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买到菜?求求求!”

近日,不少西安人反映称,小区买不到菜,家中缺乏食品令人恐慌。

由于西安疫情仍在快速增长,12月27日凌晨,当地封控再升级,全市居民不得出户,原先每户每2天由1人外出采买政策也被暂停。有网友早上准备出门买菜时,才被告知所有人不得出户,买菜更难了。

尽管当地政府宣布保障物资、平稳物价,但27日起,有人发现当地线上菜站陆续显示订单已满或暂停营业。尚在运营的,下单后也显示无人接单,甚至直接退单。

由于此前几日,已有市民反映抢不到菜,一连几天只能靠泡面度日,还有人家中囤货眼见清零,只剩半棵白菜,迟迟不见供应,格外令人焦虑、恐慌。有网友称,只要能买上点菜,价格贵也能接受。


有网友截图称,当地多家线上菜站、超市均显示暂停营业

有居民找寻5公里买菜被警察制止,无奈“买菜都要偷偷的”

12月22日,西安宣布将在次日0时起“封城”,其间,每户家庭每2天由1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消息一出,很多超市陷入抢购潮。

“货足、保供、勿担心”,当晚10点,“西安发布”在微博呼吁民众不要抢购。但有网友在市场采购时,发现大白菜已变成了“稀缺品”,还有不少常见蔬菜也出现不同程度涨价。

26日晚,西安市发布通告称,从27日0时起,全市将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所有居民除按要求参加核酸采样外,均不出户、不聚集。其中,防范区居民要等完成新一轮核酸采样并显示阴性结果后,才能恢复“两天一人”外出采购政策。

西安市新城区居民陈祥生看到相关消息时,已经是26日深夜。

次日一早,他便开始等着做核酸,直到当晚8点,他在零下五六度的室外排了一个小时队后,才做上核酸。

28日早上7点多,核酸出了结果,是阴性。刚好家里菜不多,陈祥生就准备出门再买一些做个准备。但来到街上,陈祥生发现情况有些异常。



12月28日,陈祥生所在社区群管理员通知称,西安警方将对街道戒严,出门买菜也不可以,但事后证明这是谣言

25日他也出去买过一次菜,那时街上还能看到有人行走、购物。而这天,街上人少得出奇,他买菜一路5公里,见到的行人不超过10个。街口还站着不少警察,有的要查核酸结果,有的要他不要乱逛,还有的隔着老远喊他,让他赶紧回家。

以前,陈祥生常去距家2公里的大菜市场,那里什么都能买到。但警察告诉他,菜市场已经关门,想买菜只能自己找找看。

陈祥生一路找寻了约5公里,只找到十来家超市和菜店,但几乎所有卖菜的地方都关了门。

最后,他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个便民菜点,外面只有一个简单的塑料棚子,上面蒙上了类似编织袋的东西。

他好心叫上两个路人一起买菜,却被警察制止,称不能聚集,想吃菜得让小区电话订。但陈祥生未见小区发过订菜通知,他只好先走到僻静处,等警察走远,再掀开帘子,钻进菜点买菜。

“买菜都需要偷偷的,这我还是第一次。”他说。

菜点里的菜不多,基本只有胡萝卜、土豆、青椒、小白菜、菠菜几种。陈祥生挑了近100元的菜,菜价和疫情前差不多。

他记得25日在附近买菜时,价格还普遍比平时贵一两块,菠菜都涨到6块一斤。那时老板曾说,菜倒是有,但是进不来西安市,所以稍微卖得贵一点。

而菜价之所以“回落”,或与商家怕被罚钱有关。

12月25日起,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通报三批价格违法案件,多家市场、商店因涉嫌哄抬物价或未明码标价,被立案调查。其中,部分涉及商店蔬菜销售价涨幅高达95%-148%。

