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专家出席,介绍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3月以来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连续十周每周报告新增病例均超过1000万例,亚洲地区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我国周边有关国家和地区不断刷新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疫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

近期,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3月以来,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已波及28个省份。疫情防控难度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实践证明,我国现行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防控措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是行之有效的。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流调溯源,快速核酸筛查,规范集中隔离,严格社区管控,及时区域协查,查补防控漏洞,不折不扣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要始终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等生活习惯,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更要积极接种。

截至3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亿9827.2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3917.1万人。

3月1日至14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

受全球第四波新冠肺炎流行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水平快速上升,近期我国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增大。今年3月以来,境外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波及范围不断扩大。3月1日至14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例,波及28个省份。近期吉林、山东、上海、广东、河北等地疫情还在发展中,部分地区的疫情上升速度较快,社会面传播扩散和外溢风险比较高,各地方正加快风险人员筛查、转运、隔离等工作。总体来说,当前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难度加大。目前各疫情发生地应对处置工作正有序、有力推进,疫情整体仍处于可控状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向吉林、广东、山东、河北、云南、黑龙江等地派出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更加坚决果断、科学精准落实防控措施,提高现场指挥效率,加快开展核酸筛查,摸清疫情本底稳住大局;推进流调隔离转运,将风险人员排查管控,应管尽管,尽快控制住局部的聚集性疫情,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吉林省病例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已有5省份的5支医疗队驰援吉林市

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

吉林省这次病例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两个地方,我们采取了分类救治的措施,所谓“分类救治”就是把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有高风险因素的,比如年纪比较大、有基础疾病的病例,集中收治在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定点医院,其他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收治在其他定点医院以及方舱医院。吉林省截至今天上午在院病例8201例,其中吉林市危重型2例、重型2例,长春市重型2例,普通型占比大概是4%左右。也就是说95%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我们在第一时间向长春市和吉林市派出了国家专家组,指导吉林市和长春市的医疗救治工作,在吉林市针对医疗救治力量相对较弱的情况,我们也派出了国家医疗队,从黑龙江调派了一支重症的医疗队,从河南、内蒙和江西调派了3支普通医疗队,同时从辽宁调派了救护车辆支援吉林市的病例转运工作。国家调派的医疗队整建制的接管了收治重型和危重型,以及有高风险因素患者的定点医院的重症病区和相关病区。同时我们派出了国家专家,一方面每天早上在定点医院早交班、早查房,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另一方面在方舱医院和其他定点医院采取巡回指导的方式,及时发现转重或者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并及时转到救治力量强的定点医院,通过综合施策来提高整体救治效果。从目前情况看,吉林省的医疗救治效果还是不错的。

高校人员规模较大,校园疫情需要把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实际上每次社会面出现疫情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校园。这一轮也有高校、中小学的学生染疫。应该说,出现疫情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从教育系统来讲,既有社会面共同因素,也有校园环境的独特因素。总体上来讲,首先可能还是因为思想麻痹、放松警惕,特别是在较长时间疫情非常平稳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持警觉,能够把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这可能是检验我们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一点整个社会可能都面临同样问题。

另外,从学校具体情况来讲。

第一个方面,学校特别是高校人员规模比较大,相对来讲疫情防控的资源比较不足。特别是在突发疫情的情况下,高校动辄几万学生,要找到合适(数量)的隔离点是最大的问题。过去出现疫情情况,在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出现疫情的时候,能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进行转运隔离,这是确保疫情防控能够顺利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这里面既涉及到学校是否在前期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需要属地的协调和帮助,助力学校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更快速的把应急机制启动起来。最近几次发生在高校的疫情,如果疫情出现延迟,可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第一时间能够尽快启动应急预案,特别是对应隔离的要快速隔离,这是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面对疫情面临的突出问题,这里涉及“四方责任”如何落实,特别是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启动。

第二个方面,师生每天都要进出校园,这是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完全相同的地方。每天进出校园,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校门进行管控,如何能够让二者有序推进,这也是一个具体的困难。学校涉及广泛师生,对中小学生来讲,每天要进出校园,即使寄宿的高校学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进出校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校园刚性的进出需求,同时又能够严格落实校门管控措施。这既涉及到校内后勤服务保障和各方面制度的落实,同时也涉及到如何和社会、社区能够更加密切配合,这方面也是存在一些具体困难。

