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高端装备产业研究中心(ID:chinaequip),作者:太阳谷,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2年3月4日,俄罗斯第一频道发布了记者探访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霍斯托梅尔机场的画面。据报道,在俄罗斯空降兵夺取该机场后,乌军对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炮击,炮弹击中了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所在的机库,造成飞机损毁,从此,安-225已不复存在。此前,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安-225遭俄军摧毁。随后,俄罗斯媒体人士辟谣说,网上传播的所谓俄军摧毁安-225的图片是假消息。
一、发展历程
1986年10月16日,根据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第132-51号决议,批准了开发用于航空航天系统的多用途飞机的要求规范,其中还包括“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黎明”号运载火箭(后来改叫“能源”号运载火箭)。
作为对美国航天计划的回应,苏联将希望寄托到“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能源”号运载火箭上,但二者的巨大外形和重量无法与当时已有的基础设施相匹配,无法将其运送到距离最近海港数千英里的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领导层考虑了多种可能的运输方式,包括修建超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甚至是扩大规模的铁路。但按照专家的意见,最终苏联领导层认同空运是最佳方式。然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长36.4米,高16米,翼展24米,即使是处于分解状态,现有的运输机也装不下。
于是,国防部找到了安东诺夫设计局,向他们征求意见。安东诺夫设计局提出了两种方案,要么将航天设备固定到机背上,要么分解后放到飞机内部的货舱里。第一种方案的关键在于在飞机负重很大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它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第二种方案则对飞机的结构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最终,苏联国防部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安东诺夫设计局首先考虑的是将“能源”号运送到1982年首飞的安-124运输机上。但初步研究很快表明,即便是部分组装的“暴风雪”号以及它背上的火箭组件,也会扰乱飞机巨大的垂直尾翼周围的气流。之后曾考虑加宽安-124的机身,但仍然达不到要求。
1987年5月20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第587-132号关于启动代号为“400M”的飞机的开发和建造的决议(“400M”在之后改为“402”,或者叫AN-225)。出于加快进度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考虑,安东诺夫设计局(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的设计人员决定以安-124为基础进行研制。安-225的开发动用了苏联十几家航空相关的设计团队,数十万科研人员、工人、试飞员和军队参与了这架飞机的开发。
资料来源:调研整理
1988年11月30日,安-225第一架样机在基辅航空厂组装完毕。
1988年12月21日,安-225在基辅首次试飞,飞行时间1小时14分钟。结果表明性能与当初的设计要求完全符合。
20世纪80年代晚期,由于当时苏联的经济恶化,难以支撑耗资巨大的太空探索计划,因此暴风雪计划在实际发射成功一次之后就被迫中止,专门为了太空计划而设计建造的安-225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苏联原计划制造两架,但第二架安-225只有部分完工并被封存,之后有过多次继续完工的计划,但都不了了之。因而真正完成制造并能飞行的安-225运输机仅有一架。
二、设计结构
由于设计生产时间紧迫,安-225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安-124运输机,安-225的外形和结构几乎就是安-124延长了机身的放大版,安-225机身长84.0米,翼展88.4米,飞机高度18.2米,机翼根部也进行了扩展以增加跨度。
为了背负暴风雪号并避开在飞行过程中航天飞机后方所产生的乱流,安-124原本的单垂尾设计被两个位于水平尾翼末端带上反角的对称垂直尾翼所取代,尾翼从正前方看去呈“H”字形的,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则分为三段。单双垂尾的外观不同,是安-225与安-124在外观上的明显区别之一。
安-225和安-124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安-225在安-124的4具ZMDB Progress D-18T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到6具。D-18T涡扇发动机首次运行于1982年,最大推力229千牛,由伊夫琴科-进步(Ivchenko-Progress)设计局设计,马达西奇公司负责生产。
飞机起落架部分,安-225前起落架是由两对复轮一共4个轮胎组成,而主起落架部分则是前后七组复轮左右共两排,总共有28个轮胎,其中前轮和两侧七组复轮的后三排具有转向作用以提升飞机在地面滑行时的机动性,使飞机能够在60米宽的跑道内转弯。同时为了方便装卸货物,安-225的前起落架设计为可“下跪”结构。
最初,安-225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00吨,但从2000年到2001年,飞机进行了耗资2000万美元的改装,例如增加了加固地板,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640吨。安-225的货舱形状非常平整,改装后的货舱容积为1300立方米,货舱宽6.4米、高4.4米、长43.35米。为了方便巨大货物进出,安-225采用了可以上掀打开的“掀罩”式货舱门,并把驾驶舱设在主甲板上方的二楼处,在货舱内还装设了起重机。
