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16:30,青岛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进展。

确诊病例情况。3月10日12时至3月11日12时,莱西疫情新增109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有8例为无症状感染者 转为确诊病例)、264 例无症状感染者。自3月4日莱西疫情发生以来,截至3月11日12时,莱西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13例、无症状感染者728例。确诊病例中,学生279例、教师37例、重点人群97例。

截至3月10日0—24时,吉林省吉林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3例,无症状感染者123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确诊病例人数较多,出现了学校聚集性疫情暴发,目前全校6556名学生已全部转运隔离。

上海一小学因疫情封闭管理 孩子们在学校打地铺过夜




年轻人并非“无懈可击”

学生在图书馆睡大通铺

寝室没有水喝,隔离学生无法上厕所

女生卫生用品严重不足

......

这些都是自称吉林某高校的大学生,描述学校爆发疫情后的景象。

如果所言属实,只能说2年的抗疫经验,学校丝毫没有学到,对防疫的准备严重缺失。

吉林高校的这波疫情,和青岛莱西七中一样,都是在校内传播,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

学校本就是集体生活的环境,人员密集,容易爆发疫情。

奥密克戎和原始毒株相比,隐匿性极强,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加强。

出现隐匿传播后,防控难度自然就会大大增加。

校园内聚集性疫情频发,也给我们提了醒:年轻人在新冠病毒面前并不是“无懈可击”。

2021年12月,奥密克戎在美国的第一个超级传播事件就发生在康奈尔大学。

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每周都会做新冠检测,感恩节后学生从家里返校,学校的新冠阳性病例数激增。

据CNN报道,12月7日至13日这一周内,康奈尔大学报告了903例学生确诊病例。

到了12月16日的一周时间,康奈尔大学有1502人确诊新冠阳性。

这完全颠覆了以往年轻人不容易“中招”的认知。

当然,容易“中招”和致死有着本质的区别。

很多大学生等其他年轻人,在抗疫两年后,开始产生消极心态,觉得被感染了就会死。

每当多地爆发疫情时,疫苗没有用的论调,就会出现在网络上,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看以色列、新加坡这两个国家,每日新增人数都上万,但死亡率一直比较低,这和他们的疫苗接种率有关。

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政府还规定,60岁以上的公民,必须打第三针,可以看出,虽然病毒在不断变异,但疫苗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以被低估的。

只不过要注意防范,即使是轻症,病例太多了也会冲垮医疗系统,透支医疗资源。

病毒面前,千万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



被“偷走”的大学时光

疫情让学生陷入病毒的威胁中,也让他们的大学时光,在一日又一日的封校中溜走。

疫情时期,封闭管理政策是大学校园生活的普遍生态。

宿舍、教学楼、食堂三点一线,无法想象学姐学长口中的大学生活,到底有多么精彩。

当外面的世界开始正常的运转时,校园内的大学生们,却被限制了自由。

很多大学生感叹:上了大学,又没完全上。

回顾这两年的网络,充满了大学生封闭管理的日常视频:

有男友自带食材和女友隔栏吃火锅的

有翻墙、伪装成食堂阿姨企图逃离的

有为了拿外卖,爬高爬低大显神通的

也有在宿舍无聊发疯蹦迪、拍摄情景剧的

更有乘船、挖洞出逃,只为了吃一口校外蛋挞的



看似无厘头荒诞的行为,其实只是想拥有一个自由的大学生活。

刚入学的大学生尚且可以在校园内,找点乐子打发时间。

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们,陷入了无限的焦虑中。

疫情让实习资源愈发紧张,也让毕业生们的毕业设计,无法正常开展。

还有毕业生刚签了三方协议,结果公司没挺过疫情,倒闭了。

那些想要出国的学生,更是看不见希望。

在某问答平台上以“封闭管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回答量高于100的所有提问中,69%的提问是关于学校日常封闭管理政策的。

