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上线的视频节目《十三邀》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富豪的胡润,在北京的街头一边走一边告诉主持人许知远:他做富豪榜是因为里面有故事,他发现教育界首富由教英语的俞敏洪,变为教孩子考试的张邦鑫,又变为教人考公务员的李永新;这很有意思,首富更迭背后是教育需求的转变,最终折射的是中国经济的变迁。
李永新坐上教育界首富之位,得益于他创办的中公教育。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大热,借壳上市的中公教育股价屡创新高,2021年2月冲高到43元每股的峰值区间,总市值超2600亿元,让李永新的身价成功问鼎全球教育界首富的宝座。
次月,李永新更因豪掷十亿捐给北大成为风云人物,而到了年末却是另一番景象。
连番被证监会问询的中公教育,2021年12月中旬惨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则持续走低,全年跌幅高达78%,成为2021年A股跌幅最高的股票,排在其后面的是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华夏幸福。2022年1月14日,中公教育股价继续下跌,市值仅剩466亿元,不足高峰时期的零头。
在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的背景下,李永新及其掌舵的中公教育究竟怎么了?
家族身价缩水超1200亿
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被外界关注,是从成为教育首富开始的。
2019年一个新名字闯进了《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43岁的李永新和他母亲鲁忠芳凭借585亿元的财富成为中国教育界新任首富。此前两年,这个位子上坐着的是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再往前11年,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2019年他俩均被打败,只能屈居第二和第三。
一次榜单或许有偶然因素,但多次上榜就是实力了。2020年胡润教育企业家榜继续发布,李永新不仅继续问鼎中国教育首富,还以910亿元的财富登顶全球教育首富,这年张邦鑫继续坐在第二的宝座,俞敏洪则跌到了第六名。
虽然2021年胡润教育企业家榜单还没发布,但从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单上也能窥见一二,李永新依然榜上有名,以426亿元的身价,位列第91名。而遭遇“双减”风波的张邦鑫和俞敏洪,则无缘富豪榜。
说起李永新、张邦鑫、俞敏洪这三位教育界大佬,他们身上还有一个光环,都毕业于北大。决胜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阙登峰曾做过统计,在教育行业顶级公司的前100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来自北大。所以也有人说,北大是中国教育行业的发轫之地。
观察上述三位大佬坐上教育首富位子的时间线后发现,他们的成功多少沾了点时代和政策背景的光。俞敏洪是赶上了出国热和语言培训红利,张邦鑫碰上了K12赛道和在线教育的爆发,李永新则是遇到了“公考热”。
2003年,中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从6万多人增长至12.5万人,自此以后公务员报考人数以直线上升的态势在高速增长。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超过200万名考生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这些报考公务员的大多怀着“背水一战”的心态,这种心态下也造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舍得花钱,这点在中公教育的财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2018年,中公教育通过一份高达185亿元的重组方案,期望借亚夏汽车的壳实现曲线上市。当时双方签订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承诺在完成资产重组之后,中公教育在2018年至2020年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少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
为了完成业绩对赌的承诺,中公教育疯狂拉高业绩,2018年到2020年营收分别为62.37亿元、91.76亿元和112.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亿元、17.19亿元和18.67亿元,均超额完成业绩对赌承诺。
也正是看到财报中靓丽的业绩表现,二级市场和机构对中公教育抱以很高的期待。上市后,中公教育股价一路猛涨,收获了雪片般投来的买入评级,李永新家族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最高一度超过1600亿元。
“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大概李永新怀着跟项羽一样的心思,自己名利双收了,也得表现表现。2021年3月,李永新非常豪气地拿出10亿元捐赠给北大,创下北大建校以来个人捐款的历史纪录,一时风光无两。
捐赠仪式上,李永新发表一番感恩母校的演讲,强调中公教育还得继续努力,未来争取给北大捐赠100亿元。
有如此豪爽的校友,北大无疑是高兴的,然而二级市场的13万名投资者却只能默默流泪。
