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猛哥(ID:wm221x),作者:猛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


学新闻的人都看过一本经典教材《新闻学概论》,作者李良荣,复旦大学教授。


在中国新闻教育界,复旦、人大及武大,曾三足鼎立,代表三个流派,复旦执牛耳。


李教授是复旦新闻的旗帜之一,他的学术观点不能不被重视。


在《新闻学概论》中,他专门论述了新闻及宣传的关系。诸君请铭记:不是所有的报道都是新闻。


2


在所谓新媒体兴起之前,只有机构媒体一说。(其实,所谓新媒体也是一个模糊概念,中外没有统一概念)


机构媒体又分为两种,市场化媒体及非市场化媒体。


后者笼统称为官媒吧。


如果客观写中国新闻史,近三十年把中国舆论场吹皱一池春水的都是市场化媒体(即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代表者有: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华商报、广州日报(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等。


大约从1997到2013年,是市场化媒体的高光时刻。他们践行新闻专业主义,依凭口碑开疆辟土,当然不乏泥沙俱下。


3


复旦新闻陆晔教授曾撰写过一篇论文《成名的想象》,是中国新闻学界仅有的几篇真文章之一。如今想来,此文是给市场化媒体新闻理想主义者的挽歌。


4


沧海桑田太夸张,斗转星移谈不上,然则,今日舆论天翻地覆已属事实。


最显著者,市场化媒体没有几家残存了,或转型,或休刊,或强撑。


《人物》杂志及其旗下新媒体“人物”和“每日人物”是为数不多还有新闻专业主义气质的正规媒体。


之所以加上正规二字,盖因为其团队骨干人员还是上个时代市场化媒体黄金期的遗产。


遗产,须打引号。这么说,很不礼貌,也很伤感。


可真是如此。


5


那又能如何?一群少数新闻专业主义者操作的报道居然被社死了。


6


职业伦理,很好。


前提是,职业尚存?


讨论新闻伦理,我们首先要回归何谓新闻。


请看1。


7


很多年前,我刚入行。


有一回,某城发生一起惨案,有女死亡。我鼓起十二分勇气,费尽力气,跟她父母、工友、同学及男友对话,力图完整还原一个人物。


次日评报,有编辑云,悲剧如斯,换作他,断然不忍也不敢采访死者的众亲友。


时任领导回:那就不要干记者这行了。


8


一片伤心画不成。


记者是见过最多不平不幸情状的职业。


见后则鸣。


鸣甚? 真实!


什么是新闻?新近发生的受众关心的事实的报道。


9


可还有几多无愧职业荣光的记者哟?


偏偏,还有那么多人还不依不饶地声讨和围剿,真够滑稽。


插句题外话,动辄说“吃人血馒头”、“破防”、“泪目”、“蹭流量”等等,都是脑力迟钝的表现。


10


我,早不再争文字长短,因为真的改变不了任何东东,也就是醉后写了上述文字。


刚跟三个同事吃饭,我们都曾是记者。现在杯子一碰,都是梦碎的声音。哗啦啦的。


好怀念当年那个领导。再也回不去了。过去的一切都是幻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猛哥(ID:wm221x),作者: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