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是一场新冷战的开端。我认为俄罗斯将慢慢做出相当不利的反应,这将影响他们的政策。我认为这是个可悲的错误。这完全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1998年美国参议院正式批准北约东扩后,“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这样评价道。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曾提到,“如果乌克兰要继续存在并蓬勃发展,就绝对不能成为一方与另一方对抗的前哨。”
多年前的这些预言,似乎此刻已被不幸言中。
在苏联解体后的近十年间,叶利钦政府反复向西方表明“心意”,希冀融入欧洲、加入北约,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西方”对俄境内分离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资助,以及对东欧后苏联空间的步步蚕食。
“Anyone but Russia”,除了俄罗斯,北约向所有国家敞开大门。于是,俄罗斯人无奈地目睹着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第二波东扩决定,目送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七国于2002年底加入北约。
显然,北约东扩的势头并未就此止步,但此时俄罗斯的掌舵者已经换成普京。这位强硬的统治者在一段短暂的“美俄蜜月期”之后,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量,不得不着手在前苏联的土地上捍卫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在他的战略视野中,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俄罗斯西线最后的底线,不容任何势力染指。然而,俄乌两国数百年来的恩恩怨怨、大国在东欧的角力、乌克兰所处的地缘位势,以及普京的俄罗斯国家安全观,共同导致了近十年来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上的悲剧上演。
此前,普京曾反复向美国、北约“索要”安全保障,即关于不再东扩、不接纳乌克兰为新成员国的书面承诺。北约的一味东扩,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步步紧逼,其可能(或说是必然)的结果,凯南、基辛格等人都早已明言。然而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与机会主义者们似乎从不在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改进自身的外交策略与治理行为,而是瞅准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张自身的势力。殊不知,每个国家都梦寐以求的“绝对安全”在现实中是不可取也不可求的。
↑2月21日,总台记者前往俄乌边境地区进行探访
当地时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发布总统令,指示俄武装力量进入顿巴斯地区维护当地和平。24日,普京再度发表紧急电视直播讲话,宣布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
普京为何如此?或许既有国内政治考量,也有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战略考量。普京21日的讲话,不仅在西方世界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也在几乎所有邻国,尤其是具有前东欧历史的国家引起强烈反应。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鹏(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