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4日,乌克兰谈判代表波多利亚克表示,与俄罗斯的官方会谈将“技术暂停(technical pause)”到明天(3月15日)。

“(暂停是)为了在工作小组中开展更多工作,并澄清个别定义。谈判仍将继续。”波多利亚克说。

大批阵亡俄军士兵遗体被卡车运到白俄罗斯 医生被迫签署保密协议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队遭到乌克兰部队的激烈抵抗,有报道说,一些白俄罗斯医院里堆满了阵亡的俄军士兵尸体。

法新社援引自由欧洲的报道,白俄罗斯居民表示,这些阵亡俄军军人的遗体是被用卡车运到白俄罗斯的,然后再用火车或飞机把它们运回家乡。

一则援引当地消息的报道说,当白俄罗斯的莫济里市和戈梅利市居民看到太平间里堆满的俄军士兵遗体时,感到非常震惊。

报道还说,大批俄军伤员被大巴送到白俄罗斯。这两个白俄罗斯市的医生几乎全被命令救治俄军伤员。他们不仅被迫签署保密协议,而且还受到威胁说,如果他们走漏消息,他们就会丢饭碗。





乌克兰首都基辅居民大楼被炸毁,消防人员救助居民逃生。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持续到第19天,俄军在首都基辅外展开的袭击攻势越来越猛烈。以下是3月14一些主要情况汇总:

俄罗斯和乌克兰举行的谈判因“技术原因”暂停,将在周二继续
乌克兰方面说谈判重点在达成停火、俄罗斯撤军和乌克兰安全保证
俄军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轰炸还在继续,居民大楼着火至少一人死亡
俄军对部分城镇的轰炸非常猛烈,以至于死亡的平民被埋在乱葬岗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周一表示,有关俄罗斯要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的报道,纯属美方的“虚假信息”。俄罗斯方面也否认有关报道,称有足够能力和资源达成目标
此前据《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报道引述美国官员说,俄罗斯要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一在罗马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举行了会谈



普京和习近平2月在北京会晤的资料照片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推特上表示,“所有国家都应停止向俄乌冲突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只允许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外交官兼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描述了习近平的困境。他在推特上说,有报道称,普京向习近平寻求军事帮助。这样做意味着中国将接受实质性制裁;拒绝将保持与美国和西方至少有选择性合作的可能性。哈斯认为这是习近平、中国和21世纪的决定性时刻

设法逃离乌克兰南部马里乌波尔的人们向BBC讲述了俄军在该市加强围攻的绝望场景
美国驻基辅大使馆再次敦促美国公民立即离开乌克兰,因为俄罗斯的持续袭击使安全局势变得“暴力和不可预测”。大使馆警告仍留在乌克兰的美国公民“仔细考虑”旅行路线和相关风险,因为乌克兰的道路可能很拥挤,并会在途中遇到战斗行动,或者面临桥梁和道路损坏的情况
英国称俄罗斯海军通过控制其黑海沿岸切断了乌克兰的海上贸易
乌克兰总统沃泽连斯基再次请求北约实施飞区。他说,“如果你不关闭我们的天空,俄罗斯导弹落在你们的领土或北约领土上只是时间问题”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探视了在军事医院康复的伤兵
乌克兰表示已从一些前线地点疏散了14万名平民,但没有从被包围的马里乌波尔市撤离
美国记者布伦特·雷诺(Brent Renaud)在基辅郊外的伊尔平镇被打死,这是首位在这场冲突中丧生的外国记者。现年50岁的雷诺是一名记者和电影制片人,之前曾为《纽约时报》工作,但他并没有被该报派往乌克兰
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英国将为乌克兰提供500多台发电机。发电机将为包括避难所和医院在内的基本服务提供能源。他们还将提供足够的能源来为2万个家庭供电
澳大利亚政府加入英国和美国的行列,宣布“对33名俄罗斯寡头、知名商人及其直系亲属实施新制裁”
白宫公布了美国总统拜登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的细节。两位领导人强调了他们将追究俄罗斯的负责
英国国防部表示,俄罗斯海军已经封锁了乌克兰的黑海海岸线,有效地切断了该国的海上贸易;并警告说,未来几周俄军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两栖攻击。俄军此前在亚速海已经进行了一次这样的行动
俄罗斯似乎已禁止Instagram在该国运营。网路封锁观测站NetBlocks在推文中证实,实时数据显示,Instagram现在在俄罗斯受到多个提供商的限制
据俄罗斯经济学家的一项估计,自战争开始以来,已有多达20万俄罗斯人离开了他们的国家。欧盟、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已经对俄罗斯航班关闭了领空,因此他们前往土耳其、中亚和南高加索等仍然允许航班飞行且不需要签证的国家。还有许多人逃往亚美尼亚
乌克兰出现乱葬坑
俄罗斯的猛烈轰炸迫使一些乌克兰城镇的居民将死去的平民埋在临时挖掘的乱葬坑中,许多受害者的身份没有得到确认。

