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鞠峰】

视频社交媒体的崛起,让农村在网络上找回“存在感”。李子柒在四川打造油画般的桃源。抖音爆火的张同学,用高超的剪辑技法还原出朴拙的东北乡间生活。而在福建,也有一个姓张的小伙子,在农村搞起了“艺术创想”。

找块烧烤木炭,买盒加粗粉笔,以随便一条小路为“画布”——张世先用身边最易得的材料,把起源于西方街头文化的3D地画和中国乡村风光融合,创生出独特的视觉质感。




(张世先的坑梯、河流视频作品在 TikTok 上受到喜爱)

他的短视频不仅在抖音火了,还陆续登上海外社交媒体 TikTok 的热门,得到无数外国网友的称赞,累计观看次数已破3亿。



(张世先的视频在 TikTok 上成为热门)

“听说有全世界的粉丝喜欢我,我有点不敢相信。我看不懂外语,就一句一句翻译下来看大家的评论,”张世先说。



(截自张世先 TikTok 视频评论区)

从澡堂保安到乡村“艺术家”

自第一条“跳井”视频在抖音走红,张世先已拥有250万粉丝,成了村民们都熟悉的“网红”。时常也有附近村子的人来围观他创作,并拍摄“打卡”。
 



(张世先第一条视频:跳井)

“今天去哪画呀?”“画什么?来我家门口画一幅吧”……现在走在村里、镇上,不少人主动和他打招呼。实际上,张世先并不是本地人,而是这个闽北农村的女婿。

今年30岁的张世先,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现在在福建省南平市徐市镇生活。

小时候,张世先就酷爱画画,经常蹲在地头涂鸦,亲戚朋友们看到了少不了夸上几句。高中,他断断续续学习了一年多素描,但家里条件不好,便没有学下去。由于家里支付不起学费,张世先早早辍学,走上社会。

第一份工作,澡堂保安。内蒙古入冬后,经常零下二三十度,张世先一站就是一个晚上。由于绘画的兴趣一直在,张世先在2012年前后经人介绍,几经周折,成为了绘画助教。又过了两年,他终于开了自己的画室,教幼儿水彩。但是当时生源不多、学费也很低,张世先无奈关停了画室。





张世先上绘画课(本人供图,摄于2014年)

画室关停之后,张世先和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去外省打拼。那时正好赶上新农村建设的大潮,张世先每天的工作就是绘制墙体彩绘,从早画到晚,工资一天500元。

“人家画家在画室里创作,我就在农村的墙上画,一样的,每次画完我都觉得很骄傲,”张世先回忆说。







新农村墙体彩绘(本人供图)

装点好一个村子,就要去下一个村子“赶画”。张世先辗转内蒙、山东、浙江、上海等很多省市乡村,本以为这样漂泊却安稳的生活会这样持续下去,但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他生活的“断裂处”。

最终,张世先选择和妻子回她老家。在这个离闽北武夷山车程不到两小时的村子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开始了3D地绘的创作。

去年8月,张世先在烧火的时候看到木柴被烧成木炭,便拿起来,在地上涂抹几下——水泥地上完美的勾线材料就这么被他找到了。

一颗想绘画的心重新燃起火,便一发不可收拾。张世先在网上找到国外的街头3D画,开始研究那些艺术家是怎么建立坐标系,“骗过”路人的。扎实的绘画基础让他很快“开窍”,张世先在纸上练,练完再到地上去实践,“觉得还挺简单的”。



(国外的3D街头绘画作品)

反复练习后,张世先的地画技法愈发成熟,一些创作思路也时不时也迸发出来。“突然有灵感了,就立马拿出纸记下来”,有时候他也会直接来到田间地头,根据环境即兴创作。

张世先并没有专业3D地画用的的颜料和画布,他只凭着普通的烧烤木炭和加粗的粉笔在田间地头创作。木炭用来勾勒线条和绘制明暗,粉笔则用来添加高光和亮部。

但就是这么“粗笨”地创作出来的作品,竟和乡间景色十分契合。张世先有时“灵光一现”,把街边的物件也融入画里,打造出一个个“虚拟现实”的作品。

有一个很受喜爱的视频,张世先把街边的电线杆子“延长”了几米,深入地底,营造出惊险的视觉效果。



 