与安-124不同的是,安-225的尾部没有可以打开兼作卸货坡道用的尾门。以安-225的巨大舱内容积,如果转用做为客机,初步估计它可能可以同时容纳得下1500到2000名乘客。
在载重能力方面,安-225的载重达到250吨,相比之下,安-124只有约150吨的水平,美国最大的C-5“银河”运输机最大载重量只有118吨,不到安-225的一半。我国的运-20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220吨,甚至不及安-225的载重量。
三、运营历史
安-225的诞生颇有“生不逢时”之感,作为专为运载航天飞机而生产的运输机,却只赶上了苏联航天飞机计划的尾声。1989年安-225搭载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出现在巴黎航展上,此时该机仍处于试飞状态。
但很快由于“暴风雪”号前景惨淡,1990年5月唯一一架安-225开始转行运输特大型和超重型货物。1991年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设计局被划归乌克兰。由于安-225使用前景不明,安东诺夫设计局提出了一些关于安-225的奇特概念,例如运载火箭空射平台和将该机改为客机。
1994年4月,第一架安-225被停飞并长期停放,已经建造了60%的第二架安-225也被停工。随后第一架安-225被拆除零件用于维持安-124的运营。
随着超大超重货运市场的火爆,安-225在经历7年的大修后,于2001年5月7日得以再次飞行。为了复出飞行,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对安-225进行了适航翻新并获得乌克兰民用飞机商业运营许可证。在翻新中引入了发动机降噪改进并加强了货舱地板结构。2001年9月11日安-225进行了一次创纪录飞行,在1000公里闭合航线上运载了253.82吨货物。
此后安-225经常被用来运送大件货物:机车、发电机、风力涡轮机的长叶片等,并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例如2009年8月11日,安-225创造了史上最重单一货物的世界纪录,把一台187.6吨的发电机从德国法兰克福运输到了亚美尼亚的埃里温。
该机在2010年6月11日又打破另一项世界纪录,这次涉及最长航程的单一货物,把两片长42.10米的风力发电机叶片从天津运输到丹麦斯克吕斯楚普。此外安-225也常用于人道主义物资的运送,也与加拿大和美国政府签订过合同,负责向中东运送军事物资。
2013年安-225接受延寿升级,使用寿命从8000小时延长到20000小时,相当于从25年延长到40年。从2018年开始,安-225在一年的时间里进行了重大升级,其发动机控制系统在进行电气改造的同时也进行了更新。
近两年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背景下,安-225多次参与防疫物资医疗物品的运输,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开展了多项关键供应工作。2020年春天,安-225从中国天津飞往波兰华沙,有效载荷为100吨,其中包括口罩、COVID-19测试试剂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
四、毁于战火
2022年2月2日,安-225从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起飞,飞越俄罗斯领空进入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国际机场,2月4日,安-225再次西行,携带个人防护装备于同一天欧洲中部时间23:26降落在丹麦比隆机场。随后安-225于2月5日欧洲中部时间14:25离开比隆。于2月5日欧洲东部时间17:30降落在乌克兰基辅西北部的霍斯托梅尔机场。此后便一直停留在该机场,这是它最近的一次飞行,也是最后一次飞行。
2022年2月底,随着俄乌战争局势的进展,位于基辅北郊的安东诺夫机场(也被称为霍斯托梅尔机场)成为了俄乌两军争夺的要地25日,俄乌两方在该机场发生激烈交火,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当天在推特上发文称,尽管机场落入俄军手中,但安-225仍然“完整”。
但随后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发布消息称,安-225在战火中被摧毁,该消息还得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确认。随后,安-225停放机棚遭遇大火的视频截图开始在网上流传,这似乎意味着安-225毁于战火的消息已被“坐实”。
从安-225被毁的消息传出后,有大量真假难辨的视频和图片在网络上流传,直到3月2日,卫星照片的信息显示,安-225机库前方似乎遭受炮火打击,但露出的尾部仍然完好,似乎只是轻微受损,仍有修复的机会。
3月4日,随着俄罗斯第一频道在安东诺夫机场现场传来的报道,这架寄托了全世界航空爱好者希望的大飞机,以破烂不堪的姿态,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根据现场照片显示,安-225的机头、机翼和发动机严重受损。尽管此前安东诺夫公司曾表示将花费超过30亿美元和5年以上的时间修复受损的安-225,但从实际受损情况看,此架安-225基本已无修复的可能。
俄罗斯电视一频道记者在安东诺夫机场报道被摧毁的安-225“梦幻”运输机时说:“从这里到基辅有20多公里,看看这里现在的情况,地上有很多未爆弹药。乌克兰炮兵向机场开火,这里是一个被烧毁的机库,废弃的乌克兰装备。乌克兰的炮弹击中了机库,机库中存放着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梦幻号。乌克兰炮兵进入,飞机被烧毁,梦幻不再。”
对此,3月24日,安-225的所属公司安东诺夫公司对安-225未被及时撤离乌克兰发表官方声明,表示去年12月该公司运输部门管理阶层开始制定将机队迁往德国莱比锡机场的长期计划。而在今年1月底由于局势持续恶化,北约国家根据合约希望与安东诺夫讨论不间断提供运输服务的可能性,于是该公司开始准备迁移计划,包含将整体运作所需的技术资源进行搬迁前整备。
从2月中开始,考虑到乌克兰局势恶化,安东诺夫公司加紧准备搬迁工作,包含安-26、安-74以及安-225等飞机,但当时安-225正在进行定期检修,发动机配置也不完整,直到2月23日晚间,第6具发动机安装完成,这代表安-225可以在次日早上飞到莱比锡机场,另外安-26、安-74也已完成整备工作与加油。然而在24日早上,由于战争开始,所有民航班机停飞,当天机场也遭受俄军突击,之后安-225在俄军和乌军对机场的反复争夺中不幸毁于炮火。
五、安-225与中国渊源
