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二股东泰康减持仅9天,阳光城官宣了朱荣斌辞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的消息。辞职当日朱荣斌“打折”卖出了其持有的大部分阳光城股票,相较买入价亏损了7000余万元。相当于给阳光城“打工”了四年半,他还倒贴了4000多万元。

这几天,地产明星职业经理人朱荣斌从老东家阳光城离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倒不仅仅是他高到总裁的职位身份,而是热心肠的网友给他算了一笔账,发现这位地产行业的“打工皇帝”,在给阳光城“打工”的这四年半时间里,非但没赚到什么大钱,还倒贴了4000多万元。

2022年1月5日晚,阳光城官宣了朱荣斌辞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的消息,后者彻底退出阳光城经营事务。当日,朱荣斌以5折减持的代价,卖掉了其所持有的大部分阳光城股票。

于是,房地产行业里又一个罕见的故事发生了。随着持续减持股票,算上实质亏损加剩余持股浮亏,朱荣斌投资阳光城合计亏损达到7000余万元,而他在阳光城拿到的应得工资收入税前也才2750万元。相当于朱荣斌不仅白干了四年半,剔除领取的薪酬还倒贴了约4250万元。

这无疑是地产明星职业经理人亏得最为惨烈的一次。面对巨额亏损,转身离去的朱荣斌也没有选择待价而售,而是果断割肉出局,“一别两宽”离开了阳光城。

几年前高调宣布入职的朱荣斌,也曾想过在阳光城“干到退休”,但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一瓢冷水泼下来,即使是地产圈炙手可热的明星职业经理人,也难逃得了一棵“韭菜”的命运。

地产行业中过往的黄金年代里,成就过不少“明星”职业经理人。如今回望,这些明星人物,一个个都已被淹没在洪流中,再难有往日的辉煌。



“割肉”离场

宣布离职后的第二天,朱荣斌发文感慨道:“离职确是无奈,请大家理解。”以5折价格出让股票的方式退出,朱荣斌内心自然是不痛快的。他的黯然离场虽然令人唏嘘,但他的亏损并没有换来股民们多少同情。不少人发来诘问——朱荣斌凭什么“全身而退”?

的确,现在对阳光城而言,正是艰难的时刻。陷于债务危机,又有业绩承压,不久前二股东泰康也挥泪撤退。自2021年10月披露三季报后,阳光城的股价已累计下跌超20%。

阳光城风雨飘摇之时,朱荣斌以三次减持动作“割肉”退场。股民们怪他没有“共渡时艰”的觉悟,不满直接反映到了阳光城的股价上。次日开盘,阳光城股价跌至3.07元/股。

但朱荣斌心里是委屈的,不然他也不会形容这个离职经过了“长时间的纠结、博弈及挣扎”。而且,相比入手价,他的减仓价格的确直接腰斩了。

亏了钱,还要背负骂名,对于履历光鲜的朱荣斌而言,这一次他算是认栽了。

1972年出生在贵州的朱荣斌,16岁就考进了清华土木系,几乎亲身参与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房地产职业经理人队伍中也有着鲜明的个人标签,他有5年中海地产职业生涯,8年富力华南地区经验,以及3年的碧桂园总裁履历。

让朱荣斌真正一战成名的,无疑是在“宇宙房企”碧桂园的任职经验。2017年,碧桂园实现了从千亿销售到超3000亿元的规模跨越。作为杨国强的得力干将,朱荣斌功不可没。

彼时,一众小房企们都在争相学习“碧桂园”的方法论,有着碧桂园总裁头衔的朱荣斌,成为地产老板们争相竞逐的红人,其中也包括阳光城老板林腾蛟。

2017年7月10日,朱荣斌当选阳光城董事、执行董事长,当年11月接任公司总裁一职,这在地产圈内十分罕见。闽系老板林腾蛟给了朱荣斌充足的发挥空间,他让朱荣斌负责了营销、产品、研发、客服、信息化管理等核心事务,可以说在阳光城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

加入阳光城的朱荣斌,再一次展现出他的鸿鹄之志。他几次对外感慨,“选择阳光城,就是我后半生的职业生涯了”、“这肯定是最后一站,以后也没人请我了”。

 

朱荣斌到来后,阳光城的改变肉眼可见,内部战略路线从原本坚守一二线开始向三四线城市覆盖。销售规模也接连上台阶,两年左右时间,阳光城从一家不到百亿规模的房企,上升到2019年的销售额2110亿元,行业排名13。