以 TikTok 为媒介,张世先的作品超越了传统3D街头地画的静态视觉张力。一幅幅创作好的作品因为他本人、妻子、村民的“互动式参与”而趣味大增。

“老演员了,”一些粉丝经常在抖音和 TikTok 的评论区里这么调侃。

张世先绘制的“蛇”↓



抖桥↓



地上的“五花肉”以及“配合演出”的村民们↓



 

悬崖吊桥引来村民围观↓



 

一次次的创作让张世先练就了一个“绝活”——人体“圆规”。蹲在地上,以自己为圆心,像陀螺般旋转一周,一个标准的圆就在地上出现了。



 

皮一下,在地上开几个“坑”↓




 



(TikTok 网友评论)

今年10月起,陆续有热心网友把张世先的视频上传到 TikTok。至今,这些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3亿,单支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8000万。

这下,一个在农村搞3D画的小伙子,成了“国际网红”。







 (TikTok 网友评论)

张世先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简单的作品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因为看不懂外语,他就把各国粉丝的评论翻译成中文。不同国家的 TikToker 用日语、韩语、英语、俄语、越南语等夸他“有天赋”、作品“令人惊讶”。

面对一些网友的称赞,他摆摆手说,“外国人太夸张了,我也就是会一点点画画的普通人”。

另外,张世先和他的3D画还曾登上 CCTV 农业农村频道的《乡村大舞台》节目。



乡村大舞台节目“高手在民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张世先坦言,“我其实不太自信,也想过放弃,但是总有很多海内外粉丝鼓励我,我就继续坚持梦想。我确实没什么文化,就只有这一点画画的手艺,比较幸运能够让大家看到,希望能够激励到更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人,也希望自己的一点手艺将来能够给家乡、给美丽乡村的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扰民”风波

其实,张世先的创作一直伴随着质疑声。为了展现“视觉欺骗”的魅力,深坑、吊桥、井盖是他经常选择的题材,视频里村民们又贡献出“精湛”的表演,国内外网友刚开始表示担忧。会有网友质疑他绘制的“恶作剧”会影响道路出行。

 





 (最初作品中网友最高赞评论)

张世先解释道,在农村的道路上,车流、人流都比较少,他会选在没人的路段绘画。其次,3D绘画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有立体效果,“摄像头稍微偏移5公分,整个画就变形了。”

为了达到视频里呈现出来的立体效果,看起来不大的画作,在实际中可能需要延展数米。“比如说画立体的柱子,在镜头前面看起来可能也就1米多高,但是实际上可能会达到3米、4米。”



为了打消疑虑,张世先会把画完之后立刻清洗路面的画面也一并上传。另外,一些“老粉”也会帮忙解释,质疑之声逐渐消退。





 

乡间实现儿时绘画梦

一幅3D街头画,只有在特定的角度观察,才能正确呈现透视效果。

透视效果的绘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现代街头艺术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19世纪,用粉笔在街上画画的艺术家遍布英国各地,到1890年,据估计光伦敦就有超500位“路面艺术家”。



 伦敦的“路面艺术家”

到了1980年代,前 NASA 工程师库尔特•温那(Kurt Wenner)正式开始了3D路面艺术的创作。他结合数学知识和美术知识,反向利用了的形式创作了壮观的艺术品,然后将其打印到画布上,再拿到街头来展示。



(库尔特•温那的作品)

2005年,国内首位3D地画艺术家齐兴华将这种艺术引入中国,他的首张3D地画《漩涡》(原名:与一个坑)在北京大学、北京鼓楼、颐和园等地都做过现场展示。



 (中国首位3D街画家齐兴华作品)

“现在我还在不断地学习、进步,会持续给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张世先说。

虽然没有这些大师的作画条件,但张世先的3D街画因为短视频“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令张世先无比高兴的是,妻子始终都支持着他的创作和梦想,总是“配合他的表演”。





 

村民们对3D画和视频直播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有时候(村民)在路上看到我画画,还特意过来,‘哎呀,要掉坑里了’,但其实(从他们的视角)是看不到坑的,就是帮忙演一下。”张世先介绍。



 

张世先说,“小时候学过一点素描,家里穷没有机会继续。没想到自学的街头3D画在国内外都火了,感觉我小时候画画的梦想又可以实现了。”

“人生只有两季,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张世先在社交媒体的签名里写。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2月23日报道,TikTok 已超过谷歌,成为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网站。可以说,在村民、妻子和整个村子的共同帮助下,张世先在网上开了一个“乡村3D艺术馆”。也因 TikTok 的加持,一个个像张世先这样的“微粒”,能够在网络上无限“放大”,被世界看到。