第三个方面,校园师生的健康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每天要跟家庭成员有密切接触,家庭成员的行动轨迹和他们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从学校的健康管理来讲,这方面还没有形成特别有效的,能够完全实现管控的制度。同时学生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范围也难以有效及时的掌握。这也是做好健康管理,作为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如何能够更有效落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四个方面,校园场所密闭和我们需要减少聚集这方面的要求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冲突。比如说“一米线”,在密闭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如何在出现疫情之前就真正落实技术方案的要求,特别是出现疫情后,这方面的要求就变得更加严格,落实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是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具体困难来讲。从教育系统来讲,这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党组指导下,我们一直对疫情防控高度重视,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在当前情况下,要保持对疫情形势的清醒认识,要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教育部要力争做到“两个确保”,一是要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要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即时启动。

疾控中心专家:防范奥密克戎,接种疫苗和做好个人防护还是最主要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从目前全球新冠流行情况来看,最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病例超过了既往任何一个变异株流行高峰,也就是说,流行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另外,大家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本身的特点,导致传染性进一步增加,另外是特别隐匿,也给我们防控增加了很大难度。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老年人,我们看到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时候,给老年人带来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从全球情况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住院数和死亡数还是非常大的,导致了医疗资源的紧张。所以在目前情况下,我们接种疫苗和做好个人防护还是防控新冠的最主要的一个措施。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对老年人做好防护,老年人没有接种疫苗的要尽快接种疫苗,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要尽快补种。另外接种了疫苗之后,按照规定,如果符合加强接种的人群,到了规定间隔时间,要尽快开展加强接种。

同时,我们建议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在这里要强调老年人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场所。养老院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一定要按照防疫规定严格管理到位。

三类人适用抗原检测: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员、隔离观察人员、自觉检测人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

有关抗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结构蛋白有4种,其中一种是刺突蛋白,还有包膜蛋白、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我们检测的蛋白是核衣壳蛋白,也就是N蛋白,它的特点是表达量比较高,还有更容易突变。所以新冠感染以后在咽部病毒有非常活跃的复制,这时候测它,就可以间接反映是不是有新冠病毒的感染。我们抗原检测的应用人群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如有临床症状的,发热的,确定这个症状在5天之内的人员。核酸检测是阴性可以居家,再连续检测5天抗原。为什么连续检测5天?如果是一个真正新冠感染者,这5天中总有一天病毒含量比较高,如果持续是阴性的不需要任何干预,没有问题了。第二类人员,隔离观察的人员,包括了居家隔离观察的,还有境外入境的在隔离观察的,还有出现散发疫情的时候密接、次密接以及封控封闭小区的足不出户的人员。在测抗原的时候连续测5天,每天测1次,如果是阳性可能测出来,如果是阴性就不需要干预,直到解除隔离时候的最后一次核酸检测。第三类人群是居民中希望自己做检测的人员。如果测出是阳性的,第一时间做核酸检测,阴性的就可以在家里必要的时候再测抗原,如果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要到发热门诊就诊,尤其是发热、味觉、嗅觉丧失的一定要到发热门诊,味觉、嗅觉丧失是新冠感染非常特异的一个症状。

奥密克戎已成为优势毒株,要求防控措施要更早、更快、更严、更实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和我国境外输入以及本土疫情的优势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其他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力明显增强。近两个月奥密克戎BA.2亚分支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增加,传播力也是进一步增强的,并且我们发现感染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和轻型为主,导致疫情隐匿性传播,发现比较晚,造成近期的本土疫情频繁发生,给我们溯源和防控增加了难度。

专家分析研判认为,我国现行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是行之有效的。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地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就像刚才说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要求我们的防控措施要更早、更快、更严、更实。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控频次、降规模、防重症”的目标,指导各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防控措施的落实。

一是守好守牢外防输入关口。落实“四方”责任,强化闭环管理。继续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强化入境人员和口岸、集中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进口冷链工作人员等高风险人群闭环管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国际货运等全链条检查,加强陆路口岸跨境货车司机管理,进一步降低疫情输入风险。

二是坚持“四早”原则,落实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强化监测预警,严格落实高风险岗位人群核酸“应检尽检”,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健康管理,充分发挥好医疗机构、药店等“哨点”作用,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发现的及时性。同时,还要提高跨地区协查效率,做到第一时间对风险人群进行落地排查,以学校、工厂车间、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严格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疫情、早扑灭疫情。

三是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推进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统筹做好加强免疫接种,不断提高人群接种率。同时督促各地认真查找防控风险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排查风险,补齐短板、堵住漏洞。

最后,我们希望广大群众能够继续落实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控要求,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共同维护和巩固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全国核酸检测能力单管可达4609万管/天,全球领先

