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欧洲后 美加也危险了近几周,全球各国都在喜迎解封,殊不知危险已悄悄到来。

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数据显示,BA.2亚种的感染病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Omicron妹妹”、“隐形Omicron”(Stealth Omicron)、“隐形变异毒株”正在全美激增。



感染该亚种的病例目前在纽约和新泽西州占据了新增病例的39%,也占据了全美新增病例的25%。短短一周之内,BA.2的感染率就增加了一倍。纵观BA.2登陆美国的历程,1月29日时美国CDC还不屑一顾:“虽BA.2比Omicron传染性更强,但在美传播水平很低。”2月26日,美国CDC又说,“仅占新增病例的3.8%,不必担忧。”

昨天下午,全美专家已开始忧虑:“BA.2浪潮会抵达美国吗?美国会掀起第六波疫情高峰吗?”





一些美国专家直接拿出了该亚种在欧洲的数据作为参考,以英国为例,BA.2在英国解封后迅速蔓延,现已占新增病例的50%以上,成为英国的主导毒株。他们担忧,BA.2在欧洲多国迅速传播致使大规模的疫情反弹,下一个经历悲剧的很可能就是美国了。



现在这么打脸,当初为何不听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劝说呢?WHO早就多次强调:“千万别认为奥密克戎是最后一个变异毒株,现在的疫情只是冰山一角。”



并且早在今年1月BA.2刚被发现的时候,许多专家早已清楚它的特性:比BA.1Omicron原种毒株传染性强25%-50%(各国专家结论不同),疫苗抗性比BA.1Omicron原种毒株高约30%。

美国曾称感染BA.2后,人体不易感染新冠,它有望成为“疫情终结者”。但3月7日世界卫生网络创始人科学家Yaneer Bar-Yam的一项新研究则指出,BA.2不是“疫情终结者”,而是“更强的恶龙”。它会绕过免疫,再次感染,部分人群会反复感染新冠病毒,对肺和多个器官造成长期损伤,导致严重后遗症。



加拿大人也别以为可以旁观美国后悔已晚的悲剧,因为BA.2早已悄悄登陆加拿大了。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曾在1月发表讲话,称自去年 11 月以来,加拿大已发现 100 多例 BA.2 病例。



两天前,《渥太华市民报》指出,BA.1新增患者在加拿大境内下滑,但BA.2的新增患者正在上升。UBC病毒和建模学教授萨拉·奥托(Sarah Otto)说,“我们正在从BA.1浪潮转向BA.2浪潮。”





安省省长福特更是直言,担忧BA.2可能很快会成为安省的主导毒株。

考虑到BA.2突破免疫系统的能力,加拿大一些专家主要强调增加对老年人和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做出特殊保护。但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面对BA.1和BA.2,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死亡风险!



英国《卫报》称,美国在今年前两个多月时间里因新冠死亡的儿童数量明显增加,已占自疫情暴发以来儿童总死亡人数的20%。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未成年新冠死亡患者为735人,但今年2个月内却死了179人。



英方认为,儿童死亡风险增加一方面原因是美国儿童疫苗接种率偏低,另一方面则是Omicron毒株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由于儿童呼吸道狭窄,因此比成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后果。



美国虽不认可英方“美国儿童死亡率增加”的观点,但同样承认“死亡和重症风险存在”,Omicron不是“大号流感”。《华盛顿邮报》指出,儿童医院自Omicron以来收治了更多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患肺炎的儿童患者反而较少。新奥尔良儿童医院首席医师马克·科莱恩(Mark Kline)说,“于成人而言,Omicron可能比Delta温和,我认为这是因为Omicron不太可能伤及肺部。可我们的确看到一些孩子重病甚至死亡。”



《卫报》引述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专家朱丽叶·芮福曼(Julia Raifman)言论,称Omicron对儿童影响非常糟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住院和死亡。并且学界对Omicron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无法预估感染后的抗体能维持多久。联想到BA.2亚种,反复感染的风险又一次令人担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威廉·莫斯(William Moss)亦指出,尽管Omicron没有Delta严重,但它仍是严重疾病。“即使青少年儿童患严重疾病风险低于老人,但仍不能幸免。”

不论是死亡、重症住院,还是反复感染、上呼吸道发炎,一想到孩子可能面对这样的风险,做家长的少不了要焦虑啊……不论如何,疫情远未结束,新冠也绝不会和流感划等号。

相关报道:全球爆发新一波疫情!多国确诊爆发!澳飞速反弹!英国3天17万

这几天,澳洲的疫情忽然反弹!

