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钟无艳,编辑:周芷若,校对:向阳,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趁这次春节假期,老艺术家有了一趟新发现。恰巧过完年去浙江游玩,一路高速马路旁边联排的别墅看得我目瞪口呆,还以为是某个旅游风情小镇,结果看到路标才知道只是平常农村而已。


找了多年未见的朋友,到了她家,我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村里好多栋花园别墅竞相耀眼。格局小了,原来一直声称自己在乡下长大的,才是隐藏的凡尔赛。


前不久在网上早有“浙江的农村有多豪华”这样的话题上了热搜,对于网友一众柠檬艳羡,江浙沪一带的人对这样的反应早已淡定自若,随手拍了栋别墅悠悠道:“这是我们农村的标配哦。”“我们十几年前就是这样的房子了。”“坐标萧山,村里都通地铁了,这不就是地铁口别墅嘛。”


这也难怪,我们总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将农村面貌想象成面朝农田的大平房甚至是没厕所的土坯房,可在江浙沪一带你会发现,城市和农村的界限渐渐模糊,别小看一个江浙地区的农村人,他们早已重新定义,什么是中国最美新乡村了。


江浙沪的乡村别墅,可不仅是壕


都说江浙沪藏富于民,到当地的乡村逛逛,或许你会有更深更震撼的体会。


前段时间《梦想改造家》的设计师给一个西北农村的家庭盖了一栋全是红砖的房子花了132万备受吐槽,当中就有不少网友人艰不拆地怼道:“实在太坑人了,看看浙江一带农村,四五十万建个四层欧式大别墅都绰绰有余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人早就调侃道:在浙江没有一栋别墅,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农村人。有些富裕一点的农村,还能到家家有别墅的地步。


如果你以为江浙沪农村仅仅只是豪华,那可太小瞧它们了,这些农村各有千秋,一村一景,从外到里都呈现不一般的气派。讲真,这些农村的审美早已走在全国前列,甩其他地方一大截了。


都说魔都房价高攀不起,直到逛到了上海的农村,我更羡慕他们的农村人,他们过的才是“向往的生活”——干净的街道、白墙黑瓦的房子,与一旁的绿油油的田地和水波相互映衬,就像略施粉黛的江南水乡,这还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普通农村,30年前就已经是这样的面貌了。


△B站上一博主随手在高速路拍到的上海农村。<br>
△B站上一博主随手在高速路拍到的上海农村。


最没见过世面的误解或许是这样——在浙江安吉的某个村,看到一幢白墙黑瓦的整洁房屋,你还以为是民宿,结果当地人当头一棒告诉你:那是他们农村污水的一个处理站。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系列。<br>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系列。


写进教科书的江苏华西村早已声名远扬,毋庸赘述。浙江最有名的当属“浙江第一村”——金华东阳的花园村。


网上流传着国外博主“Lucy曹野蛮”打卡花园村的Vlog,她是斯洛伐克人,看到村里有五条宽阔大马路、购物中心以及农村的豪华别墅都惊呆了,询问当地保安得知该村常住人口超过6.5万,她直呼:这在斯洛伐克可是大城市的级别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系列。<br>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系列。


花园村当然不止于此,这个有着690多年历史的古村,硬件设施丝毫不比城市差:全国最大的村级医院、学校、商场、写字楼,连摩天轮都是全国村级最高。高层住宅、会展中心、电影院、图书馆等应有尽有。


而某个名不见经传的江浙农村,联排别墅洋楼早已是标配,富裕点的,少说都盖了三层或三层以上,还会给自己别墅建车库、兼顾门外院子的绿植和景观花园,装潢和设计不仅精致,还别具一格。


而且他们非常注重自建房装修的质量细节,网上流传着一个卖柚木地板商人的视频,说这些贵到800多元一块出厂价的缅甸柚木地板,本来他们是想攻克上海高端别墅市场,没出省被浙江农村自建房房主给截胡了。


普通点的村子,街道宽阔平坦,干净整洁,公共厕所、警卫室、卫生站、校车车站等都装备齐全,且每家每户前都有垃圾分类桶,村里每天都有人来收。


老人能免费乘坐到市中心的公交车,村里有的还有文化大礼堂、健身房、图书馆、书法室,有的村里还建有运动休闲绿道,小确幸都给拿捏稳了。


为什么江浙沪农村人喜欢盖豪宅?


