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70岁的普京,还能给俄罗斯带来奇迹吗?
编者按:2022年开局以来,乌俄局势就持续搅动全球关注,给金融市场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冲击,讨论乌俄局势也成为大家绕不开的话题。格隆汇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资讯分享平台,在近期也相继发布了不同会员关于此话题的文章,观点角度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引发了很热烈的讨论,后台来稿至今仍络绎不绝。今天再从中挑选一篇与大家分享,文章侧重从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视角分析俄罗斯的当下与未来,其观点不代表格隆汇的观点,我们刊飨,仅供争鸣。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2000年,普京在大选现场豪情万丈,泪洒红场。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如今,22年过去,俄罗斯虽然没有变得想象中那么强大,但确实从风雨飘摇中缓过来了。
1952年生的普京,也已经快70岁。
曾经,在参加完柔道启蒙教练拉赫林的葬礼后,他独自下车,一人走在空荡荡的街上,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和孤独。
也许在这个世界,没人能懂得。
而如今,伴随普京孤独的,还有战火中俄罗斯的未来。
现在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了。
俄乌战争从爆发到现在,已经是第17天。
乌克兰政府能坚持到今天,实在超乎很多人预料。
但不管怎样,俄军尽管遭到迎头反击,鉴于双方力量相差过于悬殊,这场战争的结果,早在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
可以看到,过去48小时,俄军并没有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但对交战城市的空袭和炮击,明显增加。
从局势来看,俄军步步推进,乌克兰几个主要城市即将被占领,沦陷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欧美甚至准备为泽连斯基准备“后事”,在波兰组建流亡政府,继续抵抗占领军。
现在的战争的正义在乌方,但乌克兰即便复国成功,成功加入北约,也仍然摆脱不了炮灰的定位。
而俄罗斯会赢得这一场战争,但它很可能会输掉未来。
因为,从更大的视角看,经此战事,俄罗斯的衰败趋势将更加难以挽救,那个普京曾许下的“奇迹”承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恐怕都难以实现了。
01
积重难返
从综合实力看,俄罗斯早已不是那个让世界颤栗的红色帝国,而更像是一个不断呈现疲态的泥足巨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罗斯已在经济发展上积重太多太久,已然难返,看不到康复的希望。
别说20年,50年也很难。
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但于俄罗斯而言,最大的可能是不可能。
悲催的源头,来自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和尴尬的国家走位。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虽然重获新生,却仍受困与斯大林模式。最重要的,是失去了500万平方公里的膏腴之地,7000多万人口,工业体系也支离破碎。
苏联时期人口密度
而叶利钦为了维持稳定,与寡头集团同盟,将国家拉进寡头政治时代。
短短几年时间,寡头和新贵在政坛呼风唤雨,勾结西方并贱卖收入囊中的国有资产,迅速把俄罗斯变成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1.43亿人口中,顶尖的1%掌握74.5%的国家财富,相比之下,93.7%的成年人,全部家当不足1万美元。
为了逃避清算,叶利钦在新世纪的前一天,将权利的宝座传给普京。
普京手段铁血,虽然摆平了叶利钦时代的七大寡头,却无法改变寡头掌控俄罗斯的尴尬局面。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失去了脱胎换骨的可能。
想要恢复昔日的地位,必须重建苏联时期的工业体系。但苏联的工业体系,原本就是问题重重,先不说重建过程劳心劳力,即便重建成功,也很难适应现代大国的博弈需要。
本着能不折腾就不折腾的原则,寡头们更愿意简单轻松的用资源换钱。
在这种环境下,俄罗斯开始了靠出售资源维持的不归路。
当然,对资源丰富的国家,这种模式并无不妥,俄罗斯的资源足够养活全国几百年。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定价权在宿敌美国手中,其国运只能随着油价起伏而波动。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的10余年,伴随国际油价一路飙涨,俄罗斯曾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些钱,最终没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后来油价一路下跌,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可以看到,最近一些年,俄罗斯的GDP才1万亿美元,比巴掌大的韩国还少,是最穷的现代大国。
最开始,普京是渴望融入西方的,并加入了G7集团。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不符合西方利益,所以对俄罗斯的围堵,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
尤其是北约的五次东扩,几乎吃光了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回旋空间。
多次碰壁后,普京才终于明白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人家无论怎样都要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2014年,俄罗斯兵不血刃夺回克里米亚。看起来拳头很硬,但等待它的却是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活得更加艰难。
令人窒息的国际环境,加上有缺陷的制度设计,俄罗斯最大的危机再次凸显——人口流失。
当一个人的生活非常艰苦,偶尔运气好才改善一下,但好景不长,又回到原点。这个时候,他对未来的看法,很难不发生改变。
02
人才出逃
因为处在苦寒之地,加上酗酒好斗等恶习,俄罗斯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原本就很低了。
更残酷的是,因为经济长期低迷,尤其是轻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提供足够职位,大量居民不得不往西方流去。
最近几十年,俄罗斯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外流国之一。
俄罗斯的环境,注定提供不了稳定高薪的工作,而西方各国又非常欢迎技术移民。所以每年都有大量俄罗斯知识分子流向西方。
甚至有苏联核物理学家,宁愿去美国酒吧打杂,也不愿意留在俄罗斯。
尤其是苏联刚解体的那几年,普通人对国家的信心,被打击得很严重,老百姓害怕在动荡中度过一生,1991-2000年,每年都有约200万人出逃。
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增强,造成的后果就是,俄罗斯国内越来越难出现好企业,留下来的人也很难找到好工作,进一步加剧人才流失。
最关键的原因,是汇率不稳定。
打个比方,某家俄罗斯企业有的年利润是20%,但卢布今年贬值了30%,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亏了。要是贬值再继续下去,以后都没法做生意。
这不是乱编,而是俄罗斯的常态。
在这种氛围下,也只有成本低利润大的石油和其他能源行业能顶得住。
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的轻工业、制造业这么弱,能造的出火箭、卫星,却连一辆像样的汽车都造不出来。
普京上台二十年,俄罗斯确实有些许改观,但仍没有出现一家值得称道的公司。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用到的产品,有哪一样是俄罗斯生产的?