原本平稳的疫情数据飙升!不禁让人再次担忧起来……



图源:ABC

新州今日新增16,813例新冠确诊。

其中,1124人在医院治疗,33人进入ICU,4人因新冠病毒死亡。



图源:twitter

更可怕的是,与此同时,全球新一波疫情又开始了!

具传染性的“Omicron妹妹”BA.2变体,

正在迅速成为澳洲乃至全世界流行的主要变种!

新一波Omicron疫情即将到来!

该变种比高传染性的Omicron的传播力还要高出30%!



图源:news

澳洲专家警告所有人:

实际感染者可能比官方数据高10倍!

为了估算首轮Omicron疫情真实的感染人数,澳洲将开启血清检测,

并且成立了“新冠筛查军”,挨家挨户,随机敲门检测!



图源:reuters

1、全球疫情再次爆发!“Omicron妹妹”成“元凶”

说到“Omicron妹妹“BA.2这个变种,其实我们早就和它打过交道了。

要知道,早些时候BA.2被认为并不太具有威胁性。

然而,正所谓“闷声干坏事”,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害的变种,却成为了最近导致亚洲疫情爆发的“元凶”!



图源:biospace

从该变种出现开始,

BA.2已在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至少97个国家发现。

并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

感染BA.2的病例现在已占全球病例的五分之一!

并在至少43个国家中,

超过了最初的Omicron病毒株!

原本Delta+Omicron的组合Deltacron已经够让人头疼了,

结果Omicron BA.2又来搞事情了……



图源:WHO

全球的病例都在蹭蹭往上涨,澳洲也不例外。

澳洲的小伙伴们应该能感觉到,最近澳洲疫情再次回归我们的视野,成为新闻热点。

病例数据的不断上涨,足以说明问题。



图源:google

最近,新州卫生厅长Brad Hazzard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随着该地区Omicron BA.2子变体成为传播主流,

预计在未来的4-6周内,

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可能翻倍。

随着澳洲逐渐进入冬季,预计该时BA.2将占其中病例的 90%。

Hazzard警告道:“平均一个人最多可以感染10个人,甚至可能会感染12人或13人。”



图源:ABC

本周刚刚开始的时候,英国就记录了170,985例新增确诊。

并且,英国各地医院的新冠患者人数正在增加,苏格兰的数据达到一年多以来的最高点。



图源:DailyMail



图源:Gov UK

上周六、周日和本周一连续三点的总感染人数,

比七天前同一时期高出35%!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定此次突发的疫情与BA.2有关,

但数据显示,到3月6日,BA.2确诊已经占英格兰病例的88.3%。

英国BA.2的病例数早已超过Omicron。



图源:DailyMail

然而,本轮疫情似乎并没有阻挡英国“解封”的脚步,

有消息显示,英国计划在复活节前结束所有的旅游防疫规定,

届时即便是没有接种疫苗的游客,也可以前往英国旅游。



图源:DailyMail

除了英国以外,欧洲其他国家的疫情也不容乐观。

法国卫生当局在本周一报告了18,853例新增确诊。

这是自法国取消防疫措施以来,

十日连续增长之后的结果。

如今,法国的7天平均日增已经飙升至6.5万例,24小时内新增死亡高达185人。



图源:reuters

德国在近日的确诊同样给该国敲响警钟,感染人数不断上升,7天平均日增创新高。

卫生部警告,随着确诊的攀升,将会有更多死亡病例的出现。



图源:reuters

地球的另一端北美等地的状况也不容人们轻视。

虽然北美国家新冠病例数刚刚出现下降趋势,但由BA.2的确诊病例比例却一直在增加。

据悉,Omicron BA.2已深度侵入加拿大,且由于各省减少了核酸检测,很难预估BA.2在加拿大的真实情况。

专家预计,BA.2可能已经占到了阿省的99%。



图源:NDTV

本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近几周新冠病毒在欧洲的传播有所增加,疫情仍在传播,

现在说疫情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

Maria VanKerkhove博士说:“我们和大家一样感觉很挫败,我们都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但我们暂时还无法摆脱它。”

2、澳洲专家教你如何避免传染

因为Omicron BA.2变异毒株的扩散,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再次接受了疫情的考验。

尽管确诊病例不断增加,但还是有很多人正在安全地生活着。

最近,澳洲医疗专家意外发现,

有很多与确诊者密切接触的人,

始终没有感染。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图源:ABC

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接触过阳性患者,

甚至曾与感染者同吃同住,却始终没有感染病毒。

即使是传染性极高的Omicron出现时,他们也没有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对此展开调查。



图源:DailyMail

来自Griffith University的医学专家Michael Good得出了一个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结论:

有多注意卫生,

就有多安全。

这似乎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却也是保护自身的重中之重!

