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担得起“榜样”二字吗?

2000年,央视一档访谈节目请来了两名嘉宾——韩寒和黄思路。


● 韩寒和黄思路(左)参加节目画面

作为当时“异军突起”的年轻作家,韩寒受到无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但因高中辍学及我行我素的性格,在大众的眼里,他更像是一个叛逆的“异类”。

而与韩寒截然不同的是,黄思路却是一个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不仅被宋庆龄基金会选入“中国少年榜”,上海儿童博物馆门前的石碑上也镌刻着她的亲笔签名。


● 有关天才少女黄思路的报道

这两个迥然不同的孩子,在节目中形成了极度拉扯,更被看好的一方无疑是黄思路。在面对众人的赞誉和掌声时,黄思路不骄不躁地说道:

“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考上好的大学,并且一定要学而有成,报效祖国。”

如今22年过去,曾经那个心怀祖国、有志向的天才少女过得怎么样呢?她考上好的大学报效祖国了吗?



1982年,黄思路出生在福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父母的熏陶下,黄思路从小就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家里有很多课外书,只要没事她就会随手拿来读。



丰富的阅读量为她的写作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小学起,黄思路就开始尝试写作,在妈妈的鼓励下,她还参加了写作比赛,并向各大报纸刊物投稿。

功夫不负苦心人,黄思路凭借着出色的文笔,在福建省少年儿童知识技能电视大赛、中学生书信大赛等各类比赛当中斩获各种奖项。

除此之外,黄思路在艺术方面也是颇有造诣。

3岁时,她跟着爸爸去学校的礼堂玩耍,刚进门便被舞台中央的钢琴深深吸引住了,年幼的她,笨拙地按着琴键,一遍遍听着钢琴发出的声响,手舞足蹈。



那时候的钢琴十分难得,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但看着女儿兴奋的模样,黄爸爸当即决定要克服万难支持女儿的爱好。他先是和大礼堂的工作人员商量好,允许黄思路在空余时间来练钢琴,又请来了学校的钢琴老师给她做指导。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黄思路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去大礼堂练钢琴,她的父母每天也会抽出时间陪她练习,给她鼓励。

深知机会来之不易的黄思路尤为珍惜这样的练琴时光,即使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她去练琴的决心。她放弃了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机会,整日泡在大礼堂内,一遍遍练习琴谱。

努力终有回报,10岁时,黄思路成功拿下了钢琴十级证书。


● 黄思路少女时期

艺术文学双开花后,黄思路的人生更是如同开了挂一般,一路扶摇直上。

初一时,黄思路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还当选了福建一中的学生会主席及福州市学联副主席。诸多荣誉加身,黄思路一时间风头无两,频频登报,成了“优秀学生”的代名词,福建电视台也向她抛来橄榄枝,邀请她当《校园频道》的记者和主持人。

多才多艺的黄思路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节目中大放异彩,还获得了“千手观音”的美誉。


● 黄思路(右上角)荣登《当代小学生》封面

16岁时,因为表现优异,黄思路获美国爱斯本音乐学校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古典音乐。

长达两年的国外求学经历让黄思路开了眼界。回国后,她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接连出版了《十六岁到美国》和《第四节是物理课:一个中学女生的成长笔记》两本书,广受好评,也正是因为这两本书,让不少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留学生活,也为他们埋下了留学梦。



回国后,18岁的黄思路和韩寒一同登上央视的舞台,“好坏孩子”之争让她声名大振,黄思路一度成为家长心目中衡量好学生的标杆。

而她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确实担得起“榜样”二字。



2001年,黄思路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国家关系学院。

大学生活总是丰富多彩,但黄思路却始终没有懈怠。

在校学习期间,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也是每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起到了带头作用。再加上之前留学的经验,黄思路大一就成功竞选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留学生部的部长。



● 黄思路

惜才的北大把她当作种子选手重点培养,悉心照顾并满足她所有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对她寄予了厚望。

因为不想荒废自己的琴技,黄思路在休息时总是会跑去校外的大礼堂练习。老师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便在学校为黄思路准备了一个专门练琴的场地。

毕业时,黄思路获得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及艺术学等三个学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但因担心家庭收入支撑不了留学开销,黄思路陷入了迷茫。



正当黄思路为此事一筹莫展时,辅导员给她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这是我们全体师生的一点心意,去留学的机会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为了能让黄思路顺利地去美国深造,北大再次伸出了援手。

看着手中沉甸甸的信封,黄思路红着眼眶跟辅导员承诺,待她学成归来时,必将竭尽全力报答学校和祖国。

可谁知,黄思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个年代的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大国,教育水平是遥遥领先的。

带着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的热情,黄思路一心扑在学习上,希望学成归来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为了完成学业,黄思路经常通宵达旦地看书、做作业。

在长达三年的拼搏和努力下,黄思路终于在2008年如愿拿到了哥伦比亚的艺术管理硕士学位和保送哥伦比亚博士生的名额。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黄思路喜极而泣并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母校,因为她深知,这枚“军功章”有北大的一半。

消息传回国后,国内媒体争相报道着黄思路的励志故事,满怀期待她学成归来。各大高校学生也把黄思路当作前行的目标,纷纷向她看齐。

可现实终究是魔幻的,在遇到那个令她魂牵梦萦的男人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只身前往美国的黄思路无疑有着巨大的勇气,但这种勇气却不能化解她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在一次聚会上,黄思路结识了一位高大英俊的美国白人,两人十分聊得来,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或许是爱情冲昏了头脑,沉醉在陷入爱河的黄思路渐渐忘了留学的初衷,恋爱一年后,两人便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婚后的黄思路将当年的豪情壮志抛之脑后,一心只想跟丈夫经营好自己的小家。

结婚几年后,她和丈夫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孩子,家庭幸福,生活富足。谁知,拿到美国绿卡后的黄思路竟主动放弃了中国国籍,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



当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后,黄思路的举动再次在国内引发社会舆论。

“待学成之日,报效祖国”的誓言终究是被黄思路遗忘了。一同抛弃的还有昔日生她养她的“故乡”。

曾经那个被赞誉和掌声包围的黄思路,在一夜之间沦为国人谩骂的对象。

面对媒体和网友的口诛笔伐,远在他国的黄思路选择了沉默。

选择留美发展的黄思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她当年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如今也成了一句空话。

她忘记了自己许下的誓言,也忘记了祖国对她的栽培和爱护。

在骂声中息影,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值不值得。

说到底,她的人生是她自己的,至于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冷暖自知。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或许对于黄思路来说,这就是她人生的理想状态。

但有这么一帮人,在面对选择时,他们放弃了万人眼中的最优解,跳出了舒适区,走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