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俄罗斯、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乌克兰代表团消息称,俄乌第四轮谈判已经开始。谈判计划以视频方式举行。

据俄新社此前报道,乌克兰总统公室的一名顾问表示,在第四轮谈判中,基辅计划讨论确保乌克兰获得安全保障和俄罗斯撤军问题。



此外,今日俄罗斯14日还援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话称,乌俄谈判乌方代表团在第四轮谈判中的任务是就其本人与普京的会面达成一致,同时获得俄方的“有效保证”,但他并未透露这一保证的具体内容。

对此,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说,没有人排除普京与泽连斯基会面的可能性,但此前需要弄清楚双方应在会面时讨论什么议题,以及会面可以带来什么结果。

边打边谈将成俄乌常态?

俄方开出的条件,且不说乌方是否接受,仅从技术上来看,其中两条目前基本没有实现可能。所谓“去纳粹化”是俄方提出的概念,乌克兰从不认可,至于怎样才算“去纳粹化”,没人清楚。保证中立地位,确有先例,但那都是一个国家处于和平状态时做出的自主选择。

2022年2月24日清晨,普京突然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稍早前21日,普京发表了极为震撼的长达一个小时的电视讲话,痛斥美国背信弃义操纵北约东扩给俄罗斯带来的地缘安全利益损害,并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分离共和国的独立地位。

然而,当这场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24日真正爆发时,还是让世人大吃一惊。本文将结合战场大致态势、俄乌外交谈判等各方面信息,分析事态走向。

在冲突爆发后很短时间内,乌克兰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和顿巴斯等地多传出交火声,乌克兰大部分军用机场遭到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的袭击。

第一天战斗结束后,俄国防部表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航空设施因高精度武器而瘫痪”,并强调俄武装力量没有对乌克兰城市发动任何导弹、空中或炮火打击,对乌克兰的打击未危及平民安全。

俄罗斯地面部队从白俄罗斯边境基辅方向、克里米亚半岛北上、以及顿巴斯地区三条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俄方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尚未显露 

开战初期,俄军的军事打击成功做到出其不意,乌克兰方面遭受重大打击,但很快情况就有了些许变化。首先是开战初期俄军使用精锐部队空降兵76师夺取了距基辅只有25公里的安东诺夫机场,但由于后续推进缓慢以及对守军抵抗估计不足等原因,战略重地竟很快被乌军反攻夺取。

在乌军从战争初期的惊恐中恢复过来后,利用北约提供的一些比较先进的单兵武器在一些地区成功伏击了俄军装甲运输部队。开战仅两天俄军就出现被俘情况,乌军“允许”这些战俘联系家人,并将视频公布于网上;作为弱势防守方,这些举措让乌克兰在心理战上占得先机,并打破了俄军将以压倒优势快速结束军事行动的预测。

截至27号,从三条战线的总体情况来看,除南部顿巴斯俄军推进速度较快外,其余地区都遇到了乌军激烈抵抗,尤其是首都基辅附近个别地方反复拉锯。



这当然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首先,对比2014年一枪未发撤出克里米亚半岛,近年来乌军战斗力在北约训练装备的支持下获得了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2014年时俄乌关系比较复杂,不少乌军很难一下子将俄军视为敌人,可以说是“留情下不了手”,但经过八年的乌东流血冲突,以及乌克兰国内政治氛围变化,现在面临打进家门的俄军,情况又变成了“下手不留情”。

而俄罗斯方面,似乎对乌军战斗力估计过低,第一轮的精确打击也没有完全奏效,乌克兰的指挥中枢仍在正常运作。

另一个原因,俄军在国境外作战,道义上面临很大压力,为了尽量避免造成平民死伤,俄军不能利用其传统经典的火力优势进行攻击前炮火覆盖,反而是面对“标枪”反坦克导弹这样的武器,有些不知所措。随着后续俄军缓慢但“扎实”的推进,虽然仍能看出俄军战术上的一些不足,不过尚未导致整场军事行动的战略受挫。

