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秦海清,编辑:刘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春城昆明不似北方隆冬寒气逼仄。
韩蕾还记得,去年12月的某一天,在下班路上接到男友的电话,跟她讲准备月底订婚。这天稍早,韩蕾偶然得知自己进入了公司第五批裁员名单,失业的焦虑情绪随之而来。韩蕾告诉《豹变》,她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男友,自己也不想在失业的状态下结婚,怕被婆家瞧不起。
韩蕾在一家云南本土房企工作,入职才一年。去年12月初,领导让韩蕾必须在一分钟内做出选择,被裁还是去偏远的分公司工作。在她看来,去分公司就像是“流放”。但让韩蕾意外的是,自己明明选择了“流放”,却仍然被列入了裁员名单。
回看过去一年,全国房企无论大小,裁员的消息此起彼伏,地产人仿佛霜打的茄子,不复往日的骄傲。像韩蕾这样的地产新人,还没有太多尝到行业的红利,就已经感受到了时代微尘落下如山。
不过,也有人看破了时代的微尘。
徐萌在地产行业待了七年,见过疯狂的盛况,最终在周期下行时被裁。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但她看得很开,认为行业处在一个特殊的转折点,员工规模收缩是正常的情况,只能说过程很痛苦。她认为,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如果你被动地脱离了这个赛道,尝试一下别的方向,未必是一个坏结果。
无奈的是,其他的方向也不好走,被裁两个多月以来,徐萌一直没找到工作。因此,在房企裁员潮幸存下来的地产人,大多被动躺平,不敢轻举妄动。
2022年,潮水的方向会改变吗?
地产再难,也只能排第二
从2014年毕业,到2021年10月失业,徐萌始终在地产行业的融资业务板块工作。有过三段地产从业经历的她,小房地产平台和头部房企都待过,最后被一家中国top30的房企裁掉了。
徐萌刚入行时,地产行业形势大好,也正好是某头部房企带头做高周转的时候。她记得,那四五年里,整个地产行业的节奏非常快。
公司机器运转如飞,员工的薪资待遇也水涨船高。王莉是一家top30房企广东地区的某项目营销负责人,她告诉《豹变》,以前每个月除了1.6万元的底薪,还可以拿到2万多到3万元的佣金,每个月赚三万多很正常。
地产行业的年终奖也很丰厚。温霞在西部某房企做HR,她对《豹变》表示,因为前两年业绩比较好,每个员工平均都能拿到6-8个月的年终奖。这还不算多,温霞听说当地有房企2020年的年终奖大概发了十几个月的工资,她的前同事跳槽某房企之后,2019年发了12个月的年终奖,“真是羡煞旁人”。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形势急转直下,恒大的故事已经尽人皆知。回过头看,徐萌觉得之前的行业大爆发不是很良性的、持续性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为现在的行业大萎缩埋下了祸根。
徐萌认为,地产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盲目扩张导致高杠杆运用太频繁,现在周期下行,房企玩不转了很正常,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很多被吃掉或者倒闭的房企,都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房地产再不调整的话,以后可能会更夸张、更难以收场。恒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莉也认为“打压打压挺正常的”,以前房地产行业利润太丰厚,各种乱象也太多。她对《豹变》表示,房地产行业现在走低,未必完全是政策收紧导致的,还要叠加疫情影响,最大的问题是,房子根本卖不动。政策就算严一点,整个销售量能跑起来,公司能够正常回款,只要现金流能跑起来,就不会这么艰难。
在徐萌看来,地产行业再难,也只能排第二,“排老大的应该是教育培训行业,连气都没喘一口,地产至少树还是这么大。”
大树不倒,但是有点凋敝,落实到个人身上,就是收入减少。王莉现在每个月只有底薪,集团从9月份开始就停发了佣金,有时候工资还会缓发,莫名其妙的罚款也越来越多,“我会被领导罚,领导有时候也会被罚,我也要罚下面的人。”
温霞预计年终奖肯定会锐减,这两年项目卖完了,又没有新的土地,业绩没有了,这部分奖金肯定没了。
被裁之前,徐萌每个月基本上看不到奖金,就连基本工资有时候都保不住,“工作一个月下来,感觉就像义务劳动。”
没有谁是绝对安全的
佣金能有就有,没有就算了,王莉想着不失业就不错了,多的是被迫离职或被裁的人。
大华地产的一位HR告诉《豹变》,从行业总体来看,2021年营销条线裁员居多,因为回款、卖房子的压力实在太大,对于高负债的房企更是如此。此外,投融资线口的人员也很惨,之前高周转时,他们的日子很舒服、工资很高,但是三道红线下来以后,房企没钱拿地,这些人直接靠边站了。
徐萌就来自融资线口,“公司2021年一整年都没有拿地。房企没拿地,员工就没活干,公司不可能养闲人。”
去年下半年应聘时,公司跟徐萌谈的是三个月试用期,正式签合同时,试用期突然变成了六个月,虽然三个月后可以提转正申请,但公司一直拖着不给批。在试用期裁员的话,被裁的人没有任何反驳的能力,也没有任何赔偿。
温霞的公司也有裁员动作,每个线口都有裁员指标。生产条线可能比例会大一些,因为跟项目相关,项目如果停了,自然用不了那么多人,但职能部门因为有一些日常管理工作还需要做,所以裁员幅度不像生产条线那么大。
