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披露了上市以来首份财报。
2021年12月30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公布了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财报和第三季度财报。其中三季度也是滴滴停止新用户注册的首个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实现营业收入426.8亿元,同比下降1.67%;归母净亏损303.8亿元。
受新用户停止注册的影响,滴滴业绩走向下坡路是在意料之中。但出乎意料的是,滴滴营业收入的下降幅度低于预期;但亏损幅度却大超预期。细究原因,主要是滴滴在上市之后做了一些改变。
牺牲利润保增长
表面上看,新用户停止注册对滴滴的影响较小。但实际上,滴滴是通过加大补贴提高司机/用户粘性,维持现有市场规模,使其营收规模同比基本持平,背后的代价是扩大了亏损幅度。
滴滴目前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三大业务:国内出行业务、国际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其中,国内出行业务包括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包括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其他业务则包括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其中国内出行业务是滴滴的核心业务,贡献了超九成的收入。2018年,滴滴国内出行业务实现了1332.07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11.06%至1479.4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9.66%。
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滴滴国内出行业务得到回暖,在2021年第一季度达到392.35亿元,同比增长107.1%。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不过之后因停止新用户注册,滴滴国内出行业务在2021年三季度出现下滑,同比下降5.11%,导致滴滴整体业务同比下降1.67%,这背后的逻辑——滴滴在加大补贴提高司机/用户粘性,维持现有市场规模,意在牺牲利润保增长。
加大补贴投入,最直观的表现是滴滴的销售费用率大幅提升。该季度,滴滴的销售费用支出44.41亿元,销售费用率为10.41%,同比提升4.29个百分点。
这主要源于网约车行业同质化严重,用户转换成本低,网络效应较差。尤其当滴滴处于网络安全审查期间,新用户停止注册,滴滴面临竞争对手的围攻堵截,不得不加大补贴维持现有用户规模,导致其销售费用率高企不下。
但补贴增加只是滴滴在三季度出现巨亏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来源于橙心优选收缩带来的208亿元投资亏损。
社区团购踩下急刹车
滴滴是疫情后率先布局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但也是第一个踩下急刹车的巨头。
2020年6月,滴滴内部孵化的橙心优选上线,先后入驻成都、重庆、绵阳、内江等多个城市,其创始人程维曾喊出“投入不设上限”口号,誓要打赢这场打仗。
但对于深陷监管风暴中心的滴滴而言,烧钱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在烧了一年钱后,橙心优选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开始把重心从增长转向盈利。
彭程柚子投资表示,一方面,橙心优选以小店为核心客户,向其批发商品(即大件货),链接品牌商和小店,借此搭建不亏钱履约体系;另一方面,9月之后,橙心优选就开始收缩战线,已将全国9大区31省,缩减至3大区9省。并砍掉一二三线城市,减少SKU,只专注下沉市场2C的团购,集中精力和资源为该消费群体选购商品。
收缩战线降低亏损的同时,橙心优选的市占率自年初以来持续下行。中信建投在社区团购行业月报中表示,截至2021年10月已跌至15%,低于同期美团优选的54%、多多买菜的30%和兴盛优选的16%。
此外,受橙心优选的撤退带来公允价值极大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三季度毛利率为4.43%,同比下滑9.57个百分点,进一步挤压了其利润空间,主要是滴滴该季度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共享业务产生了22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总之,2021年三季度,滴滴净亏损303.8亿元,是加大用户补贴、橙心优选收缩带来投资损失增加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共同导致的。
滴滴还能走多远?
数据显示,滴滴始终处于亏损之中(除了2021Q1因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而出现盈利),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分别净亏损149.79亿元、97.33亿元及106.08亿元。这也意味着,即使滴滴连续4年占据90%左右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也难以盈利。
不过,虽然滴滴处于巨额亏损中,但其现金流较为充沛。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滴滴账面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累计612.03亿元,其中包含上市融资的277亿元。
按照滴滴目前的烧钱进度,可以支撑半年。
但滴滴头顶始终悬着安全合规风险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从纽交所退市也就成了必然。财报中,滴滴披露了退市及转股香港的进展,其称,董事会支持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已批准公司进行相关工作,董事会也授权公司启动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准备工作。
滴滴尚未盈利,一旦出现资金断链,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意味着,赴港上市融资成为滴滴最后的救命稻草。
另外,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辞任滴滴董事会董事,可能是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主动“退出”与自身主业无关的业务,是其资本发展从无序到有序的一个措施,有利于降低反垄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