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大多数人都看过一个托育行业女老板写的《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



这篇文章几乎抢占了所有人的朋友圈,在网上疯狂刷屏。

据说,目前阅读量已经超过了2亿,还冲上了热搜前十。

说起文章的内容,和题目的讲差不多。

里头她讲述了自己从2009年开始陆陆续续卖掉3套房创业,最终换来了估值一度达到5亿的托育连锁机构。

可是历尽千辛,最终公司却栽倒在了疫情上,几十个园区倒闭殆尽。

负债高达一个亿,她不得不卖掉自住的房子来抵债。

十二年创业,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但她表示自己不会放弃,接下来会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来赚钱,尽早把家长们的费用退了。

光看这文章,一笔笔都是在描绘一个落魄的商人不屈不挠的故事。

这恰到好处的煽情,一下就感动了万千网友,大伙们纷纷点赞转发,还夸她是个坚强的女人。

结果网友这头眼泪还没擦干,另一头合伙人的「反转」一下就拍脸上了。

就在文章发出的隔天,她的合伙人在朋友圈用几千字长文控诉女老板背后不为人知的嘴脸。

她表示这个公司其实到了2016年的时候已经半死不活,女老板来求她帮忙融资。



她看在特殊关系的份上,竭尽全力帮拉投资,结果就在公司缓过来之后,女老板一脚就把她踹走了。

以她的说法,还有几个合伙人的遭遇也不尽相同。



这一下,女老板自述的坚强,负责任的形象一下被摧毁殆尽。

一个城府极深,自私自利的「反骨仔」模样呼之欲出。

就在人们以为这就是最终的反转时,又再反转了一次...

女老板的御用律师突然站了出来,同样祭出了几千字回怼。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是老板接纳了落魄的合伙人,然后被演了出农夫与蛇的故事。

舆论,又开始往女老板这边倾斜,认为合伙人就是来蹭热度的。

结果,又又又反转!

合伙人为了自证清白二度下场,澄清的同时还点名女老板是在用疫情为借口来逃避自己的短板和错误。



这个事情多次反转,到底孰对孰错所有人都已经看懵圈了。

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彻底分不清了,但不论事件最终结果是什么,老徐我注意到了一个点。

几个合伙人都被以恶劣的方式踢出公司的事情,可能是真的,因为我特地去找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女老板和相关的合伙人确实存在股权纠纷。



倘若属实,女老板这一招过河拆桥,就是明晃晃的不遵守契约精神。

当然,这是他们的事情,我就当是多了解点真相后消失了一开始对她的敬佩。

而让我想写这篇文章的理由是我了解更多后才觉得,这事情根本就不简单。

首先她所在的托育领域便是一个不是很规范的行业。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托育,它其实就是类似幼儿园+托儿所的机构,是早教的进化版。

近年来这类机构层出不穷,但质量却参差不齐。

类似之前就有曝光过一些机构师资极差,雇佣未成年人当班主任等的乱象。

且因为是预售制,家长需要一次性支付一个月或一年费用。

导致这个行业给人一种割韭菜,智商税的感觉。

比如,这个创业者自己也在文章中透露,创业的目的是为了住豪宅、让小孩上得起顶级私立学校。



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享受,却在失败后塑造一种为了中国教育的伟岸形象,这种思维挺让我觉得流氓。

老徐还看到有人把她类比为罗永浩,但我想说她根本不配。

罗永浩欠的是投资公司的钱,而女老板欠的可都是普通消费者的血汗钱。

在她的文章底下,都是各种被坑的家长留言。



甚至一些亲身经历的投诉都无法被放出来。



评论区被管控得一边倒支持老板,以至于这名讨债的家长,还被人喷了个狗血淋头。



真正的受害者被堵住了嘴巴,连要债都成了个错误。

但现实是什么呢?

随着事件发酵,有关这家机构的内幕被一点点扒出。

有的家长被拖欠了6万元的退费,说好的分三期退回,结果只退了一期,至今都无法联系到机构。



另有家长说这个机构2月明知经营不善的情况下,竟然还怂恿继续交钱。



文里穷困潦倒,已经无法拔出一点钱的她,却能在2月份装修园区,大力招生..

这,就是守诚信?

并且除了这些家长,还有不少员工被拖欠了几个月的工资。

老板一字一句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疫情。

可,疫情不是借口。

就如家长们所说,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疫情下谁活得容易?

这些拿出几万元预收费的家长,哪个不是普通的打工族,哪个不是省吃俭用就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有的还是套信用卡出来给孩子缴费。



结果都一起为她的理想买单,这对家长来说,公平吗?

不可置否,作为创业者,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很值得敬佩,我们也要弘扬这样的精神,尤其在经济不太好的今天。

是无数这样的创业者,才有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才有了无数的就业岗位。

这点,她是值得敬佩的。

但是只能吃肉不能挨揍的创业,是非常流氓的。

从她的叙述里,老徐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高杠杆疯狂扩张的机构,甚至于到了2020年疫情爆发,她都依旧维持着同样规模的分机构。

这是投资吗?明显已经是投机了吧?

这种赌性极强的行为,却要拉上所有人一起承担,搁谁身上都不乐意。

要是给她成功了,住上豪宅那会也会让大家去住一下吗?我想不会吧。

更让我觉得想吐槽的是后续她的想法。

如果她真的是一个不守契约精神,做起来就踢走合伙人,在明明就面临破产风险的时候依旧选择坑家长、坑员工的老板。

这样的人去带货,真的能放心吗?

我表示深深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