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布最新战报
在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发动72个小时以后,俄军国防部通报了最新的进展,和过去两天相比,俄军摧毁的目标有明显的增加。
据“今日俄罗斯”(RT)网站当地时间27日早间援引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少将27日证实,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部队在军事行动中击中或摧毁了乌克兰武装部队军事基础设施的975个目标。
报道截图
哈尔科夫城内损毁的乌军装甲车辆 图源:社交媒体
这些被摧毁的目标包括:乌克兰武装部队的23个指挥控制和通讯中心、31套防空导弹系统,包括S-300、BukM1“山毛榉”和9K33“黄蜂”;48个雷达站;8架战斗机和7架直升机和11架无人机;两枚圆点-U战术导弹;223辆坦克和其他装甲战车;28架在地面被摧毁的战机;39具多管火箭发射器;86门身管火炮和迫击炮以及143辆特种军车。
除了摧毁这些武器,俄罗斯国防部还称,在哈尔科夫地区,乌克兰军队第302防空导弹团自愿放下武器,该团了装备了BukM1“山毛榉”,471名军人被拘留。此外,俄国防部称,俄罗斯武装部队完全封锁了乌克兰靠近克里米亚的赫尔松市和靠近马里乌波尔的亚速海南安城市别尔扬斯克市。
此前,当地时间26日早些时候,塔斯社援引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话报道,由于乌克兰方面拒绝同俄方谈判,俄罗斯主要部队当天按照在乌克兰行动计划恢复行动。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随即证实,所有部队已均按照作战计划在各个方向继续开展攻势。
目前,乌克兰多地战斗仍在继续,当地时间27日,乌克兰战略通讯中心消息说,俄军已进入哈尔科夫市中心。
俄军已进入哈尔科夫
2月27日下午,据基辅独立报(The Kyiv Independent)消息称,俄罗斯军队已经进入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
报道称,哈尔科夫地区管理部门主席奥列格·西内古波夫(Oleg Sinegubov)对此消息进行了证实,并透露城市中心地带也已经失守。他敦促当地居民留在庇护所。
就在今天上午,央视新闻消息称,哈尔科夫地区开始发生炮战。哈尔科夫炮战为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
值得一提,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1个小时前刚于社交平台表示,“乌克兰在过去72小时中,粉碎俄军计划。”
2月27日,俄方宣布其谈判代表团已经抵达白俄罗斯,准备会谈。但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不接受在白俄罗斯进行谈判。昨天,乌总统办公室顾问也曾表示,泽连斯基拒绝“最后通牒”,只接受全面谈判。
3天前,乌克兰边防军宣称俄军行动得到了白俄罗斯部队的支持。泽连斯基今天进而表示,华沙、布达佩斯等多个城市都可以成为俄乌谈判的平台,但不能定在白俄罗斯。
解放军可能遇到的问题,俄乌冲突会不会给出答案?
对于一支人数相对少,高度机械化、合成化,在野战中以少量兵力就能用火力和信息优势控制庞大区域的合成部队来说,攻城是个难题。因为这支小规模但火力强大的部队所依赖的最大优势在投鼠忌器、短兵相接的城镇战斗中都会受到很大削弱。
未来的统一之战中,解放军可能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快速轻兵突进的合成旅能否干净利索地击败据守城池的海军陆战队和“宪兵”,避免他们“化台北为格罗兹尼”,我们可以看看基辅会不会给出一个答案。
2月24日,俄罗斯军队从多个方向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这是一次特别军事行动,在其讲话中,要求乌克兰实现非军事化。这场冲突成为了新世纪以来“直播战争”的又一个新高,俄军在行动中刻意保障了乌克兰境内的通信网络的通畅,这也让我们的办公室在这两天里变成了一个微缩版“参谋部”,几位同事通过不间断监看社交网络和世界各媒体,以及联络乌克兰基辅的同胞,搜集乌克兰战场前线传回的各种信息,全程关注这场冲突的最新进展,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连续多日的直播。纵观历史,我们这代人可能是第一次能用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深度和视角,近乎于现场体会一场军事冲突。
