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疫情处于攻坚阶段
3月1日-24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超过56000例,波及28个省。
其中吉林省疫情仍处于高位水平,3月1-24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9000例,连续多日每天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0例,吉林市和长春市的疫情处于持续发展阶段。
上海市、河北省、福建省、辽宁省疫情近日快速增长,疫情发生地的社区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山东省青岛、威海、淄博,广东省深圳、东莞等地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
北京市、重庆市、浙江省等地疫情形势趋于平稳。
总的看,目前全国疫情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
随着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种比例越来越高,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断提高,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本身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强,感染者的临床严重性按照每百名发病人数的比例统计,确实有所下降。奥密克戎毒株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及社会危害与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2021年8-10月与11月-今年1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前三个月以德尔塔毒株流行为主,后面三个月以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为主。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或者死亡率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这说明,奥密克戎毒株流行,对一个国家总体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减轻。2月中旬以来,我国香港出现的新冠死亡病例,最高时达到每天近300例,目前仍然每天有200例左右。这也提示,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非常小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乘以14亿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就会很大。只有做到动态清零,才能消除疫情隐患,才能规避大规模人群感染可能造成的医疗资源挤兑,才能预防大量的老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等可能出现的死亡。
抗原检测不能作为48小时核酸检测的替代
抗原检测是病毒核酸检测的一个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大规模暴发像奥密克戎这样快速传播的疾病背景之下,核酸检测如果能力不足的时候,抗原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但是抗原检测我们还是限定在管控人群、隔离人群、密接人群来做,不建议普通老百姓进行抗原检测。
抗原检测不能作为排除的诊断,也不能作为48小时核酸检测的替代。因为抗原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抗原检测阳性的情况下,最终也要进行核酸的复核。但是在检测阳性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地进行管控,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筛查“时空伴随者”可以最大程度发现潜在感染人群
“时空伴随”有时又叫“时空交集”,一般是指14天内,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网格内,共同停留过一段时间的人。筛查“时空伴随者”可以最大程度发现潜在感染人群,将更多存在“时空重合”而有可能感染的人群纳入到重点排查中,做到早期发现和防控关口前移。通常会对已确定的时空伴随者做进一步排查,以明确时空伴随的确切方式、具体时间和实际距离,研判感染风险。如果排查已经明确,既不是密接人员,也不是次密接人员,那就没有感染新冠的风险。在实际疫情防控中,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发现大量的时空伴随者,无法对每个时空伴随者及时排查。没有完成风险排查的时空伴随者,按照防控要求,居家隔离,或到指定地点隔离,直到排查完成,或解除时空伴随状态。
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
老年人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最优先人群之一。目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年龄的下限有要求,对于年龄的上限没有规定,只要是3岁以上的人群,这些疫苗都可以进行接种。
目前我们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2.64亿,其中有超过2.12亿的老人已经全程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从目前我们监测的结果分析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
截至3月2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2亿4359.9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2亿7554.1万,覆盖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90.47%,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4077.7万人,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完成加强免疫接种6亿7127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1219.1万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达2亿2271.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1215.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3823.7万人。截至目前,江西、安徽、山东3个省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已经超过90%。重庆、河南、湖北、贵州、河北、四川、云南7个省市超过85%。
中国病毒防不胜防,民众忍无可忍,反抗多点爆发
