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87277

突如其来的东航坠机事件,无异于让本就处于寒冬中的民航业“雪上加霜”。

3月2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9亿人次、1782.8万吨、977.7万架次,这是2021年我国248个民用运输机场交出的答卷。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恢复至67.1%、124.4%、83.9%的水平。

过去,每当这个系列的公报公布,迎合“吞吐量情结”,国内众多机场排行榜也就顺势出炉。疫情之下的吞吐量排名,则更像是复盘各地的恢复情况。从“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起降架次”三项核心指标,也能看见地区经济的韧性。

01

最新公报数据显示,疫情第二年,我国民航业“三项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均有所好转。



旅客吞吐量,2021年共计运输9亿人次,比2020年的8.6亿人次稍高,增长5.9%,但只有2019年13.5亿人次的近七成水平。

货邮吞吐量,2021年表现较好,完成量为1782.8万吨,比2020年增长10.9%,超过2019年1710万吨的水平。

有货运逆势增长的支撑,2021年飞机起降架次比上年增长8.0%,恢复到2019年的83.9%。

然而,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并未实现根本性复苏。上个月,国家1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5大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民航业是其中之一。

反复、零星的疫情给民航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有媒体报道,在近日举行的一场线上研讨会上,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清透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对民航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远超预期——从疫情发生到2022年2月,全行业亏损累计超过2100亿元——疫情爆发第一年,民航行业利润总额亏损974亿元;2021年,全行业再次亏损842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全行业亏损已达222亿元。

02

248个机场中,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29座,承担了全国70.8%的旅客运输任务,比2020年多了2座机场、旅客流量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不过还没恢复至2019年83.3%的旅客运输集中度。

吞吐量在200-1000万人次的机场群体稍有扩大,为32座,比2020年增加5座,承担了全国18.5%的旅客运输任务。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187座,承担了10.7%的旅客量。



从城市群的角度来看,四个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区域表现不一。

航空资源最集中、航空需求最旺盛的长三角机场群依旧是流量之王,202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6765.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4.0%,恢复至2019年63.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长三角要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未来机场数量要达到30+,规划的区域航空旅客吞吐量将超5亿人次。

放眼全国,机场网络布局总体仍呈东强西弱、东密西疏态势。就在3月15日,民航局印发《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成为支撑我国民航发展的第四极。从过去一年表现来看,成渝机场群也表现不俗,完成旅客吞吐量仅次于长三角机场群,为8985.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2%,恢复至2019年81.4%。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珠三角九市完成旅客吞吐量8724.1万人次,排名第三,但较2020年下降4.6%,恢复至2019年61.4%。

京津冀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126.3万人次,虽然较上年增长9.3%,但仅恢复至2019年55.4%的水平。



从具体机场客运情况来看,旅客吞吐量前十位机场,成员并无变化,只是名次略有调整。

疫情之后,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就“脱颖而出”晋升前四席,2021年排位依旧如此。与去年一样,超过4000万人次的机场仅有两座,广州白云机场4025万人次,成都双流机场4012万人次,两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均在下滑。

2021年,上海虹桥机场升回第5名。过去数一数二的北京首都机场进一步下滑至第6名,上海浦东机场则排名第8位。杭州萧山机场虽然位列前十位,但客流量并未达到3000万人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兴机场,启用后第二年客流量完成2505万人次,排名第11位。

“头部机场”虽然依然占据前十,然而与2020年相比,只有重庆江北、上海虹桥和浦东3座机场旅客吞吐量有微幅增长,其余机场都在继续缩水。进一步与2019年相比,排名前十的机场仅恢复到过去的六成水平。

整体而言,“千万俱乐部”客流量较上一年继续缩水,29座机场客运总量只有2019年的七成水平。

03

若论机场客运量复苏,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些旅游支线机场的表现算是可圈可点。

整体来看,与2020年相比,有174座、约70%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开始回暖增长。其中,39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甚至超过2019年的水平。



这39座机场,除了北京大兴机场,87%的机场旅客吞吐量都在百万人次以下。小流量机场之所以能够快速复苏、逆势超越过去水平,一是小城市疫情相对少,机场受影响反而较小;二则这些机场大多紧邻近两年逐渐热门起来的旅游目的地,疫情期间成为国内旅游首选。比如甘孜格萨尔机场、九寨黄龙机场、重庆巫山机场、张掖甘州机场、拉萨贡嘎机场、张家口宁远机场等,都是此类,过去一年,客流增幅十分明显。

其实三四线城市“机场热”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城叔梳理了近几年的数据,全国新增机场普遍位于三四线城市。



城市进化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21年底,248个机场中,位于一二线城市的机场有50个,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机场共198个。

从《“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来看,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重点之一,既要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又要完善非枢纽机场布局。



图片来源:《“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

从上图可以看出,“十四五”时期运输机场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三线及以下城市机场的续建、新开工以及前期工作,占有重要篇幅。

“新建一批非枢纽机场,重点布局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规划》中提到,在国内一些区域,机场建设还将持续下沉。具体而言,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尤其对高原、偏远等地区机场建设运营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04

两年的疫情,对民航业改变最大的是客货运地位颠倒。客运处于寒冬,货运是那抹光亮。

2021年,年货邮吞吐量在万吨以上的机场数量比2019年增加了2个,为61个。这些“万吨级”机场总的货邮吞吐量占全国98.7%,货运能力进一步集中。年货邮吞吐量在万吨以下的机场数量也达到187个,比2019年增加了7个。

四大城市群的货运吞吐量与2020年相比,均为增长。与2019年相比,除京津冀机场群只恢复到八成水平外,其他三个城市群均超过疫情前的水平——长三角机场群货运吞吐量为624.5万吨,是2019年的109.7%;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珠三角九市货运吞吐量为366.2万吨,是2019年的112.2%;成渝机场群货运吞吐量为115.2万吨,是2019年的104.1%。

统计2021年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前八席与2020年没有变化。而2020年刚挤进前十的南京禄口机场,因为去年疫情影响,跌出最新的TOP10,上海虹桥则回归前十。上海浦东机场的货运能力向400万吨冲击。与此同时,除北京首都机场、成都双流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外,其余7座机场的货邮吞吐量都超过2019年的水平。



数据来源:民航局网站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此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等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从去年吞吐量来看,郑州新郑机场实现了70.5万吨,疫情之下连续两年排名第六;天津滨海机场和合肥新桥机场货邮吞吐量则为19万吨、9万吨,分别排名第17位、33位。

当然,决定航空货运质量的,除了吞吐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货值的高低。如何让航空货运逆势增长,各地还需进一步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