27%是关于封闭期间对学生与教职工的差别对待、及校外人员政策的提问数量。

有的学生对封校表示理解,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封闭管理政策不够灵活。

学生出趟校门要“过五关斩六将”:

首先要做核酸认证,其次要找辅导员批假条。

想要请假出校门,还要看事情的重要程度。

有同学家里人去世不批假,必须是直系亲属去世才给批假条出去。

批假条需要很多证明,行程要报备,回来再做一次核酸。

种种流程中,可以窥探出封闭的校园里,那些难以被充分满足的需求。

本次高校聚集性疫情,让我们发现,一刀切地封校未必管用。

部分学校只封学生不封教职工,甚至连保洁员、收垃圾的外来人员,也能随意进出学校。

这种封校既不人性化,也达不到封校的真正目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

疫情之下的大学生,无论走出校园,还是待在校园,都很迷茫。



大学生太矫情?

对待迷茫的大学生,有人在关注,也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疫情爆发后,不少学生在网络上求助发文,说同学们崩溃大哭,求助无门。

有人批评这些学生“被保护的太好了”、“太矫情”、“扛不住事”。

试想,一群没踏入社会、20多岁的大学生,发着高烧躺在图书馆的地上,面临交叉感染的风险,谁能稳坐泰山?

从疫情初期,我们就一直倡导,不要过度苛责处在病毒中心的人。

由于学校的处理不及时,让学生们陷入一个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的封闭状态。

这种情况下,绝望感是很容易产生的。

即使知道年轻人感染后的死亡率极低,但确诊新冠除了身体上的后遗症,还有心理层面的潜在歧视,以及社会上的审视窥探,这些远比病毒更可怕。

指责苛待学生,不如多问问学校,2年多的防疫、抗疫经验和措施,何至于让学生跑到社交网络求关注?

学生是大学管理的主要对象,却往往以“局外人”的身份游离在高校管理政策制定之外。

学校处置失当,心理引导不够,才引起了学生们的恐慌。

此次疫情,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够,说明我们的科普教育不到位。

疫情已经两年多,我们有很多清晰标准的经验教训,疫苗接种率很高,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是对病毒的认知仍然不够。

即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对新冠病毒所有的了解,只是媒体报道的新冠严重性,和常态化的核酸检测。

社会氛围对新冠病毒的渲染,只会让封闭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觉得害怕,尤其是被感染了的人,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此前一名天津返大连被确诊的大学生,就遭到了网暴。

相关部门和媒体、学校,可以把对新冠病毒的认知,随着更多的科学知识而不断更新,通俗易懂的向大学生和社会其他群体进行宣传科普,大家才不会陷入恐慌。

吉林某高校学生:混采阳性后共用水房 老师每天工作快20小时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摘要:3月10日下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聚集性疫情引发关注。有自称该学院的学生发微博称,校内消毒设施不足,存在寝室没有水喝、隔离学生在图书馆和教学楼睡通铺等问题。官方流调数据显示,该校近日共报告了68例新冠感染者。

两位核酸单检(一对一单采单检)为阳性的学生告诉我们,3月5日接到校方通知,他们所在的九公寓内出现第一例阳性病例。他们其中一位7日被转移出宿舍,属于较早离开的一批,目前在方舱医院治疗,仍低烧、咳嗽;另一位昨天刚被转移出校,夜里10点还在开往隔离点的大巴上。

以下是他们对这5天经历的讲述。

文|张雅丽

编辑|毛翊君

“从早上等到晚上才收到水”

赵泽,10日单检为阳性,当日晚间转移出校隔离

在3月3日得知吉林市出现疫情后,学校在3月4日组织全校做核酸检测。我记得,当时排队很多人基本上是前胸贴后背。

3月5日,九公寓发现了第一个阳性病例。早上9点,我们得到通知在宿舍等待,准备再做核酸。下午,学校又告知我们第二天再做,并“要求所有参检人员不扎堆、不聚集、不议论,严禁在网上发布各种文字、照片、视频。”

