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央视“3·15”晚会过后,老坛酸菜面集体翻车,一家低调的方便面企业,却意外走红。


“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就这样一句简单干脆的回复,让白象方便面迅速出圈,引来众多网友“野性消费”,更喜提“国货方便面之光”的称号。


灰豚数据显示,仅抖音直播平台上,白象方便面30天销售额达到1759.9万元,其中3月18日单日销售额就达到588.7万元。淘宝店铺多款产品一度断档,白象方便面官方也呼吁大家“理性消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全国小麦种植和产量第一大省,河南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并诞生白象、南街村、豫竹、天方等一众知名品牌。


河南食品加工产业更位居全省五大主导产业之首,并吹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的号角。


江湖地位


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方便面消费量为1165.6亿份,其中中国的消费量占据四成以上,稳居世界第一。按14.1亿人估算,相当于全国每人每年要吃掉约33份方便面。


中国方便面消费量 图片来源:世界方便面协会<br>
中国方便面消费量 图片来源:世界方便面协会


在这块十分庞大的市场中,河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披露,2018年全国27个生产方便面的省份中,河南、湖南和陕西产量位居前三。其中,河南方便面产量为204.67万吨,占全国总量(699.48万吨)的29.26%。


近两年来,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速食方便面产量整体下滑至565.8万吨,河南产量为99.6万吨,约占全国的17.6%。也就是说,国人每吃五份方便面,就有一份河南产——其江湖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其中,与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并称方便面江湖“四大金刚”的白象,正是河南方便面“军团”的一面旗帜。


尽管与康师傅和统一两大品牌相比,白象7%的市场份额存在感要弱得多,以至于很多网友以为它早已“过气”多时。但你也许不知道——白象拥有方便面生产线90余条和近120万个销售终端,产品覆盖全国30个省份及海外地区,走进20多个国家的大门。


当然,河南不止有白象。多年来,河南已经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北到新乡、南到漯河的本土方便面产业集群。


在北方,很多人的方便面“初体验”,既不是统一、也不是康师傅,而是“北京方便面”。它其实不是北京特产,而是产自河南第一个“亿元村”——漯河市南街村。


时至今日,北京方便面售价维持在仅一块多,但30多年来始终能够盈利。有网友不禁在知乎上发问,为什么北京方便面还没退出市场?一条高赞回答:“因为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方便面没有之一。”


再如,产于河南焦作的豫竹牌方便面,在山西等地也是颇受欢迎,是许多中小学附近商店的“标配”;有着纯正河南“血统”的国华方便面厂,则生产热干面口味的方便面,在武汉等地赢得一席之地……


早在2005年,全国第一家方便面行业协会——河南方便面制品专业协会就在郑州成立。这也成为河南“方便面王国”地位的重要象征。


中国粮仓


为什么河南方便面能称霸全国?


简单说来,无非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河南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小麦粉产地,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河南居“天下之中”的位置优势,在河南建厂方便将产品分散至全国各地。


作为“中国粮仓”,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河南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约400亿斤粮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8285万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内蒙古、河北这七个北方粮食主产区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河南在受洪涝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仍然实现粮食总产量6544.2万吨,仅次于黑龙江(7867.7万吨)。作为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河南2021年小麦播种面积为8536.04万亩,总产量为760.56亿斤,约占全国总量28.3%。


过去多年,河南粮食总产量高居全国第二位,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更是高居全国第一位。真可谓,“中原熟,天下足”。


这也是河南发展方便面加工产业的重要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提出“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大搞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经济发展战略。优质小麦和小麦制品的加工,正是河南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


彼时,康师傅引风气之先,将全国的方便面市场代入品牌化时代。在优质原料和政策引导等多重作用下,河南方便面产业也迎来爆发期,南街村、白象、豫竹、天方等方便面品牌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壮大。


除此之外,独特的区位也成为重要的催化因素。


在普铁时代,河南“居天下之中”的优势就显露无遗,郑州也一度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性交通枢纽。地缘上的“枢纽”地位,无疑给河南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眼下,随着郑济高铁郑濮段距离正式通车越来越近,河南正在率先完成对“米字型”高铁的最后冲击,交通集散优势也有望进一步加强。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河南已经形成完整的方便面产业链。“比如生产调味料的企业以及机械设备企业,全国来看也是非常有优势,市场占有率较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振杰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透露。


万亿产业


河南优质而充足的粮食生产基础,不仅使得方便面军团迅速成长起来,还衍生出思念、三全等品牌,成为全国速冻食品之都。


数据显示,河南以一己之力,生产了全国70%的水饺、60%的汤圆、25%的馒头、33%的方便面及一半以上的火腿……将河南称为“中国厨房”,一点也不为过。


就像火腿肠往往被称为“泡面搭档”一样,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农业大省,河南面食加工是一张王牌,而肉制品加工则是另一张王牌。


充足的粮食产量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1年,河南生猪存栏4392万头,生猪出栏5802万头,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外界熟知的“猪茅”——牧原股份,就是河南企业。2020年,其整体毛利率高达60.68%,比肩茅台。有分析认为,这跟牧原股份饲料完全自给,并且能够合理搭配小麦等高度相关。


“猪茅”下游,又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肉制品加工龙头——双汇集团。从1958年成立的小作坊——漯河肉联厂起家,双汇已逐渐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跨国经营大型食品集团。


这背后,是河南“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的独特模式,叠加效应不断凸显。


依托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河南汇聚了以双汇、牧原和三全等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肉类、面及面制品、速冻食品、调味品、休闲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


食品加工由此也成为河南五大主导产业之首。2020年,河南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4.9%,超过排名第二的装备制造业(13.8%)


去年10月印发的《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推动食品制造由“国人厨房”向“世界餐桌”转变。到202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


不过,在不久前的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河南省政府副省长武国定谈到,目前河南还存在食品加工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加工比重低、精深加工占比低,高技能人才、技术人员缺口大等问题。


从全国来看,形势确实紧迫。近年来,河南食品加工业营收规模不仅落后于山东,更先后被四川、广东反超,跌至全国第四名。如何重塑优势,加速向“绿色食品业强省”迈进,也成为河南当下最为紧迫的命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