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后,史书将会如何记载这样的"大事件",我们又会如何被后人看待和评判?
不幸或者有幸成为了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即使平凡如你我,如果能用真实的笔端,记录下身边那些稍纵即逝的零碎掠影,或许多少年后,这不经意的文字,都会成为未来社会学家探询这段历史的珍贵资料,成为后世子民追索过往的吉光片羽呢!
我家在疫情爆发的这两年来,自觉执行"社交隔离",基本处于"隐于市"的状态。或许是人以群分,我的朋友圈里,也都是格外耐得住寂寞的家庭。大家心照不宣,彼此用网络维持友谊与关爱。这两年间,只有一次例外的情况下,我们接待了一位客人。
今天再回忆起这次"疫情下的接待",可以说是感慨万千: 才两年不到的时间,记忆中的世界已经恍若隔世了!
那是去年春节过完之后几周的一天,先生告诉我: 他的一位昔日同窗的孩子,现在多伦多刚刚完成了自我隔离,后天一大早就要飞往真正的目的地美国了。先生接着与我商量:"咱们把孩子接回家,吃顿可口饭,住上一宿,然后把他送去机场吧!"
先生是安静寡言之人,但我不甘罢休。在我对先生一招一试的拷问下,我把孩子的"来龙去脉"了解明白。
原来,这是一个毕业于清华,然后来到美国某著名藤校攻读博士的学霸孩子。这一年是他博士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年了。之前,全世界只是听说了武汉的疫情,并没有把危险联想到自己周遭的世界。于是孩子一个多月前订了机票回到中国,在上海与自己的父母亲人共度了中国春节。
岂料,春节过后,世界画风已变。因为疫情的扩散,美国开始对所有来自中国的飞机客旅加以隔离限制。在世界眼里,中国是疫区。孩子已经无法直接回美。无奈之下,他匆匆改了机票转飞加拿大。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多伦多,孩子一个人订了酒店,开始了严格的自我隔离。在多伦多的十天里,他足不出户,每天订外卖度日。十天隔离期满,先生才从同学那里得知此事。于是先生去酒店看望了孩子。
我听罢,一口答应了让孩子最后一晚在自家度过的建议。我自己就是从留学生涯开始异国打拼的,我经过的路上得到过无数热心人的援手相助。时光荏苒,转眼间,留学,竟已经是下一代孩子们的故事了!如果,今天的我也在力所能及的时候,给一个象我当年一样孤单的孩子提供哪怕一点点的温暖,那,也算是我对当年自己生命里的恩人贵人们的回应了。中国文化强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而西方文化则认同"pay it forward"。对我来说,按照中国方式去感恩去寻回旧人已经不大现实,我还是接受西化,让爱往前延伸吧!
第二天,我早早去超市,备齐了火锅晚餐所需要的食材和调料。孩子吃了十天的外卖,真是自觉的好孩子,该让他换换口味了!回到家后,我稍稍收拾了片刻。天刚刚暗下来,先生就接了孩子到家了。
之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小留。小留这个词的来由,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是"老留"的缘故吗?或者是因为现代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地呈现低龄化的原因? 不得而知。我对新生代是好奇的。听到门锁转动的声音,我迎了过去。
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文雅清秀的男孩,高高的个头,有着节律自强青年所特有的阳光健康气质。他有礼貌地叫我阿姨。我一看见他身后拖进来的两个行李箱,就一阵心悸: 曾几,我也是度过了多少年"行李箱伴随走天涯"的漂泊岁月啊!
饭桌上,伴随着升腾的烟火之气,我和孩子开始了一番"老留"与"小留"之间的对话。对比我当年的稚嫩和执着,今天的留学生已经有了"进"与"退"的选择,他们能更平静地看待得失。他坦言,今后是留是归,一切边走边看。这即将是他在美国的第六个年头了。如果学位拿到后还想积累两三年美国的工作经验,那届时再归的话,这么多年的西方生活,会不会也会凝成永不褪去的青春记忆,纠缠余生? 对于我的存疑,孩子说,如果一旦决定了,那么到时候即使强逼自己,也要该忘则忘。我听之感慨: 离开后再回,就象"人无法再次踏入同一河流",注定是不一样了!
我又仗着长辈之名关心他有没有女朋友。孩子摇头: 未来,实在太多未知因素。我再叹,这么好的孩子,一路成长,该是带给过父母多少骄傲与希望啊!可是,当我们艳羡"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即使是最优秀孩子的父母,也有无尽的牵挂和属于他们那个层次的忧虑呢!
这一代留学的孩子,在经济上已经不必承受我当年所经历的窘迫和困苦。但是,对未来的忐忑,却依然是每一代的青年都躲不过去的宿命。甚至,当我转头望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生于斯长于斯,或许比眼前的这位哥哥轻松,更比我当年富足,但是我知道,她们将来,依然会有青春的烦恼。或许,这就是青春的代价,青春的惩罚吧!
饭后,先生带孩子参观了我们的家。第二天先生和他要起大早,我建议大家尽早休息。
临睡,我对他说,这次来多伦多,为了遵守防疫规则,为了满足美国海关和学校的隔离条件,你哪里也没有去。以后有机会再来,一定让叔叔带你好好四处游览。疫情期间,好好关照自己,阿姨和你后会有期!
孩子走后,我不时会想起他。后来,疫情的发展再次让世界反转。疫情随后在美国如野火般蔓延,所有大学关闭封锁。我不时询问先生,有没有微信关心一下孩子。唉,怎么刚出那啥,又入那啥。先前所有的小心翼翼,周密谨慎,都好像成了讽刺!
再后来,美国成了头号疫区。回中国对许多华人而言又成了漫漫长路,可望不可及。或许,我们对未来唯一可靠的认知就是: 未来,永远无法预知!
疫情下在我家匆匆歇息,又匆匆而别的孩子啊,尽管世界动荡变幻,我仍祝你有踏实,有平安,我祝你未来,有美好的前程,更找到家的温暖。就像阿姨我的今天,身家并不富但心里很知足。而那两个伴随着我漂泊,见证过我艰难的大号旅行箱,早已经是躺平在家中地下室的历史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