对赌期刚过,中公教育的业绩来了个翻脸不认人。2021年上半年中公首次出现亏损,净亏9716.25万元,三季度单季亏损更是高达7.94亿元,前三季度共亏8.9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13.2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67.45%。三季度营收也出现罕见下滑,同比大跌15.29%,为63亿元。
这让本就低迷的中公教育股价再次应声下跌。截至1月14日,中公教育每股报收7.57元,总市值为466亿元,与最高峰相比缩水2100多亿元。按照李永新母子59.71%的持股比例算,二人身价不到一年缩水超1200亿元。
寒门出贵子
也许是时代造成的共性,回顾李永新的创业史,依然是熟悉的“寒门出贵子”的剧本。
李永新的父母都是工人,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他还有三个姐姐,六口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好在李永新父母人缘不错,李永新的成绩也一直拔尖儿,在亲朋好友的接济下,他把中学课程读完了。
眼看着临近高考填志愿,据说父母希望李永新报考军校,因为不用交学费。可李永新态度坚定,非北大不可,家里人拗不过只能同意。高考成绩出来后,李永新被北大录取,虽然不能免学费,但小镇出来个大学生不容易,更何况是北大。
与其他人不同,进入北大后,摆在李永新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学业,而是温饱。他每个月仅有100多元的生活费,刨去其他花销,每月也就剩80元左右的伙食费,与同学们250元的伙食标准比算得上是贫困。
为了省钱,李永新选择喝食堂的免费粥。李永新后来发家致富后,给北大捐赠的第一个亿时,就特意要求要拿一半给北大后厨。中公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培训机构,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食堂要提供免费的粥、汤、咸菜。
1999年,李永新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毕业,那一年,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6月16日,原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当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7万人,使得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153万。
扩招意味着学生毕业后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看到市场前景的李永新,找来30万元启动资金,和同学们一起创业开了家素质教育公司。可这笔钱还没握热乎,一个月后,李和投资人在一次董事会中发生争吵,随后投资人决定撤资,李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当时《东方时空》播出的节目,还播出过李永新历时俩月的初次创业经历。
创业失败的李永新带着团队搬出北大,租了一间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白天啃馒头、晚上打地铺的日子。之后,他开过小学培训、奥数培训、高考培训、计算机培训等,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
2001年左右,老师于心不忍,将几位请教自己关于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的学生介绍给了李永新,让其辅导申论,结果这些同学都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这让李永新看见了新的商机,开始筹备再次创业。也是这一年,比李永新大七岁的湖南人易定宏赴京创立了华图教育。
创业屡试屡败,投资人都被吓跑了,再好的设想也成了一纸空谈。母亲鲁忠芳得知后,想都没想拿出自己3万元的养老钱,支持儿子创业。但东北人好面子,尤其还是个东北男人,为了让儿子心安理得接受这笔钱,鲁忠芳对李永新说,这笔钱不是白给,将来成与不成都要还。李永新接下这笔钱,对母亲保证,“如果赔了,我把三万还您;如果赚了,我还您三亿。”
为招揽生源,2002年,李永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务员考试门户网站——中国公务员考试资讯网;同年,他的中国第一个公务员考试远程辅导课程也正式上线。次年,中公教育成立,李永新将母亲提供的3万元以资入股,鲁忠芳成为中公教育第一大股东。
之后,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都开始了扩张之路,彼此重合的业务线越来越多。但两家的风格截然不同,华图教育模仿的是“新东方”,靠名师;中公教育选择的是“好未来”,即重标准化。
2005年,中公教育开启了代理商合作模式推进集团化,先后与十多个城市的培训机构建立合作。这种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中公教育出课程、师资和教材,代理商负责招生,然后双方分成。代理模式初期所向披靡,帮助中公教育快速跑马圈地,但时间一久,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代理商之间经常发生招生纠纷,另外教研和管理投入受阻,集团运行效率降低。
李永新开始意识到,若想实现高效标准化管理,总部就必须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改为直营化运营。2009年,做好决定的李永新快速完成了中公全国300多个机构的直营化、标准化建设。这一模式让中公实现了资源的打通和标准化教学,从此开启了爆发式增长,并在2015年底反超华图,成为市占率第一的公考培训机构。而这些年华图在忙什么呢?在忙上市,却一直没能成功。