老板林腾蛟也十分配合地当起了“甩手掌柜”。他只是偶尔在微信群里冒个头。林腾蛟爱看“王阳明”,在阳光城内部不是秘密,因为早晨5点,他会在公司高管微信群里发一条读王阳明的心得体会。

只不过,这样的甜蜜期仅仅维持了3年时间。2020年,人才市场上开始不断传出朱荣斌离职的消息。这些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朱荣斌也坦诚说道,“猎头那边是有主动找过我,但我和老板签了5年之约,是不会走的。”不过,说归说,朱荣斌的简历依旧在猎头圈中来回传递。

甚至,朱荣斌也更为隐晦地提及过对离职的想法,“我跟老板(阳光城董事长林腾蛟)也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阻碍公司发展,任何东西都在变化,但公司不变,朱荣斌还在就是好事?也不一定。不变,就一定是好事吗?不见得。”

那一年的阳光城,在“三道红线“的融资压力下奋力挣扎,为找钱发愁,积极寻找“金主”扩充资金规模,最终拉来了险资泰康集团的入驻。2020年9月,阳光城以13.53%股权和十年业绩对赌,换来了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33.78亿元战略投资。这其间的合作,离不开朱荣斌的穿针引线。

但回看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战投方案,已经隐约可见阳光城的悲剧底色。泰康不光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一份十年的利润对赌之约。这被认为成了朱荣斌和林腾蛟“分手”的导火索,也被指为压垮阳光城的最后一根稻草。



矛盾因何爆发?

整个2020年,朱荣斌一直忙着为阳光城寻找“金主”。

早在碧桂园任职时期,朱荣斌就曾介绍平安做碧桂园的二股东,改善了碧桂园的资金困境。面对相似的处境,朱荣斌再一次故技重施,给阳光城制定了一个目标——“引战”。

引入战略投资,无外乎两种需求,一来是获得更强的资金实力,二来则是获得信誉的背书。而战略投资方大多也来自于两种角色,与资本粘连更近的互联网势力或者是更加规范正统的国企。最终,朱荣斌在一众战投方中寻寻觅觅,找到了泰康保险。

找来泰康保险,朱荣斌是搭上了自己的清华校友人脉的。作为一家以保险业务起家的大型民企,泰康保险在地产圈中的投资力度和范围都不及中国平安,但其资金体量却不可小觑,业务范围涵盖人身保险、互联网财险、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截至2021年6月底,泰康保险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4000亿元,养老金管理规模超5800亿元。

朱荣斌为此还请来了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的儿子陈奕伦,提名他为董事会成员。来到阳光城的陈奕伦,也背负着不少股民的期待。不少人期待这位1988年出生的哈佛大学高材生,能够实现地产投资上的辉煌。

而对于投资阳光城,泰康当初的说法是,“看好上市公司未来长期发展潜力,以获得上市公司稳定的股息分红,分享长期价值投资收益”。

只不过,10年业绩对赌期不到一年,陈奕伦的投资神话却没有出现。从上任阳光城到辞职,陈奕伦留给股民的最大印象,就是在阳光城惨不忍睹的三季报发布后的董事会投票中,投出了一张惊煞众人的反对票。

2021年10月29日,阳光城三季报的发布,激起了阳光城和二股东泰康人寿的战争。前三季度,阳光城扣非净利润下降幅度为96.89%。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74.27%。这份反对票单独发了出来,并附上了投反对票的理由:即对于公司三季度所表现的公司经营恶化,需要得到管理层合理解释。

这种董事会投反对票的情况,在众多A股上市公司的财报历史上也十分罕见。以至于反对票投出后,阳光城股价迅速一字跌停。

不过,投出反对票也并非完全不在情理之中。按照对赌之约,阳光城须在2021年实现53.1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然而前三季度阳光城的归母净利润仅有29.1亿元,剩下约24亿元的利润缺口,让二股东泰康极为不满。

按照原本的合约规定,阳光城需在10年内实现千亿利润业绩对赌,这是一份堪称业内最长期限的赌约,它直接锁定了阳光城众所周知的软肋——净利润低下。作为一家闽系高周转房企的代表,阳光城过去八年在规模增长上实现了跃升,但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二股东旗帜鲜明地投了反对票,这样的情况即使再佛系的董事长,也不能坐视不理了。久未露面的林腾蛟,亲自率队前往泰康拜访,但却并没有挽回泰康的信心。

