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图为彝族撒尼老人传统方法用麻织布)
2021年,昆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2.5亿元,同比增长3.7%。
这不算是个好成绩。3.7%的GDP增速,比全国水平(8.1%)少了4.4个百分点,在全国GDP前50强城市中垫底,在27个省会城市中也是倒数第一。
从经济体量来看,去年昆明GDP增量仅488亿元,GDP总量被沈阳反超,在全国城市的位次由2020年第31名下滑至第32名。
面对省会城市经济失速,云南省级层面的迅速反应,也折射出其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今年1月,云南两会举行期间,云南省省长王予波就曾“喊话”:“昆明要认清问题、认清差距、认清短板,从感觉良好中惊醒起来,从安于现状中振作起来,从争先恐后中行动起来。”
2月初,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云南省政府召开昆明现场会,王予波再次强调,昆明“已经到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紧要关头”,要打好经济工作“翻身仗”,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真正当好龙头、挑好大梁、作好表率。
从前几年高速增长到如今的“急刹车”,昆明经济到底怎么了?顶压前行,春城又该如何“回春”?
一、失速
被称为西南“第三城”,昆明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
2017年,昆明以4857.6亿元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7位。但从增速看,当年昆明跑出9.7%的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8、0.2个百分点。这也是其2014年后,经济增速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两年后,2019年,昆明GDP达到6475.88亿元、同比增长6.5%,总量一举超越沈阳、长春等5个省会城市,排名从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在全国城市排名第31位。
然而,昆明的这一位次没能坐稳。就在领先东北“第二城”沈阳两年之后,昆明再次被沈阳反超。
最新公布的城市经济年报显示,2021年,昆明GDP7222.5亿元、同比增长3.7%,沈阳GDP7249.7亿元、同比增长7%。后者凭借超出昆明近200亿元的GDP增量,将差距追至领先昆明27亿元。
不仅经济总量被沈阳反超,昆明2021年的经济增速,无论放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还是GDP前50强城市中,都是倒数第一。
拉长时间线,梳理昆明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变化可以发现,此次的失速其实并不“突然”。
公开数据显示,2017~2021年,昆明GDP总量从不足5000亿元增至超过7000亿元,但其增速大致呈逐渐递减趋势,历年GDP增速分别为9.7%、8.4%、6.5%、2.3%、3.7%,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从2.8个百分点降至4.4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近年来,昆明的经济增速经历了一个从遥遥领先全国水平,到差距逐渐减小、持平,再到落后于全国水平的过程。
二、旧患
不能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从昆明的各个分项指标来看,问题出在哪里?
2021年,昆明第一产业增加值333.1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 2287.71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4601.67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4.6:31.7:63.7。
在GDP同为7000亿级的全国7座城市中,昆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排名最末位。
其中,7城中唯一的负增长值——昆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0.3%”,显然十分刺眼。
这个数字有多重要呢?
对比沈阳和昆明三次产业增加值表现可以发现,二者最大的差距,就在第二产业——
2021年,尽管沈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跑赢昆明1.3个百分点,但其增加值依然落后昆明248亿元;与此同时,沈阳凭借远超昆明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以2570.3亿元的二产增加值领先昆明(2287.71亿元)282亿元,将三产拉开的差距追回。
昆明第二产业增速放缓的趋势,同样有迹可循。
城叔梳理近5年昆明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增速变化发现,其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则“发挥”不太稳定。
也就是说,占经济比重3成左右的第二产业负增长,占比超过6成的第三产业又增长乏力,成为昆明2021年经济失速的直接原因。
进一步聚焦,昆明第二产业的最大“失分点”,在工业。
2021年,昆明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中,增速分别为-7.8%、10.3%、53.6%。而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方面,昆明的工业支撑作用明显不够。
对比来看,2021年昆明工业投资增速3.3%,较上年(8.1%)下降。而沈阳2021年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7.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3.5个百分点。
此前,昆明市市长刘佳晨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2021年昆明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反映出许多不足。其中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支撑不足”,“投资结构严重失衡,工业投资占比持续下滑”等等。
三、万亿
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散发疫情影响,各地第三产业都将面临较长的恢复期与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眼下的昆明来说,尽快补上工业这块短板,无疑是当务之急。
最新公布的2022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将“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包括“大抓产业、抓好工业,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力争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等。
同时,昆明定下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到2026年,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0%以上。
而在此之前,昆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曾分析指出其产业“链”“群”不强的问题:
资源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仍然居多,冶金、烟草及配套、非烟轻工等4个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近60%,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重工业靠资源、轻工业靠烟草的发展模式还没有根本性扭转。
面对严峻的现实与艰巨的目标任务,当地已经有所行动。就在2月8日至9日云南省政府召开昆明现场会前,王予波赴安宁工业园区调研,强调要全面提速重点产业发展。
同时,各位副省长结合分管工作,分别到工业园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水利工程、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现场等近30个点开展调研,并逐一研究对接昆明市提出的有关意见。
会后不到一周时间,2月15日,昆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工业投资三年倍增的实施方案(2022~2024年)》对外公布。
其中明确,到2024年末,昆明全市工业投资要在2021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
在总量方面,全市工业投资三年累计完成2000亿元,年均增长26%,其中,2024年度工业投资规模达到820亿元,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从2021年的11.4%稳步提高到20%以上。
同时,以壮大新兴产业和打造重点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到2024年末,新兴产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从2021年的30%提高到50%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从2021年的26%稳步提高到40%以上。
眼下的昆明正在向万亿目标前进。根据去年7月发布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5年,昆明市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以上,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
而根据最新的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目标的实现时间已推迟至2026年。对于昆明来说,能否扎实搭建起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打好“翻身仗”,是其早日迈过“万亿”门槛的关键一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