后来学校把那位阳性同学拉走了,封了九公寓,要求各宿舍非必要不出寝室。这期间,包括发热患者和普通同学在内的所有人,仍共用一个水房进行洗漱,楼层之间也没有进行隔离。

3月8日下午之前,所有的发热患者都会被接到神内公寓或另一公寓单间隔离。当天,学校又组织我们做了“十合一”核酸检测(注:将从10个人身上采集到的拭子,集合于1个采样管中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样本呈阳性,一般情况要将10人立刻单独隔离,再一对一单采单检)。但从这天晚上开始,学校不再把人接出九公寓。

9号凌晨三点,出了结果,很多阳性。此后,只要是这批“十合一”检出的阳性,即使没有发热症状的人,也在宿舍与高烧室友生活在一起。这天中午,学校发出通知,需要退烧药可以进行上报。

前几天我们学校有进行消毒,封宿舍后,九公寓在各自宿舍消毒过一次,后期走廊没有看到有人消毒。我们自己用酒精在宿舍消毒,酒精是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自己从家带的,一直放在宿舍。也有用一些学校后期发的免洗酒精洗手液。在过去的几天,我并没有看到医生,都是做核酸的人员。学校发放中药与连花清瘟胶囊,老师在群里告诉我们怎么吃。





学校老师在群里的通知。讲述者供图

很多老师都有进行志愿者工作,但是人手依旧不足。最开始会有学生报名,但是后来学校出现了一些志愿者有症状,志愿者就越来越少了。九公寓也因为过于严重,不再允许九公寓内有学生志愿者。

学校为我们提供每日三餐。在物资方面,我们最缺的就是水,(之前)需要各寝室派一个人去一楼购买桶装水,40元一桶(包含30押金)。(后来)向相关人员申请物资,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才收到水,每个寝室一人一瓶500ml。

在没有隔离前,大家都很慌。目前我所看到的网上大多数信息都是真实的,只不过不是发生在九公寓。但关于网上有人说“寝室被胶布封了,不让上厕所”的情况,我们没有看到,不是很清楚。

10号凌晨,(再次进行的)核酸单检结果出来了,我是阳性,好多九公寓的都是。直到这天,我们才开始停课,过去一直在上网课。上午10点多,学校开始进行隔离安置,我被分到了新建的体育馆。我感觉自己有些发热,以为学校会领我们去医院,所以没有拿药物与体温计。

我应该是九号楼最后一批阳性,离开的时候,还有大概30个多阴性的同学还没有走。到了馆里,我看到大概有六七十人,全是阳性。大家的症状都差不多,发烧,咳嗽。所有人在一起,每人分到一个床垫。

老师又告诉我们两点半开始走(注:指转移到校外隔离),直到等到四点多也没有被带走,问老师,老师一直让我们等通知。导员与一些老师很好,一直在宿舍楼陪着我们。

下午5点,学校开始往外隔离学生——包括九公寓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之前隔离)在图书馆的人。我和四位舍友上了车,车上算司机应该是48人,没有老师,只有司机和学生。我们这些阳性被拉着绕校园转了一圈,到北门,车又停下了,我不知道在等什么。我们在车上从6点20等到8点半,之后车一走一停,两个小时过去只开出去600多米。夜里才到酒店,我没吃晚饭,收到的物资只有水。

“老师每天工作快20小时”

朱庆,8日单检为阳性,现隔离在方舱医院

3月8号早晨7点,我接到疫情防控中心电话,统计过去14天内的行程,我就知道自己大概中招了。

吉林暴发疫情后,3月4号,全校师生都做了一次核酸检测,那次我是阴性。我们开学前14天的学校安排是在寝室上网课,学校全封闭,没有出过校。但做完核酸检测之后,我开始有轻微的咳嗽,当时以为是吃得太辣了导致的,没太在意。

