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正在对其他欧洲国家的政策产生转折性影响。

继德国宣布提高军费投入后,北约创始国之一的丹麦也将大幅提高国防预算,目标在2033年实现军费支出占GDP的2%。

早在2014年,北约峰会就通过决议要求成员国将国防支出上调至GDP的2%。但多年来,大部分成员国不愿在军费上投入过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因军费问题指责其他成员国占美国便宜。

除了提高军费之外,在欧盟中处于游离状态的丹麦还一改30年来的“不参与”政策,计划就是否加入欧盟防务协议举行公投。

而在北欧中立国芬兰和瑞典,要求加入北约的呼声达到了历史最高。曾在冷战中保持中立的芬兰与俄罗斯有1340公里的边境线,为欧盟成员国中最长。

北约成员涨军费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3月6日宣布该国将在军费上做出“数十年来的最大投入”:在未来两年内额外增加70亿丹麦克朗(约合10亿美元);在2033年实现国防开支占GDP2%的目标,相当于每年增加180亿丹麦克朗的国防开支。

为给军费铺路,丹麦将放松对预算的限制,将赤字占GDP的比重限额提高到1%。除此之外,丹麦还将研究波罗的海的天然气新勘探区、加快推进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以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连接挪威、丹麦和波兰,计划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目标每年从挪威向波兰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作为北约成员的丹麦此前一直遭到美国施压,要求该国增加军费。特朗普执政时,丹麦勉强同意到2023年将国防开支从GDP的1.35%上调到1.5%。

特朗普时期,军费成为了引发北约成员国内部矛盾的主要原因。当时29个北约成员国中,国防开支达到GDP占比2%目标的只有五个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拉脱维亚、希腊和爱沙尼亚。美国的国防开支占比最高,为GDP的3.5%。

到2021年,完成2%目标的国家增至10个,新增五国分别为克罗地亚、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和法国。希腊成为国防开支占比最高的国家,达到GDP的3.82%。



俄乌战争爆发后,以德国为代表的多个北约欧洲国家自动走上了提军费的道路。

原本在提军费问题上踌躇不前的德国宣布增加1000亿欧元的军费,并且从今年开始,每年国防开支占比将超过该国GDP的2%。这也是德国自冷战以来在国防政策上的重大转折。

波兰则宣布从明年起,该国的国防开支将占到GDP的3%,之后还会继续增加;罗马尼亚计划将国防开支占GDP的2%提高到2.5%;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呼吁意大利追随德国,将国防开支占比提高到GDP的2%。部分议员已经将2%视为意大利的“战略目标”。

“不参与”政策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在宣布提高军费时也宣布了另一项政策转弯:在今年6月就丹麦是否加入欧盟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举行公投。这也标志着丹麦向欧盟进一步靠拢。

虽然身为欧盟成员国,但丹麦过去30年一直游离于欧盟之外,奉行“不参与”(opt-out)政策:不使用欧元、继续使用丹麦克朗;不参与欧盟的军事行动、不参与欧盟框架下的军事研发和采购合作;在涉及家庭事务等民事诉讼中不用遵守欧盟法律、无需遵守欧盟的超国家法律政策;不单独使用欧盟公民身份、欧盟公民身份只是丹麦公民身份的补充。

丹麦的“不参与”传统源于丹麦民众当初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反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为《欧洲联盟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盟成立的基础。

该条约于1992年签署,签署国为原欧共体的12个国家,丹麦也是欧共体成员国之一。丹麦议会最初通过投票支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但根据该国宪法,如果丹麦政府要将部分权力过渡给超国家机构则必须经过全民公投。

当年的公投后,50.7%选民反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条约想要生效必须得到欧共体全体成员国批准。为了让丹麦批准条约,欧洲理事会与丹麦签署了《爱丁堡协议》,同意了丹麦的“不参与”条款。

有了《爱丁堡协议》后,丹麦在1993年再次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举行公投,最终以56.8%支持的结果通过。

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起到今年之前,丹麦就“不参与”政策进行过两次公投,分别围绕是否使用欧元以及是否使用欧盟司法政策。两次公投的结果都是反对。

对于就加入欧盟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举行公投,弗雷德里克森表示,不同的历史时刻需要做出不同的历史决定。她直言,政府希望丹麦公民能在公投中取消丹麦在防务问题上的“不参与”政策。

当地电视台TV2的民调显示,目前有49%受访者支持丹麦加入欧盟的防务协议,反对者仅占27%。

芬兰瑞典放弃中立?

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只有六个国家不是北约成员国,芬兰和瑞典是其中之二。另外四国为奥地利、马耳他、爱尔兰和塞浦路斯。

芬兰没有加入北约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地理原因,该国与俄罗斯的边境长达1340公里,是欧盟中与俄交界最长的国家。



历史上,芬兰曾为瑞典的一部分。在1808年的芬兰战争中,瑞典败给俄国,芬兰随后被俄国占领。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芬兰才宣布独立。

二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其中最著名的是1939年的冬季战争。芬兰最终割让部分领土给苏联,但得以保持国家主权,苏联则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艰难赢得战争。

二战后,为防止西方国家通过芬兰发起进攻,苏联与芬兰签订了《苏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芬兰遭到德国(美英法在德国的占领区)及其盟国进攻或者进攻的最终目的是入侵苏联,则芬兰有责任进行抵抗,必要时苏联将提供援助。

除了要求芬兰抵抗入侵外,条约还要求苏联和芬兰保证不参加任何旨在反对另一方的联盟,同时承诺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这份条约既确保了芬兰不会被苏联吞并,也保证了芬兰不会加入与苏联对立的北约。芬兰也因此在冷战中成为中立国。

瑞典则在1808年的芬兰战争中丢掉了三分之一的领土,时任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四世在政变中退位。此后,频繁与欧洲国家陷入混战的瑞典开始寻求中立路线。

从1814年至今,瑞典再未参加过战争,包括二战和冷战。该国的安全政策被概括为:和平时期不参加军事联盟,战争时期保持中立。

但对于瑞典到底有多中立一直存在争议。二战期间,瑞典向纳粹德国出口了铁矿石和滚珠轴承;冷战期间,瑞典与西方阵营在贸易政策上广泛合作;近年来,瑞典加深了与北约的合作。

瑞典和芬兰都是北约增强伙伴国,乌克兰于2020年获得该地位。2014年,瑞典和芬兰与北约签署东道国支持谅解备忘录,同意在军演或者危机时,为途经或者驻扎两国的北约士兵提供后勤支持。

而近期,两国民众要求加入北约的呼声上涨至历史新高。芬兰广播公司的民调显示,目前有53%受访者认为芬兰应该加入北约,反对的仅有28%。民调还显示,如果瑞典也加入北约,则有66%受访者支持芬兰加入。



瑞典民调公司Demoskop上周公布的调查显示,有51%的受访者支持瑞典加入北约,为该公司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比例,也是首次出现大部分受访者支持入北约的情况。

但对于是否入北约,两国领导人都保持了谨慎。

芬兰总理马林表示,政府还在评估具体情况,包括俄罗斯是否越过某些红线、芬兰是否独自面对威胁。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上周访问美国时称,芬兰和瑞典正在首次认真考虑是否加入北约。

但他同时强调目前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以仔细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策略变化会对芬兰安全造成的影响。

瑞典国防大臣胡尔特奎斯特则直言,改变国防政策是一个重大决定,不能心血来潮,也不能只根据民调来进行调整。

可以预见的是,是否加入北约将成为芬兰和瑞典选举的热门议题。瑞典将于今年9月11日举行议会选举,芬兰的议会选举在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