乌克兰虽然不是一个富裕国家,但其完备的基础建设、电信设施和手机普及率,以及乌克兰政府相对不强的行动能力,加上俄罗斯的“表演欲”,为这场战争的“透明度”提供了多重的保障,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中国互联网深厚的“军迷文化”也催生出了我们这样一个小团体,能以一种近乎于军事专业而不是传统的新闻专业的角度,去观看、分析战况,并将它梳理成有效信息。
由于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关于战争的结局,或者冲突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也还仍然存在诸多未知因素,所以本期军评,笔者还是希望从目前已经看到的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军事行动最初阶段值得一谈的几个特点。
这场战争给我们的第一个直观印象是,这是一场典型的“俄罗斯”式军事行动,既大胆又周密,但也暴露了俄军的一系列固有弱点。
俄军直升机突击基辅安东诺夫机场
冲突最初阶段,俄罗斯对乌克兰境内重要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和导弹打击,没有贸然使用非精确制导武器攻击靠近民用设施的乌克兰军事目标,最大限度避免平民伤亡。表明俄罗斯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本身,而是军事行动结束后如何处理乌克兰问题。
但在如此自缚手脚的前提下,俄军的军事行动依然可以用大胆,甚至有些莽撞来形容,军事行动的第一天就使用直升机投送兵力直取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安东诺夫机场,眼看就要重演布拉格之春,大有一举擒获泽连斯基,宣布战争胜利的气势。但这次大胆行动出现了一些疏失,导致后续部队未能及时降落。
结果出现了2架卡-52直升机被击落,约200名俄军被孤立在安东诺夫机场的局面。这也形成了这次军事行动的第一个重要看点。
但客观分析,这局面看似危如累卵却并不真的危险,安东诺夫机场有规模庞大而坚固的设施,足以大大削弱乌军重武器效果,而俄军空降兵凭借夜视仪优势扼守一大片无障碍的开阔地,乌军步兵冲上来连人都看不到,就被打回去了。2014年的冲突中,乌克兰部队死守顿涅茨克国际机场,也一样让亲俄武装久攻不克,最后靠工兵大范围爆破航站楼才将其拿下。
24日一夜,乌克兰动用包括特警部队在内数千兵力在坦克和装甲车两配合下,6次反击,果然未能奈何这支区区200人的伞兵部队。
最后,客观上这次机降突击起到了牵制乌克兰基辅守军注意力的作用 ,也让乌克兰军心震动,直到俄军地面部队冲到基辅近郊才想起来要炸桥迟滞,但为时已晚,俄军成功直插基辅,为伞兵解了围。
同样,在苏梅、哈尔科夫、克里米亚方向上俄军的进攻也可以说是一路莽了上去。由于乌克兰军队重兵基本集结在东乌克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的当面,后方相对空虚,因此俄军推进初期基本上是没有遇到强烈抵抗,迅速进入乌克兰腹地。
但是,一些俄军先头部队遭遇乌克兰规模极小的部队伏击,遭受了反坦克导弹和地雷打击。
这类小规模的遭遇战暴露了俄军的问题,缺乏专业的装甲侦察单位,不得不用坦克、步兵战车执行侦察任务,也没有手投无人机这类便利的侦察装备,以至于这种侦察行动往往变成“肉侦”,在“标枪”之类高性能的反坦克导弹面前往往会遭到惨重损失。对于俄军只有十几辆坦克的营战术群来说,一辆坦克都是相当严重的损失,如果多来几次这样的伏击战它就要吃不消了。
T-80BVM坦克的炮塔被炸飞,显示了俄军并未在技术层面上与乌军拉开代差
乌克兰军队也没有能力把这些小伏击发展成弹性防御,迟滞消耗俄军,因为俄军北路突破目标距离边境不远,不足以支持这种弹性防御。而俄军南线克里米亚出发的部队则一路如有神助,在本来兵力就稀疏的乌克兰腹地东绕西绕,乌克兰军队往往要等到社交媒体上刷到俄军坦克部队出现在自己身后的报道,才知道俄军已经通过,以至于形成了“俄军营战术群会隐身”的传说。
但是,乌克兰这种把部队化整为零小规模拉出去进行迟滞的行动仍然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它表明俄军仍不是一支充分信息化的军队,整个战争仍然只能是以更加传统的方式进行下去。
不过,虽然从地面战斗的交战方式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仍然主要以对等对抗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总体来说仍然是一场非对称对抗。
