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农历新年(春节)的习俗起源于中国,凭借着古代中国的实力而传播到周边国家。至今,春节成为中、韩、朝、越这些“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共同节庆。

时移事异,汉字已经退出了朝鲜半岛和越南的社会生活,但春节和诸多起源中国的节庆保留至今。

日本仍在书写系统中保留大量汉字,却于1873年废除使用千年的农历,改用阳历(现代公历)。自此,日本人不再过农历春节了。



▲越南春节

农历被废除了,日本人过新年的习俗却并未消失,庆祝新年依然是日本民众的重要活动。更改历法后,日本将公历新年(1月1日)作为“日本春节”的固定日期,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了。中国现今尽管也实行现代公历,但农历和农历节庆依旧得到了保留。

那么,日本废除农历和农历新年有哪些深层次的考虑?“日式春节”还有着哪些传统印记呢?



▲日式“买年货”

*为便于读者阅读,本文的“春节”特指农历新年,而非“日本春节”

一、汉字文化圈的共同节庆

历法是人类确定年月日等时间单位长度的计算方法。现行的历法系统主要分为太阳历、太阴历及阴阳合历三种。

太阳历以太阳为参照物,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全年大都分为12个月,长度在365天左右。

目前国际通用的现代公历(西历)就是典型的太阳历,伊朗使用的伊朗历、罗马帝国时期颁行、欧洲在17世纪前还广泛使用的儒略历都是太阳历的代表。



▲太阳历以太阳为参照


太阴历则是以月亮为参照物,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个月,古人通过观测月面变化(即月相)来判定月亮是否运转一周。

太阴历一年也分为12个月,长度只有354天左右,中东地区广泛使用的伊斯兰历就是典型的太阴历。

阴阳合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标准划定年的长度,月份和日期划定则依靠月亮。中国的农历虽然被称为阴历,但其实中国农历是典型的阴阳合历。



▲不同的月相


历法都配有相应的节庆,如西历中12月25日的圣诞节。中国农历的诞生与古代农耕社会关系密切,衍生出二十四节气,春节习俗便与之有关。

农历春节的雏形早在夏朝时便已出现。《说文解字》中对“年”的定义是“谷熟也”。《谷粱传》中“年”的定义被进一步细化,“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年”从单纯的时间单位变为一种节庆。



▲“年”的甲骨文是人背着成熟的粮食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时期,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过年习俗不断发展完善。伴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张,过年的习俗从中原腹地向四周传播。

古代的朝鲜半岛在政治和文化上与中国联系紧密,中国的农历以及春节、中秋等节庆习俗传入朝鲜半岛。隋唐时期,统治半岛的新罗王朝借鉴《太初历》制定了本国历书,全方位接受了中国农历及许多节庆。



▲韩国春节


越南北部在公元10世纪之前都归属中国,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农历和春节、中秋等节庆在这里也影响深远。

受地理环境影响,朝鲜半岛和越南的春节又与中国春节同中有异。春节在朝鲜半岛被叫做“旧正”,朝鲜民族尚白,贴的春联、发的压岁钱大都是白纸制作。古时过年时,年糕和酱菜是新年主食。



▲越南五果盘


越南纬度较低,春节习俗与两广、云贵地区相似。以香蕉、橘子等拼成的五果盘、越南春卷、粽子更是越南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受海洋阻隔,日本与中国的联系相对较弱,直到公元7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国力鼎盛,文化繁荣。日本派出使节出使中国,日本被纳入汉字文化圈,春节过年的习俗漂洋过海来到日本。



▲日本遣唐使

公元692年,日本开始实行中国南朝刘宋时期编修的《元嘉历》,农历和春节习俗传入日本。

公元705年,日本天皇为驱散瘟疫,参照周礼在皇宫中举办“追傩”仪式。日本模仿的是中国在春秋时期就已存在的“大傩”,这个仪式本是为农历新年到来而准备,驱除鬼怪,祈祷一年平安。



▲大傩


到公元12世纪,宫廷大傩仪式开始衰亡。民间大傩多在寺院中举办且依然盛况不减,成为春节准备的一部分。15世纪中国江浙一带“变宝豆”的习俗传入日本,让大傩进一步简化,日本平民大多改为撒豆驱鬼并延续至今。

与中国人在年节祭祀灶王、财神等神明一样,古代日本人也会在春节时到神社和寺庙祈福。



▲撒豆驱鬼


稻米种植传入日本后,以劳动生产为基础的宗族纽带变得愈发牢固。春节之际,人们会阖家团聚、祭祀祖先、共叙亲情。《日本岁时记》记载“今夜为除夜……家人奴婢,相互欢娱,送旧迎新”。

