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不过半年,曾火上央视的“无人火锅店”已风光不再。这两天,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解到,此前在渝布局的两家“无人火锅店”如今已经全部关店。
火上央视的“无人火锅店”关门了
2月11日中午,记者在位于二郎的千叶中央街区看到,“宏金花”无人火锅店的招牌已经取下,原店铺已被重装成了一家小面店。
△原二郎门店已被重装成小面店
记者了解到,“宏金花”无人火锅店于去年进驻重庆。与传统火锅店不同,基本实现24小时自助营业,只在一定时间段内才会有服务人员。
团购网站上,江北、九龙坡的两家店均显示歇业
“无人火锅店”一现身“火锅大本营”重庆,迅速引发各方关注,甚至火上央视,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体验。
△央视报道截图
“最初一两个月,人气旺得很。”隔壁打印店老板说,经常在中午时段,火锅店门口就早早地有等待就餐的客人,“排号的凳子都坐到我们店门口。”
点餐流程烦琐成最大“槽点”
记者了解到,“无人火锅店”分为“自选”和“就餐”两个区域。
在自选区,智能化自动售卖柜台放置菜品,用手机扫描可打开柜台。顾客拿到自己想要的菜品后,柜台会根据拿菜的重量自动计算价格,选定菜品后直接到就餐区落座开涮。
那么,为何模式如此新颖的火锅店,经营半年多就停业?
据介绍,当时店内总共只有两名员工,年龄较大,理解和操作系统比较吃力。比如,每次在系统后台操作存货等步骤,费时费力。
该员工同时提到体验问题。以江北店为例,虽然位于观音桥,人流量大,但顾客却多是店周边的老年人。拿菜添菜都需要扫码,对于他们来说,体验感大打折扣。
原白象食品集团面点事业部CEO、悦来品牌战略咨询创始人杨洪曾专门去体验。据他观察,在消费成本和体验感上,无人火锅店并未没有做到“颠覆性的创新”。
杨洪向上游新闻记者分析道,由于省掉人工费用,菜品整体价格低了30%左右,算下来客单价20多元。但同级价位的“赛道”,还挤满了预制菜、冒菜甚至外卖等等大大小小的“竞争者”,抛开味道和喜好,他认为,无人自助火锅店在价格这一块并不特别占优势。
除此之外,所谓的“自助”点餐流程,更是很大程度上“劝退”了一部分回头客。
“首先,和我们正常吃火锅一样,你得先点锅底,就得第一次扫码;菜品分别放在不同的冰柜里,选荤菜,得二次扫码;选素菜,又得扫第三次码;如果需要酒水饮料,还得继续扫码。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荤菜和素菜都在一个冰柜里,所以实际扫码取菜的次数会更多。”
“原本是冲着体验‘无人’的便利,没想到反而过程更烦琐了。”杨洪说。
△火锅店的点餐流程(受访者杨洪摄)
火锅仍离不开服务
近年来,无人化、智能化成为餐饮行业升级发展的方向之一。尤其对于传统火锅店,正面临着人力成本逐年增长、人员流动性增大等发展阻力。
因此,“无人”模式也被不少火锅从业者视为一道突破口。比如,海底捞砸下1亿元建“无人火锅店”。最近,在成都、黑龙江也出现零星试水。
不过,在业内看来,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噱头大于实质”,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重庆一位火锅从业者表示,在消费习惯上,火锅的社交属性浓厚,人们更喜欢热热闹闹的就餐氛围;另一方面,如何把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到火锅店的运营中,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找准切入口。
重庆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则认为,高知名度的品牌做“无人”或许比较容易被接受,小吃类快餐类等标准化产品也比较适合做“无人”模式,“而正餐火锅仍需要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