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米洒脱,题图来自:《花束般的恋爱》
在一个工作日的夜晚,看完了《花束般的恋爱》。
这部院线最火的8.7分爱情片,被一众网友称为《文艺青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遇见百分百女孩》《我和我的豆瓣友邻谈恋爱》,在豆瓣上被24万人标记了看过,还有20万人排着队点“想看”。
感觉就差在海报上打出“文青必看爱情神话”几个大字了。
结果没想到冲着唯美爱情走进电影院,最后是肝肠寸断走出来。
说真的,这哪是什么文艺青年的小清新爱情啊?
明明就是部史上最扎心的社畜残酷物语。
我敢打赌,每个被虐到肝颤的观众,都在这片子里看到了那个最讨厌的自己。
1. 谁杀死了他们的爱情
女主八谷绢和男主山音麦相遇的时候是21岁,都在东京念大学。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俩大概是最标准不过的当代文青。
上课看小说,下课跑聚会,穿同款匡威开口笑帆布鞋,喜欢用电影票根当书签。
是你我都曾在大学校园里见过的某个文青同学,豆瓣小组和网易云评论区随处可见的年轻人。
甚至,实不相瞒,也是曾经的我自己。
刚好处在最年轻、最无忧无虑的年龄阶段,身处环境单纯的象牙塔,生活的最大乐趣是写博客、画插画、看小众展览。
倒也不一定把新浪潮和弗洛伊德挂嘴边,但内心往往藏着一条属于自己的书影音品味鄙视链。
朋友不多,情绪不少,跟其他同龄人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参加派对时“只觉得吵闹”,心里还惦记着剩下半本没看完的小说。
在两人擦出火花的那场戏里,他们因为错过了末班地铁而偶然相遇,一起在通宵营业的酒馆里等凌晨首班车。
坐在他俩对面的,刚好是对一点也不文艺的普通人。
男的西装革履,自称狂热的电影爱好者。
问他喜欢看什么,想来想去,只答出经典大众佳片《肖申克的救赎》。
女的积极回应,说那部电影很感人,紧接着表示自己才看了《魔女宅急便》的真人版。
两个门外汉聊得火热,真文青却一个眼神飘忽如坐针毡,另一个听不下去,干脆后撤窝进椅子。
一言不发又各自默默腹诽起来:“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真人版,都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吗?”
中途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
酒馆里的隔壁桌,正好就坐着日本著名导演押井守。
自诩电影发烧友的西装男看了一眼还懵然不知,这头的两人已经因为偶遇大神而激动到手舞足蹈。
直到走出酒馆,小绢才忍不住说出了那句憋了半天的话:
“刚刚那是押井守吧,我觉得认识押井守是基本常识!”
“基本常识”四个字脱口而出,仿佛两人都亮出了筛选同类的暗号。
文艺青年的常识与常识相撞,基本就是天雷地火一刹那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聊天,压马路,再心照不宣地一起绕路,报菜名般地聊自己喜欢的作家、漫画、音乐。
再又惊讶地发现,两人居然订了同一场天竺鼠展览的票,又都没能如愿去看。
小绢到男主家躲雨,发现书架上摆着的书,几乎是自己家翻版。
就连观众都觉得,如果世界上存在百分之百合拍的恋人,大概就是他俩了。
爱好一致,品味相似,就连耳机线总是缠成一团、喜欢拿电影票当书签这些小习惯都一模一样,简直是对方在世界上的性转版。
所以一开始,任谁也猜不到,他们会因为什么样的事情,走到分道扬镳那一天。
毕竟在想象中,学生情侣走入社会后会发生的“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总得遇上点什么外部阻力和不可抗力。
工作不在一个城市被迫异地,买房买车的经济压力,父母跳出来棒打鸳鸯,又或者是其中一方聊骚出轨。
然而像《花束》里这样的情侣,甚至都还走不到这一地鸡毛的抓马阶段。
现实有杀死爱情的一百种方式,而年轻情侣往往会终结于其中最莫名其妙的一种——
总有一个人,会先一步变成他们昔日讨厌的的、“平庸的大人”。
2. “成为一个普通人”
开头我说过,小绢和小麦在电影前半截的状态,像极了很多年轻人,包括刚工作时的我。
那是大多数人在刚走出象牙塔的时候,都曾经历过的一个阶段。
觉得谈钱俗气,怀揣着一些尚未的理褪色的理想主义,笃定自己单凭爱好也能谋生。
所以刚开始自己赚钱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太过于在意物质上的相对窘迫。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手头能宽裕出一点满足爱好的小钱就行。
毕竟生活除了工作,还有太多重要的事。
在地铁站外的路灯下等爱人下班,窝在一起晒太阳聊天,对着喜欢的书和电影流眼泪,都是需要大把时间和心力,但没那么耗费钱的事情。
还有一部分人,像小绢一样,没那么好的运气,只能先做一份跟爱好没什么关系的工作。
当冰淇淋店的店员、想办法考会计证,因为高压面试而在地铁站崩溃大哭。