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的文件,在全国部署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各地一年多以来都在抓紧建设,一方面是购置这些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增加实验室的设施,另外培训实验室检测人员。近一年来,各地尤其是在支持第三方核酸检测规范发展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们国家移动的检测力量,比如气膜、方舱、移动检测车的核酸检测力量也极大提高,我们国家形成机动核酸检测的支援能力越来越强。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3日,全国一共有12400家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这里有医疗机构8864家,疾控机构2733家,另外还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是803家。全国总体的核酸检测能力单管能达到4609万管/天,我国单管核酸检测能力已经很强了。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开发了“5混1”、“10混1”的核酸检测技术,今年年初我们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的混检能力,提升到“20混1”,也就是说单管的4609万管/天的检测能力,现在可以再把它提升20倍。可以说我们国家在核酸检测方面是全球领先的。

针对近期多地都有核酸检测的需求,我们建立了核酸检测区域支援的机制。一方面是在省内通过其他地市调派移动的检测资源支援疫情发生地的核酸检测。另一方面当本省力量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还有区域支援的机制。您刚才提到我们国家现在的口岸城市,口岸城市的核酸检测力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时候是完全能够满足需求的。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通过支援机制也能够满足核酸检测的需求。我们现在通过几个方式不断提高短时间内激增的核酸检测需求:一方面是支援的机制,特别是机动的支援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现在对于一些低风险人群大规模筛查时我们推广“20混1”核酸检测技术,我们也把这个技术方案,包括大规模核酸筛查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都进行了不断更新,也进行了培训。再一个很重要的,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核酸检测效率,我们用信息系统来提高在核酸筛查过程中“采、送、检、报”各个环节的衔接,不断提高核酸检测效率,缩短从核酸采样的组织到出具结果的时间。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上个星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把抗原检测作为筛查的一个重要手段,也作为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抗原检测的“早”和“快”这两个优势,在第一时间能够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无症状感染者比较多,比较隐匿、传播快的特点,利用抗原检测能够尽早的把可能的感染者筛查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把传染源控制住,这样辅以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来提高早发现的能力。

大部分人可通过抗原检测得出结果,从而迅速控制疫情传播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

关于抗原检测,我们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测抗原,前面讲了N蛋白,但是抗原检测的一个特点是快速、简便,打个通俗的比方,胶体金试纸条方法,就是通常的妊娠实验的方法,方法比较类似,操作非常简单。但是核酸检测因为有一个扩增的过程,它是指数扩增,就是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2的10次方是1024,2的20次方是100万,2的30次方10亿,2的40次方是1万亿,它是一个指数扩增,所以核酸检测的敏感性比抗原检测要高100到1000倍。

我们做抗原检测是这样,这个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含量在咽部有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如果量达到每毫升100万甚至1000万,这时候大部分通过抗原可以做出来,这时候对相关重点人群加入抗原筛查,通过抗原检测,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出来。从而可以迅速控制疫情传播。

还有一个特点,如何把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作比较,它的特异性不一样。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做的好的试剂可以达到99%,但是核酸检测在方法学上它的特异性是100%,也就是核酸检测在方法学上面没有假阳性,你做的它就是真的。所以核酸检测一直是我们确定新冠感染的一个依据,一个“金标准”。所以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当抗原检测是阳性的时候,一定要拿核酸检测去做确认。但是核酸检测是阳性,不管你抗原检测是阴性还是阳性,这个被检者都要当做新冠感染者或者确诊患者来采取措施。

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达2亿2122.6万人,其中2亿1162万人完成全程接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地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继续稳妥有序推进各类人群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截至3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疫苗接种31亿9827.2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到12亿7253.7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3917.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人数达2亿2122.6万人,完成全程接种是2亿1162万人。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上有效个人防护,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近期的疫情当中,我们也看到老年人群感染占一定比例。疫苗在预防重症和死亡等方面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发生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这类人群接种新冠疫苗获益最大。为更好做好接种服务,针对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已经进行了多次专门部署,指导各地严格规范接种实施,创新服务形式,确保接种安全;及时做好辖区老年人群在内的人员摸底,力争做到应接尽接。多地在接种组织实施中,也开设老年人接种的“绿色通道”,采取移动车接种,提供接送等便利服务,争取无禁忌症的老年人群都能够享受到有温度、无障碍的疫苗接种服务。我们也希望大家积极鼓励身边的老年人去及时接种疫苗,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的同时,让家人感到安心,让自己放心,共享健康生活。


