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圣诞帽子,编辑:Emeria,头图来自:《眼镜》剧照


一些日常疑问:


拿到试卷后先看作文题能帮助构思吗?

洗澡和散步真的能让科学家灵感迸发吗? 

写方案遇到了瓶颈,是应该继续苦想还是放松一下?


这些生活问题的答案,都与一种被称为酝酿效应(Incubation effect)的现象有关:当你遭遇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与其纠结于此,不如暂时将其搁置,转而去完成其他无关任务,这反而有利于解决原有问题[1]


早在1991年,心理学家就用实验证明了酝酿效应的存在:


研究者让参与者完成一项字谜任务,将他们分配到立即回答的无酝酿期组、间隔5分钟的较短酝酿期组和间隔15分钟的长酝酿期组,结果发现经历较长酝酿期的参与者完成字谜任务的成绩最好[2]


后续一系列的研究更是发现,除了字谜任务这种简单问题,酝酿还能够帮人们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模拟房产中介,从12栋公寓中选出条件最好且合规的两栋公寓[3]


为什么把问题放一下之后,就能突然想到解决办法呢?


一、酝酿效应原理:不钻牛角尖,整合新信息,“后台思考”


为了解释酝酿效应的原理,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设。


选择性遗忘理论认为,酝酿期的作用是让人们遗忘错误信息,转移注意力,从而放弃原有的无效策略,摆脱思维定势,以更新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迟迟解不出来一道数学题?酝酿能够让你忘记画错的辅助线,换个新思路,就做出来了。


遗忘无效信息就够了吗?还得要成功提取有效信息在激活扩散和线索同化理论看来,酝酿起效的关键在于内部意识与外部线索的交互。


在认真思考问题的时候,即使没有把问题想出来,但我们的大脑依然会部分激活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的记忆痕迹


在酝酿期,这些痕迹既会在大脑的信息库中扩散,激活之前被忽略的关键信息,也能够让人更容易注意到外部的有用线索,知识、信息与线索互相结合,可以共同解决问题。


啊,原来是那个线索!| 名侦探柯南<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啊,原来是那个线索!| 名侦探柯南


根据这一理论,低认知负荷的(也就是不太费脑的)、与目标问题处于同一个知识领域的分心任务,更有利于提升酝酿效果。


举例来说,就是当你写不出来广告策划案时,比起玩烧脑游戏或做毫不相关的事,看有趣的广告MV更能帮你开拓创意。


还有一种解释是无意识加工理论,它认为在酝酿期,看似注意力放到了分心任务上,但与目标任务有关的无意识思考过程依然在继续,表面上你做别的事去了,实际上你还在心系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酝酿过程中,无意识思维促进了对创造性答案的不断检索,逐渐增加这些答案的无意识激活程度,直到进入意识层面使问题得到解决。


比如看试卷后先看作文题,就是让自己在无意识的“后台”思考怎么写作文,这样等做完前面的题目后,作文就会更容易顺畅写出不卡壳。


二、走神与睡眠,酝酿的未解之谜


目前,人们对酝酿的认识还存在很多未知和争议,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争议就是走神


走神就是指注意力短暂地脱离了当下的任务,心智游移的现象,比如工作时突然想到一小时后的聚餐,吃饭时又忽然想到没完成的工作,脑海中莫名响起曾经听过的歌曲旋律等。


有研究发现,人在做出有价值的创新时,往往不是在非常专注的情况下,而是在心智游移的过程中[4]


但也有研究发现走神无助于顿悟问题的解决,比如有研究者测试了人们在酝酿过程中的走神的频率,发现走神频率与后续创造力表现的提高没有关系[5]


另一大争议之处就是睡眠是否有助于问题解决。想不出来睡一大觉,旁边人问起时回答说“我在酝酿”,这是偷懒的借口还是真的能起到作用?


大多研究结果支持睡眠确实能起到作用,像是认为睡眠可以对记忆再加工,帮助大脑从不同角度思考情境线索,将不同概念关联起来等,这可以让人更容易发现隐藏规律,促进联想。


但睡眠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被试是小憩还是睡一整晚?被试经历的主要是快速眼动睡眠还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些问题上各个研究还都不一致,并且也不清楚起作用的究竟是睡眠,还只是单纯的酝酿。


还有一种可能是,不管是走神还是睡觉,可能每个人适合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会不一样


比如有的人需要一直保持高度专注而不是适度走走神,有的人需要小憩一会而不是长达几小时的睡眠;有的人看提示线索更好,而有的人看提示线索反而会干扰思绪,影响酝酿效果。


所以你可以尝试不同的酝酿形式,或许能找到最适合你的方法。


三、你可以用这些方式来有效酝酿


既然酝酿能够帮助我们绽放思维之花,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有效地促进酝酿效应呢?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广受欢迎的项目——冥想有利于提升酝酿效果


在酝酿期冥想,让自己保持在一个清醒且专注的状态,相比于完全的精神放松,更有助于顿悟。就像聪明的小和尚一休,在遇到难题时总是打坐冥想,经常灵光一现想到巧思。


除了冥想训练,改变所处情境也可能是促进酝酿的积极因素。变换情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走出牛角尖,产生更有效的新思维,因此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困难本身不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有面对困难的心态。下一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出去走走,和朋友散散步,没准儿就会恍然大悟。


此外,在酝酿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也很重要。研究发现,相比于诱发中性或负性情绪,在酝酿期诱发个体的积极情绪能让人产生最大的酝酿效应。


也有研究考察体育锻炼对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发现在跑步机上行走15分钟可以提升酝酿后的创造性思维表现。纵使困难让我们一筹莫展,也要保持一个好心情,坚持锻炼。


要注意的是,能酝酿出结果并不全然凭借运气,而是依赖于持久的尝试和努力,哪有什么得来全不费工夫,一瞬的顿悟,其实是长期付出努力的结果。


就像苛勒(Wolfgang Kohler)说的那样:“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有一定认知后的顿悟。”得有不停找路的信念,才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灵感固然重要,但灵感不来就不开始干活,等到天荒地老灵感也不会来眷顾你的呀。


参考文献

[1] 李子逸, 张泽, 张莹, 罗劲. (2022). 创造性思维的酝酿效应. 心理科学进展, 30(2), 291–307.

[2] Smith, S. M., & Blankenship, S. E. (1991). Incuba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fixation in problem solv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1–87.

[3] Nordgren, L. F., Bos, M. W., & Dijksterhuis, A. (2011).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Integrating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thought best solves complex decis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7(2), 509-511.

[4] 张昕, 2021.《了不起的心理学》,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三章, P210–216.

[5] Smeekens, B. A., & Kane, M. J. (2016).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mind wandering, and creative cognition: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benefits of controlled versus spontaneous thought.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0(4), 38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圣诞帽子,编辑:Em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