从12世纪末起,日本武士阶层掌握了国家实权,京都的天皇朝廷成了政治花瓶。实力强大的源赖朝迫使天皇任命自己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统治日本。



▲镰仓幕府架构


虽然政治的动荡,但春节的地位在日本逐渐固定。中式习俗经过本土化改造,形成了日式春节。

总的来说,春节习俗以古代中国强大的国力为基础,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向周边国家输出。日本与中国的联系程度比不上越南和朝鲜半岛,并未全盘接受所有中国习俗,但日本在严格遵循农历历法,春节的地位不可动摇。7至19世纪,农历新年影响日本社会一千多年,见证并推动了古代日本社会的发展。



▲日本春节与农历紧密相连


二、明治维新,日本废弃农历新年

1573年,日本历史上的第二个幕府——室町幕府在日本战国的纷争中灭亡。割据各地的诸侯为统一日本,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战争。

日本战乱频仍的同时,欧洲正在漫长的中世纪里摸索前行。1582年,教皇额我略十三世颁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罗马帝国时颁行的儒略历因误差增大而被废止。欧美国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改用格里历,格里历也将随着欧美国家的崛起被传播到全世界。



▲额我略十三世


17世纪的东亚正在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结束了日本持续百年的战国时代。彼岸的中国在1644年实现了明清易代,白山黑水中的满族人成为中华帝国的主宰。

从862年起,日本开始使用中国唐代编修的《宣明历》,到17世纪时已使用约800年。由于误差增大且德川幕府认为中华已被蛮夷统治,无法再被看作文化大国,日本开始自己编修历法。1685年,日本天文学家涩川纯海编撰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国产历书”——《贞享历》。



▲德川幕府所在地——江户


就在17世纪末,中日朝三国出于防止叛乱、避免外部势力渗透等目的,都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就在欧洲人开拓全球贸易的时候,东亚关闭了联系外界的大门,在发展中逐渐落伍。

《贞享历》之后,日本又相继编修了《宝历历》《宽政历》。到1844年(日本天保15年),在结合西方天文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日本颁行新版历书《天保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部耗费巨大心血完成的历书仅使用了29年便被扫进了故纸堆。



▲日本历史分期


1854年2月13日,这一天是传统农历正月十六,新年的喜庆气息还没有完全散去,江户城(今东京)中还是一片喜气洋洋之感。

突然,数艘通体黑色的美国军舰在美国海军将领马修·佩里的率领下驶入江户湾。佩里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日本签署了不平等的《神奈川条约》。俄国等国家也盯上了日本,沦为殖民地的阴云笼罩了这个岛国。



▲佩里


日本的有识之士看透了幕府的腐朽,立志要推翻德川幕府。在政治上与幕府不睦的长州、萨摩等藩成为倒幕派的大本营。倒幕派军队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击溃幕府军,德川幕府覆亡。倒幕派宣布“大政奉还”,登基不久的明治天皇走到前台。

西方入侵的威胁让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同时期的中国也在开展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没有触及清王朝封建统治体制,改革集中在军事等领域,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及明治维新那般彻底。



▲明治天皇

恢复一定权力的明治天皇对改革极为支持,改革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日本的封建统治秩序被打破,轻工业等领域生产蓬勃发展,社会风气逐渐开化。

1872年11月21日(天保历明治5年10月1日),当年5月成立的颁历商社获得了官历售卖权,正在各大城市销售新一年的年历。明治维新已开始四年多了,日本人依然使用传统历法。



▲日本使用的历法

年历销售火爆的同时,担任太政官权大外史的冢本明毅向天皇上奏“废除天保历,实行太阳历”。

冢本明毅表示,明治维新初期的国家财政十分紧张。有限的资金被分配到各项改革事业中,本就不富足的国库就快要见底了。

德川幕府时期,武士大都能按照地位等级获得大米作为“年俸”。明治维新后,武士阶层被剥夺了特权。为了安抚这些职业军人,明治新政府仍给他们发放俸禄,但现金替代了大米,发放方式改为“月给制”。



▲武士阶层

冢本明毅认为,实行旧历的话,需要时不时的给武士及其他公务员发13个月的月薪。这就不得不说历法中的一个特殊问题——置闰。

一年的时间并非整数,无论哪种历法,在时间计算上都有差余。中国的农历采用置闰月的方式补足时间,每隔几年就会有13个月。太阳历大都采取置闰日,即在个别月份增加一天来补足时间,例如公历中的2月29日。这样的话月份不会增加,发12个月的工资就行。



▲19世纪的日本官员


明治天皇接受了建议,趁着农历年即将结束之机,于当年12月2日(农历)发布太政官布告,废弃天保历。天保历(农历)在12月2日这一天戛然而止。第二天,日期便从农历12月3日变成了阳历1月1日。