与易定宏相比,李永新显然更聪明,同样想上市的他避开直接上市选择借壳。2018年,经证监会批准,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2019年2月21日,“亚夏汽车”正式更名为“中公教育”。同年9月,中公教育市值突破千亿元,成为继好未来、新东方之后第三家市值千亿的教育公司。
教育首富四面楚歌
李永新曾说过,自己很欣赏德鲁克的话:“管理就是解决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大家觉得中公教育很光鲜,但我是创始人,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我会看到千疮百孔,中公随时会倒下,我每天如履薄冰,特别想把一天的8个问题解决好。”不过现在看来,一天解决8个问题可能还不够。
从2021年三季度报公布以来,业绩大跳水的中公教育就不断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问候”。10月18日,深交所给中公教育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就业绩下滑做出解释。11月30日收到证监会警示函;接着12月5日收到来自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13日又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
也真不怪监管部门一直盯着它,实在是中公教育的操作太迷了。
一面是李永新口中“要真心对学生好,愿意为我们的学生付出生命”,一面因为退费难的问题被学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频繁投诉。
在中公教育财务上面,更是一笔糊涂账。2019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李永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跟我的团队说得很清楚,我一分钱都不要,我说到做到。中公教育股份我一分不要,都给大家分享。将来你们也不要想要,都回归给社会,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可能不信,不信很简单,看20年、看30年、40年、50年,看我死那天,盖棺定论。”
其实不用那么多年。2018年,中公教育分红14.18亿,次年,又分红14.8亿,占当年净利润的82.02%。而同期中公的短期借款余额分别高达16.07亿元和28.67亿元。对此,中公教育曾回应称,分红合理合法,不影响公司运营,还强调这是响应监管部门号召,与中小股东利益共享。而实际上,李永新母子合计持有中公教育近六成的股份,也就是说分红的钱大部分都落入这二人的口袋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迷的操作。掏空家底式分红不久,2020年11月中公教育向证监会提交了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的申请文件,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其中,约42亿元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项目,1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缺不缺钱不知道,但李永新肯定不缺钱。
这次募资没成功,中公教育白白折腾了一年。12月6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向中国证监会撤回申请文件。随后13日,证监会回复予以许可。
还有大股东不断升级的股权质押也引发关注。11月26日,李永新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股票质押担保业务,补充质押2600万股;12月9日李永新再次质押1300万股;12月17日李永新又质押了5000万股。
据和讯网统计,中公教育大股东进行股份质押的比例已达半数。公司前三名大股东以及第七、第八名大股东均进行了股份质押,质押比例分别约为24.3%、34.22%、42.39%、73.42%和23.61%。
质押这么多股份,有投资者质疑,李永新是不是要跑路了?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不过这样的操作,显然不利于公司的稳健经营,且一旦公司面临经营风险时,大股东是可以全身而退,而普通投资者只能认栽。
除了内部问题,当下中公教育还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2020年,疫情迫使大量学员转到线上学习,七成营收来源于线下渠道的中公教育严重受挫,反而是依靠线上起家的粉笔教育趁机迅速扩张。
凭借低价手段,粉笔教育迅速吞下80%的线上公考市场,甚至有业内人士称,2020年,疫情冲击下,粉笔教育趁机用高薪挖走了不少中公名师,准备进军线下市场。2021年年初,粉笔教育宣布完成3.9亿美元A轮融资,隐隐有撬动公考培训市场竞争格局的趋势。
此外,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许多曾经从事K12的培训机构纷纷转型职业教育,意图抢占中公的市场。2021年5月,高途教育宣布成人教育业务板块已被定位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7月,好未来发布“轻舟”品牌,宣布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这几乎也预示着,曾在K12赛道发生的混战故事或许将再次于公考培训中上演。作为守擂者的中公教育,自己已经是一团乱麻了,能拿出多少本事应对虎视眈眈的对手,还是个未知数。
李永新曾用“企业永远要过苦日子、难日子。企业一旦过上资本太富足的日子,那么一把手的整个决策动作基本都会变形”激励同行,如他所愿,现在中公教育的苦日子、难日子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