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落下了大幕,但奥运精神和冰雪热情永不散场。
北京冬奥会的遗产不是赛会结束以后才产生,而是伴随着七年的筹办工作不断产生、不断固定。而“有形遗产”之外,冬奥会带来的精神、文化等“无形遗产”,更是中国和全世界的财富。
绿色冬奥场馆、科技低碳理念、奥林匹克教育、“三亿人上冰雪”——这些从中国传递给世界,又必将从世界传递给下一代。
北京冬奥会象征着团结和未来。体育史上,日本东京和中国北京是举办过亚运会和奥运会唯二的两座城市,而先后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只有北京。
从1990年亚运会,到2008年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奥会,长长的32年,一座城市与三届大型体育盛会的交汇。
这背后浓缩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断发展、着眼未来的中国。
北京亚运会开幕式。
1990年北京亚运会
捐款2.7亿元
1987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一个五年级小学生颜海霞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了一则为亚运会捐款的倡议书,她就把自己刚刚拿到的压岁钱1块零6毛钱寄给了北京亚组委,那一年小女孩12岁。
到了1990年,亚组委的一封回信让她成为了焦点,很多媒体开始发起寻找亚运第一捐款人的活动,15岁的颜海霞被找到了,她受邀前往北京观摩亚运会。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回忆北京亚运,前国家体委主任、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生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时举办亚运会一共花费21.37亿元,中央财政拨款了8.5亿元,但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在为亚运捐款的倡议发出后,全国人民都参与进来,一共捐了2.7亿元。
除了颜海霞,一位老奶奶把自己10年积攒下来的养老金,一共187块3毛1分钱捐给了亚运会;张家口烤羊肉串的库尔班大叔为了凑成一万元整数,卖掉了儿子心爱的摩托车;沂蒙山区26岁的农家子弟李贵兴,带着全家节衣缩食攒下的200元钱,一路上风餐露宿,啃馒头就咸菜,步行17天将钱亲手送到北京……
数据统计显示,单单山西一个省,全省2700多万人,其中就有1000万人参加了捐款;而为了支持北京亚运兴建游泳馆,中国香港爱国商人霍英东个人掏出了一个亿。
若干年后,颜海霞回忆那次捐款时表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选择。”
熊猫盼盼。
1990年北京亚运会
一块小黑板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彼时经济尚不富裕,但全国上下都将举办亚运会作为头等大事,这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人人关心亚运,人人为亚运出力”的口号响彻全国,一度成为了流行语。
这种爱国情绪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大型体育盛会历来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窗口,在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我们希望让全世界看到,而亚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当年一首在大街小巷循环播放的《亚洲雄风》并非亚运会的主题歌,却最能体现这种内心情感,演唱者刘欢事后也说:“1990年我们的口号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时候我们正在向全世界呐喊——世界,我们来了!”
在亚运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用最优异的表现为国争光,而在赛场外,亚运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关注的焦点,赛事期间北京的许多公交车上都挂上了一块小黑板,写着“今日奖牌榜”,记录当日中国运动员获得的成绩。
每次售票员用粉笔更新数字,车厢里就会迎来一片欢呼声。
32年,中国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0年北京亚运会
“你们办奥运的决心下了没有?”
