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客堂间KhekDhangKe(ID:KhekDhangKe),作者:神炁现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期,神炁现形人来疯小组采访了黄月萍女士,她出生在长乐路,我们通过与她女儿合作的一部由黄月萍女士主演的舞台剧《长乐路爱美丽》而相识。她听说我们在做外滩的社区项目,回忆道:外滩虎丘路转角那里有一个老的戏院,她们早期的时装模特表演队的演出都是在那里进行的,以此带出了一段不容人忽视的珍贵历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图片来源:纪录片《卡丹之家》HOUSE OF CARDIN 2019
图片来源:纪录片《卡丹之家》HOUSE OF CARDIN 2019


“围绕在她身边的全是灰色,但是你看,她的裙子多么色彩。”


1979年,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受邀来到中国,玛丽斯·加斯帕德作为第一个法国模特登上中国长城。她身穿皮尔·卡丹经典风格时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与精神冲击。



上海阿姨的时髦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或者攀谈过一位上海阿姨,你就会发现,她们从头到脚没有一样是没有修饰过的,或者说没有一样是讲不出出处的。衣服裤子总归是有品牌的(大牌小牌不论,有商标正规出厂的,在阿姨心里都是值得信赖的),是什么面料、质感如何、轻重几分以及缝线的走向设计、衣服什么款式、领子什么名称都是可以讲半天的。


出门拍照,阿姨们的头发也是重头戏,绝对是要去理发店做过,高耸入云的高盘发、夸张的大翻翘,再不济也是烫过染过定型过的。据说这些头发至少可以保持四五天不变形。


待这些爱美的阿姨们聚在一起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由她们组成的“风景画”:


A. 几个人并排手牵手矜持且高贵地看向远方;


B. 一人手拿一条鲜艳的丝巾迎风飘扬,如同一朵朵绽放的鲜花;


C. 身子倚靠在一棵树或一株植物前,抬手轻轻托起花枝望向镜头;


D. 在一把椅子上坐下,身边围拢着姐妹,如同全家福;


……





图片来源:图一为作者街拍,余图来自作者亲属<br>
图片来源:图一为作者街拍,余图来自作者亲属


但是看得多了,不由让人产生一些迷思: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这些阿姨,为什么她们的姿势手势几乎都是一样的?就好比拍照比剪刀手为什么会在20世纪末风靡,阿姨们的这些经典姿势又是从何而来呢?


就让我们跟着历史的步伐,随时间倒推,回溯阿姨们年轻的时候。


那时,正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被叫做“东方的巴黎”,“西边的纽约”,文艺行业跟随贸易金融业的发展一同兴盛,美术、摄影、服装、电影、建筑……世界流行什么,上海必在流行的前列闪耀。


1980年,年近尾声,上海服装公司组建了全国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在黯然失色的时代里,这支时装模特队异军突起,掀起了一股寻找美、展现美的风尚,自此久经不衰。她们唤醒了人们沉睡在心底的对美的追求和精神独立意识,由此,人们开始了一场关于美的集体叙事。




这些动图来自一部比较冷门的电影《黑蜻蜓》,于1984年上映,改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支时装模特队的故事。


你看,照片中的这些手势,是不是挺眼熟的?



1952年出生于上海卢湾区的黄月萍,是中国第一批时装模特队的艺术指导老师。从小生活在长乐路上的她,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这场美的时代变迁。


淮国旧、全国土特产商店、妇女用品商店、老盛昌、大方绸布店、国泰电影院、三联书店……这些地标建筑构成了上海城市生活的日常,也是在当时,有限的供给制度催发出人们在精神上的思考与延展。


黄月萍从小爱美,长得也十分漂亮,小时候陪妈妈去理发店烫头发,多出来的烫发夹会给黄月萍用,她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就为了可以烫出美丽的小卷发。


图片来源:黄月萍,如无特殊注明,照片皆由黄月萍本人提供<br>
图片来源:黄月萍,如无特殊注明,照片皆由黄月萍本人提供


1965年,13岁的黄月萍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录取,后辗转至北海舰队文工团。80年代初,黄月萍转业回上海,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回溯自己的一生,黄月萍说自己稀里糊涂的,总是走在流行的前沿,十分的幸运。


“小时候做衣服,我不要和姐姐们一样,一定要和妈妈一起去绸布店选布料,都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如果做得都一样,同样花色的衣服不知道要穿到什么时候。……那时候,我觉得不一样才是美。


“后来走在路上,大家穿的都是差不多的,当时的时尚就是军装。当大家最需要一套军装,觉得军装最美的时候,我穿了十几年的军装。”


1980年,受到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时装发布会的冲击,上海市服装公司决定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希望中国人也可以从自己的肢体形态中展现美,解放美,让每个人都获得美的自由与权利。


皮尔·卡丹纪录片截图<br>
皮尔·卡丹纪录片截图



上海时装模特队最初叫“上海时装表演队”,参加表演队的人员都是从工厂里挑选出的男工和女工,个子高一点漂亮一点的就可以。由于这个新兴行业的理念与当时保守的观念有很大的悬殊,时装表演不仅是对队员本身的关乎自我解放的挑战,同时也挑战了社会、家庭对新观念的接纳程度。