但总还是梗着一口气在,因为他们有自己一套对抗世俗的精神胜利法。
比如为了省钱,房子可以租得偏一点。
离地铁站要走路30分钟也没关系,只要每天晚上和爱人一起散步回家,早起一点也算不了什么。
再比如“就算能挣大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没什么厉害的。”
“读完今村夏子的《野餐》却毫无感觉的人,就算再富有,才谈不上是什么厉害的人呢。”
就像村上春树的一篇小说里,提到了一对刚工作的年轻夫妻。
租住在铁路旁噪音巨大的狭小三角形房间,没什么钱,但好在和爱人、猫咪拥抱取暖不需要花钱。
在他们看来,那是一段“我们年轻,阳光免费“的时光。
前途未卜、工作不顺,在这些纯粹的精神快乐面前,暂时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很可惜,这也注定是一段有期限的时光。
最开始,打断它的可能是家里不再愿意伸手资助一份大城市的高昂房租。
或者客户发消息说,稿费标准要从千字600降低为一篇600。
讽刺的是,妥协往往是为了应付当下的窘境而开始的。
但到最后,你在妥协中放弃的东西,很可能就像被你度过的窘境一样,再也不复返。
从“我只做我喜欢的工作”到“这份工作虽然我不喜欢,也可以先干着”的那一刻往后,一切都会变得逐渐难以控制。
有人放弃了原本喜欢但不赚钱的自由职业,心里还想着“等到我经济宽裕了就能重新开始”。
有人寄希望于能够每天六点下班,回家后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就这样干着干着,下班的时间就变成了九点、十点甚至更晚。
干着干着,错过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就像穿匡威开口笑的小麦换上了西装,把一头乱发梳理整齐,走进了面目模糊的人群中。
频繁出差、加班,被难缠的客户折磨。
回家后只能靠一些奶头乐的游戏来放松神经,曾经喜欢的书和画笔被束之高阁。
这些变化在身边人看来剧烈而颠覆,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好像没那么难以接受。
片子里有段情节,是小麦出差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把女友送的书掉在了地上。
他看了眼地上的书,捡起来随意地扔回了车后座。
书的名字叫《茄子的闪耀》,是个关于记忆美好的故事。
但工作还在前面等着,此刻的他更相信前辈说的那句话。
“再忍一下。”
“再努力五年,就能轻松了。”
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男女主都曾发出过一句感叹。
“成为普通人真的好难。”
而当他们真正成为普通人的那一刻,却好像没有一个人感到如愿以偿。
3. 往前走的生活,也没那么糟
我其实并不觉得“成为一个普通人”是件多么可悲的事。
就像学生时代的恋爱总会在毕业季来临时分手,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也不会干得有多长久。
人生里的很多事情,都是有期限的。
曾经你会因为高度重合的书影音列表就爱上一个人,也完全有能力凭借着最纯粹的爱好和快乐,来驱动爱情和生活。
但在当下的忙碌和痛苦中,这种能力会被挤压、会消散,可能再也找不回来。
第一次看到“花束般的恋爱”这个名字时,我就想到了鲜切花。
新鲜,美丽,速朽,注定只在花期盛放。
我们好像很难承认,其实自己爱某一类人和爱某一种生活的能力,都像鲜切花一样,只存在于限定的花期里。
从文艺青年变成一个普通社畜的小麦对女友说,很羡慕你还能看这些东西。
对方不解地质问:你休息一下不就行了吗?
你我都知道,休息或许也无济于事,他只是做不到了。
做不到再从繁重的工作中抽身,去为了虚构的故事流泪。
喜欢过的剧情在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读《茄子的闪耀》时带来的安慰,也并不比《人生的胜算》来得更多。
这些改变看上去确实很丧,更像是怂了、泄气了、妥协了。
但另一个声音却总是告诉我,不必。
不必去哀叹他们放弃的标准和理想,也不必用“悲哀”两个字去形容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
当然,这可能更像是一个我给自己找的借口。
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会觉得现在这个“变俗了”的自己,其实没那么糟糕。
我的确不再能像大学时那样每个月看完十几本书了,也没办法再给现在的爱人写出三千字的长信。
但我也不再对说自己喜欢《肖申克的救赎》的人嗤之以鼻,不再用能否看懂一本书作为评价的尺度,去嘲讽他人的生活。
这让我觉得,走过了上一个阶段,也不见得就完全是件坏事吧。
一个会说出“生活就是责任”的人,也只是在用他的方式往前走罢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米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