举办亚运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迎接亚运会,北京一共新建31座体育馆,维修48个体育设施。场馆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绝大部分建筑材料也是国内生产。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也是亚运工程总指挥的张百发曾表示,亚运工程建设之所以能够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得益于中央把亚运工程列为国家重点工程和“统统要为亚运开绿灯”的决定,也得益于各个单位的合作,而今后受益最大的将是我们的百姓和子孙后代。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则评价——北京城市规划有三个里程碑:紫禁城、天安门、亚运村。这一切足以见得当时为北京亚运进行的基础建设扎实并且具有前瞻性。
另据《人民网》报道,亚运会开幕的两个月前,邓小平同志曾来到亚运村进行视察。
他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环视眼前的建筑群,询问伍绍祖和张百发:“你们办奥运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北京亚运会是中国举办大型体育盛会的开始,很大程度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是在为中国申办奥运打基础、做宣传。
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北京亚运会后的第二年,199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申办主题口号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和“给北京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虽然在1993年的国际奥委会投票中,前三轮领先的北京在最后一轮以两票之差的微弱差距落选,但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决心没有动摇,彼时就有充满热望的北京民众拉出了横幅“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一定程度上,几年的等待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更好的蓄力。与8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魏纪中老人回忆当年飞往投票地莫斯科时,一些相熟的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与他的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简单地说‘我支持你们’这样的话了,而是给我提各种如何能把奥运会办得更好的建议。”
不出所料,最终公布投票结果时,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众望所归地说出了“北京”两个字。
2008年北京奥运的盛景注定留在全世界观众的记忆深处,萨马兰奇评价,“北京奥运会是所有奥运会中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在未来应该很少能够做到这样,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这也是包括绝大多数国际媒体和国际奥委会官员的看法。”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奥运会发言人王伟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比起1990年亚运会,当时的中国更成熟、准备更充分。
“改革开放30年,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取得了更大的进展,中国非常期待和世界接触,来展现这些成就,正因为如此,‘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中国愿意和世界去交融……”
鸟巢和水立方。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优化产业结构,刺激经济发展
如果说当年气壮山河的《亚洲雄风》代表了一个时代国家崛起的信念与渴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刘欢唱起的《我和你》,连同那首脍炙人口的《北京欢迎你》,都传递着日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拥抱的胸怀。
通过举办奥运会,使全世界清晰地看到一个发展进步、友好和谐、重诺守信、尊重国际规则、有责任担当的中国,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和美誉度。
当然,举办奥运会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抑或形象工程,也实实在在优化了产业结构,刺激了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由于举办奥运会产生“溢出”性的需求效应,整个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达到1.23%,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
德国经济学家赫尔兰·普鲁斯曾表示:“举办奥运会是发展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最好和最容易的途径。”而考虑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要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工业化国家需要新建或者改造更多的基础设施,这种影响显得更为明显。
李宁点燃主火炬。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丰富的奥运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使用了31个场馆,其中12个为新建、11个改建,还有8个是临时建筑,无论是国家体育馆、鸟巢、还是水立方,这些场馆无一不是在2008奥运前夕竣工的,当时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北京奥运的需要。
如今,这些场馆都已经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透露,北京奥运后的十年时间,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建筑的奥林匹克公园累计已经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
相关部门数据显示,当时的主要场馆奥运后一年365天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举行体育和文化活动(剩余时间主要用于场馆的修缮和保养),利用率之高放眼全球颇为罕见。
以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例,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商业冠名的奥运场馆,其文化娱乐演出占比超过7成,整个北京的商演有60%放在五棵松。
北京奥运留下了丰富的遗产,IOC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认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遗产外,北京奥运会的无形遗产主要体现在环保和社会两个方面。