黄月萍在电话采访时告诉我们,上海时装表演队早期的几次演出,都在南苏州河边上的外贸会堂,也就是光陆大戏院(Capitol Theatre)里。“表演的衣服都是上海服装研究所的设计师专门做的,当时上海最好的服装都是他们设计的。也有一些是服装厂拿来让我们挑选的。服装公司就在北京东路靠近河南路那里。”


时装模特队演出的服饰多偏向生活化和实用性,女士套装、男士西服、两用衫、钓鱼服、骑马服、晚礼服、改良旗袍,涉及生活的面向十分广泛。演出虽然不够成熟,但是“来看的人很多,主要是服装公司的人,还有设计师。”演出给业内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想象。


成立时装表演队的首要任务是要带动服饰的销售,让“非常”时期积压下来的面料批量制作成服饰进行展示,“获得市民认可,带动销售。”


那当时有没有成衣可以买呢?黄月萍告诉我们,80年代还比较保守,经济也还没有正式打开,卖现成衣服的不是很多。上海服装研究公司当时在南京西路有一个门市部,衣服需要凭票子进去才可以(购买)。”


1992年,上海南京东路上,上海针织品总公司在底楼办起了“男女T恤展销”。上海的经济形势在这一年发生突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中央确立,上海人不愿丧失机会,全民轰轰烈烈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来源:《掌镜上海》 雍和 图,姜纬度 文,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
1992年,上海南京东路上,上海针织品总公司在底楼办起了“男女T恤展销”。上海的经济形势在这一年发生突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中央确立,上海人不愿丧失机会,全民轰轰烈烈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来源:《掌镜上海》 雍和 图,姜纬度 文,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


回眸30年代的“大马路”南京路,甲级服装店林立,鼎鼎有名的就属上海第一家专营女子服饰的鸿翔时装公司了。鸿翔不仅在南京西路上有自己的店面,还培养了大批红帮裁缝,这些学徒后来又自立门户,开出关云、星霞、鸿霞、造寸、万国、志云、飞云等服装店,时称“南京西路八大甲级店”。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服装公司被收为国有,人们的服饰风格步调一致地转向了制服装、黑灰绿。



1930年代,鸿翔时装公司的广告和培罗蒙西服店内实景。图片来源:申哥_看大上海風情的博客<br>
1930年代,鸿翔时装公司的广告和培罗蒙西服店内实景。图片来源:申哥_看大上海風情的博客


说起模特队成立初期,心态向来平和的黄月萍也坦诚说“困难重重”:


“开始训练的时候,因为(队员)都是缝纫工,有点驼背,给他们训练的时候要让他们抬头挺胸,练习基本的东西。但是工人们以前没接触过这些,连音乐节拍都不知道,那时候已经81年,已经稍微比前面进步一点了,我就跟队长提出来说,让他们稍微跳点交谊舞,练练三步,听听音乐。但是只能偷偷的,怕别人汇报,说部队来的不教正经的东西,教资产阶级的那一套。”


“当时没有固定的场地训练,也没有经费支持,来的模特都是厂里支付他们工资,如果集中两个月训练,厂里就会停发工资,然后有的人需要再到公司做工作补习。”


模特队不仅内忧不断,外界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说她们作风不正、有失体统,更是有媒体给模特队贴上了“奇装异服加美女”的标签。“有些模特的家里、男朋友都很反对,不让她们参加表演。”


电影《黑蜻蜓》剧照<br>
电影《黑蜻蜓》剧照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83年4月,上海时装表演队去了北京,在全国五省市服装鞋帽展销会上登台,媒体纷纷报道,轰动全城。


时装表演队的成员徐萍说:“我们的演出一票难求,场外出现了好多‘黄牛’。我们在台上演出穿的衣服,就在旁边的柜台销售,结果市民们争相抢购。公司经理赶紧打电话到上海,运了几十车衣服到北京,三天内一售而空。”上海时装表演队终于扬眉吐气了。


1983年5月13日,上海时装表演队走进了中南海,在中南海小礼堂进行演出。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时装表演走进中南海。


1984年,根据上海时装表演队故事改编的电影《黑蜻蜓》上映,国内掀起了一股时装热,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誉。1987年,法国巴黎第2届国际时装节,黄月萍与服装模特队赴法参加埃菲尔铁塔时装秀。这是中国时装设计首次由中国模特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由此,中国时装设计从“禁锢”中苏醒、言说,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与选择也随之打开,变得全球化与个性化。


黄月萍(中间)早年与时装模特队的模特们。<br>
黄月萍(中间)早年与时装模特队的模特们。



2021年10月22日,黄月萍的女儿包容容为她的母亲策划编排的口述历史音乐剧《长乐路爱美丽》在上海戏剧学院首演,获得了超越预期的反响。这部戏不仅是黄月萍私人的青春成长故事、追寻美的故事,也同样是一部中国女性的美的简史与反照。


如果你身边的女性长辈,她们陶醉于美的展示与追求,我们或许可以少一些揶揄,选择去回望她们从匮乏到自由的路程,为她们如今的丰盛与幸福而感欣慰。


引用来源:

①《黄月萍:我非常的幸运》,刘昂,搜狐上海访谈间,2008.12.1;

②《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崔涛,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③《1980年,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在上海诞生》,吴桐,上观新闻,2018.7.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客堂间KhekDhangKe(ID:KhekDhangKe),作者:神炁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