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对时代财经表示,预计传统能源城市的GDP依旧能有所延续。

能源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近日,全国GDP百强城市出炉。从GDP绝对值排名看,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不少以能源产业为支柱或大力发展与能源相关产业的城市,其排名获得较大的跃升。

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典型的“家里有矿”,其中,鄂尔多斯和榆林上升了11个名次,包头上升了10个名次。以石油化工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九江,排名跃升8名。煤炭大省的省会城市太原,排名则跃升6名。

同时,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地级市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宁德上升了12个名次,据宁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9.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强攻工业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力新能源的宜春与宿迁,排名分别跃升了6名与4名。

3月23日,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对时代财经分析,能源储备资源相对丰富的地级市排名在上升,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李铁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形势和能源供的变化以及国内对于能源需求的超预期增长给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量。国内的煤炭和能源价格一旦上涨,供需矛盾出现的时候,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结合今年能源的形势,展望城市的发展,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对时代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因地缘政治冲突等,全球能源价格继续保持高位,预计传统能源城市的GDP依旧能有所延续。

虽然形势喜人,但高处不胜寒,传统能源城市也面临转型的紧迫。应习文指出,传统能源城市转型的急迫性不尽相同,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是由于资源枯竭导致转型更为急迫;另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面临的是双碳战略下,我国对传统能源整体依赖度下降带来的转型压力,预计还有5-10年的时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榆林人均GDP近15万,“家里有矿”也要转型

据鄂尔多斯煤炭网,2021煤炭价格呈现“先涨再跌后涨再跌”的行情。

2021年1月中旬,煤价一度达到1150元/吨;而后受春节假日影响,煤炭需求阶段性回落,煤炭价格随之下降,5月底,再次上移。进入8月2日后,升至1100元/吨再度调头下跌,跌至8月17日的1030元/吨位置。接下来,煤价直线上涨,至10月17日,煤价2600元/吨,史上最高。

煤炭价格的走高,为“煤城”创造了极大的财富。

鄂尔多斯的“财富”增长非常明显,GDP由2020年的3533.6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15.7亿元。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均GDP快速增长,由2020年的16.4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21.9万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玛依成为全国第一。

鄂尔多斯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据当地统计局数据,2021年鄂尔多斯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生产原煤67283.1万吨,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的1/6。

榆林以GDP5435.18亿元,居陕西省内第一名。榆林人均GDP已经高达14.99万元,接近2.37万美元。回溯历史,2001年,榆林经济总量129亿元,21年之间,增长了约42倍。

受能源储量的影响,榆林采矿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1.4%。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极具周期性。应习文指出,过于依赖单一资源型产业的城市,其经济受到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较大,资源价格有涨也会有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力争实现产业的多元化。

转型也被提上议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今年两会上就谈到了内蒙古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设想——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

据锡林郭勒盟互联网信息,石泰峰指出,要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确保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在应习文看来,传统能源城市转型通常面临的困难有:一是长期依赖能源产业造成转型思维的惯性;二是一些资源型城市的其他自然禀赋往往是短板,比如气候、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地貌复杂等,成为转型的客观不利因素;三是其他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较弱,比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内陆传统能源城市仍然要结合自身禀赋实现转型,比如西北地区可借助锂、硅等资源向上游,或借助风光优势向下游靠拢,与东部地区集中在中游制造形成差异化分工。”应习文补充道。

在李铁看来,能源城市转型必须审时度势。

李铁进一步分析,传统能源城市之所以出现经济的严重下滑,一个主要原因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导致了资源枯竭。“因此,我们不是把这些城市地区叫做传统能源地区,而是叫做资源枯竭城市地区。”

“尽管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榆林等地区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波动,经济和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时处于能源结构调整和供给的短期过剩,而且也受国际减碳排放的要求和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李铁称,短期的能源需求下降改变不了这些地方的长期发展趋势,毕竟地下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将会是巨大的聚宝盆,这些地方相比于其他城市地区更具发展潜力。

在李铁看来,虽然煤炭资源在未来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由于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原因,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较高的比重,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下降。

“当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之后,有着丰富资源和能源储备的城市地区,增长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李铁说道。

关于双碳战略下,能源城市如何转型,李铁进一步指出,在碳中和的问题上国际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具体落实碳中和的政策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首先是对于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长期目标,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而且有些问题也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国际能源供给形势的变化。”

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具有可复制性


在GDP百强排单上,宁德市表现亮眼,而细看宁德各区的情况,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蕉城区可圈可点。

福建日报报道,2021年蕉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同比增长29.8%,成为宁德市首个千亿县域经济体。蕉城区对宁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0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5.3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地位凸显。

宁德市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指出,蕉城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持续壮大、强势带动。

据悉,宁德以建设锂电之都为目标,建造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现代汽车城和铜产业基地。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深耕新能源智能装备赛道思客琦、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中铜东南铜业等企业均落户宁德。

除了宁德,江苏宿迁与江西宜春也都在布局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据宿迁市政府网站,2021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包括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家居、新材料,实现产值2989.15亿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0%,对全市增速贡献率达到83.9%,拉动增速26.8个百分点。

据悉,宿迁政府鼓励企业着力攻克高显色LED、蓄热式节能工业燃气炉等关键装备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引导企业突破新一代光伏、大规模储能、汽车动力电池集成控制等产业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有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光伏发电组件、智能电网集成设备、风电核电用关键零部件等装备制造,形成产业化能力。

宜春则定位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拓展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若干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去年,宜春举全市之力把新能源(锂电)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引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合肥力翔等一批锂电头部企业。

宁德、宿迁等市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多元发展,获得了“后发优势”,GDP实现了较大的飞跃,这样的地级市“逆袭”,给其他城市什么启示?

应习文指出,宁德、宿迁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链而崛起的城市,具备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地理位置靠近东南沿海,具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依托长三角、海西经济带强大的区位优势等,这都给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李铁进一步指出,宁德和宿迁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是长期以来的结果。毕竟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将会带动我国新能源产业以及工业制成品产业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电池技术的革命,包括电池使用时间,储备的电量,还有充电时间等,影响到的新技术应用是全方位的。

“只要宁德和宿迁的企业继续坚持研发,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直接会影响到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集群和互补性的产业聚集,带动全地区经济的增长,这也是大的趋势。”李铁表示,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看,对能源的需求应该是长期的,甚至是永恒的。只是利用什么样的能源,产生什么样的新技术,还具有可变性。

至于如何复制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李铁称,只要有盈利和市场需求,参与的企业就会更多,地方在争取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会更强。“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并不比企业懂得的更多,而政府过度的参与反而会导致投资的失败,这种经验教训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