王莉所在的房企是依据效能、按业务板块裁员,城更板块首当其冲,因为公司之前已经拿了很多旧改的地,现在由于政策原因,旧改拿地很难,所以城更板块里的很多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她告诉《豹变》,城更板块至少裁了一半。接着是海外板块,疫情等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这一拨人全部都裁光了。
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无论身居什么岗位,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公司不需要你的时候,总能找到一个理由抛弃你。
王莉说,如果你刚入职场又没有硬的关系,很容易首先被裁,因为成本比较低,“现在我身边有好多刚结婚的女性朋友,就想赶快怀孕避免被裁。”
公司裁员的理由各种各样,常见的有业绩不合格、出现重大工作错误、私自搞灰色收入等,甚至学历低也可以成为“致命缺陷”。还有更令人恼火的,王莉以前在城更的一个老领导,本身人很不错,结果“背了一个锅”被裁了。
理论上讲,王莉公司裁员赔偿标准是N+1,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都会找各种理由取消你的N+1,“比如在你的工作里面找一个污点。”
当然,也有部分地产人被裁之前已经心里有数了。温霞从最近跟一些员工沟通的情况来看,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不会感到诧异“为什么是我”,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状态非常清楚,对自己的绩效表现也有认知,如果这个时候公司有裁员动作,往往会自动对号入座。
温霞自己倒不是特别担心,不仅是她所在的部门,包括总部的领导对她也挺认可,她觉得只要公司还在,公司就会优先保留她。
王莉却不敢保证下一波裁员计划没有她,“第一你在这里有没有价值,第二你有没有关系,只能说目前暂时还裁不到我。”
被裁不是全部
徐萌已经被裁两个多月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放在过去,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温霞也察觉到了异常。从2017年到2020年,在整个地产市场比较好的几年里,她所在的城市对于地产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大家平均一年半左右就会有工作调整,整个人员的流动轮换非常快,每年的招聘量和离职量基本上持平。甚至在2021年三季度之前,温霞公司的离职率和招聘压力都非常大。
市场突然传来不好的信号,2021年第四季度,温霞所在的一些同行交流群,已经很少看见有人发招聘信息了。按照往年的情况,过了9月份整体招聘量确实会减少,但不会像2021年这种大家都不招人反而在裁员的情况。
徐萌现在认清了形势。在整个市场大行情萎缩的情况下,同行业的工作机会很少,市场没有太多的岗位需求去消化突然爆发的供给,公司一方现在都是万里挑一的状况,甚至那种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都可以挑三拣四。
正是因为想到被裁之后“僧多粥少”的竞争形势,所以韩蕾才很焦虑。如果一旦失业,她预计到2022年5月份都很难找到工作。
被裁的人一时找不到工作,在职的人不敢妄动,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很多人选择暂时躺平。一位资深房地产人对《豹变》表示,现在的危机其实不是被裁,而是被裁了之后短期内找不到工作。
作为一名HR,温霞也觉得当下不是跳槽的好时机,风险比较大。“今年我们有一些同事跳槽到融创这种头部房企的,一些新去的员工就直接裁掉了,因为比起裁老员工,新员工赔偿会少一点。”
可能成为牺牲品不是王莉最在意的,主要是跳槽也没啥用,现在的房企都一样,跳槽也只不过换个坑做一样的事情,还不如在老东家这里稳妥,至少更熟悉一点。现在上到高管下至销售、置业顾问,地产人大多是同样的想法:“稳”字压倒一切。
虽然徐萌一直没找到工作,偶尔也会感到焦虑,但她自嘲三十好几了,没必要一副天快要塌下来的样子,还是应该实际一点。
最实际的改变是,徐萌之前从来不会考虑去体制内工作,现在则觉得公务员真是个香饽饽,会由衷地感叹一句,“体制内的生活真蛮香的,虽然可能一个月只有几千块钱,但起码是一个稳定的保障。”
徐萌回想起公司跟她谈裁员时,她很坦然,说自己进入公司第一天直到离开,从来没有一种归属感,整个人都是很飘的,也没有对公司的忠诚度,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明天确实充满意外。就像韩蕾以为自己选择“流放”就能保住工作,领导却并不这么认为。
被调到偏远的分公司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韩蕾知道公司是在变相逼迫她自己辞职。但她与男友已经谈婚论嫁,不想在失业状态下完成婚姻大事,“裁员对于我来说,就是人家(男方)要给我扶贫。”
决定调动工作之后,领导随即让其他同事接手了韩蕾的工作,但她迟迟没有等来落位的通知。落位,就是落到某一个岗位。这一边,分公司的一位主管叫韩蕾赶紧过去;那一边,人力资源部门又不放韩蕾走,因为还在调岗。
被“悬空”了半个多月,终于传来风声,韩蕾进入了公司第五批裁员名单,恰巧在这一天男友说想要在月底订婚。男友早知晓韩蕾的处境,并多次表示失业没关系。但韩蕾低落的情绪,并不是男友一句没关系就能解决的。
最终,因为政策调整,韩蕾没有被裁,虽然难逃“流放”的安排,但至少工作保住了。韩蕾想了想,还是去吧,毕竟昆明有太多不想见到的人和事,新一年开始了,换个环境应该不会太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秦海清,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