马里乌波尔市副市长奥尔洛夫(Serhiy Orlov)告诉BBC:“我们不能把死者埋在私人坟墓里,因为那些坟墓在城外,周边地区被俄罗斯军队控制。”

近两周来,作为战略港口城市的马里乌波尔每天都受到俄罗斯火箭和炮弹的袭击。数以千计的居民因缺乏食物和水而躲在地窖里。

在被俄罗斯占领的基辅郊区布查(Bucha),当地一位议员告诉BBC,67具尸体被埋在一条壕沟里。一名医生在脸书上也发布了埋葬死者的视频。

在北部被俄军围困的切尔尼戈夫(Chernihiv)也使用临时公墓,因为战斗使人们无法去到主要的公墓。

中国批美国“假消息”
中国称有关俄罗斯要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的报道是“虚假消息”。

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多个美国新闻机构表示,俄罗斯要求中国援助入侵乌克兰。

这促使美国警告北京,如果中国支持莫斯科,将面临严重“后果”。

但在北京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责华盛顿对中国在战争中的作用散布“恶意”“假消息”虚。

赵立坚在被问及俄罗斯将台湾列入制裁国家和地区名单中时表示,“台湾如果被制裁,是咎由自取”。

中美高层会晤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一(3月14日)在罗马会晤了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目前中、美双方都没有透露会谈的细节和内容。

白宫在上周日(3月13日)官网发表声明说:“周一,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官员们将抵达罗马。沙利文将会见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这是我们保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开放沟通管道所做的持续努力的工作之一。”

白宫在声明中说,会面将讨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地区和全球安全的影响。

中国也表示杨洁篪在意大利罗马同沙利文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报道称印度考虑采购俄罗斯降价原油
据路透社报道称,两名印度官员表示,印度正在考虑接受俄罗斯提出的以折扣价购买其原油和其他商品的提议。

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而面临西方的严厉制裁,包括一些银行被禁止进入Swift国际支付系统。

印度石油的80%依靠进口,进口石油中约2%到3%通常从俄罗斯购买,但随着油价的上涨,路透社称印度政府正在寻求降低其能源成本。

一位官员告诉路透社,印度很乐意接受打折的货物,并表示印度并不担心会被卷入制裁。

官员们还补充说,印度卢比对俄罗斯卢布的贸易机制工作正在着手建设当中。

俄乌战后,这个世界还好得了吗?



