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编辑:王芳洁,原文标题:《最后一个零担之王:给员工发5000万黄金之后,崔维星要卖掉德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18年双十一,德邦快递创始人崔维星穿着工作服,一口气把一台几十斤重的美的洗衣机扛上五楼,送到用户门口。

 

三年多之后,他终于要把那身蓝色工服,以及这家肉身沉重的快递公司,从自己的身上卸下来了。

 

3月1日,一则消息彻底震惊了物流业的朋友圈。有相关人士在自己的朋友圈贴出截图,表明在前一天早餐会上崔维星宣布,德邦将被京东物流收购,京东将委派高层接手德邦。


据相应人员转述的信息显示,这场早餐会崔维星的情感异常丰富,最终宣布决定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

 

相关报道显示,跟达达创始人在京东收购之后依然留任不同,据说德邦创始人崔维星选择了彻底退隐江湖。因此,熟悉的物流业朋友则纷纷发圈,在对德邦惋惜同时,也祝福老崔,经历几年的挣扎终于解脱了。

 

到了3月2日,在物流业朋友们发布的朋友圈中,已经能看出德邦内部贴出的通知,要求各级管理团队近期前往总部,接受京东文化和内部行政管理条例的相应培训。


实际上,在物流圈,京东收购德邦的消息已经传了有近一年时间,甚至1月份德邦还特意出过相应辟谣的公告。就在所有人认为此事会不了了之的时候,2月27日德邦突然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股票2月28日起停牌,并预计停牌不超过两个交易日。


3月1日晚间,德邦股份再次发布继续停牌公告称,为期两天的停牌期间,交易各方就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动相关事项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协商,尚未签署相关交易协议,公司预计无法在3月2日开市起复牌。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3月2日起继续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现在看京东入主德邦是一个铁板钉钉的事情,只不过有些具体条款可能还没谈拢”,上海一家供应链公司创始人、前德邦上海分公司中层许强对《最话》表示,这个交易的最终完成,会让快递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物流行业里,德邦曾以零担业务为立命之本,素有“零担之王”的美称。但上市后,德邦一度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大件快递业务上,因为不聚焦,反而陷入了困境。随着德邦被纳入到电商逻辑链当中,零担行业很有可能将失去领头羊。在这个草莽而分散的行业里,可能再也不会有“零担之王”。

 

而在许强看来,德邦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一个必然,“老崔是个性情中人,他有时候责任感特别强,所以做很多事情都非常谨慎,没有80%以上的把握不动手。问题是做企业很多时候决策要大胆,执行要谨慎。结果老崔反过来的决策方式就让德邦犹犹豫豫,很多决策推出的时间也晚了。”

 

他认为,德邦走下坡路就是从2018年进军快递开始。

 

一、黄金大会


2018年是老崔和德邦最高光的时刻。

 

经历13年专注于公路零担运输的业务发展,2017年德邦营收超过200亿,彻底荣升国内零担物流市场一哥。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人蜂拥而至,德邦登陆资本市场也变成了一个时间问题。

 

尤其是国内顶尖VC红杉资本的加入,让老崔看到了德邦在资本市场奋勇向前的把握。2018年,德邦没有选择借壳,而是经过一波三折,终于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快运企业。

 

上市当日开盘价6.97元,股价收盘上涨44.01%。那一天,老崔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在上市目标确认后,股东给德邦提出了业绩增长的指标,老崔对此比较焦虑,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要求大家群策群力提出意见”,许强认为这时老崔对德邦未来发展的决策,就有了问题。“当时内部讨论半天怎么干,谁都说不清楚,老崔就提议模仿华为,请外脑给我们做咨询。”

 

然后,老崔就请来了IBM、麦肯锡和安永三家咨询公司来给德邦出谋划策。最终,挑头的麦肯锡结合其余两家的意见给德邦出了373个未来发展方案,经过市场优化,最后摆在老崔办公桌上的是7个德邦转型的方案。

 

