。”鲁政委表示。
多国推进“去美元化”
事实上,面对美元的强势,有经济体和组织也试图避开美元支配,例如英、法、德三国于2019年初创立“支援贸易通汇工具”(INSTEX)机制,这个机制不使用美元结算,是为回避美国制裁,维持对伊朗贸易而设立。
这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推进去美元化进程。例如,俄罗斯、土耳其和墨西哥减持美元资产和美债;印度等多国央行加速买入黄金调整外储结构,增加非美元货币储备;新兴经济体印尼、马来西亚与泰国此前宣布在三国贸易结算中采用非美元货币或者本币化交易;不同经济体央行或货币当局之间签订广泛的本币互换协议;建立本币金融信息体系,如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俄罗斯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等。
“随着美欧对俄制裁的不断升级,以及俄罗斯作出相应的去美元化措施加以反击,将带动更多经济体加速进行国际化的各种尝试,因此多元化货币体系这一趋势将会越发明朗。”白雪对记者表示,虽然美元地位将因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而有所削弱,但以美国目前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而言,短时间内尚无货币可以直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
根据Wind,从国际支付的市场份额来看,美元占比接近40%,近年来始终保持全球第一位;从全球外汇储备来看,2021年末,美元官方储备达7.08万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约60%,份额虽较前些年有明显降低,也仍然将其他币种远抛在后。
鲁政委提到,去美元化会让美元的地位受到一些影响,意味着其过去近乎一统江湖的局面会有所改变,市场占比有所下降,但也不可能会让美元变得如同其他非美货币一般,根源在于美国的强权能够保证美元在全球主要地方流通。
“这是矛盾的一体两面,一个国际本位币,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保障,它很难成为独占全球的本位币,但也正因为它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纵容了其自身随意行为,其实又是对其作为储备货币地位的一个损害。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个权衡的问题,最终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鲁政委对记者表示。
争议“布雷顿森林体系3.0”
瑞士信贷集团利率策略师Zoltan Pozsar认为,基于黄金支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0前期已被基于内部货币(美国国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所取代,但在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被冻结后,布雷顿森林体系2.0的基础就崩塌了,接下来将转化为基于外部货币(黄金和大宗商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全球货币体系将与从前大不相同。[5]
天下苦美元久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讨论虽然早已出现,但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ZoltanPozsar的观点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
不过在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看来,“这可能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他看来,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以及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将深刻变革,但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却不可能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再也不可能倒退回以黄金或其他任何物品作为本位制的体系。货币从实物货币发展成为信用货币的规律表明,这种回归黄金货币,或者黄金本位制,甚至黄金及多个大宗商品综合本位制的思路,都难以保持货币总量与财富价值相对应的基本要求,必然陷入严重通货紧缩的困境,并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王永利分析,在没有实现全球一体化治理的情况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只能在国家或区域主权货币基础上推进。可能的思路有:
一是积极推动各国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与央行货币互换协议项下的跨国经贸本币结算,由各国央行锁定货币互换汇率并自行承担本国货币的汇率风险,扩大各国本币使用,以减少汇率风险的外溢以及对他国货币的依赖和储备。
二是深化IMF的改革,并考虑将SWIFT这种国际金融重要的基础设施收归IMF管理,增强SWIFT“中立、共享、安全”属性。[6]
记者手记 | 飓风,必起于青萍之末
俄乌冲突至今,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制裁,包括冻结在这些国家的俄央行官方储备资产、实体或个人的私有资产,甚至将俄罗斯部分银行“踢出”SWIFT系统。在这场博弈中,俄罗斯甩出“以卢布结算天然气、以黄金锚定卢布”的杀手锏,金融战再度升级。
天然气卢布,让人直觉联想到50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石油美元体系,美国在美元脱钩黄金而贬值威胁其国际货币地位的不利条件下,以石油危机为契机,将美元与石油挂钩,成功稳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尽管从目前国际准则和资质来看,天然气卢布方案与石油美元体系有着明显差异,甚至长期难以持续,但这仍然再次引发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讨论,以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作为支撑的体系是否有可能实现?
事实上,从货币的发展史来看,货币从最初的实物货币逐渐演变为当今受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信用货币,在此过程中不断脱离实物与有形载体的束缚,趋向其作为价值尺度与交换媒介的本质,这一发展的客观规律恐怕是不可逆行的,毕竟无论是黄金本位制,还是大宗商品本位制,都难以保持货币总量与财富价值相对应。
回到此次俄乌冲突引发的金融战,俄罗斯的天然气卢布方案绑定黄金,目前来看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救命”招数,无法根本性动摇美元地位。不过,风起于青萍之末,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尝试推进“去美元化”,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次对美元霸权的“松土”?
不得不说,美国的强权支撑了美元霸主地位,但强权肆意妄为却同时也在损伤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优势。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强调对于产权的保护,信用更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储备在紧急时刻用于支付功能反倒丧失了,这也值得再一次反思,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安放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风云变幻的局势下,这是个值得持续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长城证券,吴金铎:碳中和,石油美元的终结
[2] 中国知网,韦琦琦:美国金融制裁及对华的可能路径研究
[3] 新华网,三场峰会剑指俄罗斯 西方难掩分歧
[4] BWC中文网,华尔街警告:不要滥用SWIFT制裁,会破坏美元的货币地位
[5] 日经中文网,“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脚步声
[6]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王永利|会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3.0”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 (ID:nbdtoutiao),记者:李玉雯、赵景致,编辑: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