同样是农村,为什么江浙沪一带就能让你见证残酷的参差?


最简单粗暴的理由当然少不了——地处经济富庶之地,有钱人多。江浙地区整体农村与城市之间发展相对平衡,联系相对紧密,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城乡收入比小。


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1.94,这个数据连续9年呈下降态势。而且截至202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6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在2021年中国百强县榜单中,前十名江苏就占了六位,百强县中位列前两位的省,江苏占了25席,浙江占了18席。


△2021年中国百强县榜单。<br>
△2021年中国百强县榜单。


这等人均丰厚的财力,当中还有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江浙人素来以经商见长,尤其是浙江人,一提起他们我们总会加个标签——会做生意。


浙商的传统早已在全国甚至世界传开佳话,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七山一水二分田”概括了浙江独特的地形,再加上南北大运河和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开埠的历史原因,决定了浙江人要抛弃传统的农耕模式,向外开拓商机。


浙江最发达的当属民营经济,据最新数据,浙江的民营经济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到了96席,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浙江的温州、义乌、台州、嘉兴、宁波等,江苏的苏州、南通、无锡、常州、南京等这些地区的民营经济早已在世界享有声名。


江浙一带大多地区能就地发展民营经济,将厂房建在乡镇市区边上,用当地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农村和城镇早已联系紧密,且各地发展水平相对平均。百强县的富裕也正是建立在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基础上的。


然而,我们常规的想法,总会觉得有钱了就会想去市区或者大城区买房,再不济也会选择县城。而江浙一带赚到了钱,偏偏爱回乡下建房子,这得归结于江南地区浓厚的宗族观念。


浙江省出了名的家谱多,家谱种类和数量居全国榜首。乡村人口通过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从散居逐步集聚,形成一批又一批多样化的村庄聚落。


老艺术家也曾经说过浙江有个国内可以用欧元的县城——青田。侨乡文化影响着当地,就算青田的海外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们的乡土和家族观念厚重,有很深的落叶归根情结。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闯五洲,走四海,走不出青田的水和山。


这也是为什么在浙江青田,或者其他乡村都能看到别墅建得跟欧式小洋楼那样复古华丽,他们早已形成大家族和宗族认同的秩序,聚族而居形成一个个小聚落,这些乡村豪宅就是外出打拼的浙江人衣锦还乡的美好愿景和执念。


不管去到了哪,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那就是他们的根。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江浙一带的乡村规划和建设领先全国,也是能拿来作为优秀样本的。


当很多农村还在以道路修建、公共基础设施和绿化覆盖率为豪时,江浙农村早已走在前头。早在很多年前,浙江就推出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房改造、公共基础建设等大大小小的工程就在浙江一万多个村庄推行。


“美丽乡村”这个概念就是发源于浙江湖州,早在2008年,浙江安吉县就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概念,全国各地的同类建设纷纷兴起,美丽乡村也逐渐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


△湖州安吉为“美丽乡村”先行探路。<br>
△湖州安吉为“美丽乡村”先行探路。


除了农村自建房外,江浙名气更大一点的还有他们的回迁房。


这些房子区别于欧式风情别墅,更多了一些传统江南水乡人家的风情。比如江苏宿迁的农村别墅,第一批建好的“最美农房”位于松张口村,都是出自国内顶尖设计院之手,令人艳羡的是这些还是一批盖给农民的回迁房。


△江苏宿迁的回迁房。<br>
△江苏宿迁的回迁房。


火遍全国的浙江富阳东梓关村也成了新晋网红村庄,原本村民仍然住在年久失修的民房里,为了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当地政府主导建房,邀请专业人士的统一设计、因地制宜在村南代建了46户杭派新民居作为安置房,如今再现了吴冠中笔下的水墨江南、烟柳画桥、风韵悠荡。


谁说中国乡村就只有一种面貌?


