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 (ID:baobiannews),作者:秦海清,编辑:邢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七年前,任正非在与消费者BG管理团队的午餐会上,指出手机三大功能“通信、图像、操作系统”。通信是华为的老本行,没有理由做不好;图像谁都做得不太好,华为有希望突破。唯独在操作系统上,任正非表示,“我们不可能做得全球最好,因此坚决不做”。
华为确实没有做,但谋划了一个更大的局。
2018年12月,“孟晚舟案”之后,华为处境急转而下。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此后又历经两轮制裁,华为手机被彻底卡住了脖子,先进制程的手机芯片再也无法新增,只能靠慢慢消耗存货为华为高端手机“续一秒”,延长品牌生命力。如今华为手机在全球,甚至在中国市场也只是“others”。
就在华为进入“实体清单”三个月后,鸿蒙系统带着“救世主”的光环横空出世。华为反复强调,鸿蒙系统并非专为手机量身打造,而是面向下一代技术、剑指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华为明白,鸿蒙解决不了“卡脖子”的问题,所以开辟了一条新路。
如今孟晚舟已归国半年,并在3月28日下午着一身黑色,现身华为2021年年报发布会,从华为的业绩来看,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隐忧仍在。而鸿蒙疾跑近1000天,给华为带来希望,但威力完全显现,也尚未止住华为整体特别是消费者业务下降的焦虑。
华为的“春天”在哪里?
孟晚舟上一次出席华为业绩发布会,还是四年前。
在孟晚舟缺席的2018年到2020年的年报发布会,美国制裁层层加码,华为增长失速,孟晚舟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华为。
年报显示,华为在2021年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大增7成,但是总收入6368.07亿元,较上一年减少2545亿元,同比下滑28.56%,这是华为创立至今最大降幅。
孟晚舟表示,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华为上一次收入负增长还是2002年,当年收入下降12.2%。此前一年,任正非写出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当时外界颇感不解,正值华为如日中天,“冬天”何来?
这一次,华为“寒冬”中,拖累公司收入暴降的是以智能手机为首的消费者业务。
数据显示,华为2021年运营商业务实现收入2814.69亿元,同比下降约7%;企业业务收入1024.44亿元,同比略增2.1%;消费者业务收入2434.31亿元,同比下降近50%。
2018年,消费者业务首次超过华为的老本行运营商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当年占比48%;2019年和2020年,消费者业务连续两年占据华为总收入的54%还多,2021年占比下降到38%。
近十年来,消费者业务可谓是华为的收入增长引擎,总收入增长趋势与消费者业务保持平行。
“引擎”熄火了。由于高端手机芯片被卡脖子,华为手机销量锐减。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7.6%,跌至2021年的约3%。
智能手机难续消费者业务的辉煌,2019年,华为提出“1+8+N”的全场景战略,其中的“1”指的是手机,“8”包括平板电脑、PC、VR、车机等8种终端,“N”指泛IOT设备。
华为认为,以个人单设备为中心的互联网模式已显现颓势,全球手机发货量呈下降趋势,手机APP创新趋于同质化,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间趋于稳定。
华为同时判断IoT将是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消费者将从智能手机时代步入智能终端时代,对多设备协同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于是,鸿蒙系统应运而生。
说白了就是,智能手机行业没有进步空间了,下一个爆发点在IoT。但考虑到华为的现实处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手机没的卖了,但还可以卖其他生态产品。有了鸿蒙,“8+N”才好卖。
鸿蒙完成3亿台“小目标”
虽然华为2019年发布了鸿蒙系统,且立即应用在智慧屏(智能电视)上,但鸿蒙真正的爆发是在两年后。
2021年6月2日,鸿蒙系统2.0正式登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应用。这一天,“鸿蒙系统”的百度搜索指数达到历史峰值。此后,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智能设备数量急速上升。
此外,在生态布局上,华为还将HUAWEI HiLink与Powered by Harmony OS统一升级为Harmony OS Connect,也就是“鸿蒙智联”。
华为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鸿蒙设备总量达到3.35亿台,其中搭载Harmony OS的华为设备数超过2.2亿,2021年新增鸿蒙智联产品发货量1.15亿台。
如果按照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鸿蒙系统的“操盘手”王成录的3个亿小目标,鸿蒙超额完成了2021年的任务。
短期目标达成,就意味着鸿蒙成了吗?