在俄乌战争之后,全球化的格局将会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供应链重组会极大加速,而大国之间的信任度继续下降,边界意识更加强烈,地区机制不断强化。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连清川

我想给大家描述一个俄乌战争之后的世界。

 

这么大胆的尝试,或者不恰当地说“预言”似乎也太早了。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能看出来到底是谁赢谁输。

 

在我看来,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无关宏旨。在普京命令俄军向乌克兰领土推进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奠定了未来世界的基本图景,而这个图景也并不完全是这场战争所推导出来的,而是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已经慢慢地积累成型。

 

图/网络

俄乌战争的前景其实无非就是两种:

 

第一,  乌克兰扛住了俄罗斯的攻击,俄罗斯国内发生异变,退兵,两个国家的边界恢复到2014年克里米亚独立前的状况;

 

第二,  俄罗斯攻下了基辅,建立傀儡政权。但是这完全不意味着俄乌的战争结束,反而,战争会变得更加旷日持久,在乌克兰境内的游击战争将无休止地持续下去,乌克兰变成这个世界上最满目疮痍的国家。但是总有一天,傀儡政权会消失,乌克兰会重新变成一个独立国家。

 

无论是以上任何一种前景,对世界格局的改变都不会是根本性的。尽管战争的结局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世界格局的面貌,但是大框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01

撇开对战争的价值观判断,这次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核心目标,最低限度是获得乌克兰境内以俄罗斯人口占多数的地区;最高限度是最大量获取乌克兰的土地,从而将与北约的直接接壤领土尽量西移。

 

更加深层次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对乌克兰的战争,震慑俄罗斯周边的国家,从而形成一个足以与北约对抗的联盟。

 

但是普京显然有巨大的误判。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其一,对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估计不足;其二,对西方的反弹烈度估计不足。

 

除非战争开始之后,俄罗斯能够如愿以闪击战快速地占领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快速在基辅建立傀儡政权,迫使西方承认既有现实,否则,这场战争的命运就已然确定。

 

在当前的局势下,俄罗斯的速胜论显然已经失败。目前乌克兰暂时还未失去任何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更不用说攻取基辅。



▲3月11日俄军轰炸乌克兰霍斯托梅尔,燃料储存罐遭轰炸起火(图/网络)

所有战争的背后,都是经济实力。战事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经济的“续航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从俄乌战争双方的考察来看,对俄罗斯极其不利。

 

许多西方人在战前都认为俄罗斯是“拥有核武器的加油站”,意思是说,俄罗斯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依赖能源出口。现在,西方切断了俄罗斯对外贸易的通道以及银行结算系统,依靠俄罗斯内部的经济系统,自然撑不起一场持久战争。

 

而乌克兰则不同,整个西方世界,甚至包括民间,已经发起了大规模的援助,不仅仅在武器装备上,而且在经济救援上。美国刚刚批准了一项17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这也就意味着,乌克兰从延长战争的耐受度而言,比俄罗斯强。

持久战对于俄罗斯而言是致命的。经济上的失血,战事上的受挫,国内矛盾的激化,都会使俄罗斯国内局势千变万化,难以预料。

 

在这种局势中,俄乌战争结果的确已经不那么重要。

 

持续地削弱俄罗斯,应该已经成为西方的共识。

 

如果俄罗斯因为国内变化而撤军,显然并不能打消西方对于俄罗斯的顾虑。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所能造成的威胁,已经通过这次战争让西方有了充分的认知。

 

战后日本的重建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就是俄罗斯实现非军事化。但是这么庞大的国家实现非军事化几乎没有可能。无论战后谁上台,都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衰退,与西方的长期弱俄政策。

 

因此,俄罗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单边国家”,几乎已成定局。

02

俄罗斯成为弱国,并且长期与西方形成某种程度的对抗,对西方也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战后的北约,可能真正地对俄罗斯形成了合围,但这也不能给西方带来多么稳固的安全保障。俄罗斯仍然在那里,并不会与西方融为一体。对峙将会是长期的。

 

西方对俄罗斯的合围与挤压,反而会激发俄罗斯更加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而不是削弱。没有一个民族愿意长期生活在歧视与压力之中。

 

尽管俄罗斯将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联盟,但是历史上与俄罗斯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白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中亚加盟共和国,都不会因此与俄罗斯断绝来往。俄罗斯与这些国家之间的长期合作,也会持续下去。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几乎全面的制裁之后,整个欧洲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俄罗斯的能源与粮食出口,对于欧洲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有人预测,欧洲许多国家的能源价格会上升2/3。这可不仅仅意味着家庭支出升高,而且意味着整个欧洲的生产成本结构,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位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金属工厂(图/图虫创意) 

