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盟与中国的关系因新疆人权问题降到谷底。自去年十一月以来,中方已派出“欧洲事务特别代表”组团密集访问欧洲,其目的之一就是评估与欧盟解除制裁的可能性。截至目前,中方的努力结果如何呢?

眼见欧中关系的僵局没有改善的可能,中国于去年十一月底急派“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密集访问欧洲国家以及欧盟对外事务部,包括会见比荷卢经济联盟;并于冰岛访问期间,与欧洲同行会晤。

据香港《南华早报》披露,中国访欧代表团还特别拜会了遭其制裁的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要和这个德国及欧洲最大、专门研究中国政策的智库准备谈判。北京希望撤销对该智库的制裁,交换条件是,他们认为该智库可以为今年三月到期的对中国制裁做些什么。不过有消息人士表示,他们“来得太晚了”。

因为在同一时间,欧盟成员国大使同意,延长对四名中国官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厅长陈明国、中共党委常委王明山和王君正、前新疆政法委书记朱海仑,以及一个实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的制裁措施。12月6日,欧盟理事会通过决议,没有妥协地宣布了相关制裁措施将延长至2022年12月8日。

派高级别的吴红波访欧,表明北京渴望改善中欧双边关系。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达安(Antoine Bondaz)指出,中国的目的是在评估和欧盟解除一系列制裁的可能性。中国提出了如果欧洲先解除制裁中国,则中方随后解除相关制裁的可能性。然而,欧洲的制裁已经重新启动。



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美联社)


欧洲议会德国籍的对中关系代表团团长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在欧盟宣布延长制裁时就表示,延长制裁的几天前,中国领导层还幻想欧盟会(在2022年3月)结束制裁,向北京屈服。但欧盟的决定已经证明,习近平团队误判欧中关系。

中国原本打算撤回因为新疆人权问题对英、美、加和欧盟的反制裁措施,然而,欧盟的决定迫使北京收回了取消制裁的想法。因此,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贝纳(Thorsten Benner)认为,这次会议或访问不会被视为中国递出的橄榄枝,只能说是北京勉强承认他们“完全失策”,但丝毫未展现真正的诚意。

博达安也认为,中国正在寻求光荣退场。他说,“北京的逐步升级在很大程度上适得其反,导致对欧中投资协定(CAI)的审查被冻结,并导致其在欧洲的形象空前恶化。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国现在正在寻求光荣退场,但却不了解欧盟机构的运作,以及欧盟制裁的真正动机。”

对于中国努力多方恢复与欧洲的关系,却不理解欧洲运作的机制和理念。博达安认为,“中国必须了解,欧盟制裁是有特定原因的,中方在新疆有侵犯人权的行为,欧盟针对直接参与的地方一级政客。而中国的制裁,是为应对欧盟制裁而采取的,针对的是欧盟或国家层面的民选官员、欧洲机构、研究中心和智库。”

欧中关系缺乏实际进展,原因就是双方缺乏信任,以及中国对欧盟体系的运作所知有限。博达安因此指出,“所有这些,基本上都是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中国认为欧盟敌视它,这是错误的。应该明确指出,采取新的行为,最终将使欧盟更加不信任(中国),更倾向于接近美国,因此北京需要停止这种动态。但立陶宛的最新事件显示,(中国的努力)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

中国求和团徒劳无功,却继续“误判情势”向立陶宛进行报复施压,等于得罪欧盟,摧毁双方的互信基础,结果引来美国与英法德等外长公开力挺立陶宛。贝纳表示,“如果北京不大幅改变其侵略性的立场,今年在中欧关系在升温方面,不会有任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