那些未受感染的“幸运儿”,其实并不是偶然。

他们往往在卫生方面格外注意,即使和他人同住一室,也始终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图源:DailyMail

所以,划重点了!

虽然其中还有其他未知因素,但研究展现出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

大多是与新冠感染者接触却没有被传染的人,

基本都遵守了政府的防疫规定。

数据显示,澳洲80%的传播是由20%的感染者造成的。

这代表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真遵守了政府的防疫政策。



图源:ABC

Good教授表示,为什么有些人能避免感染这件事,很难给出一个精准的答案。

有的时候是因为,有些人免疫力强,对病毒有先天的抵抗力。

有的时候是他们家里通风换气做得非常好。



图源:DailyMail

Good教授举例说:

每个人的身体机能都有不同,有些人说话声音更大,有些人身材魁梧,身体高大的人呼出的空气更多,这些是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比如:是否遵守防疫规定,有些人戴口罩,有些人不戴,即使是在家里,有些人说话的时候也会和别人保持距离。

也正是因为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些习惯,影响着我们在疫情下的生活。



图源:DailyMail

最好的避免因同住感染新冠的方法之一,就是接种疫苗。

剩下还可以做的有:使用独立的设施,包括浴室、餐具等等。

澳洲政府健康指南指出:鼓励在家隔离的人戴上口罩,尽可能避免与他人接触,并对门把手、水龙头和长凳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图源:ABC

这个答案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拿捏到位。

所以大家千万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防疫规范,

这样即便同屋的人真的不小心被感染了,自己也未必一定会感染。

3、新发现:1/4确诊儿童病症不可逆!

对于气势汹汹的新冠病毒,最可怕的早已不是感染时出现的症状,

更让人们闻风丧胆的,莫过于是感染新冠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最新的研究发现,新冠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有脑萎缩或早衰,

最受到其严重影响的人群之一,

是感染后的儿童!

而且,这种伤害有很高的几率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不可逆的!



图源:reuters

根据最新报道,在今年2月的最后一周,

新州有超过2/3的学校出现确诊病例,

其中包括了1000所小学!

并且,这一数据是新州卫生厅依据Service NSW收集到的快检结果所得出的,数据不包含核酸检测结果。

新州教育厅确认,目前有2所公立高中和10所公立小学的部分年级,均因疫情转为线上课。



图源:SMH

截至2月26日的一周时间内,有近1/7的幼托中心通过快速检测发现确诊病例。

2月份0-4岁幼童的确诊病例多达1.5万例。

截至3月12日的一周时间内,新州共有36名10岁以下儿童因感染新冠病毒入院。而在10-19岁年龄段内,还有16人入院。

悉尼大学儿童传染病学专家Philip Britton表示,Omicron传染性极强,导致大量儿童确诊。



图源:SMH

新州卫生厅的数据显示,开学前四周,

新州共有超过5万名5-12岁儿童,

以及超过2.7万名13-18岁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

感染地点可能发生在校外。

此前,新州部分私立学校已经重启口罩令和快速抗原检测。



图源:SMH

最近,科学家们根据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进行的21项早期研究汇总的数据发现:

每四个感染新冠的儿童中,

就有一个会发展为“长期新冠”。

该项研究中,80,071名新冠儿童患者中,25%出现了至少持续4~12周的症状。



图源:reuters

儿童群体最常见的新冠症状是神经和精神问题,

如情绪症状、疲劳、睡眠障碍、

头痛、认知改变、头晕、平衡问题等。

还有可能出现心肺问题,

如呼吸困难、充血、运动不耐受、

胸痛和胸闷、咳嗽、心律不齐。

以及皮肤问题(出汗过多、瘙痒、脱发)和胃肠道(腹痛、便秘、腹泻、呕吐和恶心)。



图源:reuters

目前,专家们还在对新冠后遗症进行研究。

不仅是儿童或是成年人,大家都希望能早日把这个病毒研究明白,然后一举攻克。

新冠后遗症到底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长期新冠症状会不会不可逆?

孩子们对新冠的反应和成年人还有什么不同?

等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图源:times

如今,全球面临着种种危机,新冠疫情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再次爆发的疫情,想要早日攻克,就要先保护好自己。

就像专家们说的,我们平时一定要注重卫生,遵守防疫规范,

力所能及之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