这体现在乌克兰东线的十万大军无法与乌东武装脱离接触,进行长距离大范围的机动。这既是因为乌克兰军队本身组织程度、装备情况的问题,导致其容易在机动中被俄军分割包围歼灭,另一方面也是担心一旦大规模机动,俄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空中火力就会找到发挥最大作用的机会。
因此我们看到乌克兰在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等地,采取了就地隐蔽掘壕,“保存战力”的办法,俄军光靠空中打击显然一时半会也奈何不得他们,要想快速解决还得靠地面部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的坚决攻坚。
”战力保存“的台军M60坦克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统一战争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台军部队可能不会按照他们现在经常演练的方案,不顾死活从“保存战力”地点钻出来,冒着雨点般的打击火力一心往滩头反冲击来送死,反而可能停在原地固守,和乌克兰93旅、92旅一样,这实际上也正是美国万般劝告他们实行的“刺猬战术”。
不过,这次俄军的行动也让我们看到了破解这种战术并不难,因为如果对手采取乌龟策略,那么实际上也就放弃了机械化部队最宝贵的机动作战能力,他们能够制造的麻烦反而就小得多,可以先围而不打,等重火力上来慢慢啃。
实际上从这次交战情况来看,到2月26日为止,凭着这种大胆和周密并存的行动风格,俄军以5万左右的作战部队,就成功形成了切断乌克兰东部前线十多万大军退路,使之几乎陷入绝境的态势。即使算上东乌克兰两州的兵力,实际上也仍然是以大致一比一的兵力几乎完成了包围对手的目标。可以说这既是胆大包天,但又确实是计划周密,充分考虑双方实际作战效能,面对各种意外都有充足后备手段,显得有恃无恐,从军事艺术角度说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不过俄军的大胆突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虽然基辅守卫部队数量并不多,俄军也大致切断了其地面交通,但俄军机械化和空降部队仍然顿兵于这座并未做好巷战准备的城市门口,因为对于俄军来说,不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不愿意将这座历史名城化为废墟。
祝愿这座城市不要再次陷入战火
截至本文写作时,基辅城防看起来还是一个笑话,乌克兰政府搞出了号召居民制作燃烧瓶,向市民和重刑犯发枪这样的行为艺术。这表明基辅没有做好军事准备,城内严重缺乏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人员,也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武器。
实际上如果基辅两个旅的守军被击溃,那么基辅下发枪支呼啸汇聚的乌合之众,更多的可能是个治安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了。
俄军是否有决心,有能力快速拿下这样一个虚弱的大城市,在事情确实发生前,笔者还不敢断言。
对于一支人数相对少,高度机械化、合成化,在野战中以少量兵力就能用火力和信息优势控制庞大区域的合成部队来说,攻城是个难题。因为这支小规模但火力强大的部队所依赖的最大优势在投鼠忌器、短兵相接的城镇战斗中都会受到很大削弱。
未来的统一之战中,解放军可能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快速轻兵突进的合成旅能否干净利索地击败据守城池的海军陆战队和“宪兵”,避免他们“化台北为格罗兹尼”,我们可以看看基辅会不会给出一个答案。
现在相信全世界军事观察家们肯定也都等着看结果——当然我们还是祝愿对于整个斯拉夫民族都有着无可取代历史意义的基辅能够避免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现在大致可以推测,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逻辑是“试探-受挫-加码-成功-再试探”,从战争前三天的情况来看,俄军这次行动是在战略上牛刀杀鸡,但在具体战术上是带着镣铐跳舞。因为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让乌克兰重新回归到亲俄,或者至少是中立的轨道上来,这就意味着不能无节制使用武力。
俄军240毫米迫击炮开向哈尔科夫