单日新增3000!吉林被黑成这样,我不理解……




吉林这一次,真的很难。

 

3月14日0-24时,吉林新增3076例,无症状感染者991例。

 

3月13日,新增本土895+131。

 

12日,新增本土1412+744。

 



确诊人数,大多集中在吉林市、长春市等大城市。 继武汉疫情之后,这是内地新冠感染人数的最高峰。 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病例? 无从知晓。 多点爆发、传播迅猛、无法溯源…… 吉林全省,进入了禁戒状态。 禁止本省人员跨省、市州流动。



吉林市即将在各县区、开发区开展第8轮核酸检测。 吉林市3所方舱医院投入使用,第4所正在建设中。



长春新建的方舱医院,也已具备使用条件。 

 

封小区、封校、部分公司停工……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预计3月14日到15日,黑、吉、辽部分地区,将有暴雪。 局部地区积雪可超过10厘米,势必对疫情防控造成巨大干扰。 

 

物理攻击,加上病毒攻击,吉林现在的处境,太艰难了! 第一难,是难溯源。 3月1日,吉林发现本轮疫情首发4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且为主动筛查才发现。 病毒从哪里来?传播了多久? 不知道。 第二难,是本轮疫情传播的,是变异株BA.2。 毒性更强、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不知不觉中,病毒就一代又一代地扩散开。 第三难,是防控难。 正值开学季,人群聚集,吉林疫情冲上热搜,正是因为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中,出现的超级传播事件。 种种迹象,表明了吉林这一次,正面临一场苦战。 如何打赢这场仗,如何让一切尽快回归平静? 是吉林,乃至全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疫情重压下,吉林医疗物资告急,只能满足2-3天需要。



有人在网上求助,一线志愿者物资短缺,防护服和护目镜都没有。



有人向大V求助。

 

有人希望吉林能得到更多关注和救援。



中国新闻网也联合微博,开通了“吉林抗疫求助”通道。



严峻的形势,揪住了无数人的心。 本以为,他们会得到最急需的物资,铺天盖地的“加油”。 却没想到,身处风暴中心的吉林,遭到了最大的恶意。 “东北人素质又差又落后,让他们自身自灭。”



“东北人脾气火爆我行我素,就该这么多例,让他们长长记性!” 



“东北给别的地方支援什么了?只是在伸手要吧?” 



“抗日投降第一省,跟东北人一个国家真丢人。” 



污言秽语,恶狠狠的诅咒,潮水般涌向他们。 嘲讽声、质疑声太多了,连政协委员朱世增都看不下去,撰文呼吁对疫情中的吉林施以援手,不要再网暴他们了。



我无比寒心,无比愤怒。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地域黑? 同胞还在病毒的威胁下举步维艰,就要先倒在自己人的口诛笔伐下吗? 欺负困境中的东北人,就是你们所做的努力? 我不知道,这些隔岸观火的人,怎么忍心对同胞说出这种话。 我只知道,从本轮疫情爆发起,东北人就经历了你想象不到的艰难。 

 有人说,东北人素质差,什么都没做。 你睁开眼看看,他们付出了什么! 人手少,任务庞大,防疫人员冒雪做核酸,从凌晨到深夜。 

 

疼的胳膊都抬不起,可他们还是在坚持。 一天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席地而坐整理核酸检测试管。 

 匆忙吃一口饭裹腹,也是冒着大雪,在车子的后备箱盖板上。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如果你说,这是医护人员,是他们职责所在。 那你看看,普通人在做什么。 91岁大爷执意捐款1000元给志愿者被婉拒,难过地说“这钱,咋就捐不出去呢”。 



82岁的盲人奶奶,拄着拐杖给防疫人员送煮熟的鸡蛋、牛奶和八宝粥。 



这里不是一线城市,没有顶级的资源,广泛的关注,应对疫情,也没有那么丰富的经验。 这是地广人稀的东北吉林,经济和资源都不那么丰沛。 可每一个防疫人员,十几个小时连轴转,每一个普通人,尽所能出一份力。 再看看那些学校里面主动请缨的人,他们还是一群孩子啊。 他们未曾经历过风雨,却开始直面病毒,以稚嫩的身躯,替同胞挡病毒。 

 

看到他们集体在群里发出“随时准备出战”,一瞬间我就泪目了。 还有那个身患残疾的防疫人员,他战战巍巍拄着拐杖艰难行走在雪中的身影,令人鼻酸。 

 