3月2日,乌克兰首个大城市赫尔松陷落,黑海沿岸的马里乌波尔也处于包围中,加上在开战初期被俄海军夺取的蛇岛,这就意味着亚速海实际上已经成为俄罗斯内海。3月6日,传出消息称,俄军即将轰炸乌军黑海沿岸最后一个据点敖德萨,一旦敖德萨陷落,那么毫无疑问,乌克兰的所有出海口就会全部处于俄军控制之下。

图片来源:半岛电视台

从近期较为明确的战场态势图看,北部重镇哈尔科夫已拉锯多日,很难预测乌克兰守军还能坚持多久;而东部两个刚获得承认的“共和国”已在俄军协助下,对乌克兰守军打造了八年的阵地发起猛攻;俄军南部部队很明显将进一步北上,从而形成巨大的钳形,目的是包围集中在顿巴斯地区的乌克兰一半军事力量。

眼下来看,首都基辅的情况可能尚不是最紧张的,东部的乌军主力确实是岌岌可危;如果俄军完成合围,那么乌克兰的抵抗就很难长期坚持。

至于面对如此明显的合围态势,乌军为何不从顿巴斯撤军,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其一乌军现在的制空权基本丢失,大规模后撤很容易成为俄军空天部队的攻击目标。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涉及到目前尚未完全清晰显露出来的俄罗斯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

按照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共和国”独立的标准,其“领土疆域”是这两个州战前的行政区域;而俄军此次军事行动前,东部武装仅控制了不到其宣称“主权领土”面积的一半。因此,如果乌军撤离,东部武装占据造成既定事实,那么这部分国土就会像克里米亚一样大概率永远脱离基辅的控制。





边打边谈,将成常态? 

与战场上各种相互矛盾、真假掺杂的消息满天飞相比,有关俄乌谈判的信息,双方都公布得很准确、及时且基本一致。

俄方派出参加第一次谈判的是以总统助理梅津斯基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包括负责独联体国家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坚科、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列昂尼德·斯卢茨基、驻白俄罗斯大使鲍里斯·格里兹洛夫和两个月前参与美俄战略稳定对话的国防部副部长亚历山大·福明。



从左到右依次为 格里兹洛夫 鲁坚科 梅津斯基 斯卢茨基,图片来源 :vesti.ru

梅津斯基1992年毕业于笔者目前就读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以对历史有深入研究著称;巧合的是,梅津斯基本人就出生于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切尔卡瑟州,如今却以俄罗斯总统助理的身份前去谈判,为了“纠正因布尔什维克犯下的‘人工合成乌克兰历史错误’”而发动的军事行动参与和谈。

梅津斯基在担任总统助理前的职务是文化部长,似乎没有拉夫罗夫、绍伊古这些处理军国大事的要员引人注目,但他长期负责俄罗斯的官方意识形态宣传构建工作,是普京核心幕僚圈子的一员。

参与这次和谈的唯一“土生土长”的俄方代表来自俄罗斯外交部,同样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85届),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俄罗斯副外长鲁坚科。他会讲中文,不过其工作与对华事务并不相关,主要负责处理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参加这次谈判也理所当然。

格里兹洛夫是现任俄罗斯驻白俄大使,但他不是职业外交官出身。他长期负责与普京关系甚为密切的统一俄罗斯党的党务工作,曾任统一俄罗斯党党首及国家杜马主席。因谈判地点选在白俄罗斯,因此也参与本次会谈。

乌克兰方面参加谈判的主要是:总统泽连斯基所在的人民公仆党领袖大卫·阿拉卡米亚、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米哈伊尔·波多利亚克、副外长托奇茨基、最高拉达议员乌梅洛夫、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第一副组长科斯金。

但会后流出的照片显示,乌方代表团一边出现了未提前公布的第7位参会代表。据俄媒称,按长相辨认出此人为乌克兰银行家基里耶夫。更出人意料的是,乌克兰《真理报》5日称,参与首轮谈判的基里耶夫遭乌克兰安全局枪杀,其被指控犯下叛国罪。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谈判中,乌克兰代表团都是“戎装”参会,而且都是在俄罗斯代表团抵达以后才赶到会场;而且,谈判前两方就谈判地点争执不下,往往是谈判开始前一天才敲定。诸如此类的情况都反映出俄乌双方互不信任的状态,乌克兰方面想向外界展示出一种兵临城下的压迫感,而俄罗斯方面同意谈判更多是为了展现一种不放弃和平解决问题的姿态。