2022年3月18日,北京居民社区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站在一堆标有“有害物品”的黄色塑料袋旁交谈。后面墙上挂着一面中共党旗。
中国疫情还在持续恶化。官方周五(3月25日)报告的新增病例接近5000例,上海疫情防控遭遇新的挑战,病例数量继续大幅攀升,一名女护士生病被医院拒收而死亡,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国家卫健委周五通报,全国新增病例1366例,其中本土感染病例1301例,另外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3622例。新增病例和无症状病例两项相加,新增病例总数为4988例。
中国的新增病例数字不包括无症状病例,而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把这两类都计算入新增病例之中。
中国卫健委的疫情通报说,本土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和上海市。吉林长春市576例、吉林市528例、四平市6例,共1110例。上海只有27例。
但上海的新增无症状病例却高达1582例,比前一天的979例出现了大幅度增加,这些无症状病例分布在闵行、浦东新区和徐汇等16个区。
中国一直坚持“清零”的抗疫方式,当新增病例达到某一规定数量时,地方当局就可以采取封城措施,同时启动全员检测和对检测阳性者实施隔离。
上海是中国唯一拒绝执行清零方针的一个大都市。一直以来,上海坚持精确防控,如果一栋楼发现疫情,就封锁一栋楼,一个小区发现问题,就控制一个小区,尽量不采取大规模的封城措施,以减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不过,日前,中国国务院召开的疫情防控会议上对上海的做法进行了不点名批评,称之为“耍小聪明”,“另行一套”。
在北京的压力下,上海在新一波的疫情防控中的举措看起来较过去似乎更为严厉。这也引起了当地居民更为强烈的不满。居民们对出行限制每过两天延长一次,多次延长的做法抱怨不已。英国卫报引用一名当地居民的话说,“政策每天都变,价格天天在涨,我每天早晨五点钟就得去抢食品。可食品是否会运来,谁也不知道。我们的政府就是这样对待民众的。”
周三,上海一名护士突发哮喘,前往医院就医,但被拒绝。这名护士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的事件让人们联想到武汉和西安封城期间发生不幸事件。
西安在去年年底封城一个多月,有一名孕妇到医院生产被拒,在医院门口流产死亡。还有一名老人因心脏并发作到医院遭到拒绝而死亡。
这些人为的悲剧引起全国舆论的谴责,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种严厉封城的防控措施本身存在的严重弊端。
近日中国网络上不断出现有关民众对持续封城和频繁病毒检测的不满的视频。视频显示,沈阳、深圳等地民众砸商铺的窗子,与防疫人员发生肢体冲突。
德国病毒学家:中国亟须改变防疫策略
中国正在经历两年以来最严重的新冠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各地出现传播。尽管有微小的调整,政府采取的防疫措施仍然没有脱离“清零”的路线。中国国内对这一政策的质疑越来越多。一直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防疫实践的德国微生物学家、传染病学家亚历山大·凯库勒(Alexander Kekulé)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访问。
德国之声:中国目前的疫情让政府和民众相当紧张。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迄今采取的"清零"策略是否还能继续有效?
凯库勒:如果纯粹从病毒学角度看,不考虑社会、政治因素,中国在疫情初期的很多做法是正确的。但到了目前,出于两个原因,这种所谓的清零政策已不能继续奏效。
首先,这种我们专业上可以称为"消灭病毒"的策略,适合在传染病爆发之初控制疫情,如果采用及时,是正确和有效的。因为它能为我们开发、接种疫苗争取时间。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可以说是我们的榜样。但现在遇到两个问题:一是过长时间坚守"消灭"策略,而没有为退出做好准备;二是奥密克戎变种传染性强、变异快,而且感染症状轻不易察觉,在这种情况下消灭的策略及其带来的各种措施就不再具备其原有的合理性,人们发现不可能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因此中国亟须改变抗疫策略。
德国之声:中国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凯库勒:很困难的一点是(与民众)沟通。所有成功采取了"消灭病毒"策略的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策略的前提是,要让民众害怕这种病毒和疾病,这样人们才可能接受政府采取的种种严厉措施。在中国一直是这样作的。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各地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相差巨大的国家,现在要向人们解释,必须进入一个过渡阶段,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病毒传播,与之共存,从沟通的角度讲,这个过渡会是很困难的,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
德国之声:中国一位疾控机构的官员在谈到告别疫情的前景时说,在实现多个条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放松防疫,包括有了更好的疫苗、更有效的治疗药物、病毒变异更加无害、以及全球疫情放缓,输入压力减小。这听起来似乎离现实还很遥远。
凯库勒:如果这些都要满足的话,那中国现在这种抗疫模式还要走好多年。所以需要找到一种新的策略,这的确很难,一方面是人们心理上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可谓深入骨髓;另一方面中国是个人口和地域巨大的国家,不同地方的医疗基础设施相差很大。在一些地方,医疗资源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受感染增加的压力,尤其在奥密克戎致重症危险不高的情况下。但即便是轻症感染者数量巨大,也还是会造成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的情况。
中国可能无法用一种全国统一的开放策略。我可以设想的一种方法是,也许可以在医疗条件基础比较好、预计传播风险可控的地方试点小幅的开放。这在沟通上是有困难的,要让人们接受一个事实:如果要摆脱动辄封城的模式,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病毒传播,接受有人会死亡。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民众(通过感染获得)自然免疫的比例极低。而在西方国家--这一点是许多政治家不愿提及的--防疫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越来越多人感染病毒获得的免疫力。在奥密克戎疫情下德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的重症比例较低,除了大部分民众接种了疫苗,也有这个原因。而在中国情况不是这样。
德国之声:迄今为止的一些研究显示,中国国产的灭活疫苗的防护效力不如在西方广泛使用的mRNA疫苗。您认为中国是否需要引进mRNA疫苗?