从战前态势来看,俄罗斯在白俄罗斯、俄罗斯西部边境、克里米亚方向上集结重兵,却并没有直接将所有部队一股脑投入作战。事实上俄军最初的期望可能是通过空中突袭直取基辅,逼迫乌克兰政府迅速放弃抵抗,然后南北两路部队在乌克兰境内进行武装游行完成占领任务。预计乌克兰大部分军队很可能放弃抵抗,俄军只需要对其中最死硬的部队下重手进行打击。
但是俄军北线,基辅、哈尔科夫、苏梅方向进展并不如预期,基辅未能迅速攻下,俄军随即加码投入更多部队进入强攻模式。
2014年的冲突中,马里乌波尔、哈尔科夫两城,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采用血腥手段镇压了当地的亲俄运动,随后几年更是就地经营了坚固的堡垒体系。所以在哈尔科夫合围完成后,我们很快就就看到了俄军重型火炮和全员端着机枪的车臣部队。
但是在南线,俄军的武装游行基本上未受阻拦,发展迅速。可以看到,他们显然做好了完整保护重要设施的准备。26日当地时间下午,俄军在南线向扎波罗热挺近的部队专门分兵一股,去占领扎波罗热核电厂。
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俄军部队也显然按照基辅迅速屈服和基辅拒绝屈服的两种情景制定了不同的预案,可以根据战况发展灵活调整。
26日西方媒体报道称,北约发现俄军在白俄罗斯境内布列斯特方向也集结了装甲部队。这可能是俄军原计划备用的最后一手——从布列斯特南下,封闭乌克兰-波兰边境。
可以推测,如果北约派兵进入利沃夫,那么俄罗斯的这个计划就会转为备而不用,避免引发局势进一步升级。但是北约实际反应是一兵一卒不敢进入乌克兰境内,而其他方向俄军也进展基本顺利,那么俄军也就不必顾忌那么多了,反而这时候是需要尽快完成这个封锁行动,避免夜长梦多,尽快收获全功。
不过这种弹性计划也只是在乌克兰这个特殊环境下不得不如此,没法套用到统一战役中。因为这场战役的准备时间足够长,每个细节早都已经反复打磨,解决内政问题也不可能像俄罗斯在乌克兰这样随时准备收手,不存在试探各方反应再做调整的问题,必须雷霆万钧一击得手。反而这里可以看出普京看似刚猛莽撞,实则思虑周密,每个动作都有退让余地的个性依然不变,这对于未来研究欧洲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就很有价值了。
相比之下,这次行动中俄罗斯为了配合军事行动而采取的“认知作战”,或许对我们更有参考价值。
乌克兰的燃烧瓶攻击坦克教程,带给人的暗示不是基辅将血战到底,而是这个城市完了
俄军的军事行动尽可能在能够达到效果的最低限度下进行,并且尽可能考虑了减少伤亡,甚至包括敌军伤亡。同时其行动中始终保障了乌克兰供电和通信系统畅通,这是令人惊讶的。尤其是俄罗斯这些宣传战主要不是通过“今日俄罗斯"这样的传统媒体,或者俄罗斯自己的网民去实施,而是更多借乌克兰民众之口,甚至是美国记者之口来间接发出,这令对手无从封杀,而且会形成很强的病毒式传播效应。可以明确感觉到,这是俄罗斯宣传部门的杰作。
俄军的空中力量使用在这场战争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值得观察的要点,俄罗斯空天军的精确制导弹药装备数量有限,无法大规模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消灭乌克兰的野战部队。从俄军发布的战报内容来看,他们的初步打击重点是乌军的各种固定设施,同时进行防空压制作战,主要搜索攻击乌克兰防空导弹系统。
同时俄军也将乌克兰空军基地列为重要的打击对象,乌克兰空军拥有90架左右苏-27和米格-29为主的现代化战斗机,虽然在主要使用苏-35、苏-30SM等经过现代化改造战斗机的俄军面前已显老旧过时,但仍然不容小觑。
而事实也证明,乌克兰空军即使在俄军的火力打击之下损失惨重,但至少在战争的前几天都尚未被完全压制。可以看到,俄军对乌克兰空军基地的火力打击相当敷衍, 从乌克兰空军发布的照片可以看到有些基地只有停机坪上象征性地落下了一发战术弹道导弹,整个基地完全可以正常运行。
这也就导致乌克兰空军时不时零星出现,挑战俄军制空权。虽然乌克兰空军也有驾机逃往罗马尼亚的情况出现,但还是有不少乌克兰空军和陆航飞行员面对优势俄军依然升空作战,表现出了相当的勇气。反过来说,俄军在保障制空权的问题上显然是出了纰漏的。
波罗申科前脚发了个”乌克兰王牌飞行员”的传说
游戏制作组后脚发推请大家不要再用他们的游戏画面伪造乌克兰空战视频
俄军出现这样的纰漏应该说最大问题还是在于精确制导武器数量和空军可用架次不足。尤其是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加油机数量的不足,大大限制了俄空天军的发挥。