据媒体消息,照片中,乌方代表一侧,身着西装的代表即基里耶夫。

事实上,开战还没多久,双方就商讨如何谈判出乎很多人意料,最终谈判还是于2月28日按期举行。俄方提出要求,就是普京所讲的发起“特殊军事行动”的理由: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保证中立地位。

且不说乌克兰方面有没有同意的可能,仅从技术条件上来看,第二条和第三条目前j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所谓的“去纳粹化”是俄罗斯方面提出的概念,乌克兰从来不认为过自己是“纳粹政权”,至于怎样才算“去纳粹化”,到目前为止没人清楚。

而保证中立地位只能说确有先例,比如几百年来的瑞士以及二战后的奥地利,但这都是一个国家处于和平状态时做出的自主选择,即使俄罗斯现在能迫使乌克兰签署任何将来保证中立的文件,也不具备任何国际法的意义。

而乌克兰方面提出的条件也几乎不可能满足——撤出所有俄罗斯军队,包括从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撤出。不过,即使面对对方的漫天要价,双方还是就一个问题取得共识——均表示愿意进行下次谈判。

3月3日俄乌之间举行了第二次谈判,唯一取得的成果是:双方就临时停火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一致,而在平民通过人道主义通道撤离时,俄方有可能会暂时停火。

暂时达成这一共识,可以认为是双方都不愿承担造成平民伤亡的道义谴责。尤其是作为军事行动发起者的俄方,在对待这个问题时表现出相当的谨慎,在强调自身军事打击精准性的同时,还谴责乌方“亚速营”等右翼军事组织,阻止平民通过“人道走廊”撤离战区。

但是,外界还应看到,对于目前最核心的政治问题——未来乌克兰的“非军事化”、中立地位等问题,双方没有取得任何共识。不过,双方都明确表现出继续谈判的意愿,这说明在俄罗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结束前,边打边谈和打打谈谈都将是常态。



战事走向预估 

开战以来,关于俄军战机被击落、坦克装甲车被击毁的视频消息层出不穷,这与俄军在战术上存在的一些失误确有关系。但也应该看到,这类信息被广泛传播的另一个原因是,主流媒体对俄方信息的选择性无视,以及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有关俄方的信息被标注为假消息,或者直接被禁止传播。对此,俄罗斯政府直接以“战时管制”为理由屏蔽了推特、BBC、美国之音等媒体。可见,在信息战、舆论战方面,俄方处于较为不利的被动局面。



战情发展预估图,蓝色斜线区域为乌军面临包围风险的顿巴斯方面军

不过,纵观全局可以看出,俄军的一些战术受挫,并不说明乌军的弱势局面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首先,俄军南北钳形攻势继续威胁着顿巴斯地区的乌军一半战斗力量。

其次,在俄军宣布基本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出现了东欧国家考虑向乌克兰移交苏联时期遗留的米格战机的消息,因此不难得出结论——目前乌军主要是利用一些城市地区的地理优势,和北约援助的武器极力拖延俄军的军事行动,但将俄军反击驱逐出国境乃至之前传出的“趁势”收复克里米亚——无论如何,不可能在没有制空权和重型装备的情况下做到。

从整体战略看,俄军应该会继续稳扎稳打,一步步占据乌克兰的主要战略要地,迫使乌克兰接受俄方开出的政治条件。

之前有不少舆论认为,面对乌克兰的激烈抵抗,以及西方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普京可能会知难而退,尽快结束对乌军事行动。但从普京近日的公开讲话中可以看出,这次俄罗斯的决心非常之大,即使出现的伤亡可能超出预期,但在没有根本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情况下就中止“特别军事行动”,意味着俄罗斯付出的巨额政治、经济、军事代价都将付诸东流,这样的政治失败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在此情况下,俄乌通过谈判接触,发挥智慧,努力寻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政治解决途径,是目前最符合各方利益、也是代价最小的方案。衷心希望,自古以来就多灾多难的乌克兰,能够做到政治上独立自主,探寻出一条在强邻环绕的地缘环境中的和平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