所以在与乌克兰对峙的这几年,俄罗斯人要说心里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担心什么?
担心自己的老板扛不住汇率波动而破产,担心失业,担心股票暴跌,担心存款缩水。
这其实也从侧面印证了,美国为什么特别愿意制造冲突。
一旦冲突爆发,卷入漩涡中的人与资本,迫切想要找一个避风港。而在主流价值观中,多民族且稳定的国家,无非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没错,都是昂撒人的地盘。
这些移民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产生了不小冲击。
比如《疾速追杀》里的John-wick,就在白俄罗斯帮会里长大,第一季的对手也是俄罗斯黑帮。
又比如酷似马云的V神,其父是俄罗斯计算机专家,6岁移民加拿大,后来混成了以太坊头目。
......
楚才晋用,莫过于此。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个缩影。
现在俄罗斯遭受的制裁,愈来愈烈,在很多人意料之中。
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少而资源足,制裁是不可能制裁死的。
但这种制裁若天长日久,本国的人和企业明白留下来很难有所发展,有条件的人将前赴后继地离开——资产和人才流失更加激烈。
有人会问,这些逃走的人完全没有家国概念吗?
也不全是。
BBC曾采访过一个俄罗斯企业家。他很爱自己的国家,但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他选择去英国——离开祖国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
这个世界上,生存是最根本的准则,凌驾于所有道德与规则之上——这两者本就是围绕群体生存利益而存在的。
也有人会说,俄罗斯虽然遭受制裁,但我们还是可以和他们做生意,提供一些支持。
这其实很难。
俄罗斯企业遭到丧心病狂的制裁,国内企业继续和他们交易,很可能自己也会被连带制裁。为了战略考虑,双方间的贸易肯定不能断绝,但规模必然会大幅缩减。
旁观者看热闹不嫌事大,金戈铁马的男儿气让人迷醉,觉得很过瘾。
某些方面,普京现在选择战争,我们不能说错了,从他的角度有其反击的理由。美国使的是阳谋,以乌克兰为炮灰,逼着普京由防守转为进攻,俄罗斯没有更好的选择。
好消息是,英美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德、法等欧盟主要国家,没有跟,这保住了俄罗斯最后的生命线。投鼠忌器之下,战争不太可能扩大,波及到更多无辜的人。
但这场战争,很可能把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国运,都给耗掉了。
03
尾声
很多人说中国是农耕民族,但我们其实很有经商天赋。
从商朝到春秋战国,从汉唐的丝绸之路到宋元的发达海贸,从明清的晋商、徽商,到近现代的温州人、广东人,足迹踏遍世界。
俄罗斯则不同。
从前,沙俄占领了西伯利亚的广大土地,他们用极低的价格从土著那里获得动物毛皮,与清朝人贸易,获得了巨额经济利益。
现在,他们的经济支柱,仍然是贩卖能源、矿产这些初级产品。
所以从古至今,俄罗斯经济,都是由寡头垄断,普通人很难获得阶层上升机会,从未变过。
虽然有众多优良港口,但对外交通不便,反而更像一个保守的内陆国家。
俄罗斯确实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尤其是恐怖的核武库。但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不能为经济保驾护航,就是一种浪费。
古今中外,固若金汤的城池,大多从内部攻破。俄罗斯积重难返,已经将这个大国拖入了深渊。
俄罗斯唯一的出路,或许就是与我们形成像美国和加拿大一样的关系,但这种形势,不是西方想要见到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但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并不多。稳定是最宝贵的财富,哪怕稍有动乱,都得有无数普通人跟着遭殃。
我们最幸运的,就是生在和平安定、平稳向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