孤立俄罗斯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因为背后是庞大的经济衰退的前景。尽管美国会加大能源出口,并且西方已经在寻求更加广泛的能源进口来源,包括放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以便加大它的石油出口,但总的说来这都是杯水车薪。

 

而更加重要的政治变化,是北约东扩战略的整体破产。乔治·布坎南实际从9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反对北约东扩。

 

西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在冷战结束之后,一直追求向东扩张的战略,本质上有着非常强烈的欧洲一体化冲动,背后的理论是普遍均质国家。这个理论假设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能够成长成为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认同趋同的国家。柏林墙倒塌之后东欧国家快速加入欧盟和北约显然让西方有了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欧洲大同的方向已经奠定。

 

但是俄乌战争显然是对欧洲一体化的毁灭性打击。北约东扩不仅没有带来梦想中的大同,反而给欧洲制造了最大的安全噩梦和经济打击。

 

战后的欧洲所面临的政治格局和经济衰退,影响会是非常长期的,它所造成的混乱也会是长期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03

经此一役,联合国的作用和前景十分堪忧。

 

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建立的宗旨,是建立一个议事机制,让各国之间的争端,能够通过一套程序和妥协,形成行动指南。

 

但是国际联盟消失了,联合国的命运也岌岌可危。

 

然而,眼下联合国不能对俄罗斯的行为有任何的约束作用,连一个简单的谴责,都无法以联大的方式发出。俄罗斯与西方都各行其是。

 

这也意味着,大多数的世界性国际协调机构,在未来的时间里,会逐渐地衰退,而代之而起的,是地区间的合作机构和机制。



图/法新社

俄乌战争所形成的一个可怕的效应,是在于无人能够信任一个国际机构能够做出有效的、公正的机制和程序,这基本上打破了联合国以及国际协调机构得以建立的前提。

 

联合国会因此而重建吗?比如,常任理事国的重组?基本上不可能。即便各国能够联合对俄罗斯实现驱逐,但是在替代方案上,也无法形成共识。

04

这个世界原有的安全保障已经失去了。

 

德国在战争初期试图保持骑墙的身份,它的核心问题在于能源基本上都来自于俄罗斯。切断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意味着德国立刻面临了能源饥渴症。

 

但是最终德国同意了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核心问题在于它看见更加可怕的前景。一方面是美国和整体欧洲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它看到了俄罗斯更大的野心。

 

所以,同时觉醒的是德国自我防卫的决心,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德国议会批准了军费增长一倍的决议。

在同一时间里觉醒的国家,恐怕不在少数。直接面对俄罗斯冲击的,有着惨痛的历史记忆的波兰,也是同一时间反应过来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恐怕在战后也会极大程度提高安全意识。

 



图/法新社

既然德国已经开始谋求军事力量的变化,那么日本难道会坐以待毙吗?在过去80多年时间里,一直只是保持防卫姿态的日本,显然一下子就警觉起来了。如果德国可以谋求军事力量的正常化,日本当然也可以。

 

韩国已经发出了拥核的声音。它有更加强烈的理由和冲动,它的危机来自北方。

 

现在,没有人是安全的。即便整个西方已经进入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是给出的信号却同样是很明显的: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敢于委派一个官方士兵进入乌克兰。因为每个人都害怕世界大战,都害怕核战。

于是,拥核野心和军备竞赛会风起云涌。在国际竞争中,从来不缺乏侥幸和冒险。

 

世界重新回到了《三体》里所说的黑暗森林。

05

我为什么一直不说美国?