他表示,北京奥运之后,联合国负责体育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特别顾问在一份报告里写道,“奥运会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中国人在其中展现出的友好、领导力与包容性将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中持续发挥桥梁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青奥、大运、亚运、世博等国际活动相继在中国举办。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
2022年北京冬奥会
全球最安全的地方
一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为举办奥运会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同样具有深远意义——其中就包括为“双奥之城”的出现做了最好的铺垫。
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使用25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其中北京赛区12个场馆中有11个场馆为2008奥运遗产,经过改造后承担冬奥比赛任务。
比如鸟巢用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用于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五棵松体育中心则用于女子冰球的比赛,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场馆只有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也是在2008年曲棍球场和射箭场拆除后的原址上建成,原有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北京和张家口崇礼的奥运村,在赛事结束后都将会作为商品房出售。
很显然,继承了2008年北京奥运遗产的北京冬奥将“节俭办赛”的理念落到了实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这届冬奥盛会的办赛水准——事实上,北京冬奥是至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公开表示——北京冬奥非常成功。巴赫还着意提到,“北京冬奥的闭环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
2022年北京冬奥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这是中国疫情防控成果最有效的体现。
手持和平鸽的孩子们。
2022年北京冬奥会
荡气回肠的强国梦
同样令世界惊叹的是——在北京,“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真正变为了现实。
北京冬奥会是历史上首次应用二氧化碳临界制冷制冰技术的冬奥会,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位于国家游泳中心的“冰立方”,通过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能运行水上项目又能运行冰上项目的“双奥”场馆,短短20天内就能完成“水-冰”场地转换。
依靠张北地区的柔性直流电网,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还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云上奥运”,冬奥核心信息系统实现了100%上云……
这是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烙印,插上科技的翅膀,低碳环保构成了北京冬奥最靓丽的底色。巴赫坦言:“北京冬奥会第一次真正挖掘了科技的潜力。”
这无疑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典范,而北京冬奥的高光背后,是一个国家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
小萨马兰奇也评价道:“2008年,中国希望告诉世界,我们来了,我们在这里进行大型的庆祝。现在,中国不需要再向任何一个人说,我们来了,因为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向世界传递了非常好的信息。”
北京冬奥展现了一个更加成熟、自信、包容的国家形象,也表达了中国要与全世界团结在一起、共同促进全人类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如今,在巴赫的描述中:“随着三亿人上冰雪,北京冬奥会将为全球冬季运动开启一个新时代。”
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为起点,伴随着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时隔14年落地北京,我们已经从让世界认识中国,到让中国影响世界——“双奥之城”背后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强国梦。
折柳寄情,致敬2008,闭幕式让你我“破防”了
北京冬奥,完美诠释“天下一家”。
巴赫: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落下了帷幕,但留给世界的,将是永恒的文明财富。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在闭幕式上致辞表示,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巴赫由衷钦佩运动员们在过去16天中的出色表现。他强调,奥运会团结的力量,比那些试图分离大家的力量更加强大,运动员们给和平提供了一个机会。
中国代表团闭幕式入场。
“你们每个人都力争取得最佳成绩,但也希望竞争对手取得最佳成绩,并为他们加油。我们为此深受感动。你们不仅彼此尊重,还相互支持。即使你们的国家因冲突而对立,你们也彼此拥抱。”
“你们克服了这些分歧,证明了无论我们有怎样的面容,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无论我们的信仰,在这个奥林匹克大家庭里,我们人人平等。”
同一个世界。
巴赫表示,将与所有因疫情而无法实现奥运梦想的运动员,分享这份奥林匹克精神。他更呼吁国际社会,为全世界每个人提供平等的疫苗接种机会。
在他看来,要最终战胜这次疫情,必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以及更团结。
巴赫指出,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如此闪耀,得益于中国人民搭建了出色且安全的奥运舞台。他表示,本届冬奥会奥运村独具匠心,场馆令人叹为观止,组织工作非凡卓越。志愿者们的友好善意,会永驻他心中。
巴赫先生。
“我们要向北京冬奥组委、中国政府部门以及所有合作伙伴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谨代表全球最优秀的冰雪运动员们,向你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中国朋友!”
“我们之所以能有如此难忘的经历,都要归功于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全体中国人民!目前,中国已有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冰雪运动员取得了巨大成功,确立了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闭幕式现场。
折柳寄情,致敬08,网友们“破防”了