回家途中,陈祥生发现还有一家盒马商超仍在营业,但货架大多都空着,绿叶菜基本没了,只剩下一些菇类和各种萝卜,水果和鱼肉蛋则比较充足。这时只是上午10点。

社区微信群管理员也发来消息称,自当天上午8:30起,全市各大街道将戒严,外出人员或被拘捕、开除。有居民问能否出门买菜,管理员的回复是:“接到的通知是不允许。”



有小区在微信群强调,未来三天居民须足不出户,不能外出采购,所有商店关门,生活必需品专门组织免费送上门

陈祥生看形势严重,忙又多买了些菜。

回到小区后,相熟的保安也说,还好他出门早,不然就不一定出得去了。

当天下午,社区管理员发布的“通知”被确认为谣言,但陈祥生的确也不能走出小区了。他估计,自己可能是小区最后一批外出买菜的“幸运儿”。

相比之下,他的朋友们有的还有些存粮,有的则称只剩半棵白菜了。

下午三四点,社区群里开始接龙统计每户有多少人,陈祥生猜测可能是政府要配送菜。但群里很多人已等不及了,早在自发找途径买菜。

有人拉了买菜群,据说是西安周边市县有通行证的菜农,可进入市区卖菜,甚至送到小区门口。

陈祥生加入了一个近200人的社区买菜群。定价单显示,一箱20斤的各种蔬菜要198元,土鸡蛋30枚要60元,5斤以上的土鸡是170元,价格显然高于日常售价,且当天的订单要后天才能发货。



西安一个食品配送群中,可售卖蔬菜、酸奶、鸡蛋、面粉等物资,但价格比平时高出很多

即便如此,定价单发布一小时后,群主便宣布,“今天暂时不接单了,没货了,有货了再通知。”

送菜商贩被困家中,或致大量农产品难进社区

西安本地公益人小凡很早就开始关注当地疫情走向,但眼见病例数不断增长,传播链却不清晰,她开始感到不安。

小凡此前曾多次参与大型灾害远程救援,也包括武汉疫情救援,因而比较了解封控居民的状况,她当时便和母亲说:“如果要封城,我们至少要准备两周到一个月的物资。”因而至今,小凡家物资储备尚属充足。

刚“封城”时,小凡和大多数人一样,感觉“好像还好”。她推测因为刚封控一两天,“家里多多少少还都过得去”。

彼时,西安物资供应暂未出现明显问题,食品仍可买到,但“没有那么丰富”。部分线上平台需要拼手速抢购,相比肉,土豆、黄瓜等常见蔬菜已很难抢到,且价格也变贵了。

公开资料显示,陕西省冬季蔬菜主要来自四川、山东、云南等地,每天调入量在8000吨左右。省内,西安市和其他生产县也均可生产蔬菜和肉蛋奶等畜产品。此外,西安市还有2.54万吨政府储备菜可供投放,约能满足城区常住人口5天的消费量。

25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盈安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当地“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供给有保障,总体“能满足西安市的需求”。彼时,张盈安还号召西安市民理性购买,切勿扎堆哄抢,既要防止交叉感染,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但随着27日西安开始暂停2天1人外出采购的政策,关于物资短缺、买不到菜的投诉声在社交平台上出现。

小凡家附近的小型超市和便利店也都关了,离她家最近的超市在四公里外。28日下午,她搜了一下超市里的情况,发现绿叶菜和水果相对不好买,也较贵。

她看有朋友发图称,30斤装的绿叶菜,价格近400元。

相比民众买不到菜的窘状,疫情中的西安菜农和养殖户生产状况相对稳定。

一位当地养鸡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他家的出栏肉鸡都已销售一空,下一批出栏肉鸡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长成,也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他并不担心运输以及销售的问题。

尽管很多道路都因疫情无法通行,但为保障企业的利益以及市民的民生需求,政府部门专门为养殖场开设了绿色通道,省去不少麻烦。当地还有专门的联络群与养殖户对接。

他发现,此次疫情中,很多养殖户并没有出现肉、蛋因无法运输而滞销在养殖场里的情况,与疫情前并无两样。

官方通报中,农产品运输也相对通畅。

12月27日下午,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戴滨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12月9日西安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以来,截至12月26日,西安绕城绿色通道通行车辆46099车次,运入鲜活农产品76.14万吨(车货总重),并将“最大限度保障生产生活及防疫物资运输车辆高效通行”。

