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温州人在非洲的史诗。

国学大师叶曼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非常聪明,这两种人过去被认为很不幸,一个是犹太人,另一个是中国人。”

的确,与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相比,中国人聪明、勤劳、隐忍,逆境中艰苦奋进,在许多领域往往能做到很出色。

80多年前,就有一个名叫程志平的温州小伙,因为贫穷而孤身闯荡非洲。


● 程志平在浙江温州永嘉县故居

在那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他白手起家,凭借着勤奋和智慧,开启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1929年,一场持续性的旱灾和虫灾席卷中国大地,搅得粮价飞涨、民不聊生。

为了生存,年仅19岁的程志平,离开温州临江镇的老家,搭邮轮前往法国,寻找发展机会。

由于不懂法语,他费了很大周折,才终于进入巴黎的一家工厂打工。

但工资低得可怜,每天累死累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日子一晃三年,程志平始终没能攒下多少钱,他想回乡,又觉得没脸见家乡父老,思前想后,决定另辟一条淘金路。



他用为数不多的积蓄,批发了一些瓷器和小五金,运到非洲加蓬的让蒂尔港贩卖。

加蓬位于非洲西部,横跨赤道线、濒临大西洋,是当时法国的殖民地。

由于当地经济条件落后,程志平的瓷器生意在这里根本做不起来。他挑着瓷器扁担,顶着赤道上空的炎炎烈日沿街叫卖,从城镇到乡村,顾客寥寥,几乎落了个血本无归。



走投无路的程志平,刚好遇到当地一家法式面包房的师傅病故,便去应聘烤面包。凭着在法国多年的生活工作经验,他顺利得到了这个岗位,由此在加蓬定居下来。

瓷器生意的失败,没有击垮程志平的斗志,他平日一边烤面包,一边物色着新的契机,并很快瞄准了捕鱼业。

两年后,他带着重新积攒下来的本钱,搬到了让蒂尔港以南150公里的埃丁布埃州。

这是一个楔形半岛,直插大西洋,鱼是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程志平的到来,直接给当地渔民带来了两项关键技术。

一是捕捞方式:当地渔民一直习惯用鱼叉、手捞的方法捕鱼,程志平教他们结网,用渔网捕鱼,产量巨增。直到今天,这种中国渔民传统的结网方式,仍在加蓬沿用。

二是储存方式:西部非洲惯有的做法是,将鱼用烟火熏制成鱼干,耐储存却损失了鲜美味道。程志平把温州人腌制鲮鱼干的方法教给他们,正好弥补了西非传统熏鱼干的缺陷,既方便储运又不失鲜美。

就这样,靠着先进的技术、聪明的头脑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儿,程志平开了一家渔业公司,成了这个地区最有本事、最能干的人,甚至在二战期间,成为了北非盟军的副食品供应商。

赚到一笔小钱的程志平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开了一家木材厂,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业。



不过好景不长,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而至,西方公司大举裁员。

面对困境,程志平没有舍弃一个工人,他自掏腰包,和当地工人共渡难关,获得了人们极大的拥戴和信赖。

危机过后,很多公司招不到人复工,而程志平的公司却凭着大好的名声,快速崛起,一举成为加蓬木材业的龙头老大。



让蒂尔港以东,有一个名为“贡共”的小岛,岛上生活着一个叫“考米”的部族。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志平结识了部族酋长的女儿阿尼娜,两人互生情愫,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第二年,一个男孩出生了,当地人称呼这个孩子为“平的儿子”。

孩子满月时,程志平尊重妻子天主教的习俗,带他去教堂接受洗礼。神父为孩子取名“让”,当地人则习惯称呼孩子为“让·平”。

1960年,加蓬宣布独立,脱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


● 加蓬(图片来源:新华社)

程志平出资帮助当地百姓修路、盖学校、建医院,还专门买来渡船,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被当地人亲切地喊作“平父亲”。

1972年,埃丁布埃州人民选举程志平为州议会议长,程志平由此踏入政界。

靠着自身优越的才干和妻子的帮助,程志平在这一职位上干得非常出色,获得连任,之后又被选为市长。

他不拿工资,免费为民众服务,同时仍继续着自己公司的生意。

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拼力付出,让程志平积劳成疾。

1985年,71岁的程志平终因操劳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葬礼上,他受到了国葬的礼遇,胸前佩戴总统第一勋章。

他在非洲生活了整整52年,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

国籍二字,就仿佛扯住风筝的一条线,纵然游子漂泊再远,心也牢牢与祖国维系在一起。

曾有无数个夜晚,他站在海边,瞭望着祖国的方向,口中低声哼吟着家乡的曲子,哼着哼着,突然就泪流满面。



无数次想回国,却又无数次拖延搁置。起初因为贫穷无颜见家乡父老,后来因为战争阻断了回乡之路,再后来,工作日益繁忙,想着总有一天会闲下来,到时候再回家看看。

但人生无常,往往拖着拖着,就过完了一辈子。



程志平非常注重对儿子让·平的教育,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让·平也很争气,学习刻苦,以优异的成绩留学法国,取得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受父亲的影响,让·平博士毕业后,也进入政界,在加蓬政府任职。


● 让·平

他始终践行着父亲的为人处世准则,沉稳、宽容、智慧、勤奋,赢得了广泛赞誉,仕途一路高歌。

在从事外交工作期间,他辅佐加蓬总统,调解各非洲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乱,不顾个人安危,奔走于安哥拉、刚果(金)、刚果(布)、中非、乍得、马达加斯加等战乱国家,穿梭于枪林弹雨中,好几次险些付出生命,为恢复非洲大陆的和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004年,让·平当选为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2008年,当选为非盟委员会主席,这是一个包含了55个非洲成员国的联盟,与欧盟有着同样的国际地位。

2016年,让·平参加加蓬总统大选,以47.24%对50.66%的得票率,惜败现任总统阿里·邦戈。


● 参加大选的让·平

在让·平的从政生涯里,他一直牢记着父亲的故乡。

他先后6次来到中国,致力于发展加蓬与中国的关系,积极推进中加友谊。在他的努力下,加蓬的工商业中心让蒂尔港市,与温州结成了友好城市。


● 让·平祖居开放仪式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3年7月3日,让·平带着家人和朋友,第一次以私人的身份,漂洋过海来中国省亲。

踏上温州的土地,走入父亲的故居,他细细抚过父亲生前心魂所系的一砖一瓦、一瓶一案,目光中有激动,也带着一抹深深的怅惘。

“回到父亲的故乡,感觉像是父亲复活了一样……仍记得当中国成功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时,父亲激动得跳起舞来。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父亲跳舞,他高兴得不得了,嘴笑得都合不上……”


● 让·平回到祖居(图片来源:新华网)

院子里有一座再现“程门立雪”典故的铜像,当年的程颐,是程氏一族的骄傲。

如今,一位黑皮肤的程氏子孙,再度为家族带来了荣耀。

屋中有一对蜡像,塑造的是当年程志平从埃丁布埃州议长之位卸任时,和儿子手牵着手,从欢送的人群中间走过。


● 让·平父子蜡像

这温情的一幕,永远定格在了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故居里。

他们彼此紧牵的手,是中加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象征。


● 蜡像原型

正如让·平所说的那样:“与温州的情缘,是隔着千山万水也隔不断的思念。这份情缘源于父亲,且将通过子孙,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