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故意扮丑、迎合欧美市场的所谓高级脸没有再出现
近日,一张与众不同的时尚大片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
这张照片中有黄种人、白人、非裔,三名不同种族的模特。
名为《All in Love》(同爱)的这套时尚大片由中国摄影师罗冰拍摄。
而这张照片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是因为照片中的模特与通常登上时代广场、时尚杂志的华裔截然不同。
欧美国家对华裔的最刻板印象——眯眯眼,没有出现。
故意扮丑、迎合欧美市场的所谓高级脸,也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
是一位能够在东方传统审美观念里被称为“美丽”的华裔女性。
看到这张照片,网友纷纷赞不绝口。
“这才是正常的东方美,是我们东方的美人儿啊。”
“说明网友们的审美观是正确的”
“中国人的审美:大眼睛,双眼皮,瓜子脸”
而照片中的华裔女孩,其实是生活在加州的中国籍留学生丹妮。
她在自己的抖音账号里,对突如其来的爆火发表了最新的回应。
“大家好,我是丹妮,是纽约时代广场这个新闻当中的女生。我是一名留学生,平时呢在海外的生活当中,也会接触到不一样的肤色和不一样的文化。非常开心能在这次作品当中被大家认识,得到了这么多的关注。
当时罗冰老师在创作他的新作品《All in Love》的时候,是想展示东方的美和世界上不一样皮肤的美。当时,他觉得我比较符合他心中的形象。
希望以后在海外的日子里能够宣传更多我们独特的文化,我个人是非常喜欢书法和汉服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让更多外国人来尝试这些事情。”
近两年正在好莱坞走红的中国摄影师罗冰,
他的摄影作品中充斥着自己特有的风格,在群星璀璨的洛杉矶得到业内人士追捧。
这次登上时代广场大屏幕的作品《All in Love》,是以反对种族歧视为主题进行创作。
作品中三位不同种族的女性模特紧紧靠在一起,彼此相连。
摄影师罗冰表示,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所有人都应互爱互助,人人平等。对于女性而言,更不应该带有歧视的眼光进行区别看待。
无论你是什么肤色,美丽、优雅应是所有女性的代名词。
作为观众,我们认为这些照片令人十分舒适,赏心悦目。
而反观近年另外一些“时尚大片”,
他们则是用“眯眯眼”和“阴间高级脸”,来疯狂迎合西方对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
2021年圣诞过后,三只松鼠因一则之前发布的广告彻底引发民怨。
三只松鼠也被披上“辱华”,“故意迎合西方审美”,“歧视”的标签。
事情是这样的,早在2019年10月的时候,三只松鼠发布了一组产品宣传的海报,海报中的模特“眯眯眼”、“厚嘴唇”等元素,被很多网友认为存在辱华的现象,而海报宣传的亮点也不是酸辣粉本身,这件事很快就引发了热议。
很多网友认为三只松鼠是在故意丑化中国人,有明显的辱华倾向。
随后,海报中的模特和三只松鼠官方先后发表了澄清声明:
模特本人表示:“自己本身就是眼睛小,难道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吗?”
她还附上了自己的生活照以证清白。
看到这些照片,人们发现:
其实模特本人非常漂亮,她明明是一位看起来热爱生活、阳光健康的女孩,却被摄影师和策划拍成了广告中的样子。
网友们评论道:
这个广告不是模特的问题,而是摄影和创作的问题,上次看到如此傲慢不屑的表情还是在时尚杂志的奢侈品广告上,但作为大众食品摆出这样的表情真不是拉低消费者而是拉低产品;
不觉得上纲上线,西方用这种形象来辱华,自己还要跟风,这才是病态,跪久了不知道怎么站起来了;
外国不良媒体和不良品牌为了辱华特意找眼睛小,厚嘴唇去侮辱国人,让没真正了解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产生刻板印象,认为中国人都长这个样子。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这些辱华行为,就一味地抵制眼睛细长,厚嘴唇的模特......
不仅如此,迪奥、D&G、Zara等知名品牌都曾因为丑化中国人的外形引发争议;
而所谓的“眯眯眼”,“塌鼻梁”这种西方对国人刻板印象丑化的事情也从未停止。
2021年11月,陈漫在奢侈品牌迪奥的《迪奥与艺术》展览上的一幅摄影作品,惹恼了大批中国网友。
因为这张摄影作品“严重丑化亚裔形象”,迎合西方对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
图中的中国女性,令人毛骨悚然。
这是美吗??
看到这样的形象,你会因为她美,所以打扮得如她一样吗?