对此,有网友认为,西安蔬菜等货源充足,但“末端保供不给力”,导致农产品进城供给超市后,无法进入社区。

小凡也有类似判断,她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物流环节,这和武汉疫情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武汉那时候特别缺防疫物资,大家都在找防护服、口罩,想方设法从国外买了给他们送去,但现在西安的问题是物资都不缺,而是没有人给配送。”小凡曾在28日下午在电商超市下单,但一直没人接单。她推测外卖员或被困在社区,“他自己也出不了门。”

个体经营者罗红就有这样的遭遇。

过去,她专门开着车为西安市区内的一些酒店送菜。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收集酒店需求,次日一早去批发市场进货,再把新鲜的蔬菜送到酒店。

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罗红的生意越做越小,只剩一家酒店还需要她的菜。虽然每天酒店的进菜价格还不到千元,罗红赚取的利润也不多,但她还在坚持送菜,并寻找其他的收入来源。

但12月27日西安市管控升级后,罗红一家五口人被困家中,她虽能下楼,却不能出入小区,也就无法继续为酒店送菜,而酒店也因疫情暂停营业。



有配送员称,即使有公函也无法出门送菜

就这样,罗红失去了她的最后一家客户。所幸家中还有一些蔬菜、猪肉和米面等食物,还能维持一家人几天的生活所需。

支援物资难进社区,有志愿者倍感迷茫,也有人积极自救

既往疫情中,面对食品、药品断供等问题,社会力量往往都能发挥较大作用。

西安“封城”前一天,小凡和公益人阿难讨论了封城后的社区需求,希望能做些什么。

他们之前一起参与过武汉疫情和河南洪灾的救援行动,还做过国际救援,都觉得“做这个事儿应该挺有经验的”。

但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西安没有可以对接的本土社会力量,外部公益支援工作无从下手。

阿难向小凡表达了困惑:他可以找到外部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也可以找到车,办到绿色通行证,但却没法联系到西安社区的人。“不管是社区的志愿者、工作人员还是别的什么人,他没有办法架网络,所以他现在比较苦恼的就是最后一端,这个架不起来。”小凡说。

就小凡了解,阿难已和西安本土四五个组织谈过,但没有一个组织能够理清楚到底能联系到多少社区,以及如何通过社区去对接需求,下沉捐赠、服务。

这让小凡感到很无奈,“封城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5天,网络架不起来,就不敢去说提需求了。”

迷茫的情绪也充斥在一些西安抗疫志愿者群里。

一位志愿者最关心有没有送菜的工作,下面有人附和,“就是小区啥都买不了,送不到,我才想当志愿者给小区送东西”,“我泡面也没了,明天彻底断粮了”。

还有人说,自己给小区采购物资,还被物业禁止了,业主没吃没喝天天骂。

也有本地志愿者发起自救。



12月28日,“西安买菜难”登上热搜,同日夜间,西安多地组织准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

乔丰原籍是陕西宝鸡人,在西安工作生活已经将近20年,如今全家人都已经定居西安。

6天前,乔丰所在小区出现了两例确诊病例,自此进入封控状态,乔丰觉得应该为抗疫做点什么,就报名成为了志愿者,主要工作是协助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让大家有序排队,保持安全间隔。”

每天早上8点之前,乔丰会准时到达核酸检测场地,开始一天的志愿工作,大概晚上10点半左右回家。“其实我们还好,中间还可以休息一下,医护人员全套隔离服,为了减少去厕所的麻烦,多有一些检测时间,基本上一天只吃一顿饭,只喝少量的水,他们是真的很辛苦。”乔丰说。