点亮、缅怀、致敬、挥别……北京冬奥会以一场更加简约但充满感动的闭幕式,为这届注定载入史册的冬奥会圆满收官。
在网友们看来,闭幕式上一幕幕关于送别的小细节,无论是折柳还是冰墩墩的眼泪,都让人瞬间“破防”。
“闭幕式与开幕式总体上一脉相承,有不少’熟悉的陌生人’。”张艺谋举例说,在开幕式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的40多名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在闭幕式现场再次登场表演。
中国结。
“曾经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他们如今成功脱贫,这既体现脱贫攻坚的成果和共同富裕的决心,更表达冰雪冬奥‘更团结’的主题。”
当12只生肖冰鞋滑载起孩子们旋转飞舞,天地瞬间变为一方欢乐热烈的梦幻冰场。闭幕式导演沙晓岚介绍,冰鞋在地屏上留下的“痕迹”逐渐形成一个“中国结”形状。
与此同时,由AR(增强现实)技术生成的美丽红线,在天空上优雅生长,编织成一个巨大的中国结包裹雪花火炬,与地面影像交相辉映。
徐梦桃坐在高亭宇的肩上挥舞国旗入场。
“‘中国结’代表美好的祝福,也寓意连接和联通。各代表团运动员在中国经历16天的比赛、生活,形成了新友谊、构建起新桥梁,彼此间拉进了距离,让奥林匹克大家庭更团结。”沙晓岚说。
此外,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表示,“经过无数次易稿,我们找到这样含蓄、唯美、写意的方式——‘折柳寄情’,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条、一束光、在春回大地的一片绿荫中,表达一起面向春天和未来。”
在演员行进过程中,地屏配合演员行走路径发出点点光芒,与发光柳条交相辉映。
现场的红灯笼。
在奥运圣火熄灭环节,孩子们用纯洁稚嫩的童声再次唱响2008北京奥运会经典主题曲《我和你》,各参赛代表团执旗手向中央汇聚。
“代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星星五环升起,如此空灵浪漫,人们仿佛回到2008年那个神奇、振奋的夏日夜晚——就在当时,也就在此地!”张艺谋描述道,“与此同时,雪花火炬缓缓落下,在空中与星星五环交错、对话,再次深情致敬2008北京奥运会。”
拍摄闭幕式烟花的北京市民。
北京冬奥组委:各方共同完美诠释“一起向未来”
据央视新闻20日消息,北京冬奥组委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举行。
有记者在提问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下,中国如期成功举办了一届冬奥盛会,也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对此,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表示,在冬奥会筹办之初,中方就明确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又明确提出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这些理念和要求为筹办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赵卫东说,中方会同国际奥委会制定了科学严谨的防疫手册,实现了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在各地相关方的支持配合下,共同创造了安全参赛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成功地实现了闭环内与社会面的分割,也成功地防范了闭环内的疫情传播。
赵卫东说,在筹办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冬奥会的关注和支持。
本届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287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也有超过30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这些都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
赵卫东还表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本着对奥林匹克事业的热爱,用特别的春节假期成就了一段特别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闭环内的人员,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保障了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顺利进行。
赵卫东最后说,主办城市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的市民也展现了热情、开朗、好客的精神面貌,让世界各国的来宾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全中国人民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的大力支持。
2026年,世界米兰见。
外媒:中国冰雪运动未来可期
20日,参考消息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俄罗斯著名冰球运动员、体育活动家维亚切斯拉夫·费季索夫说,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取得的成功证明中国有一整套合理的发展冰雪运动的国家政策。
“北京为冬奥会做了精心准备:从全世界邀请最好的教练,建立了许多训练中心。他们为3亿人提供冰雪运动的条件,这令人印象深刻。这是非常睿智的国家做法。”
费季索夫认为,中国运动员在多个项目上具有良好的成长前景。
他总结说:“空中技巧、速滑、花滑、滑雪,中国设定了在这些运动中取得成绩的目标。他们在吃苦耐劳方面不成问题,组织也很好。至于冰球,俄罗斯可以帮助中国冰球发展。前景广阔,拥有基础设施,一定会有天才运动员涌现。”
隋文静/韩聪:夺冠后,期待更多冰雪“后备军”
20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滑在首都体育馆上演,双人滑冠军组合隋文静/韩聪最后登场,他们的深情演绎再次赢得全场掌声。
“作为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在赛场上讲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冰雪运动,我们觉得很值得。”隋文静说。
19日晚,隋文静和韩聪这对搭档了15年的中国组合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刷新纪录的第九金。赛后,韩聪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一群冰场上的孩子在训练时停下来观看他们的表演。
“当宣布我们获得第一名时,孩子们激动的样子让我特别感动。”韩聪说,希望通过比赛吸引更多的孩子喜爱这项运动,那么中国冰雪运动的后备力量就会越来越雄厚。
“这样未来不仅会有’隋文静和韩聪’,还会有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的人),中国冰雪运动也会越来越好。”韩聪说。
回想夺冠之夜的场景,隋文静仍然激动不已。“那一刻,我觉得全世界都在为我们的节目欢呼呐喊、感动流泪。”
“我觉得难度是我们一定要挑战的,因为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奥林匹克精神。”隋文静介绍,在编排自由滑节目的过程中,他们将“拥抱全世界”作为一个大的主题去融入其中,希望能够以此致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