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人类对长江的掠夺也已经到了“酷捕滥捞”的程度,不要说电鱼、炸鱼、迷魂阵等非法捕捞手段了,就连捕鱼所用的网,网眼也是越来越小。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每年有3、4个月的休渔期供鱼类繁衍后代,但禁渔期一结束,当年繁殖的小鱼们又被捕捞上岸。
竭泽而渔的方式非常不利于长江生态环境,也危及到了人类餐桌安全,想要保护长江生态链条,仅靠3-4个月的休渔期还远远不够,必须要10年禁捕,才能给长江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而现如今,长江禁渔已经2年,那水中的鱼儿们究竟如何了,是否已经开始复苏了呢?
长江的鱼儿们
但是在近20年来,长江刀鱼数量明显下降,附近渔民感叹:以前刀鱼虽然不好抓,但总能有点,但现在真的抓不到了。
和刀鱼一样, 鳤鱼也曾经非常常见,因为肉质鲜美,是长江流域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但在过去20年来,鳤鱼的身影也很难见到。
好消息是,多年不见的刀鱼和鳤鱼这些年来频频现身长江之中,2020年科研人员在长江宜昌江段发现了一尾鳤鱼,2017年6月,科研人员在洪湖江段也发现过一尾鳤鱼,两次发现的时间相隔3年。而要知道的是,在2017年之前,科研人员最后一次发现鳤鱼是1995年。
刀鱼的情况和鳤鱼一样,种群数量也在复苏,2021年3月,科研人员在崇明管辖的长江水域,一网下去捕捞到18公斤的刀鱼,按照这种趋势,10年之后长江刀鱼将可能会再次回到人们的餐桌。
除了长江干流之外,长江附近的一些小型湖泊在禁渔之后,鱼群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湖北5湖禁渔3年,甚至鱼满为患,超出了生态最佳承载量,不得不进行生态捕捞。
看长江鱼群是否真的回归,除了进行细致的调研之外,最简单的方法是看长江江豚的生活状况如何。
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链中的顶级食肉动物,它们体型较大,且以鱼类为食,每天都需要觅食大量的鱼类,长江的鱼群情况只需要看它们种群现状就知道了。
长江生态保护专家钱正义博士回忆说,在他读书期间曾经解剖过60、70头死亡江豚,其中超过半数的江豚胃部空空,或者有其他饥饿表现。
在过去,人类会和长江江豚抢食,使得长江江豚数量不断减少。2012年长江江豚考察结果发现,长江江豚数量大约是1040头,其中洞庭湖90头,鄱阳湖450头,长江干流500头左右。企鹅长江赶路江豚的年均下降速率为13.7%,呈加速下降趋势。
可以说,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也变得恶劣,原先渔民在水面上经常见到的“江猪”,后来也变得越来越罕见。
为了保护长江江豚,我国早就将它们列为保护动物,也采取了保护措施,一度缓解了种群下降趋势。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中调查发现,长江江豚数量约1012头,其中洞庭湖约110头,鄱阳湖约457头,长江干流445头。
种群数量虽仍旧在下滑,不过好在数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只是其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为了保护它们,2021年我国将长江江豚的保护等级从过去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力度也加强了许多,这些年来长江江豚数量有所回升,只是暂时还没有最新的长江江豚数据统计。
从长江江豚被观测到的情况来看,这些年来长江江豚的现身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过去偶尔看到一两头,现如今4、5头一起现身也不是一两次。
长江江豚生活得越好,说明了长江鱼类也在增多。
只是长江江豚繁殖速度较慢,而且每胎只产1个幼崽,除了受到食物制约外,还受污染和航运的影响,所以它们的种群速度提升不如鱼类快,因此仍旧需要我们长期保护。
禁渔结束后会被疯狂捕捞吗?
为了长江鱼群的恢复,我们可谓是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尤其是当地渔民们,陆续上岸,不再以捕鱼为生。
我们之所以要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去保护长江生态,是因为,保护长江生态一方面是让长江重新散发活力,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人类的餐桌安全。
我们虽然吃的是养殖鱼,但是养殖鱼的亲本只有少数个体,繁殖几代之后种群就会退化,必须要补充野生鱼类基因资源,长江就是这样一座野生鱼类基因池,只有这里的野生鱼类足够多,我们的餐桌才能足够安全。
除此之外,长江还是一座宝库,一些暂时没有人工养殖的野生鱼类资源,不排除未来有一天会被培育出养殖品种,相比于野生品种而言,人工养育的鱼类产量更多,价格更低,我们买起来更划算,生态也能够可持续发展。
因此,长江10年禁渔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保护长江生态的第一步,10年禁渔之后,专家还会再根据长江的现状调整保护策略,改变传统的滥捕滥捞的模式,让长江生态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所以,长江10年禁渔结束,不再会像过去那样无序捕捞,而是会合理利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