凯库勒:中国迫切需要mRNA疫苗。因为在中国施打的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变种的防护效力是不充分的,也因为中国自然免疫的人群比例微乎其微。我认为,至少可以考虑让高龄者和风险人群至少先接种一剂mRNA疫苗,以尽量减少重症和死亡。然后在供应跟得上的条件下,依据年龄、重症风险排序接种。
德国之声:尽管奥密克戎对感染者的危险性有所降低,但如果中国的防疫有所松动,是否仍会出现疫情失控的危险?
凯库勒:不要说放松,即使中国的严格防疫措施保持不变,奥密克戎也会找到它的传播途径,这是无法阻挡的。因此必须让人们心理上做好准备。
谈到失控,与新冠造成的重症和死亡相比,更大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轻症感染者数量巨大,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实行的是严格的隔离措施,不仅感染者要隔离,只要是接触者都要隔离。就是说很多人虽然没有症状也都必须足不出户,甚至被集中隔离,这会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停摆的危胁,员工不能上班生产、需要帮助的家人得不到照顾、甚至医院的医护因隔离出现人手紧缺。后一种情况我们在德国就感受得很明显。
中国有很出色的疾控专家--我本人与他们也有过接触,应该能够制定出有效的防疫计划。另外让我感叹的一点是民众对防疫政策的配合和忍耐,这很不容易。或许现在是一个积极沟通的时机,告诉人们奥密克戎让情况有了改变,因此防疫策略也要有所改变。
吉林省本轮超2.9万人感染 “隐形奥密克戎”传播更隐匿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吉林省卫健委已发布的数据统计,自3月1日本轮新冠疫情出现以来,截至3月24日,吉林省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已超2.9万人。3月25日,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3月24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110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900例。
3月23日,在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介绍,目前看,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仍处于高位运行。
武汉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授宇传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自3月14日以来,吉林省已连续10天每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0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尽管目前疫情有缓解迹象,但仍处于高位波动运行阶段。整体来说,目前的防疫措施是有效的。只要继续坚持全方位精准防控不松懈,估计到4月中旬会基本控制住这波疫情,到达动态清零。
图据新华社
3月22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3月1-21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2000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近三日来,每日新增感染数均超过2000例。其中,22日吉林省本土新增感染“2320+528”,23日吉林省本土新增感染“1810+791”,24日,吉林省本土新增感染“1110+900”。
为何吉林省本轮疫情比较严峻?宇传华表示,“本轮吉林省内感染为奥密克戎BA.2亚型毒株,该子变体俗称“隐形奥密克戎(Stealth Omicron)”。BA.2比原始毒株BA.1具有传播更隐匿(无症状感染、轻症感染多,早期难以发现),传染力更强(1.5倍),短时间内发展为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更高,容易导致大范围传播。此外,此轮疫情最开始发生在农村、学校等人员聚集地,人员流动频繁,聚餐、聚会等加速了疫情的传播。”
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3月23日在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吉林省近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增幅较大,全省各地和各工作专班提速开展工作,“清仓”行动、“敲门行动”“扫地行动”见到实效,近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增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