根据许强的介绍,谨慎的老崔没有立即下决心,而是召集各地方分公司大佬一同到总部开会,对7个转型方案进行研讨。在会议中,他还着重组织大家收看了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关于企业创新和寻找第二曲线的演讲。为的就是让大家提意见时可以有的放矢。

 

最后,经过讨论老崔决定德邦将向快递公司转型,把原本零担业务与快递相结合,推出大件商品的快递服务。

 

然后,整个公司都加速向快递转型,而且老崔本人也在不停地到处推广德邦新的运营理念,他甚至在上市敲钟的时候,还把德邦的名字改成了德邦快递。

 

2018年4月的德邦年度大会上,崔维星把每块大半斤重、价值10万的金砖一一发给82名快递小哥,总重约56斤,价值820万元。这82位小哥在过去一年里,连续12个月达到五星标准,而五星标准的一项硬性要求是“大件快递送货上楼”。

 

后来就有了当年双十一,崔维星亲自扛快递上门送货的事情。

 

他期待用黄金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期待用自己以身作则的努力带动整个德邦业务,快速向快递业务转型。

 

给员工送黄金的传统也被延续下来,2019年和2020年,德邦分别给五星快递员送了234块和207块金砖,总值4410万元。

 

也就是说,加上2018年,三次重奖,崔维星总共送出去价值5230万元的黄金。

 

然而他并没有想到的是,从B端的零担业务杀向C端的快递业务,居然成了德邦业绩下滑和利润亏损的开始。

 

二、两手抓的背后


虽说2018年确定业务向快递方面转型,但由于谨慎的风格,崔维星并没有把原本的零担业务抛弃,反而制定了零担和快递双头发展的战略。

 

“老崔是个很谨慎的人,刚上市他也不想让业绩有太大波动,选择保留零担业务的主线,在那个时候看是必须的”,做物流20多年的资深物流公司老板张玉对《最话》表示。作为崔维星的朋友,张玉在跟老崔喝茶的过程中多次聊过这件事,“他的态度很谨慎,并不想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到快递上”。

 

张玉觉得,德邦今天变成这个样子,老崔这种瞻前顾后的所谓谨慎,其实要负很大的责任。毕竟快递和快运是两个服务不同客户的体系,快递是针对于C端用户,快运服务的是生产企业。她认为一家物流公司要同时应对两个不同市场的时候,不光要对标不同的竞争对手,而且内部相应管理体制和服务标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为,两个市场并行的战略不是德邦这种体量能搞定的,德邦一直对标顺丰,但顺丰搞定企业市场而且大规模实现收益,是在不停收购各种供应链公司之后的结果。

 

在张玉看来,德邦既然转型大件快递,就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把所有精力投入进去,彻底杀出一条血路来。“现在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后就变成两手都很软,在市场竞争中都没有优势,原本零担市场的优势也逐渐被后起之秀安能物流所超越。”

 

其实这种谨慎,某种意义上就是保守的表现。

 

2018年前后的快递市场,早已被菜鸟系和顺丰等企业所占领。特别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件快递竞争较为混乱。从数据来看,德邦的大件快递单票均重基本上在8-9kg范围,与其他快递公司或快运公司的差异化并不明显。比如,百世快运就推出主打5-60kg的惠心件,韵达也有类似的业务。

 

但是从运营成本上看,注重服务的德邦却要更高。而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高运营成本和高价格一直都是德邦的标签。关键,德邦杀入了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老崔却多次表示不搞价格战,不把自己的成本降下去。

 

“他生怕一些变故会影响到股价,所以一直扛着。”张玉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德邦快递业务毛利低于其快运产品。“尤其在极兔快递入场之后,整个快递行业杀得人仰马翻,老崔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应该把全力投入竞争,可惜有点晚了。”

 

许强则表示,2018年向快递转型的战略不是不对,而是太慢了。要是能提前到2017年就实施,可能德邦的后续发展就没那么多问题。

 

而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还有老崔在管理上的保守。


三、管理的保守


快递行业的严重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德邦引以为傲的自营体系,其实与电商件的业务逻辑不符。“一直以来德邦有一套经过咨询公司优化的管理体系,是从总公司各事业部直接向下垂直管理分公司各个部门的”,许强表示在做企业级市场的时候,这套体系能加大服务能力和力度,释放更多对于企业市场的优势。