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乌克兰两国曾经拥有广泛的军事合作,引进了不少苏联时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其中自然也包括航空技术。近些年安-225多次降落国内机场,不断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买下安-225,甚至引进这种重型运输机的生产技术,重新恢复建造安-225。
安-225虽然载重能力惊人,但其对铺装跑道的要求很高,能够支持其起飞降落的机场很有限。据了解,整个中国也就十多个机场能够满足其起降要求。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王群教授此前曾介绍说,“安-225体量庞大,加之发动机动力强劲、数量多,工作时噪声惊人,所以对起降场地的适应能力较差,对机场跑道强度、长度和宽度以及繁忙程度等都有严格要求。排除空管繁忙、安全保障和干扰客运业务等因素,机场只有达到所谓4E以上标准才能起降安-225。”
对安-225这样的超大型运输机需求主要是进行远程或国际货物运输,尤其是一些中大型、特型基建设施,超长超宽的大型货物和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承担的大型货物或重型装备的运输。在军事上它还可以承担战略或重型军用物资和装备的快速运输任务,包括重型坦克、火炮甚至直升机、火箭、导弹和成套防空反导系统。尤其是特定情况下的航天装备快速发射,用它能迅速将火箭及附属设备运抵发射场,其效率是铁路和船舶等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国虽然确实缺少重型战略运输机,但安-225综合来看并不符合中国的战略需求,对于目前阶段的中国空军来说,运-20级别的运输机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战略空运的需求。即使未来有此类需求,安-225的军事意义可能远不及体量稍小一些的安-124或美国的C-5M大,更不如体量更小但野战能力出众的美国C-17运输机,这三款军用运输机无论是出动率还是经济性也都胜于安-225。
在几年前,国内曾数次传出有公司从乌克兰引进安-225生产线和图纸,甚至在中国建厂生产安-225的消息,但最终都没了下文。2016年9月,一家名为“中国空域产业集团”(AICC)的企业和乌克兰“安东诺夫国有企业”联合宣布签署“合作协议”,由前者获得“A-225包括发动机在内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将在中国四川泸州市和广西贵港市建设“世界唯一规模最大、配套最全、技术最尖端的超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首架新飞机最快将于2019年上半年下线,此事件依旧没有后续发展。从报道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来历不明的皮包公司还是乌克兰的合作公司,乃至所谓“A-225”而非“安-225”,这些细节都透露着谣言的气息。
在技术层面,当年安-225的建造开发动用了苏联十几家航空相关的设计团队,数十万科研人员、工人、试飞员和军队参与了这架飞机的开发。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相关团队和公司也分散在了不同国家,以乌克兰一国之力,难以承担起安-225的生产。不仅如此,乌克兰方面也根本没有(或更残酷地说,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批量生产安-225的能力,自然更不可能将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援助”或“出售”给其他人。
1998年安东诺夫尝试继续建造施工一半的二号原型机,第二架安-225采用后部装货舷门和新尾部设计,同时装有一个单一的垂直尾翼。在设计上,第二架安-225的运货效率要高于第一架。2000年开始,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多,对第二架安-225的需求变得非常明显。
2006年9月,乌克兰政府终于再次决定完成第二架安-225的制造。按照计划,第二架安-225的机身于2008年左右完工,但交付日期一再推迟。2011年5月,安东诺夫设计局CEO表示,完成第二架安-225至少需要3亿美元。但由于资金和其他原因,最终二号机未能完成制造。
小结
作为世界上载重最大的运输机——安-225飞机称得上是苏联时代航空业的巅峰之作,其代表的技术价值、制造价值乃至精神价值都非常珍贵,它所创下的多项世界纪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难被打破。如今唯一一架安-225已被摧毁,二号机的生产制造也因乌克兰局势的混乱日益渺茫。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生的安-225,最终也随“暴风雪”号一同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
参考资料
[1] 33 роки тому Ан-225 «Мрія» вперше піднявся у небо і відтоді встановив понад 200 світових рекордів.
[2] Украинский Ан-225 "Мрия" оказался не нужен Китаю
[3] Президент ГП "Ант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Донец: Мы должны вернуться к тому, что умеем делать очень хорошо – к грузовым, военным самолетам. Это у нас всегда получалось
[4]Новые кадры подтвердили: крупнейший в мире самолет «Мрия» уничтожен в Гостомеле
[5] What Were The An-225 Mriya's Final Flights?
[6] Ukraine's Giant An-225 Cargo Jet Might Be Destroyed But A New 'Dream' Could Rise
[7] This Is Our First Tragic Look At All That's Left Of Ukraine's Giant An-225 Cargo jet
[8] Why Wasn't The Second Antonov An-225 Finished?
[9] 安-225引进中国?这个大块头很“梦幻”《科技日报》2017年/5月/24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高端装备产业研究中心(ID:chinaequip),作者:太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