图中女性阴郁的眯眯眼,配上诡异的妆容、油腻的刘海,
一切都让人非常不适,让人半夜做噩梦,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中国人都生活在清朝呢。
该图来自2012年陈漫的摄影作品《傲慢的矜持》。
批评者指出,这套作品是迎合了欧美审美当中刻板印象中的中国脸。
一起被网友批判的,还有9年前拍摄的同一系列:《中国十二色》。
《中国十二色》
这系列中,所有女性除了都是“眯眯眼”和“雀斑脸”,甚至普遍妆容都非常另类。
此事件发酵后,陈漫就自己的另外一系列争议摄影作品真诚地道了歉。
但涉事奢侈品牌迪奥发布的声明,却声明试图撇清自己与摄影作品之间的一切关系。
声明称,陈漫女士的摄影作品《骄傲的矜持》是其参与的迪奥艺术项目作品之一,并非迪奥商业广告。
当网络舆论出现对陈漫作品的意见时,迪奥立即予以高度重视,随即删除该作品在迪奥官方线上及线下的相关内容。
迪奥的声明,只字不提引起轩然大波的照片是出自甲方爸爸——迪奥的指导和挑选之手。
反而用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该作品是陈漫参与的迪奥艺术项目作品之一,并非迪奥商业广告”来跟中国消费者们玩玩文字游戏,既不直接也不诚恳。
迪奥,真的能撇清关系吗?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是,
作为摄影师,最后展出的照片只是拍摄现场拍出所有照片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最终选出哪张照片在《迪奥与艺术》展览上展出,
100%完全由甲方——奢侈品牌迪奥决定。
摄影师作为一个妥妥的乙方,所有出街的作品都要按照甲方爸爸的想法走。
那么,是什么让迪奥选出了整个系列最能丑化亚裔的一张照片?
让我们来看看迪奥的往期广告作品。
虽然模特弟弟确实眉清目秀,但这弓着腰提着包的样子,怎么有点鬼鬼祟祟?
更别提那顶带着“小尾巴”的黑帽子,令人浑身不适。
至于为什么不适,请看看以下这几张图。
看懂照片中阴阳怪气的隐喻了吧。
即便不说是丑化,也算是刻板印象了。
两年前的迪奥大秀上,有一名“扮鬼”的模特也是一眼即不适。
这名模特一身诡异的“龙袍睡衣”,全身上下单薄如骨架,双手十指都戴着清朝的“护甲”,两只手腕还被枷锁链住。
她的嘴巴还被红色胶带贴着,最恐怖的是,现场走秀的背景音乐竟然是京剧。
看了只想让僵尸道长赶紧前来灭尸。
迪奥属于多个利用刻板印象丑化华裔的全球知名奢侈品牌之一。
网友们的笔诛墨伐,迫使迪奥不情不愿地撤下了官微的广告。
可是展览宣传都没被删除,照样有大量网友前去唇枪舌战。
作为一个国际大牌,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迪奥压根就没有花时间,也许是觉得不需要对中国本土文化做好调研。
因为在国外品牌眼中,“眯眯眼”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细数国外其他奢侈品大牌的中国区广告,
“瘆人”氛围几乎充斥着他们中的所有。
在全球所有华人眼里,中国春节一定是红火热闹、阖家团圆的一番其乐融融景象。
而巴宝莉(Burberry)的新年大片,让人看得哑口无言。
这一大家子在干什么?
人人面无表情、有的人脸都可以用愤怒来形容。
背景幕布用的也是传统中国人一定会认为阴森恐怖的黑白灰背景。
如果硬要说这是所谓的“高级风”,有人信?
全球著名时尚杂志《Vogue》强推过名为“中国脸”的摄影组图。
并没有说模特哪里不好的意思,可这真的能代表中国人的大众审美吗?
当年,杜嘉班纳拍摄的那组海报记忆犹新。
也触发了中国人沉积已久的愤怒,为什么白人模特可以是这样的:
外国的走秀模特也是,高鼻梁大眼睛:
但是到中国就变味了:
以及众所周知的杜嘉班纳“筷子”广告。
华人模特用筷子吃披萨,奇奇怪怪的色调和眯眯眼,外加奇怪的反应,处处都让人不舒服。
事实上,从1913年,“傅满洲”角色问世后,
立刻就应和了当时西方世界对华人的普遍排斥和歧视心态。
傅满洲
这个角色,很快就成为欧美炒作“黄祸恐惧”的标志性符号。
而“黄祸论”,则是西方世界在19世纪形成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黄种人是祸患,白人应当联起手来,共同抵抗黄种人。
在70年代电影中,饰演“傅满洲”这个角色的根本不是亚裔,
而是一个双眼用胶带贴成“眯眯眼”的白人男演员。
在傅满洲这个角色被创造之后的100多年,
如果有外国人对亚裔群体进行种族主义挑衅时,通常会做出一个常用动作:
把眼睛挑得细长,做出眯眯眼的形状。
Gigi Hadid
前不久的世界女排联赛上,塞尔维亚运动员杜尔德维奇就因为对泰国运动员有“拉眼角”动作,直接被禁赛两场,罚款2万瑞士法郎。
正因为这是对亚洲人的一种“歧视性”动作。
不服的话,再看看《纽约时报》怎么说?
“眯眯眼”是对东亚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西方人接触到的第一批东方人,可能是苦力,也有可能是远洋劳工,表面上不同于白种人的特殊标识,在一个多世纪中不断地被放大、渲染。
如果你经常看一些国际时装周和中国模特的海报,你可能会被一些共性的审美所迷惑。
那些看上去“奇怪”的东方面孔为什么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是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不是。
按照欧美国际时尚品牌设计师、甲方爸爸那些西方人的审美标准,
这才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