 

“但换到电商件的市场,需要的是反应的迅速和降低层级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可以用低成本竞争。”在他看来,德邦大力转型快递并树立以电商件为核心的业务之后,这一套管理体系应该及时变化,才能适应市场。“问题是,老崔很犹豫,说谨慎也好保守也好,他认为这套体系这几年行之有效,只想小改不想大动。”

 

于是,曾经在快运行业叱咤风云的德邦管理系统,在快递领域却吃了大亏。根据行业内相应的信息,老崔的应对就是不停往这套系统上加东西,反而变得更加臃肿。而且由于层级没有压缩,虽然内部培训机制非常健全,但很多基层员工上升的通道被堵死,最终造成了德邦成为整个物流业出名的“黄埔军校”。

 

“因为在德邦,总部和下面分公司的晋升体系是两个系统,一线员工要想上升,就要走营业员、仓管员,再是网点业务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再到城市分公司总裁的通路。可问题是整个系统非常封闭,想要跨越式的提升自己,几乎不可能。”许强也是在那时,看不到自己在德邦内部发展的通路,毅然决然跳出德邦到新的地方去创业。

 

“结果现在物流行业的高管和老板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德邦”,在他看来,老崔承认德邦留不住员工,“他也接受是制度的问题,但却不想改变这种制度,因为改变之后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无法控制,他还是比较倾向管理上的保守。”

 

市场给出了对这种保守管理和业务的反馈。数据显示,将重心转向快递后,德邦在快递业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0.88%下降至2020年的0.68%。

 

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公司预计盈利0.7亿元至1.9亿元,同比减少67%至87%;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将录得上市以来首亏,预计亏损范围在1.6亿元至2.7亿元之间。而这个成绩,还是去年下半年公司大批量裁员、力保利润后的结果。


“德邦在快递业务上亏钱是肯定的”,许强表示,电商件本身运费就低,“一个快递10块钱,快递员提成1块钱,物流司机车队1块钱,扫描装车员工1块钱,卸车人1块钱,干线运输5块钱,末端快递员1块钱,公司还有例如房租、固定资产维修的额外成本再提1块钱,那么整个流程就会亏掉1块钱。”

 

“现在很多快递公司接电商件,都是想方设法把其中的环节用相应的管理或者技术方式合并,以降低流程成本”,许强表示,由于德邦不愿意调整管理体系,一直用快运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快递,这让员工参与快递的工种数量下不来。“零担快运针对企业间市场企业,除了考虑物流的价格,还要考虑效率和匹配的问题,因此德邦很多高效服务是可以拿到高价格的,但快递市场尤其电商件并不如此。”

 

这也就让这几年德邦快递业务发的多亏的也多。

 

而且,在去年上半年的主要财务费用中,占据最大头支出的管理费用由前年同期的8.61亿元跃升至13.42亿元,增幅高达55.91%。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德邦在快递行业都在减员增效的背景下,大范围增加的人员成本肯定会拉低德邦快递业务盈利的可能。

 

因此,与业绩表现欠佳相对应的是公司股价持续低迷。这几年德邦的股价从巅峰时期的每股30元,一路退至每股10元左右,市值相比刚上市时的300亿元,直接缩水近70%。

 

也许,残酷的资本市场让这两年一直在挣扎的老崔明白,一旦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保守的德邦注定要失去单打独斗的能力。

 

从知乎上相应帖子中反映的信息能看出,德邦与京东眉来眼去,从2019年就开始了。这一次只不过是双方最终水到渠成的一个表现。

 

当然,老崔不是输家。如果按照现在的股价和其持股的比例,退出德邦之后,由其控股的德邦快递大股东最高可套现60亿元。这也是物流朋友圈中大部分人惋惜德邦,但对老崔却饱含祝福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且,跟京东的合作,也确实能延续老崔心中那个对标顺丰的梦。有时候把事情做成,比自己把事情做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