3月5号晚上大概11点,我们在手机上收到学校紧急发布的通知,内容是我们楼出现了一例确诊病例,封闭寝室楼不准外出。

九公寓是男生公寓,一共是五层,每层大概是40个房间,一个宿舍6个人。学校里一共13栋学生公寓,其中留学生公寓和神内公寓作为隔离点。出现阳性之后,最早先把密接等同学接到神内公寓,因为那边有独立卫生间,后来神内公寓住满了,只好另外找地方。我从网上看到,是又增加了图书馆和体育馆两个隔离点。

3月6号,我们宿舍楼分楼层进行了“十合一”核酸检测。第二天,我就接到了这次的检测结果,阳性。中午,志愿者模样的人(可能是老师)过来给我们送防护服,让我们收拾东西,去F教学楼隔离。下午2点,我被带到了教学楼进行隔离。这算是一个实验楼,里面有很多阶梯教室和实验室。

不同批的“十合一”呈阳性的同学在一楼。一个教室里面待十个人,都穿防护服。老师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告诉我们杯子可以随便用,如果有什么需求的话尽管打电话给他。有一些同学我认识,是同专业不同班级的。



该校隔离场所的通铺。爆料者微博视频截图

在教学楼那一晚上,同学们情绪还好,比较轻松。我睡在一张活动板床上,下面有褥子、被子,还有枕头,睡得还行。11点多睡下,六点就醒了。8号的7点多,我接到(单检结果)电话,阳了。之后,同学们就开始远离我了。

老师先给我们消毒,然后把我带到另外一个教室,里面都是(单检结果为)阳性的同学。我们在这个教室大概待了一上午,下午救护车把我们就拉走了,去了四六五医院。之后抽血,做了CT,再做核酸检测。

因为我是轻症,就被转到了方舱医院。来的时候,包括我们公寓的保洁阿姨,我们一行7个人。到达后看到大概五六辆大巴车,应该总共有200多人,其中20多个是从我们学校来的。这里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大部分是青年人。

我现在和九公寓的同学住在一起,住二人间,有独立卫生间,牙膏、牙刷、香皂、毛巾什么的日用品都有发放。

我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不是第一批被带到教学楼隔离的人,应该算是比较早被开始采取措施的。在我走之后,寝室楼又进行了一次核酸检测,我舍友们那会儿已经有点开始发烧,烧到38、39度,立马给导员打电话,导员联系志愿者,把他们送到神内公寓。现在,我们宿舍六个人都阳性。我室友们已经被拉走了,现在在吉林市里的医院。

我们班里大概二十多个人,现在应该还有十几个人呈阴性。有的人本来开学前就在中风险地区,就没有回学校。

我身体还好,低烧,37度6,可能路上受了点风寒,感冒了。治疗方法就是吃药,药(名)的开头都是连花清瘟。有专门的人给发药、送盒饭,每顿都有水果。早上会送高钙牛奶,中午是一个苹果,下午是两个香蕉。药是一个盒包装的。

来之前我止不住流鼻涕,现在不流了,躺着的话,咳嗽不会太厉害。白天完全是在房间里不允许出去。闲暇时间就打游戏,跟其他同学聊一聊疫情。我室友会弹吉他,听一听,觉得也不错。

没有人通知我大概什么时候可以走,来了之后也没有再做过核酸。在一周里,我感觉学校各方面物资挺缺的,包括防护手套、消毒水。当时发防护服的时候,应该配备齐帽子和手套,我看有一些人没有手套。

矛盾肯定是有的,志愿者发套餐可能是发少了,人们就在公寓楼微信群里边抱怨,但是很快也就解决了。志愿者有老师也有同学,工作量比较大。我认识的老师天天工作,已经差不多每天快20个小时。

我第一次感觉到疫情离我这么近。确诊之后,大家会在聊天群里联系,聊疫情,交流消毒液的使用方法,有什么提高免疫力的药,怎么喝等等。我给家里打过两三次电话,说我的症状比较轻,会积极配合治疗,让他们不要太担心。

实际上我有点后悔,如果在家的话,我驾照都考完了。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