仅凭着一腔热血,顾不上身体不便,就来到前线。 他的拐杖,撑起了身躯,也撑起了家乡人的希望。 还有小区居民居家隔离,深夜隔空互喊“加油”,高唱《歌唱祖国》。 



面馆每天免费送百份餐食,让一线防疫人员吃上热乎饭。 

 

列城方队检测核酸,没有拥挤,一切尽然有序。 

 

目之所及,全是团结,是配合。 有条件的,当了志愿者。 居家隔离的,老老实实不给家乡添乱。 每个人,都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这是疫情下的吉林,务实又坚韧,团结且隐忍。 你又凭什么,批判他们什么都没做? 如果你没有在他们疫情最严重时拉一把,就没有资格质疑他们。 他们扛下了一切风险,扛下了病毒威胁、生活停摆,却还要被骂“活该”。 我真替他们感到委屈。 而更令人寒心的,还有人说东北人只会伸手要,没有支援过什么。 说这话的人,怕是眼瞎心瞎。 东北从未输过一次民族大义,也从未赢过一次网络暴力。 这些年,东北几乎倾尽所有。 2020年,全国支援武汉。 东北三省共出动2340名医护人员,接管雷神山等医院,吉林就占1209人。



以全国不到8%的人口,贡献了近20%的医疗力量。

 这是“掏空家底”式的救援。 尽管自己不富裕,但他们对武汉的援助,是无私的。 吉林省援助的1000吨物资,紧急发往湖北。 

 

8吨重,价值450万的人参物资,第一时间发往武汉。 



修正药业,捐助3500万药品驰援武汉。 吉林敖东给火神山捐助200件药品。 亚泰集团捐赠5000万防疫物资,1000万免疫药品。 吉林银行捐款1300万元…… 这还仅仅是吉林,整个东北三省,几乎给出了自己的所有,连自己过冬的大白菜,都是数百吨运往武汉。 河南暴雨,西安疫情、天津疫情…… 每一次,东北人坚定地伸出援手。 他们自己并不富裕,财政自给率甚至是全国几个地区中最低的。 

 

可是,一旦有需要,出人、出钱、出物资,他们从未落下任何一次民族大义。 别的省份,是有余力,再去帮别人。 可东北地区,是掏家底。 这是他们的义气,豪气,也是他们的赤诚。 三年疫情,让东北的经济,遭遇重创。 无私的给予,更让它捉襟见肘。 如果有能力,它也不想求助。 可是现在,这里的人拼尽全力自救,仍然不够。 他们羞怯地开口,望更多人救救他们的家乡,让一切尽快恢复平静。 现在,这里需要我们,需要更多人看见他们的困境。 看到这里物资紧张,医护人员陆续感染,看到志愿者被感染隔离。 看到这个仍未过去的寒冬,他们的难和苦。 如果做不到同情和帮助,只希望,你别再往他们心上插刀。 

 

我有很多东北朋友。 他们的性格,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东北人能处,有事他是真上。 这里的人,豪爽大气。 这里的语言,幽默有感染力。 他们生长于那片沃土,骨子里浸润了那里的乐观、仗义。 这么多年,他们都在给予,极少索取。 整个东北大地也都是这样,它一直在默默对全国付出,可是很少有人看到。 1、它资源丰富。 但它以非常低的价格,调矿产资源支援全国。 直到现在,东北三省每年仍然要调出大量平价工业品。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里的粮食,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 2、它从不藏私。 新中国成立后的东北,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长子”,它的价值贡献,它上缴的税收,在当时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比。 1950~1952年,吉林的财政总收入7亿多元,向国家就上缴了5亿多,支持别的地方建设。 3、它人才辈出。 作为我国最早的化学基地,吉林市这些年,累计向全国和第三世界,输送人才五六万。 长春市累计输送1.8万名技术骨干。 他们从不藏着掖着,有好东西,恨不得倾囊相授。 他们也从不标榜,不邀功,而是将这些当成份内的事。 现在,他们有难,轮到我们来帮他们了。 截止发文,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吉林伸出援手。 湖南来了。 



江西来了。

 



内蒙古来了。

 



河南来了。

 

 

还有更多省份的支援,正在赶往吉林的路上。 身处寒冬的吉林人,终于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明明大家也在受疫情困扰,却毅然决然支援我的家乡,致敬!欢迎再来长春,好吃好喝管够!”



遭受了太多误解,莫须有的罪名和脏水,这里的人,对一切帮助,依旧心怀感激。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唯有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积极抗疫,才有春暖花开的那天。 我始终相信: 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复往常春。 吉林,加油!东北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