国内乡村除了江浙沪一带的农村是佼佼者,福建的乡村别墅也常被人热议——“别墅被福建人玩明白了”这类热搜也出现过,福建、潮汕、江门等地的乡村豪华且多样的洋房别墅也让世人对中国农村刮目相看,我们常给农村扣的“山沟沟、脏乱差”的帽子,也早该摘了。


当然很多人会说,是时代变了。江浙一带的农村确实变化很大,举浙江奉化滕头村为例,过去滕头村和周边的村庄有这么一首民谣:“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两百零,有女不嫁滕头村。”


而到了20世纪末,滕头村的歌谣早改成了:“田成方,楼成行,绿树成荫花果香,清清渠水绕村庄。”


从歌谣的360°逆转就能窥探巨变,滕头村在别墅建造上有非常大的转折,从第一代小康别墅到第二代质的转变,保留了原有的徽派风格和布局方式,让村里原有的颇具古韵的建筑都予以保留且开发利用。


如今的滕头村喜提多项“全国首个”——全国第一个村级生态环保委员会、全国首批卖门票的村庄、全国首个村域5A级景区、全国首个建立PM2.5观测站的村庄……难得的是,滕头村在建造生态旅游区带来商业效益的同时,环境保护也同样予以看重。


再以浙江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县之一的安吉县为例,可能很多人没想到如今被称为“中国白茶之乡”的安吉余村,也曾矿山和水泥厂遍布,虽然靠“卖石头”致了富,但同时也带来不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曾经的安吉余村也面临过污染和穷困。/《新华社》<br>
△曾经的安吉余村也面临过污染和穷困。/《新华社》


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开始蜕变,去年,余村实现了GDP近1亿元,其中七成来自旅游业。


安吉余村还从世界各地170个申请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如今的余村,也是白茶之乡。/《新华社》
△如今的余村,也是白茶之乡。/《新华社》


据统计,今年浙江省有12个村新晋升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有28个村被纳入,数量居全国首位。


农民的相对富裕也让浙江的美丽乡村成了一种隐形的城市化聚落。如何为衰败乡村焕发新生,看看国外的乡村模式,或许会有不少启发。


比如日本的古川町“故乡再造旅游”不仅仅是风貌和社区的营造,还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叠加和自然生长。


德国还有“通勤村”的模式,不仅是交通层面的“通勤”,还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城乡交流”,乡村传承已久的自治化管理、多元化经济,再加上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等条件推动,推动了城市和村镇之间的畅快“通勤”。


荷兰的羊角村从环境友好和宜居两个出发点改善,尽最大努力保持宁静和古朴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特色风貌。


△荷兰羊角村的农家生活。/unsplash<br>
△荷兰羊角村的农家生活。/unsplash


当然各国之间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不同,但终究来说,都有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尊重,以及按照自然的肌理和生态规律设计,说到底,无论乡村还是城市,“居住”这两个字才是首位,能保证因地制宜引入现代化基础设施,改善人文居住环境,促进当地就业活力都是关键所在。


城市和乡村其实并没有泾渭分明,就像甘地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


乡土特色既具体又抽象,可能只是村口的一棵百年老树,记录了村落的沧桑巨变,也可能是全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也可能是一座不起眼的土地庙或祠堂,能保一方安宁。但它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地存在于空气当中,让你觉得熟悉,归属感自然有了,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大概就是这四个字——“终老是乡”


我们总说“回不去的故乡”,或许“看得见的乡愁”,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参考资料:

为什么浙江人喜欢回农村盖豪宅? 乡村笔记

浙江农村究竟有多富? 中国新闻周刊

看完浙江农村豪宅,说这是欧洲我都信 浪潮工作室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浙江湖州市为例  侯子峰

浙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黄 璜

浙江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研究  郎富平

乡村振兴:灵魂之火的复燃与传承  孙正基

新农村景观的乡土特色表达策略研究  唐祖辉

乡村 让城市更向往——浙江奉化滕头村向绿色发展要动能  浙江日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钟无艳,编辑:周芷若,校对: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