2021年12月27日,阳光城发布关于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与泰禾建材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7.41%阳光城股份,以9.36亿元(含税)的总价款转了出去。泰康养老还同时以大宗交易方式卖出了阳光城2%的股份。

在此交易后,泰康系仅保留了阳光城约4%的股份,相较于2020年9月的入股价,泰康系投资阳光城亏损近17亿元。

泰康抛售阳光城股份仅9天后,朱荣斌正式离任阳光城,也意味着先前10年近千亿的“世纪对赌”无果而终。只是这笔分手费有些高昂,朱荣斌个人也浮亏了7000余万元。

在历史上,房地产企业的对赌并不少见。作为一个周期长、回报稳定的行业,房地产与险资相得益彰,引进险资实属正常。2013年,碧桂园引进平安也是与阳光城类似的案例。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时代环境变了,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随着2021年以来行业下行,民营房企融资陷入困境、流动性碰壁,这一场被资本、对赌协议裹挟的困局,在长达一年的博弈之后,终于提早进入终局。

朱荣斌、泰康系的相继离场,对于林腾蛟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损失。这位熟读王阳明心学的董事长,近几个月开始时常出现在上海阳光城总部大楼,亲自把持经营大权。而朱荣斌的昔日老战友阳光城执行副总裁吴建斌,也更多纵情于摄影和文学,不再为阳光城的事务露面。



地产职业经理人之殇

对于年仅50岁的朱荣斌来说,阳光城显然已经不再是他的职业重点。辞职后他的下一站会是哪里,朱荣斌自身的危机感,要比以往大的多。

在2021年年中举办的股东大会上,朱荣斌就曾感叹道:“我就希望我脱胎换骨,虽然还是朱荣斌,但是要换个脑袋。我也在调整,感觉老朱荣斌已经黔驴技穷。我们自己是待下来了,但是我们都要‘换人’,不然无法适应周围的变化。”

朱荣斌的经历,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的黄金时代不再。回头来看,很多职业经理人的一路辉煌和暗淡,都与这10年房地产行业快速变化的发展模式分不开。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在时代的红利中鏖战,迅速积累财富,又很快就成了名。

2012年以后,行业大哥万科最早提出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一批闽系房企闻风而动,大举压上资金和土地,带动整个行业进入了高周转时代。

应着老板们对“高周转”的崇拜与期待,职业经理人们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不胜枚举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选择带着资金、土地、人脉、团队从知名大房企而来,成为新老板的生意合伙人,也因此造就了不少职业经理人的财富神话。

这个新“打工皇帝”的名单里,出现了“日销售过亿”的实地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刘森峰、助力龙光地产突破千亿规模的总裁傅明磊。

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里,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关系,向来都很微妙。行业高压之下,地产公司的总裁之位向来多变数,不少空降的职业经理人也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中交地产自2016年至今,5年内换了4位总裁,每位总裁的平均任期仅为1年出头。

在近两年,当公司发展的最高目标为“财务安全”时,擅长高周转、快速扩张的职业经理人开始靠边站,职业经理人们不再站在权力中心,前述提及的多位职业经理人均已履新。

刘森峰在出任实地集团总裁仅仅1年时间后便请辞,宣告创业。2021年4月,傅明磊离开了龙光地产加盟闽系房企“宝龙地产”, 其在龙光的任职时间也不过1年多。

曾在华润、龙湖、阳光城、中南都有不俗表现的职业经理人陈凯,在第四次跳槽后加入了新力控股担任行政总裁。那是在2020年的3月,相传当时他只拿了120万元的年薪,相比之前千万年薪大幅缩水。但他与新力控股的老板张园林签订了协议,一旦达成后者的销售目标,可以获得新力10%的股份。不过,这个传说很快又终结了,因为陈凯在入职新力仅6个月后就迅速离开,入职了新企业卓越集团,任执行董事长。

地产经理人的神话以更快的速度破灭,这些明星经理人碰到的困境无一例外都是触碰到了行业的天花板。在不讲情义的老板面前,他们也迅速成了炮灰。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在这几年才发生的。最早一批地产明星经理人甚至已经舍弃了原职转型创业。譬如,离开万科许多年的毛大庆,在尝试完共享办公品牌“优客工场”之后,最近干脆风风火火地做起了一个他之前未曾染指的新生意——在早餐店里卖包子。

房地产,这个曾经职业经理人明星辈出的行业,正在逐渐暗淡。往后,纵使房地产这片天空还能广阔,但职业经理人“群星闪耀”的盛景,估计很难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