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姜鑫,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泰康对阳光城的减持仍在继续。


2月10日,阳光城(000671.SZ)发布公告称,泰康人寿计划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1.6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99%)。这使得在2月10日房地产板块整体的上涨中,阳光城出现了逆势下跌,截至收盘,阳光城收于2.81元/股,跌幅1.06%。


此次减持过后,阳光城和泰康一年多的缘分或将止步于此。加之去年底的减持,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几乎减持了其所持的所有阳光城的股份。


投资一年多后分手


公告中,阳光城表示,泰康人寿根据公司资产配置需求和相关投资决策,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截至目前,数据显示,泰康人寿持有阳光城股份1.652亿股,占阳光城总股本比例3.99%,此次公告计划减持阳光城股份数量占其持股数量的约99.98%。


而就在去年底,泰康保险集团旗下公司已经对阳光城进行了大规模减持。


2021年12月27日晚,阳光城公告,收到公司股东泰康人寿保险及泰康养老保险通知,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与一家名为沧州泰禾建材有限公司的企业签订协议,泰禾建材将从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受让阳光城7.41%股份,共计约3.07亿股。


此外,泰康养老12月27日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阳光城约828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占阳光城总股本的2%。公告显示,股份转让完成后,泰康人寿与泰康资产持有阳光城3.99%股份,泰康养老则不再持有阳光城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泰康此次股份转让的单价为3.05元/股,而2020年9月,泰康以6.09元/股的价格入股阳光城,支付转让价款约33.78亿元,此次减持接近“半价”出让


阳光城和泰康的缘分始于2020年。当年9月,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与当时的阳光城第二大股东上海嘉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从上海嘉闻受让13.53%的股份,共计5.5亿股。


进行股份转让的同时,阳光城对未来10年的业绩做出了承诺,根据双方约定,阳光城须在2020年至2024年实现不低于15%的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且累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40.59亿元,并在随后的2025年至2029年,分别实现5%至10%的业绩增长,如果业绩未能达标,则须对上市公司进行相应现金补偿。同时,若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合并持股低于9%,上述业绩承诺事项由各方另行协商并及时披露。


2021年12月29日,在泰康系公司公告进行减持后,阳光城公告称,阳光城控股股东阳光集团与公司第二大股东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于近日经磋商,就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所持公司股份降至3.99%的情况,双方拟签署补充协议。


在泰康系公司入股阳光城后,获得了两个董事席位。就在2021年10月末,围绕阳光城2021年三季报的审议,来自泰康的董事董事陈奕伦、姜佳立对《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出了反对票,理由为“对于公司三季度所表现的公司经营恶化,需要得到管理层合理解释”。


阳光城2021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阳光城实现营业收入114.01亿元,同比下滑18.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险资梦断地产


自2020年6月以来,阳光城的股价自7.79元/股高价跌至2.53元/股(2月8日盘中最低点),区间跌幅高达51.89%。泰康系对阳光城的战略投资可谓忍痛出局。


但这并不是个例。2021年,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下出现急刹车,板块风险暴发,新房销售及回款表现承压,外部融资受阻,加之债务偿付高峰到来,板块承压,而一直对地产板块偏爱有加的险资受到重大影响。


一直以来,不动产都是险资非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板块的变动也拖累了保险行业的投资端业绩。另一方面,上市房企股价也一路下探,考虑到投资收益压力,险资对房地产投资愈发谨慎甚至离场。


除泰康分手阳光城外,就在2021年,大家人寿、中国人寿、和谐健康、君康人寿等险企都对所持房地产企业股票进行减持。例如,2021年11月至12月间,大家人寿累计减持金地集团比例为5%;前三季度中国人寿连续减持万科A、招商蛇口两家公司股票;另外金融街和首开股份也被减持。


招商证券非银团队曾在研报中表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涉房投资项目金额分别为1903.3亿元、958.1亿元、907.3亿元、129.4亿元。由于保险公司配置地产及相关资产的金额较大,造成了市场对地产敞口的担忧,也影响了市场对保险股的投资情绪。


例如受累投资华夏幸福,中国平安在2021年中报中计提减值359亿元(总敞口540亿元)


地产公司还具备投资价值吗?


在中金公司研究团队看来,地产开发业务虽然有周期性,但也有永续性(房子总是要建的)。随着供给侧“劣币”出清,行业良性竞争可期。企业高增速、高波动、不持续变为低增速、低波动、可持续。一方面,开发业务回归制造业并非坏事,利润率虽薄但至少是可持续的;另一方面,通过投资性物业赚取持续稳定租金回报的市场也正得到大幅拓展(与消费、长租、养老、产业、物流等相关)。这些都将助力优秀企业穿越周期。而对于地产股来说,地产企业经营逻辑正在从运用杠杆博弈周期(资产价格)回归到优产品、稳财务、薄利润、促周转、拓商业的业务本质,地产股投资的板块β逻辑渐弱,个股α逻辑渐强。


险资会作何选择呢?一位保险资管从业人士表示,目前行业整体趋势是在降低地产类股权持股比例,但也不会突然撤离,可能会关注优质企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