日本政府此举,不仅省下了全国公务员(包括武士阶层)第13个月的月薪,甚至农历12月的月薪也被政府以“当月只过了两天,就不发工资了”的名头给赖掉了。



▲内阁制确立前,太政大臣是一号公务员


旧历突然被废让民众措手不及,颁历商社更是损失惨重,售出的旧官历变成一堆废纸,只能重新制作阳历官历。为了补偿商人损失,明治天皇批准将商社销售官历的时限延长10年。

日本近代重要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听说政府颁行新历法的消息后,不顾身体疾病,动笔写下了《改历弁》。向民众讲解新历法,说明更改历法对日本富国强兵,实现脱亚入欧梦想的重要性。



▲福泽谕吉

至此,基于缓解财政压力的需要,日本在1873年正式废止实行上千年的农历。基于旧历而产生的春节也就此消失,日本将全部的节日用新历重新定义,原本正月初一的新年变成了1月1日的新年。

上千年的习惯不可能因一纸政令而彻底改变,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民众还延续着在农历日期过节的习俗,日本也在官历下方标注对应的农历日期。但随着明治维新的深入,脱亚入欧成为日本社会的广泛共识,农历在日本社会逐渐消亡。



▲“脱亚入欧”的日本

三、另起炉灶的日本新年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取得胜利。清王朝不仅输掉了战争,对朝鲜的宗藩关系也被废止。日本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与落后的东亚社会传统做切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股强劲潮流。

1898年,日本对本国历法进行调整。自1873年废弃农历以来,太阳历已在日本实行了20余年。但日本实行的是本国制定的太阳历,与西方通用的格里历并不是完全一致。



▲甲午战争


1898年5月11日,明治天皇下达敕令第90号,将日本实行的历法更换为格里历,与西方国家的历法完全一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闰年关事件”。

到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同一年,日本官历彻底取消了农历日期的标记,因为过农历新年被当时许多日本人看作是落后国家的象征,在公历元旦这天过新年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

仅有在琉球群岛以及部分偏远乡村还保留着过农历新年的习俗,而当时日本占领的朝鲜半岛和台湾并非大和族的聚居地,大都坚持过农历新年。



▲日军占领朝鲜半岛


二战战败后,日本社会接受美国的改造和影响,农历新年印记进一步淡化。邻近的中韩等国也采用公历纪年,同时保留了农历,延续了春节习俗。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式新年的庆祝方式逐渐成型。

日式新年是将原来的春节挪到了公历新年,如今在1月1日过新年已成为日本人的共识,农历春节被称为“春节祭”,除了在和歌山、冲绳等县的部分地区和华人居住区外,已难觅踪迹。



▲春节祭

每年公历12月26号左右,日本的年味开始显现。刚刚撤下圣诞装扮的商店立刻摆上了日本新年的彩装,家家户户也忙碌起来,人们会在门口挂起“注连绳”驱除灾祸,家中准备年糕、橘子摆成的镜饼。

门口两侧安放门松,或者是将松枝悬挂在门前。这一习俗是唐朝时传入日本的,而“松”在日语中与“侍”相近,日本人借此祈求神灵庇护自己的家族。



▲门松

日语中“九”与“苦”发音相似,这天人们选择放过29日,在12月30日一口气完成新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2月31日被称为“大晦日”,类似于中国的除夕。在这天晚上日本人也会“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收看一年一度的“红白歌会”(始于1951年,功能类似于中国春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红白歌会

新年之际,长辈们会给晚辈们包“年玉”,类似于中国的压岁钱,日本不少地方还保留着过新年饮屠苏酒的习俗。

日本人的年夜饭有蔬菜和鱼虾合煮的年糕汤,更少不了一碗荞麦面。这种习俗起源于德川幕府时期,细长的荞麦面象征着长寿,美好生活如同面条一样绵长。且荞麦面易断,寓意和苦恼的过往说再见。



▲年越荞麦面


12点过后,人们会汇集到附近的寺院和神社“初诣”,即新年的初次参拜。人们汇集起来,敲响寺院里的座座梵钟,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幸福。诸如东京的浅草寺、京都的东本愿寺等大型寺院会排起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

日本在公历1月1日过年,这天在中国被称作元旦,但在日本却发挥着大年初一的作用。人们在寺院中捐出香火钱,供奉七福神。



▲撞钟人


春节与日本结缘千年,中国历书被日本从862年一直使用到1685年。使用两个世纪的本土历法后,日本在1873年废止了农历。但农历备注仍保留了约40年,传统的新年习俗也保留下来,只是被挪到了公历新年这天。

中日两国过新年的日期因为历法的不同而交错,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却是一致的。喜庆的节日氛围下,充满了人们对未来的无尽希望。



▲祈愿新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