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肉体的永生不太现实,但适当干预衰老和寿命的长短是否可以实现?当下,在以哈佛、梅奥为代表的海外科学界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希望用于人体的衰老抑制成果,其中,可模拟人体“断食延寿”的哈佛代表性成果瑞维拓等第二代NAD+技术甚至已经成为实际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1.

2009年7月,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两只恒河猴因为成功地“逆生长”而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



上图的两只恒河猴:左边的头发油光水滑,皮肤、身材紧实;右边的头发干枯,皱纹、脂肪堆满全身;二者的年龄看起来相差一倍有余。然而事实却是,它们分别是27岁和29岁,年龄仅相差2岁。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左边的恒河猴从12岁开始比右边的要少吃30%的热量。参与这项研究的恒河猴共有76只,而“少吃”的那些恒河猴的平均寿命被成功延长了15%,最长甚至活到了43岁(相当于人类130岁)。

这个实验说明,单纯地执行“热量限制”对与人类衰老过程接近的恒河猴来说,的确有用。不过,威斯康星大学的另一个研究组Dudley W. Lamming却在今年发现了更接近事实的答案。

研究组先是将实验小鼠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热量限制组,并且,其中一组除了限制热量外,还实行了“断食”(即保持长时间的饥饿)。结果发现,同样进行了30%的热量限制,“断食”小鼠的寿命比“不断食”的小鼠寿命足足延长了8个月(相当于人类寿命延长了24岁)。

接下来,研究人员还发现,即使不给小鼠限制热量,仅仅是使它们“断食”——每天饿21个小时,这些小鼠的血糖、肝脏代谢能力依然出现了大幅提升。



这个实验证实,单纯的“少吃”能够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但对延长寿命却没有显著效果,而“断食”或许才是改善代谢、延长寿命的关键所在。

2.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无法忍受禁食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也大可不必失望。

此前研究显示,“热量限制”、“断食”对于实验动物的保护作用,与体内一种名叫Sirtuins的“长寿蛋白”的激活有关。而人体内存在一种负责DNA损伤修复与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酶NAD+,其同时也是激活Sirtuins的关键物质。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补充该物质就可以使机体衰老发生逆转。

很快,这个理论就被验证了。2015年,来自哈佛大学的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证实:通过补充β-烟酰胺单核苷酸(即富人圈疯抢的衰老抑制剂瑞维拓的关键成分)提升体内NAD+水平,使小鼠出现了衰老抑制,后续又经华盛顿医学院发育生物学教授今井真一郎证实,其使老年动物的剩余寿命延长了2倍之多(实验结果相当于人类寿命增长了8年)。



辛克莱尔与实验小鼠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在精英层里激起了重金索求的声浪。2018年,全球高净值圈开始流传第二代NAD+产品瑞维拓,但这些富人的疯狂,可不仅仅是因为“经不起饿”那么简单。在瑞维拓研发期间,辛克莱尔就曾亲身当了2年的“实验对象”,并且发现自己的生理年龄指标整整年轻了10岁,后续,美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奥斯丁·马茨、美国职业橄榄球四分卫杰伊·卡特勒等人也加入了这一使用行列,甚至就连国内京东跨境店上的瑞维拓都被抢购一空。



3.

现实中,不少高端群体正在疯狂摄取以瑞维拓为主流的NAD+应用来使肉身得以保鲜,但是,如果能开发出“一次清空”所有衰老细胞的科技,人类的寿命很有可能将在短期内被大幅延长(例如直接从80岁延长到110岁)。

这也是首富贝佐斯如今正专注投入的事业。2018年,贝佐斯就和贝宝创始人彼得·蒂尔第一次正式合伙进入研究人类“延寿”的领域,而打动他们的是一种叫作Senolytics的技术。



许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可Senolytics从很早起就被一部分高净值群体视为“衰老逆转针”。它能够精准锁定不同的衰老细胞并将其一举歼灭。

2018年,“全美第一医院”梅奥医学中心发现,实验小鼠在在口服“达沙替尼+槲皮素”(第一代Senolytics疗法)后,老年小鼠的平均寿命足足延长了36%。随后,这一技术在人体临床中成功清除了受试人体内的衰老细胞。



对照组(左)出现脊柱弯曲和白内障,Senolytics小鼠(右)出现衰老逆转

近期,科学家更是在《自然》发表了一篇极为轰动的研究:通过将Senolytics和CAR-T(细胞免疫疗法)技术结合,在短短十天内就完全“扫清”了体外的衰老细胞,精准度近乎100%。

当然,对普通人来说,最想了解的或许还是这项技术该如何使用的问题。随着近期每次120万人民币的CAR-T疗法在国内获批上市以及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基于CAR-T技术的Senolytics也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继NAD+应用之后,大有潜力进入人体应用的“衰老逆转针”。

4.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追求的还是无需对抗人的本能忍耐饥饿就能舒适地保持年轻的生活方式。因此,已经被高净值人群广泛选择的瑞维拓,离人体使用只差毫厘的Senolytics,还有近期哈佛大学在年轻血液中发现的可模拟“换血疗法”的作用蛋白——GPLD1和GDF11,就成为了科学界炙手可热的技术。

得益于全球尖端科技的普及,未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或将不再局限于时间的长度,而是生命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