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2014年开始,何时结束?

2019年问世的乌克兰电影《亚特兰蒂斯》,“预言”战争将结束于2024年。

导演瓦连京·瓦夏诺维奇(Valentyn Vasyanovych)虚构了战后次年,即2025年的乌东地区状况。



瓦连京兼任编剧、摄影师、剪辑师,全片由30多个长镜头组成。

影片没有使用职业演员,而是在乌东退役军人中进行选角,并最终摘得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



片名“亚特兰蒂斯”可能有两重含义。

其一,借曾被毁灭的古文明“Atlantis”之名,寓意乌克兰遭受战争创伤的状态;其二,亚特兰蒂斯,可能暗指乌克兰民族标志“金色三叉戟”。

指向宏大,但导演没有拍摄宏观的重建,而是聚焦一名乌克兰军人的战后工作,并由此折射了他对未来的想象。

01 想象战后乌东


电影中,乌东地区像战后的“切尔诺贝利”,一片荒芜。



影片首先呈现了乌东地区的经济衰败。

乌东是重工业地区,高质量钢铁曾销往全球。但战争使乌东传统工业一蹶不振,钢工厂被关停,大批工人瞬间失业,其中也包括塞吉。

塞吉是参加过战争的乌克兰军人,战后,他与一名战友在钢铁厂工作。

炮弹休克症、战后应激创伤,以及祖国的工业末世感,使战友不堪折磨,跳进极温钢水中自杀。塞吉也面临生存问题。



再者,战后乌东的生态危机严重。大片地区成为焦土,水源也被严重污染,无法直接饮用。

然而,这种生态危机却为塞吉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他成为了一名送水工,每隔一周,便将干净的蒸馏水送去俄乌边境。

送水路上,一次偶然机会,塞吉获得了第二份工作,挖寻军人遗体。



一个名为“黑色郁金香计划”的组织,提供了这份工作。

“黑色郁金香计划”是乌东地区真实存在的组织,女演员曾和该组织的成员沟通过,他们认为“战争直到最后一名士兵被埋葬才结束”。

在掘尸的新工作中,塞吉认识了女志工卡蒂亚,两人逐渐产生爱情,彼此抚慰。



严格来讲,《亚特兰蒂斯》并非科幻片,因为它的想象都基于现实,甚至只是现实的自然延伸。

它也不是战争片,因为导演并未真正呈现战争场景,所有战争元素,都被“考古化”。

影片将女主角卡蒂亚设为考古学位攻读者,正是想借“考古”这一动作,来建立战后生者和战争亡者之间的联系。

卡蒂亚说:“我们让死者和亲人告别,来完结他们的人生和这场战争。”





因为对幻想成分和战争场景的推离,影片避免了情绪的浓烈,得以在冷静的表达中,呈现一种独特的战争视角,即:战争的伤害不会随和平的到来而结束。

因此,整部《亚特兰蒂斯》堪称一个大型的战后创伤应激综合症现场。

这个现场充满痛苦的细节。

塞吉本来在房中熨烫衣服,想起战友跳入钢水中自杀,为体验皮肤被高温灼烧的感觉,他将熨斗压在了赤裸的大腿上。自残之后,塞吉砸烂了房中所有家具。



熨衣服和熨大腿这两个动作之间缺失的正常神识,早被战争给掏走了。

土地和精神,都千疮百孔。

影片很有欧洲艺术片风格,长镜头、对称画面搭配冷色调。

塞吉在被轰炸的楼宇间观察炮火的遗迹,或者驱车驶过一片墓碑森林,导演都只用了一个长镜头,令人无法喘息,又构建了一种死亡美学。



02 描述一具尸体

瓦连京之后的长片《倒影》,同样聚焦个体在战争中的变化

《倒影》中,一名外科医生在女儿的“怂恿”下进入俄乌战场,见识过战场监狱的虐囚景象后,医生对战争和人生的看法,都发生了彻底改变。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医生不忍心看到一个战俘遭遇刑罚,于是亲手结束了对方的生命。

《亚特兰蒂斯》同样涉及虐俘情节。

“黑色郁金香”工作人员带回一具战争腐尸,尸检人员开始细致描述这具尸体,试图还原他的身份、经历、社会关系、精神世界等。



其中一段由塞吉补充,这一段,就是腐尸生前被虐待的过程。

尸检人员从尸体口中取出六颗口径7.62毫米的子弹,这代表什么?

塞吉解释道:

他是一名被俘虏的狙击手,子弹是54型手枪口径的。被俘后,经过高强度审讯,审讯者会把子弹一个个放进俘虏的嘴里,让他吞下去。当他满嘴都是子弹的时候,棍子抡一下他就死了,之后他就被埋了。



这刚好对应影片开头那段热成像画面:一名军人被棍子抡嘴、活埋。



人类在设计酷刑上,永远有充沛得惊人的想象力。

面对这种残酷,影片以热成像虚化虐待场景,这是对观众的“爱护”,正如导演所言,“我和观众一样,不想视野中暴露着他人的苦难和血肉残躯”。

而这只是这具尸体的生前局部。

影片花了足足七分钟来描述这具尸体。夹克颜色、衣服干湿、布料脱落、骨头形状、伤损程度、口腔状况、土壤覆盖……

这七分钟,形成了全片最“腐烂”的长镜头。而你无法想象,战争中的遗尸具体起来,可以拥有如此细致的个人信息,以及同故土的丰富联系。

除此,影片还在另一个挖掘现场,也进行了这样的尸体描述。



两个场景对比,给人的冲击在于,即使只是尸身外衣的颜色不同,这两具尸体也已经被彻底区分并还原了。

还原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特的个人。

他们拥有各自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骨头形状、面目轮廓、情感关系、欢乐、痛苦、迷惘、幸福……

人,不是新闻报道和战损报告中的数字,这就是战争的本质。



影片最后,塞吉告诉卡蒂亚,自己之所以上战场,是为了寻死。但在目睹了一个人的死,两个,再到三个,一切都变了,他意识到得活着。

所以,经历战争的人和远观战争的人,战争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甚至彼此翻覆的世界。

我们在微博上动动手指,是无法想象一具军人尸体的。我们看一看新闻图片,也无法闻到焦土到底是什么味道。

即便看过那么多战争电影,身处和平时代、和平地区的我们也无法切身体会战争。

俄乌冲突升级至此,超出了影片的想象。战火突破乌东地区,在乌克兰境内蔓延。

2024年,这一切可以结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