王成录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华为分析了过去二十年PC产业和移动产业的生态发展,发现16%的市场占有量是一个分水岭,超过16%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则视16%为鸿蒙的“生死线”。
值得注意的是,16%的生死线是华为自己的判断,海内外业界并无这一标准。
银河证券按照谷歌上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透露信息,以及市场第三方市占率统计数据推导,目前全球范围内搭载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WP)的活跃设备总量约35亿台,而操作系统16%生死线意味着装载鸿蒙系统的活跃设备数量需不低于5.6亿台。
换句话说,华为目前3.35亿台的设备量,才走了一半多的路程,尚未越过16%的生死线。
此外,CIC灼识咨询提供给《豹变》的全球操作系统市占率变化数据显示,2021年,Windows、macOS、iOS和安卓的市占率累计高达97%。
CIC灼识咨询总监汪海峰认为,如果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市占率要达到16%才能逃脱生死线,现在来看还是差距很远的,其上有微软、安卓、苹果,所以,鸿蒙距离真正成功还差距较远。
不过,银河证券认为,以目前搭载量增长速度来看,对鸿蒙跨越操作系统生死线持乐观态度。
“生死线”背后的隐忧
鸿蒙系统尚未正式发布之前,2019年6月,任正非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
PC时代,微软建立了Windows生态;在智能手机时代,谷歌建立起了安卓生态。在似到未到的物联网时代,华为能否建成鸿蒙生态,要看华为自身设备的出货量,更要看鸿蒙能吸引多少合作伙伴。
对于“1+8”来说,华为只能依靠自己的设备,因为小米、OPPO、VIVO等厂商虽然每年出货大量的智能手机和其他终端,但作为华为的竞争对手,他们目前没有理由采用鸿蒙系统。意外的是,俄罗斯媒体3月末报道称本国BQ公司的智能手机,已经在测试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但华为回应称,目前暂无计划在海外推出搭载Harmony OS的手机。
因此,华为最要紧的是在“N”上寻找合作伙伴。
据豹变了解,鸿蒙智联目前的生态合作伙伴体系分成三类:
一是“生态产品合作伙伴”,即基于鸿蒙智联技术完成智能硬件产品的开发、认证、量产和推广的合作伙伴。比如美的、九阳、苏泊尔等。
第二类是“生态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为鸿蒙智联生态产品提供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开发、模组生产或芯片设计等服务能力。比如:中软国际、软通动力、芯海科技等,也就是资本市场热炒的“鸿蒙概念股”。
还有一类是“生态渠道合作伙伴”,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鸿蒙智联生态产品销售授权,对下级渠道进行覆盖,或面向最终消费者经销的官方授权合作伙伴。华为目前自有渠道包括用户量超3亿的华为商城和60000多家线下门店。
华为年报显示,目前有超过1900家合作伙伴加入鸿蒙智联,鸿蒙智联认证产品种类超过4500个。华为终端业务线方面向《豹变》称,“华为会通过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对开发者全面的扶持,来吸引更多厂商加入鸿蒙智联。”
据《豹变》观察,美的拥抱鸿蒙的力度非常大,华为官方商城有大量美的产品。来自美的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230款美的产品支持鸿蒙智联。但是,也并非所有家电大厂都像美的这般积极。
CIC灼识咨询总监汪海峰向《豹变》分析称,家电厂商本身在软件方面的技术积累不足,选择用鸿蒙的开源系统是当下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快速实现设备的智能操作等高阶物联网功能,从而可能赢得市场,但就像鸿蒙以前是华为PlanB一样,这些家电厂商也在扩张软件团队,自然也会有自己的PlanB,毕竟现在的物联网仍然无法达到真正的“万物互联”的开放程度,各家厂商都在搭建自己闭环的物联网生态,像小米的生态,海尔的生态都搭建的很好。
早在2015年8月,海尔智家和华为消费者业务达成过战略合作,在智能路由与模块/芯片方面,华为HI-LINK协议将与海尔U+协议深度兼容,实现双方在底层的对接。但鸿蒙问世后,海尔却无动作。
2021年6月,界面新闻报道称,“海尔与华为鸿蒙的合作情况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海尔有自己的优家系统,产品可以互通互联,海尔未来一方面会接入华为的系统,但是也会持续投入优家系统的建设。”
除了海尔,格力目前也只是“打嘴炮”。向来把华为当做中国民营企业界榜样的董明珠,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引进鸿蒙系统”。另据证券日报去年11月报道,格力电器已与华为就“鸿蒙系统在格力产品上的落地”进行了对接。
投资者对格力与鸿蒙合作的呼声非常高。据豹变统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投资者50多次向格力电器问及与鸿蒙的合作情况,但格力电器从未回复只言片语。
截至目前,在华为官方商城的鸿蒙智联专区,尚未看到任何一款来自海尔或格力的产品。同样,在海尔和格力的官方商城中,也看不到任何鸿蒙的痕迹。
其实,部分家电厂商与鸿蒙的合作进展较慢也可以理解,鸿蒙的这个隐忧在华为汽车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已有体现。
去年6月,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投资者询问是否会接受类似华为的自动驾驶全栈式方案,上汽董事长陈虹直言,自动驾驶技术是“灵魂”,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车企就变成了“躯体”。
同样,在“软件吞噬世界”的浪潮中,头部家电大厂已经不是单纯的硬件生产商,软件技术则是另外半条命。若完全把半条命交给他人,难免会有顾虑。
汪海峰预判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各自为营的物联网生态体系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至于很久之后的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真正的第三方的物联网平台,实现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以及这个平台会不会是基于鸿蒙OS搭建的,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正如任正非所说,“鸿蒙已经开始了前进的步伐,我们还心怀忐忑地对它期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 (ID:baobiannews),作者:秦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