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S报道截图
据波罗的海通讯社(BNS)报道,在5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台当局在立陶宛代表处负责人黄钧耀宣布了向立陶宛加大投资的消息。
去年11月,立陶宛政府一意孤行,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最后反致本国经济受困。就在一天前(1月4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承认这是立陶宛“犯的一个错误”。
黄钧耀宣布,台当局正准备价值2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并声称,“对立陶宛工业的初步投资,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旨在建立长期的经济关系”。该基金将由台“国家发展基金会”和私营企业共同提供。
黄钧耀表示,台当局还计划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以促进双方企业间合作,并“接收被大陆拒收的立陶宛商品”。他说,台湾已将120个被“大陆拒收”的立陶宛集装箱重新运往台湾,并将“尽可能多地”运送更多。
据黄钧耀透露,台当局已经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高度关注立陶宛希望改善本国半导体行业的意愿。他说,台湾的半导体专家小组将于今年上半年访问立陶宛,“立陶宛是这个议程的重中之重”。
此外,黄钧耀还代表台当局向立陶宛承诺,会将立陶宛企业列为“可靠产品”的供应商,并继续向立陶宛产品开放市场,“这项工作的结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看到”。
“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负责人黄钧耀(资料图)
在台当局作出上述表态前,立陶宛政府就多次向其索要回报。去年12月中旬,立陶宛农业部官员就施压台当局,要求加快对该国农产品的进口许可,“我们呼吁台湾方面采取紧急行动,帮助这些企业获批进口。现在球在台湾这边”。
立陶宛政府和台当局“眉来眼去”,但立陶宛企业对前景并不乐观。
早在去年9月份,立陶宛一乳制品加工商负责人就坦承,台湾地区在市场规模上“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路透社曾提到,中国大陆和立陶宛直接贸易规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数百家公司依赖出口经济,为与大陆贸易的跨国公司生产零部件、家具、服装等产品。
台媒用“霸气”、“力挺”来形容接收大陆不要的朗姆酒
对台当局来说,“接收别人不要的东西”已经驾轻就熟。台媒1月3日报道称,台湾决定将立陶宛一批“被大陆拒收”的、共2万瓶啤酒“全包”了,预计月上旬到货,将重新制作中文标贴后上市。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日表示,我要告诉你的是,台湾当局试图通过金钱外交来维系“台独”活动空间,这将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