可用架次数量不足导致俄军不得不有重点地使用其空中力量,在初步压制乌克兰防空系统后,俄军重点保障了南线和东线战场的需要,为俄军地面部队作战提供了掩护。应该说在总体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重点保障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了。
这场战争中,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地面防空系统也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特点。
俄军在白俄罗斯部署的S-4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在24日夜击落了150多公里外基辅上空飞行的乌克兰苏-27战斗机,使得这种导弹惊人的性能首次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未来装备与之性能相似的红旗-9B、S-400防空系统的军队也会更有信心充分发挥这类导弹超远射程的优势。
乌克兰战斗机被远在150公里外的S-400导弹击落
同时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则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乌克兰军队的地面防空雷达网在战争初期就遭到了俄军的瘫痪,俄军针对这些固定雷达的打击十分轻车熟路。这导致乌克兰很快就失去了对空中情报的掌握,乌军的防空系统和战斗机都只能各自为战。
但在俄军防空压制的狂暴打击下,乌克兰的“山毛榉”导弹和“黄蜂”短程地空导弹等系统却还在坚持作战,因为这些导弹不是很依赖雷达网,可以单独作战,时不时冒出来足以让俄军胆寒。
尤其是具备很强独立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的“山毛榉”最让俄军痛恨。我们可以看到有米-24顺着公路寻歼山毛榉车队的视频,不难看出俄军对这套苏联时代最出色的野战防空系统必欲除之而后快。
而乌克兰方面也充分发挥山毛榉导弹机动部署的能力,与俄空天军玩起了捉迷藏,根据俄军的战报,到现在俄军仍未能歼灭乌克兰全部“山毛榉”系统,这就意味着他们在乌克兰上空的作战随时可能面对这个难缠的对手。
对于我们未来的统一作战而言,对手手中也有类似的系统,老旧的“霍克”系统比山毛榉是容易对付得多了,因为它机动能力非常有限,但以“天剑2”空空导弹为基础发展的“陆剑2”防空系统因为机动灵活,也只需一部机动雷达就能够进行作战,虽然机动作战能力不如“山毛榉”,但仍然相当危险。
俄军米-24狂暴火箭弹摧毁乌军“山毛榉”车队
相比之下其“天弓3”导弹和“爱国者”导弹仍然是典型的对于机动能力不甚上心的美国防空导弹的思路,比较容易被反辐射导弹,尤其是飞行时间极短的反辐射弹道导弹消灭,还不如“陆剑2”有威胁。
当然这也是美国早就已经给台湾推销过的“刺猬战术“中的一环。只不过天剑2导弹的部分零件需要外部进口,本地的生产能力也始终上不去,因此装备数量很难继续大幅度提高。
对于我军,寻找新的应对措施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在珠海航展上,我们已经看到了CM-103导弹方案,这种导弹类似美国“哈姆”,只不过射程更远,速度更高,重量则要低于“鹰击-91”导弹,有利于战斗机携带更多数量,这对于打击“陆剑2”、“天弓3”或者日本陆上自卫队的11式这类具备较强机动转移能力的防空系统也会更加有效。CM-103已经公布多年,相信与之性能相似的自用型导弹也应该正在试验之中了。
俄空天军在这次冲突中使用无人机的信息我们目前看到不多,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自己很少公布,直到26日我们才看到了俄军方面发布的察打无人机攻击乌军地面目标的画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军没有使用无人机。相反的,这次俄军的无人机很可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俄军南线的狂飙突进很可能得到了无人机的支持,才能屡屡避开乌军成为“隐形部队”。
只不过俄军无人机数量相对很少,所以并不能完全照顾到所有部队的需求,而且机上配置的光电系统档次不足,也可能造成了它对伪装完善的单辆装甲运兵车这类目标没有及时发现,才导致俄军屡屡遭到乌军“单车迟滞作战”的伏击。
不过很少看到无人机的视频,也从侧面反映出无人机的特点,这种无人机只要操作人员具备基本的提供生存力的意识,就可以停留在肉眼难以发现的高度,悄悄地进行观察。像中东战场经常出现的把无人机飞到地面人员肉眼能清楚识别的高度的行为,固然有能够凭借机上先进的高分辨率光学设备实现人脸识别之类的好处,但也增加了无人机的损失率,大概也只有对于一架飞机几百万美元损失不很在乎的国家,才会毫无顾忌地频繁使用。
