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9日刊发英国记者卡米拉·贝尔-戴维斯的报道,讲述了自己在中国春运期间乘坐绿皮火车的体验,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常常发生在中国春节的前几天——今年的春节是2月1日。无数人跨越遥远的距离与家人团聚,其中很多人乘坐长途火车,有时候要坐好几天。上一次这样的春节是2019年2月。当时,我登上了一列拥挤的火车,从冰天雪地的北京前往中国南方温暖的云南。那是一次长达35个小时的旅程。
或许只有在这样的火车旅途中,各式各样的方言和中国从北到南的多样性才能如此紧密地集中在一起。这在今天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防疫措施意味着很多中国人连续3年不能返回故乡。不过,在那个时候,旅客们拥挤在成堆的礼物和行李中,喝瓶装的茶饮料或者啤酒,所有人都为即将到来的节日感到兴奋不已。在我的隔间,一群来自河南的打工者七嘴八舌地下着棋,几包瓜子在他们手上传来传去。
车开得很慢,因为我们乘坐的是一辆绿皮车。这类老旧火车的特点是笨重的钢铁结构、咣当的关门声和褪色的浅黄内饰。它们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无数次缓慢穿行——这是中国永不停歇的一部分。在车内,你能闻到金属、燃油和香烟的味道。
但绿皮车正在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铁。过去5年,中国新铺设了大约2万公里高铁轨道;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足够绕赤道一圈。
像绿皮车上的很多乘客一样,我的目的地是乡村地区,我要在一个朋友家里过春节。
作为车上唯一的外国人,我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多数是家长,让我给他们的孩子免费上英语课。作为交换,他们为我提供了春节礼仪方面的建议:多准备礼物,尤其是水果;喝白酒时要小心;碰杯时永远让你的杯子比主人的杯子低,以示尊敬;别忘了穿红色内衣,能带来好运!
我被火车内部的世界深深吸引,以至于连续几个小时我都忘记看窗外的风景。
火车上的面孔不断变换,语言也变成绵软的南方方言。很多人身穿刺绣极为精致的少数民族服饰。
这个时候,我开始霸占靠窗的位置,像一个着迷的小孩子一样贪婪地凝视着窗外的风景。午夜时分,我们终于抵达昆明,那里的空气温暖而干净。就在30多个小时前,我还在北京一个冰冻的湖上滑冰,而现在热带森林已经离我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