封控前几天,除了需要居家隔离的住户,每家每户可以隔两天派一个家庭成员,拿着物业发放的进出凭证出去采购物资。

但27日下午两点多,乔丰接到通知,所有的小区住户不许出门,生活物资采购由物业统一采购配送。

住户在微信群里发布订购清单,交由物业统一采买,经过统一消毒之后,由物业工作人员和像乔丰这样的小区志愿者分别送到住户手里。

对于网络上断粮断菜的声音,乔丰表示,他们所在的小区没有这种情况,“之前出现确诊病例之后,每家每户都储存了一定的生活物资,不许出入之后,物业的反应挺及时的,基本上满足了业主的需求。”

到28日,乔丰和物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志愿者一起,送了大概一百多户,“基本上所有有采购需求的住户我们都送到了。”

目前,乔丰所在小区周边的商铺菜店都已经关门,不过会在下午短暂地开门一段时间,“为了满足物业统一采购的需求”。

乔丰表示,目前的状况谁都不愿意看到,但是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业主也基本能够理解。“别的小区我不知道情况,我们小区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够满足,秩序也都还好,这对于一个几万人的社区来说,其实是挺不容易的。”

同时,乔丰表示,目前还没接到具体的通知这种严格的封控状态要持续多长时间,“我估计不会很长,最长一周时间差不多了,西安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严格的封控,初期有一定混乱也可以理解,我们相信一切会恢复的,一定会抗疫成功。”

12月28日下午,雁塔区丈八东路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其所在小区已恢复采买,住户可隔着小区铁门向菜贩买菜,价格也正常,丑橘比以前还便宜了一些。

亦有媒体报道称,28日晚,西安市新城区、鄠邑区、阎良区等多个区县连夜组织准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为封闭管理小区提供物资保障,以应对市民“买菜难” 问题。

今天上午,陈祥生朋友的小区已经开始配送菜了,他所在社区仍在统计住户信息,据称也“在准备配送菜”。情况或许正在好转。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解放日报:西安疫情中有人企图翻山逃离?惊慌背后的民生刚需不可忽视


近期,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暴发期。此前,西安市发布规定对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面对惯常生活突遭变化,一些人惊慌失措的“逃离举动”引发“荒诞新闻”不断:有人连夜骑行共享单车,赶路近百公里试图离城;还有人为躲避管控,徒步进入秦岭山区试图“穿山越岭”回家。结局显而易见:他们最终“落网”,并因违反疫情防控政策规定被公安部门处以行政处罚。

他们当罚。随着确诊人数仍居高位,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相关部门综合研判后做出的决定、下发的规定,理应得到每一位亲历者的响应和遵守。从我国多地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经验中不难发现,正是在广大群众和政府部门的配合之下,我们才用短暂的不便换回更加从容的“疫后生活”。因此,特殊时期的任性而为甚至违法举动,就要付出相应代价。

诚然,这些“荒诞之举”只是极端个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眼下生活的措手不及,对未来生活的不可预见,这让不少群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惶恐、不安和无助,这背后透露出更多切实的民生刚需,急需关切。

比如,很多群众反映,家里菜篮子、米袋子很快见底,“网上的菜卖完了订不到,外出采购又遭遇禁止出行”;一些农民工兄弟忧心自己没活干,很快就会吃完“老本儿”;一些滞留西安的游客盼望尽早回家,毕竟每天住在酒店的花费不菲;还有的群众每天穿梭于各个微信群里,不断探寻和求证“这到底是真的吗”……

面对群众的诸多诉求,政府部门正在不断出台举措,想方设法一一解决。比如,从29日晚开始,西安市很多区县已经连夜调拨蔬菜,免费发放;饱受诟病的核酸检测队伍长、检测结果显示慢等问题也不断得到改观。

疫情下的城市治理需要一套系统化的举措,而事实证明,政府部门想得越细,群众的情绪才会更稳定,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实起来才会更迅速。

当前,西安疫情态势仍不明朗,但我们相信,来自多方面更加完善的举措和贴心关怀,一定能让“荒诞”越来越少,让更多群众心头满满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