俄罗斯"奥兰”无人机
同时,双方在这次冲突中也大量使用了小型无人机,25日俄军接近基辅过程中,乌军主要的侦察手段居然依赖高速公路上的摄像头。随着俄军推进,这种侦察能力也逐步丧失,最后发展到乌克兰国防部长出面发推要求基辅市民捐献自己的摄影无人机。
不久前成飞公司发布了“翼龙-1E”无人机试飞成功的消息,他们称这种无人机的对标对象是美国的“灰鹰”,而“灰鹰”正是为美国陆军开发的无人机。所以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简单结论,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可以更加大有作为。
最后要说的就是这次战争在国际战略上的视角。
这次战争看起来似乎俄罗斯筹划半年多,最后实施,显示了俄罗斯军改和之前的叙利亚战争对俄军实力提高的重大意义。而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很可能也能够一举解决俄罗斯最为头痛的一个战略方向上的安全问题,但是从更高角度来看,这是俄罗斯在西方国家逼迫下的无奈之举。
一方面,西方国家采取一系列动作,塑造了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制造了乌克兰寡头集团斗争下乌克兰东西、南北矛盾激化的事实,加上乌克兰本身具备的人口、工业基础。使得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无法改善,并且具备发展一支足以对俄罗斯形成威胁军事力量的能力,这是本身就具有极强安全焦虑的俄罗斯根本无法容忍的。
同时西方对乌克兰的挑唆也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从战争爆发前各方领导人的话里话外,我们可以听出这种挑唆甚至达到了触动核不扩散这个大国间最敏感问题的程度。
在这样的一种令人震惊的,完全违反国际行动准则的操作之下,乌克兰最终超越了俄罗斯容忍的底线,迫使普京不得不在对于俄罗斯不利的时机,采取了军事行动。
虽然我们之前分析过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可以算是一种以力破巧,将计就计的策略,同时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军事行动的具体实施当中走一步看三步的高超国际政治操作水平,但是俄罗斯始终只是在止损,除了经济代价,它付出的最大国际政治代价就是强化了北约组织存在的“合理性”,东欧一系列和俄罗斯存在历史恩怨的国家都会噤若寒蝉,简直已经可以听到他们高呼要求北约增加驻军了,这样一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南欧方向的安全焦虑更严重了。这也是笔者上次视频里所说的进攻乌克兰必须背上的“诅咒”。
这样的画面只能让乌克兰人更加不想抵抗
美国呢,赢麻了啊,它成功地再次收紧了欧洲脖子上的缰绳,拜登政府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国永远缺不了的“敌人”,接下来如果操作手法不出错,这个能直接兑换成中期选举的收益。尾巴再次成功摇了狗,金融资本又一次盘满钵满,看,美国总是赢家啊。
至于乌克兰民众,全过程中除了“多愁善感”的自媒体发些毫无实际意义的“反对所有战争”言论骗取流量和NGO的补贴,有人真诚地在乎过他们的感受吗?
哦,还是有人的,现在俄罗斯在乎他们的感受,毕竟接下来要考虑乌克兰的战后问题了。
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所表现出的事先信誓旦旦,胆大包天,事后冷漠无情,毫无廉耻,也反过来给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上了一课,美国的承诺,乃至于一些违反国际行为准则的“秘密外交”,可靠吗?哪怕花掉无数美元求来某些阴谋小团体的“免死金牌”,他们到时候也照样翻脸无情,转头就说这东西根本不存在。
26日,乌克兰驻德国大使请求援助,得到的回应是:“你的政府也就还能再存在几个小时,我们援助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以花几亿美元让某些美国政客到他们这儿说几句好话为最大本事的台湾当局,乃至于今天面对乌克兰局势只能发发乌克兰政府的战报来精神自慰的台湾媒体人,不会真以为美国驻台机构演练撤退只是好玩的吧?
不过算了,反正他们这套搞法继续下去,这个伪政权也就还能存在没多久了,我们着急现在劝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