 

因为没有什么好说的。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美国远离欧洲大陆。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美国再次成为了世界性冲突局势中的受益者。

 

一方面,全世界的军备竞赛将再次给美国提供庞大收益。无论是德国、日本、韩国还是东欧国家的军备提升,都会成为美国军售的大客户。另一方面,美国会继续不遗余力的成为弱俄的一个重要推手。

 



图/网络

拜登政府在这次战争中的动作实在可称精明。他拒绝派一兵一卒进入欧洲,就是要远离实质冲突。他提供援助和军援给乌克兰,避免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却成功达到了弱俄的目的。成为制裁俄罗斯的急先锋,大大提升了向欧洲出口的份额。

 

构筑全球性的军事同盟,一方面只会加大美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美国的军工企业同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美国的西方领袖地位加强了,而非削弱了。俄罗斯自废武功,使美国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它更大的战略竞争对手。

06

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是全球化。

 

西方有人评论说,普京对现今的世界一无所知。

 

现今的世界本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互联网化和去中心化的世界。

 

全球化意味着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孤狼式的存在,或者与世界贸易体系相脱离的国家,没有独自生存的可能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都可以与之解绑,从而对它进行经济的毁灭性打击。

 

互联网化意味全球统一行动的可能性。在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中,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和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欧洲,一些公司试图暗中保持与俄罗斯的联系,却受到了来自包括员工和客户的强大道德压力,被迫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而去中心化意味着,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国家、公司与个人,都能够独立地对俄罗斯发动某种形式的攻击。例如,一个美国黑客公布了俄罗斯几乎所有私人飞机的信息,以一己之力发掘了俄罗斯的关键情报;而几家大型的指数公司,已经把俄罗斯的股票全部清零。



▲俄罗斯股市行情(图/东方财富网)

但是全球化的核心,其实是妥协机制。所谓的妥协,是建立信任基础之上的。

 

现在,全球的整体信任机制其实已经被打破了。所谓的共同安全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每个国家都会寻求独立安全。

 

全球化受损当然并不是从今天开始,而是已经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尤其在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化本来就已经受挫,全球供应链体系面临着巨大的重组危机。

 

在俄乌战争之后,全球化的格局将会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供应链重组会极大加速,而大国之间的信任度继续下降,边界意识更加强烈,地区机制不断强化。

 

全球化已经变得极其破碎,几方角力不断加强,对抗性也会愈演愈烈。也许世界不会重新堕入热战的恐怖前景,但是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是否可以叫做“新冷战”,因为这种对抗并非基于意识形态,而是基于民族主义。这场对抗的目标也不是一方力量消灭或者打败另一方力量,而是基于对全球化前景的解释权和领导权。

 

但是无论你怎么定义当下的这场全球性权力分配和对峙,地缘战略的回归已经板上钉钉。美国与欧洲再次联结,俄罗斯被排除出强国地位,东亚寻求自身安全,拉美再次边缘化,我们已然身处在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世界之中。

 

这场斗争说起来,极其意味深长,且极其令人悲伤。所有斗争的参与方,都想要一个和平的、长久的、繁荣的全球化,但是他们所用以争夺全球化解释权的方式,却竟然是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所形成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情绪在全世界范围内甚嚣尘上。不是今天,而是在柏林墙倒塌至今的漫长岁月中,缓缓演化而来。

 



▲柏林墙上的涂鸦之一,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民主德国战友埃里希·昂纳克(图/网络)

我是一个强烈的悲观主义者,所看到的前景十分地黑暗。俄乌战争用了一个极其陈旧的理由,领土纠纷,打出来的,却是全球化背后沉重的世界性痼疾:民族主义的终极对抗。

 

在柏林墙倒塌之后,我们原以为整个世界终于能够放下彼此之间的嫌隙,从而搁置意识形态争议,建设统一市场,发展技术,探索未来。但是到头来,世界始终还是一个黑暗森林,一个个民族都是不屈不挠的猎手,以为只有让别的民族屈服,才能换来自己的安全。

 

全球化原来是变态,而民族主义对抗,才是常态。

最终,我们来到了这场没有任何意义的战争我们看到了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在全世界发达的互联网线路里,悲惨的画面触目惊心。

 

这一切却全都不重要,因为人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是等待猎杀别人的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